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有一个美丽的家,蓝天蓝,白云白。可是有一天,它还是决定离开这里。为什么它要离开这里呢?因为它的家被人类污染了:天也不蓝了,云也变黑了,水更是臭极了。
小青蛙只好出发去寻找新家了。它走在路上,忽然发现一个猎人正举着qiang瞄准自己。小青蛙灵机一动,心想:“自己的颜*和是青草一样的啊。”它连忙躲进草丛。猎人果真没有找到它。
最后,小青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新家。这个新家阳光灿烂,蓝蓝的天上飘着白白的云,还有好吃的虫子。小青蛙很喜欢这个新家,它决定永远留在这里。
二年级:赵天乐
本文系*作文网(zuowen)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保护青蛙的作文250字2
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小田在青澈见底的小河边玩耍,突然看见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一时好奇,就把它抓了起看来。心想给领居强强和丽丽看一看,他们一定没有见过那么可爱的青蛙。
小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邻居李叔叔,李叔叔看见小田手里的青蛙,就对小田说:“小田,来叔叔家,叔叔跟你说一件事。”“好啊!”小田好奇到说。小田走进叔叔家,看见叔叔家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可爱的青蛙图片,上面写着“庄稼的好朋友”。叔叔意味深长对小田说:“小田,快放了青蛙吧!”“知道了,李叔叔再见。“于是小田找到领居强强和丽丽,叫他们跟自己一起放青蛙。小田和丽丽,强强来到河边,放了青蛙。这时,小鸟在空中”唧唧唧“的叫像是在说:“你们真棒!”
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青蛙是益虫,使庄稼的好朋友。
一天,我和妈妈去龙华市场买菜。突然我听到一陈叫卖声:”卖青蛙了!卖青蛙了!“我心里顿时一震,连忙跑过去。我被这个场景惊呆了:一只只青蛙在竹筐里垂死争扎,还有许多人纷纷掏钱买青蛙,这时我非常痛心。
青蛙爱吃小昆虫,我观察它捕虫吃的动作是这样的: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什么。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下一个昆虫的到来。青蛙是捕食害虫的”健将“。据观测,蛙类既吃苍蝇、蚊子,也吃叶蝉、稻飞虱等害虫。一天可吃100多只蚊子的幼虫,成熟后每天可吃害虫70多只。每只青蛙一年捕食害虫可达600余只。于是人们就叫它”田园卫士“了。
请保护我们的”田园卫士“青蛙吧。
春天的早晨,小明提着网兜去小河边玩。看见小蝌蚪在小河里摇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可爱极了,小明忍不住抓了几条。
回到家里,小明准备听新闻,他打开收音机,忽然听到里面说保护青蛙,因为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士,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听了这句话,小明恍然大悟,连忙找出百科全书全面了解青蛙的知识。里面写着青蛙是由蝌蚪变成的,而且青蛙还是益虫,它会捕捉害虫,是害虫的天敌,人类的好朋友。一年能吃掉成千上万条害虫,帮助农民伯伯增加粮食产量。
小明看了大吃一惊,很是惭愧,拿起玻璃瓶就往河边跑。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河边,小心翼翼地把蝌蚪放回了小河。正在这时,一只青蛙游了过来,”呱呱“地叫着,好像在感激小明。小明好像明白了青蛙的话,在心里默默地想:以后我再也不抓小蝌蚪了。
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很喜欢青蛙。
周末,我和爸爸去买菜,发现菜市场有人在卖青蛙。只见那些青蛙有的用绳子绑着,有的装在袋子里,有的受伤了,我们很痛心,为什么没人管呢?我的爸爸说:”青蛙是我们的朋友,它一年可以吃掉一万只虫子,怎么能吃它呢?“于是,我求爸爸把这些青蛙买下来。爸爸很奇怪,但还是全买了下来。回到家爸爸妈妈准备宰杀青蛙,我急忙制止说:”不,我要放生这些青蛙!“爸爸妈妈听了很高兴,很支持我这样做。
我叫上我的好朋友小明,我提着青蛙笼子。我们来到了郊外的小河边,青蛙一见到水就开心的跳起来了我们把它们放到了小河里。小青蛙呱呱的叫着,好像在说:”谢谢你们。“
我们不可以捕杀小青蛙的。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没有了青蛙谁来保护我们的庄稼呢?我们要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下课铃响啦,我收拾好书包回家。突然在半路上,我看见一位叔叔在卖青蛙。那人大声吆喝:“卖青蛙咯,卖青蛙咯,这青蛙肉很香,吃一口保证回味无穷。”
网萝里面的青蛙活蹦乱跳,好像再说自己命苦,又好像在求卖青蛙的人放了它们!
我想:我以前读过一本保护青蛙的书,青蛙是田园卫士,一天能吃掉成千上万只害虫,我应该阻止他卖青蛙。我走过去对那位叔叔说:”你卖青蛙是不对的。“那位叔叔不耐烦的说:”走、走、走,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我没有办法了。过了一会,我灵机一动,三步并做两步的跑回家,拿开存钱罐,把里面的钱都到出来,飞快地跑回去,对叔叔说:”叔叔,我把所有青蛙都买来“
叔叔把所有青蛙都卖给了我,我高兴极了。我走到田野边一只只地把它们放回大自然,青蛙”呱、呱、呱“地叫着。可能在感谢我,也在为自己会到了大自然而高兴。
《小青蛙》教学反思范文3
《小青蛙》:这节课采用了聆听课的形式,目标受众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前一节课我们教唱了《小青蛙找家》,这对本节聆听课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一开始,当学生第一次听到音乐时,他们很快就能辨别出青蛙的叫声,但对于其他声音可能听得不是很清楚。毕竟,在之前的音乐课上,他们很少是单纯地倾听音乐,更多的是在唱歌。
基于这个考虑,我将这个主题拆分成了三个课时。首先,我希望在学生已有的唱歌基础上加以引导,再次让他们倾听音乐。之后,我们会再次听一遍音乐,这时候学生已经熟悉了曲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然后我们会结合唱歌和倾听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既能巩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又能让他们学会简单地描述他们所听到的音乐。
其次,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可能会因为听同一首曲子而产生听觉疲劳,从而分心。因此,在倾听的过程中,我加入了一些律动的元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觉和动感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曲子。同时,我也会在律动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描述的环节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说法。
总的来说,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虽然一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对聆听课有些不太习惯,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提示,他们还是能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