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一直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在本课的设计上,虽然已经经过深思熟虑和取长补短后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我仍然认为本课还有很多可以改进和值得思考的地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Pre-reading部分,我引导学生列举了一大堆食物和运动的单词,然后让他们根据“健康”和“不健康”进行分类。我设计的意图是想给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生活意识,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然而,通过观察他们小组的讨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凭直觉或者很武断地判断这些食物或运动是否有益,而我在检测他们的*时也同样只是按照“常理”来进行评价。但这些食物或运动为何不健康?“垃圾食物”真的就不能吃吗?上网是否一定不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实际上我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至少我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如出示食物金字塔或食物成分分析等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另外,在学生将“上网”列入“不健康”活动时,我有意识地修正了学生的观点,比如“有时候上网对我们有好处。但如果你花很长时间在上网上,那就对你不利。”在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为何长时间上网对身体有害呢?”这时,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知识,如“因为对眼睛不好。”、“因为你会熬夜而忘记做作业……”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理由。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训练。
另外,我原先在设计上要求学生在完成写作、老师评价和小组互评后,课程就结束了。但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突然有个疑问,那就是“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他们学到了什么?”我认为,他们应该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用英语)给别人提建议,特别是在健康方面。但如何丰富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的字里行间更充满自信呢?于是我找来了富有哲理、富有说服力的一些健康金句,鼓励他们回家后向身边的亲友传递这些健康的信息。尽管并非所有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都那么优秀,但他们至少明白了这节课学到了哪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课堂真正结束后,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我刚刚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进行评价,但评价后他们又学到了什么呢?”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任务*地浏览了一下别人的文章,然后就粗略地给了一个等级,也许别人的文章里有那些错误,有哪些有句也没有发现。其实我认为,小组互相评价就是一个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如果学生在评价完后一无所获,没有感触,那么这项活动就没有意义。因此,我马上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再读一遍组员的文章,然后在文章里找出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一些好词好句等。于是,有个别学生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细心地找出了一些好句,比如:“I’m worried about your health.”、“God bless you.”、“You can do tai chi or learn yoga.”等等。尽管能写出这样好句子的同学不多,但我相信只要他们勇于尝试,虚心学习,日积月累,一定能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第一节英语课
这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堂英语课,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初次接触这门学科。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几个角*:Mike, Wu Yifan, Sarah, Chen Jie, Mr. Jones, Miss. White, John, Zoom和Zip,并学会用英语打招呼以及用“I’m…”来介绍自己。
课程开始时,我向全班学生用“Hello”打招呼。一些学生能够正确地回复,我选择这些学生进行示范。接着,我展示了角*的头像,让学生向这些人物依次打招呼,以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问候语。
学生们对于“Hello”的掌握情况良好,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使用这个简单的英语问候语。随后,我示范了使用“I’m…”这个句型进行自我介绍,例如“Hello, I’m Miss Jiang.”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进行自我介绍。我让学生跟读几遍后,让他们和同桌进行对话,互相介绍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发音上有困难,特别是“I’m”中的发音。他们可能会将“aim”错误地发音为“\eim”,我用夸张的嘴型示范正确的发音,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障碍。
由于我刚刚开始教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对学习英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考虑到他们刚刚接触英语,他们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全英语的授课方式,因此我在课堂上不得不通过大量的肢体语言和必要的中文补充来帮助他们理解。
课后,我深感备课的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准备教案。特别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的阶段,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各种方法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这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在教学初期,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积极的互动和适时的指导,我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课堂上取得更好的进步。
教学反思3
教育的本质远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在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对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塑造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教师人格魅力的几个关键要素,即真挚的爱、高尚的品质和渊博的知识。
首先,真挚的爱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人类的爱是心灵和肉体、智慧和思想、幸福和义务的结合。”爱是教育的基石,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像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通过关怀、鼓励和理解,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其次,教师的高尚品质对学生的情*有深远影响。罗曼·罗兰曾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我心里有阳光。”教师的高尚品质不仅反映在学术和专业能力上,更表现在道德修养和行为榜样中。这种品质不仅塑造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整体人格。通过言传身教,教师的品质成为学生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指引他们走向正直和真实的人生道路。
最后,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权威*和影响力。只有掌握了深厚的学术知识,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还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以保持其教育活力和影响力。
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更体现在他们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怀和引导上。通过真挚的爱、高尚的品质和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在学术上培养学生,更在心灵层面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生观。正如前人所说,教育不仅是灌输知识,更是点燃心灵的火花,激励学生追求卓越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