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培训三到位
1、 经费到位 :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教育教学用书,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确保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
3、 过程到位 :从制定计划到落实人员、从作业练习到实践过程的考核,学校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不走过场、不降低标准,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记录每一个环节,严格考核,确保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二、培训形式丰富多样
1、 加强班主任培训 :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进一步促进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风的形成。
2、 组织全员师德培训 :通过师德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确保教师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 :学校组织了教师参与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结合年初规划,推动全员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其专业水平,确保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 远程培训为主渠道,提升教师整体业务素养 :通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等网络研修项目,将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有机整合,逐步形成远程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方式。教师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显著提高。
三、青年教师培训成效显著
为了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并培养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学校为热爱教育、具备较强教学和教研能力的教师提供了多种培训机会,推荐他们外出听课、参加教学研讨,举办公开课等活动。这些骨干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在校内外的知名度,并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者,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培训研修总结范文2
我们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参加教育技术能力调高研修班的学习。可是李主任亲切的开班演讲让我们放下了包袱,并且重新充满了冲劲,原来学习可以是“快乐进行时”的。
我们了解到,教师需要做一个思想活跃的人,多读、多实践、多思考,并养成思考的习惯,以自己活跃的思维,迸溅思想的火花,从而在课堂上也点燃学生的思维。
教师还要善于开拓多种学习途径。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带动学生使之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教师同样要较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和相关资源,要有“一桶水”。
但是,教师要成为助学者,应该是在学生有困难时,总能给予帮助的人。这种“给予”不是纯粹地给予所谓“*”,而是一种启发,在不愤时不启,不悱时不发。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帮助可以是一种心理支持和鼓励,可以是一种互相提高,可以是一种共同进步。
所以,助学者应当是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他与学生是平等的,他不代替学生思考,不给学生结论,在生生、师生的合作探究中扮演“主持人”的角*。而且这个助学者应该有“慈航普渡”的菩萨心肠——无论是如何后进的学生,都能一视同仁,或者是更多地倾注心血在这些后进生身上。
学生都是先“亲其师”,后“信其道”的。所以助学者首先应该是具有个人魅力,是个受学生欢迎的人,他的“帮助”才能好心有好报。我有这样的经验:
身上有痞气的学生,我都先收伏他们的心,或正气凛然地震慑,或温言婉语地设身处地地劝解,或“软”“硬”兼施,从心理上抓紧他,再提供后续的帮助。
我任教毕业班的语文课,但曾兼任初一级的历史课,虽然只是短暂地接触,但是这些小孩子很信服我,所以我的并不专业的历史课,他们却学得快乐,学得津津有味。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很能帮助学生学习的。
当然,我们的设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设想。而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考试制度,我们的教育设备和环境,就是说从软件到硬件,都对我们的教学形成掣肘,这是现实。所以我们就是处于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的状态。当然,空谈理想是没用的,但是,不谈理想是没有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还是应该想一些办法,让我们为现实的改变作出一些努力。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三维目标的设计,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这些目标呢?
我想,就要在我们的课堂中引进21世纪技能了。
看了“didyouknow?”短片,还是有启发的。
其实孩子是很热衷于qq、电脑游戏的,他们一些人的技术,远超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为何我们没教,他们却能学得比我们还好?因为他们喜欢,他们有主观能动*,肯下功夫去“泡”,去研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也能调动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就不会太累,他们也会比较快乐了。或者,在硬件环境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qq、电脑游戏等工具,让他们一起来学习,建立生与生、师与生的学习共同体,在团队合作中去完成学习目标。
那么,21世纪技能怎么进课堂呢?从三个案例中我们学到了,21世纪我们需要的技能有“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案例中的主人公所具备的技能,就是我们现在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可是,反观我们的课堂现状,真正能有如此远瞻*的教学还是比较少,包括我自己。我们能培养高分学生,也以此为荣,我们少有,也少敢花时间去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等到学生们结束学业学习,走上社会,我们发现他们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既跨界、跨文化技能以及灵活*和适应*等方面进步很大,是“社会”这个大学校“逼迫”他们学的,他们学到了,进步了。为什么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不能创造如同“社会”一样的课堂,更早地培养他们的这些能力呢?还是回到原点:我们都不敢。这是大环境造就的吧,可能我们也只能以此为借口了。
可是,尽管不能把课堂变成“社会”,或者说不能照搬“社会”,我们仍然可以想一些办法,既有观念的更新,又不脱离实际,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来小小地培养一下孩子的“21世纪技能”的。比如鼓励孩子有更多的主动*和**去解决问题,更多地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我们不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评价制度决定的。我们要中考,要高考,家长、校长他们并不认同你,认为你“乱搞”,这就是对我们新做法的评价。
我们阅读了杨老师进行创新评价的案例。觉得在小班制、有专业评价电子模板、有专业老师参与的情况下,确实对学生能起到促进学习、促进能力的作用。但是,冷**的现实横亘在我们面前,我们学校人数最少的班级有62人,人数最多的有79人。而我们缺编的教师达22人,占在职在岗人数46人的近一半。我教一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同时兼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课、两个班的读写课,还要负担八年级的每周一节的课外辅导课,还兼任毕业班班主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主持该处工作,确实是分身乏术。幸亏我们学校领导创造了一个*的工作氛围,才不至于让我们“苦”倒。
我们还和老师学习了评价量规的制定。我们了解到,有的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有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在制定评价量规时,要考虑它对被评价者的导向作用。他们可能会参考这个量规的各项指标,来实施他们的学习活动。如果指标定得太粗,他们会无所适从,要是定得太细,则有可能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在定评价等级时,第一等级的描述要尽量完备,这是为了让老师在*作时更加清晰该怎么评价。
我们还学习了探究型学习这种活动形式。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在中级培训时递交的作品很优秀,但是在具体探究方法的*作上缺乏实实在在的描述。很可能是因为一些老师没有去实际*作,而是“纸上谈兵”,所以有一些能“借鉴”的,就显得优秀,那些没做的就写不出来了,就只能含糊其辞了。这不能怪我们的老师。因为如前所述、众所周知,大环境很少有宽松的氛围让我们去尝试。试过,碰壁;再试,在碰壁,我们还能再试多少次呢?
虽然有些悲观,但是,学习期间,我们还是跟老师一起完成了一件件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习作,虽显粗糙,却很有成就感,这就是学习的快乐吧!
小学数学教师国培研修学习工作总结3
20xx年10月——12月,我有幸参与了国培学习,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不仅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也收获不少。现总结如下:
一、学习时间的自由。
参加国培学习,不同以往的继续教育学习,限时间限地点,它在时间上让我们自己掌握,它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家庭可以随时利用空余时间来进行学习,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让我们对学习更加充满了信心。学习、工作、家庭全不误,这是我们最希望做到的事情,而国培让我们做到了。
二、更新了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培训,不仅让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还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三、边学习边实践。
参加国培学习,学到的东西可以即时用到的我课堂教学当中去。用得好的地方我又在网上和老师们分享;如有理解得不透彻或在应用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就重新听专家讲课、更加深入思考分析、和老师们研究讨论,然后继续在教学中运用,以争取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我的课堂越来越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是越来越好了。
四、压力变动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国培学习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想到要自己的一些感受体会写出来,但终究是有想法没行动,但参加国培学习就不同。首先是学习氛围好。看到其它老师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写了出来。第二个是即使有时我们偷懒,但是我们的班主任和指导老师随时都会督促和指导我们,让我们时时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我们每位学员都能出*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充实了自己。
参加这次国培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充电机会,让我们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使我们对教育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如果可以,我希望以后的继续教育都以这种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