一、关于科学预防考试焦虑
建议1:适度平静。平时个*张扬的学生,在张扬的前提下,可稍平静一些;平时内向的学生,在平静中可略张扬一些。当然,都不要刻意追求,自然为好。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高考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
建议2:适度自信。大考临近,我常对考生说:“这里必须拒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自信,是成功的起点;失去信心,必然导致失败。当然,平时考得好的学生,也不能过于自信,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
建议3:适度动机。动机过强和动机过弱,都不利于高考;适度动机,效率最高。尤其是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考生紧张、忧郁、恐惧等情绪,进而造成考试的失败。这就是说,期望要合理。
建议4:适度运动。高三学生大都不爱运动,主要是学习紧张没时间运动。但我还是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运动运动,比如散散步、跑跑步、小打一会儿球,或跳几分钟绳,或在阳台上做会儿*,等等。这样,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
建议5:适度交流。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同学间适度交流,进行感情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家长、亲友交流。
建议6:充分准备。认真做好考前的复习和准备工作,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做到胸有成竹,心中不慌,从而预防考试焦虑的产生。
建议7:处变不惊。训练自己在面对变化的问题或学习的困难时,能冷静地进行分析、判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比如,面对试题的难易,要有“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之心态。
建议8:防止过劳。高考临近,切忌搞疲劳战术,过度疲劳,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感,不利于考试时水平的发挥。
二、关于考试焦虑的消除
建议9:矫正担忧。考生把担忧逐一列出,会发现这些担忧往往具有夸大、缩小和不现实等错误,如认为自己不行,过分夸大缺点,看不到优点等。要学会正确辨析,对担忧做出合理的、积极的分析,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
建议10:自我暗示。利用暗示语句的强化作用,进行心理调节。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比如“说我行,我就行,不行也行”,“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了!”这样可以让大脑形成一个兴奋中心,可以抑制紧张情绪。
建议11:焦点转移。考前聚焦点集中在高考上,可以适当转移到与高考无关的事情上去。如,欣赏音乐、散步、与人交谈,也可以做深呼吸或大声唱歌、朗诵等。
建议12:做*练习。做广播*或其他简易运动,让肌肉放松,可以缓解身心疲劳,缓解身心紧张,抑制焦虑程度。
建议13:科学补氧。通过口服补氧类保健品或氧吧补氧,使脑细胞和机体得到充足的氧供应,消除焦虑。当然,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关于临考前的复习
建议14:每日做题。考前要养精蓄锐,并不是说整天休息。相反,我以为每日还是要做些题的,不要让自己手生,要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能大。
建议15: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就理出思路,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没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失分”。
建议16:讲求规范。每年高考,都会有不少考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非常可惜。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整,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是否答题严密、规范、恰倒好处。
建议17: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夯的扎扎实实的,这样在中考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建议18:限时训练。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等等。这样,主要是想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建议19:激活思维。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具体详解,再对照解答,检验自己的思路。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具有策略意义的解题方向,训练思维品质。
四、关于科学应考
建议21:填写信息,稳定情绪。试卷一发下来,立即忙于答题是不科学的,应先填写信息,如在答题卡上涂清“试卷类型”,写清姓名和准考证号等等,这样做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一剂稳定情绪的“良*”。
建议22:总览全卷,区别难易。打开试卷,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难题或压轴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解题顺序,逐题进行解答。力争做到“巧做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建议23:认真审题,灵活答题。审题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审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审题中还要灵活运用知识,发现和寻找简捷的解题方法。
建议24:过程清晰,稳中求快。一要书写清晰,速度略快;二要一次成功;三要提高答题速度;四要科学使用草稿纸;五要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
