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三次流泪的思想感情分析

⑴ 第一次流泪: 在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时,作者不禁流下眼泪,表达了触景伤情的悲哀,也反映了父亲的不甘受命运摆布和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背影》阅读理解重点问题探究

⑵ 第二次流泪: 作者在浦口送别父亲时,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不禁流下眼泪。这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和深情,也流露了怕父亲担心和怕给父亲带来难堪的复杂心理。

⑶ 第三次流泪: 作者在读到父亲来信中感伤的词句时,晶莹的泪光闪现。这泪光映照着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和感伤,也与文章开头不忘父亲背影相呼应,令人感慨万千。

2、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两种思想感情:

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父亲对儿子关爱殷切,在逆境中也不忘安慰和鼓励儿子,展现了父亲的慈爱和责任心。

儿子对父亲的怀念、怜惜和感伤: 儿子对父亲饱含深情,不仅怀念与父亲共度的时光,也怜惜父亲的衰老和境遇,并为无法尽孝而感到感伤。

这两种感情相互依存,互相映衬,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3、作者选用“背影”命题立意和组织材料的原因

作者选择“背影”命题立意和组织材料,体现了以下艺术构思:

⑴ 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背影”最能表现父亲在衰落境遇下的人物形象,凸显其老态龙钟、心情压抑。

⑵ 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通过“背影”来呈现,给读者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使父亲的形象更具内涵和感染力。

⑶ 创新艺术表现: 作者不落窠臼,以“背影”作为独特的艺术视角,开拓了表现领域的创新,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意蕴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常见问题2

一、做阅读常见问题

1.做题速度慢2.答题字数少3.答题不深刻4.答题点不全(答不到点上)5.提高阅读的方法6.不会总结段意7.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不高8.阅读兴趣不高9.文言文阅读理解不了

二、具体解决方法1.做题速度慢方法:孩子做题速度慢是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有:1.没有把握好做题时间。2.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散漫。3.有的题目孩子不会做。老师给孩子的建议:1.做题的时候,准备一只手表,进行计时。对于做阅读题的时间进行限制,比如阅读题一般花费时间为10-15分钟,所以就要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把这个题目做完。对于时间的控制,家长可以根据题量、难度等来灵活判断。2.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孩子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出声音来,并加快速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孩子仔细阅读,也能节省时间。3.有的问题不会回答的时候,孩子做题速度就会变慢。因此,孩子需要先掌握做阅读题的方法,其次,仔细阅读,*都在文章里。最后,每次做完题之后,注意总结和分析,不断掌握答题方法,才能在做题时游刃有余,合理控制时间。4.家长监督并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里做完,让孩子做题速度逐渐加快。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每一次做题都有收获,重在质量,而不是只求数量。2.答题字数少方法:答题字数少的原因有:1.文章阅读不仔细。2.答题技巧没有掌握。3.答题习惯不好,懒。老师给孩子的建议:1.阅读题的*在文章里都有迹可循,答阅读题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分析,所以仔细读文章很重要。孩子需要将文章至少读三遍,并划分层次,答题时在文章中找出所有相关的地方。并对题目仔细分析,找准确。这样才能找到答题点,答得多且全面。2.答题技巧就是答题的套路,比如赏析题,分三步赏析:修辞(描写等)、作用、情感(*格等)。而答题技巧的提高可以给孩子买相关资料,或者从网上找。同时,让孩子做完题,对完*之后,*思考,分析*都是什么样的套路。3.如果孩子已经习惯每次都只写几个字就完事,那就要让孩子改正过来。家长如果有阅读题的*,可以在看了*之后,要求孩子

这个题目字数不少于()字,给孩子一个细致具体的要求。如果家长不知道*,就要求孩子将空写满。这样孩子才能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3.答题不深刻,答题点不全方法:现在阅读题*都是按点得分。孩子答题点答不全、不深刻。原因有:1.没有分析分数分配,答得少。2.文章阅读不仔细。3.答题技巧没有掌握。老师给孩子的建议:1.做阅读题时,分数会给孩子一些提示。比如,4分的题,可能需要答2点或者4点。所以孩子就需要先对分数进行揣测,在答题的时候尽量多答一个答题点(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点了,就实事求是)。2.阅读题的*在文章里都有迹可循,答阅读题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分析,所以仔细读文章很重要。孩子需要将文章至少读三遍,并划分层次,答题时在文章中找出所有相关的地方。并对题目仔细分析,找准确。这样才能找到答题点,答得多且全面。3.答题技巧就是答题的套路,比如赏析题,分三步赏析:修辞(描写等)、作用、情感(*格等)。而答题技巧的提高可以给孩子买相关资料,或者从网上找。同时,让孩子做完题,对完*之后,*思考,分析*都是什么样的套路。4.孩子可以对相同主题的阅读题进行练习,在阅读的时候画出关键词:人物神态、心理、情感、景物等,注意中心句。4.不会总结段意方法:1.仔细阅读。2.如果是记叙文,孩子需要按照“六要素”来总结段意。比如这篇记叙文中的某一段,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样的。概括段意时需要注意段落的中心句,通常在开头、结尾。5.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不高方法:1.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划分层次,并按照“六要素”(记叙文)来让孩子概括。读完每篇文章之后,都这样做,孩子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2.孩子需要学习相关答题技巧,并多想多写,多总结。做完阅读题之后,让孩子背背*,这样效果也很好。加油!祝孩子学习进步!6.阅读兴趣不高方法: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需要做得有很多。1.让孩子喜欢上看书。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内容有趣、情节动人的书籍。比如比较有趣的少儿读物:《草房子》《夏洛的网》《伊索寓言》(530考过)《鲁滨逊漂流记》《偷影子的人》

等等,这些都适合孩子看,有趣,并富有正能量,对孩子的成长也比较好。更多的书目可以在网上搜索。2.读书时,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3.做阅读题的时候,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认真读。并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一些优美的句子,用来积累,这样对于作文也有好处。7.文言文阅读理解不了方法:1.先对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进行深入学习,记忆其中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并翻译。2.学习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比如《论语》《世说新语》等。课本上的文言文都是比较简短的小故事,孩子把词语、句子的意思读懂之后,文言文就跟现代白话文没有什么区别了。3.多做文言文的阅读题,在做阅读题时仔细、认真,并对每一个做过的文言文进行细致的学习。这样,孩子在文言文阅读部分才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会灵活运用。8.提高阅读的方法方法:提高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一句话概括就是:多阅读,多做题;仔细阅读,学习方法,思考总结。具体方法有:1.多阅读,多做题。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提高阅读就得多阅读。可以阅读名著,也可以通过做阅读题来不断积累。2.仔细阅读,学习方法,思考总结。和阅读的数量相比,质量更加重要。所以,在阅读名著、做阅读题的时候都要仔细、认真,而不是走马观花。做阅读题至少要读三遍,并仔细分析题目。并不断思考总结方法,学习阅读的答题技巧。答题技巧的提高可以给孩子买相关资料,或者从网上找。同时,让孩子做完题,对完*之后,*思考,分析*都是什么样的套路。3.答好阅读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努力才会有收获,孩子需要坚持,阅读才会逐渐提高。9.小升初、中考、高考阅读题的区别小学、初中、高中阅读题有很大的不同。1.难度不同,难度是逐渐上升的。2.题量不同,也是逐渐加大。选材也有很大的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可能会考的题目都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这几部分。3.具体来说,小学文章都简短,题目要求简单。陕西中考语文阅读有说明文、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现代文阅读字数在1000字左右,考

题在5道左右,考查范围加大。陕西高考跟小学、初中很不同,采取的是新课标卷i,阅读部分包括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言文、诗歌,其中论述类多是论文,文学类多为小说,实用类多为传记,文言文多选自历代史书,诗歌鉴赏一般是两道题,难度大4.家长可以看一些小升初、中考、高考真卷,就能看出阅读方面的区别。阅读在语文中的分值一直很大,需要不断学习。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理解题与*3

我是在1999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离这本书的初版(1940年),有六十年了。会知道这本书,极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1998年年底,我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之后,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智游戏》(quizshow)的电影。电影是真实故事,主角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vandoren)。查尔斯?范多伦书香门第,父亲马克·范多伦(markvan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有其地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查尔斯·范多伦由于博览群书,才气过人,就参加当年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结果连续拿下十四周冠*(今天网络上还可以找到当年的题目,难度非同小可)。查尔斯?范多伦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终究不敌良知的煎熬,最后坦承主办单位提供了他一些问题的*。电影在查尔斯?范多伦得知他被学校解聘的黯然中结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j.adler)收留,以及他们两人后来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的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这时他读到了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就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johnstuartmill)的自传。艾德勒在读到密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之后,不但为此哲学所着迷,也开始了他在大学的正式求学。(【a】不过因为他拒绝上体育课,所以没能拿到学士*。但是他留校任教,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外,还以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以及担任过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后,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的内容大幅编辑增写,因此,今天我们读到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领衔的。

我因为对范多伦故事的好奇,而去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而最后满足的不只是我的好奇心,还有对阅读及出版的重新认识。

一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两个月才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b】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么多年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因此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响我的未来。

因此,我必须谢谢介绍这本书给我的汪怡先生。谢谢他那天下午在来来饭店的指点。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所以一方面决定出版这本书,一方面也决定自己动手翻译。

但是一旦开始翻译之后,就知道实际的时间多么不够。事实上,这本书几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译的。我的工作,则是把她的全部译稿再仔细校阅一遍。这样我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琢磨,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如果读者发现翻译上的疏失(一定不免),责任由我们共同承担。

2003年3月31日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如何阅读一本书》排名第569名,历久弥新,由此可见。现在,就请好好享受这顿知识的盛宴。

(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略有删减)

9.关于自己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分别概括。(3分)

10.下列句子的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电影《益智游戏》介绍了查尔斯·范多伦博览群书,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

b.译者坦言自己读完这本书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

c.郝明义直到1998年底在来来饭店和汪恰先生聊天时,才知道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d.因为这本书“几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译的”,所以共同承担翻译上的责任是句客套话。

11.结合语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画线的【a】处,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分)(2)画线的【b】处,“不幸”“有幸”分别指什么?(2分)

12.你认为这篇译序能吸引读者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吗?请结合本文简述理由。(4分)

参考*

9.自己如何得知这本书;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自己如何翻译这本书。

10.c

11.(1〉补充了对艾?岳盏慕樯埽?黾佣琳叨运?暮酶幸约岸哉獗臼榈男巳ぁ?/p>

(2)“不幸”是指从?~出版工作二十多年才读到这本好书,太晚.“幸运”是指有了自己的思索和困惑再读这本书,收获更多。

12.示例:我认为能。理由:译者讲述的两位作者的故?~让人觉得他们才华横溢,对他们的书很期待;译者作为出版人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让读者认为这本书很有阅读价值;译者翻译用心,这本书质量一定有保证;这本书畅销60年,历久弥新,足见其魅力;此文的语言风格诚恳朴实,具有感染力,让人愿意接受译者的推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