建议25:心理状态,注意调节。考试中,要克服满不在乎的自负心理,要抛弃“在此一举”的负重心理,要克服畏首畏尾的胆怯心理。面对难、中、易的试卷,调节好心理,积极应对。
建议26:尽量多做,分分必争。高考评分,理科是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文科是按要点给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就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小段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
建议27:抓住“题眼”,构建“桥梁”。一般难题都有个关键点(称之为“题眼”),抓住了“题眼”,问题就易于解决了。此外,还要利用相关的知识、规律、信息进行多方联系,构建“桥梁”,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思解题方案,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
建议28:遇到易题,格外小心。易题,容易使人轻视,不注意题目的细微变化,不费思索顺手写来,可能铸成大错。所以有“容易题,容易错”的说法。要知道,题目对你容易,对别人也容易。在易题上得分与失分往往在于仔细与不仔细。
建议29:思路暂塞,学会变通。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该怎么办呢?这时要学会变通,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稍稳定,思路慢慢清晰时,再回过头来做,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建议30:注意检查,减少失误。争取有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遗漏,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什么,尽量减少失误。对一些“疑似”*,尤其要注意检查。可以对思路检查,对步骤检查,对结果检查,对试题要求检查等。
莘莘学子们,科学复习,调好心态,预防焦虑,潇洒赴试。
祝你们成功,祝你们好运。
给30岁人群的理财建议2
30岁的人要怎么理财?古语云:“三十而立”,三十岁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那么,30岁怎么理财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1、不要?婚後再坦白??人????r。
婚前??自身????r是非常糟糕的事。如果羞於自己向?Ψ教拱祝?部梢哉液线m的中?人,像是??疹???、教??苡训榷伎梢浴?/p>
2、不要??J款放任不理。
可申?低收入??照{整和?p免?邦?款。??端饺速J款,?t可以要求降低利率。
3、不要忽?退休?π睢?/strong>
至少?⒐べY收入的10%投入401(k)储蓄??,最好能?取全部的雇主匹配投?。如果雇主?]有提供401(k),?t考?]低成本的??人退休投????IRA),?行每月自?愚D?ね顿Y。
4、不要??o力承??姆慨a。
或??房是人生中最重大的???Q定。房??<医ㄗh,只有??未?砥叩绞??⒐潭ň幼≈?幔?趴?]?房。如果信用分?登芳眩?詈媚托牡却?庞梅?祷厣?幔?偕暾?房?。像房??站Zillow等都提供了是否?合?房的免??判工具。
5、不要忽?孩子的教育。
在????出生的?r候,就可以投?529大?W?π钣??,或者使用ROTHIRA也有相同效果,再或是购买储蓄型人寿保险,就是要利用????惠?行?W??π睢?/p>
6、不要?避??凇?/strong>
很多人???0?q考?]??????太早。?一英年早逝,在?]有??诘那?r下,由州*裁?Q的??分配??往往不???]??人意?和家庭需要。除了??冢??要??溆谰檬????ahref='/jiankang/'target='_blank'>健康?Q定授????!--er:/falv/-->法律文件,以??适??槟芰?r?⒅匾?Q定?付?值得信?的人。
7、不要躲避??疹???。
千禧世代年?人面?著一大堆??绽Ь常?T如失?I、??在家或者背?高??W生?款、承受低度???砷L等,?些??r都使得年?人委???I???理?的可能*降低。??{查,全美?36%的年?族群?①Y金平均投注在股票?????攀职彦X集中投?股票的比例不到1%。
很多理????及投?公司也?械瞄_?年?族群。但也有例外,德州一名理????普隆?W㈤_?20、30?q乃至於40出?的族群,主要是看好?些人?期投????@得可??利;普隆曾花四??小?r?鸵??0??q的男女?????、?π罴盎ㄙM目?说取?/p>
给教师的十条建议3
一、尽量多夸孩子。只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信,才会愿意去学习。每天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即使是改正了一个小缺点,也要表扬。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家长应该询问孩子最近学到了什么,以及掌握得如何。
三、经常给孩子制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够做到,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发挥潜能。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学习。
五、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巾,整理床铺和用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
七、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批评教师,尤其不要贬低教师。
八、确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坚持执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十、重视孩子的学业,尽量减少缺课的情况发生。
孩子的成功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因此,*的孩子需要情商教育,同时家长的情商提升也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商。教育是双向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新学期已经开始,孩子的点滴进步除了需要老师的指导外,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以上建议能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让我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