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至,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古人对此时节的描绘,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流露出内心的感慨和思索。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远 微雨未霜,寒意初生。院中树叶渐变青黄,小春离去,梅花香自何处绽放。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远 奇峰耸立,茶烟散漫。细雨蒙蒙,湿润了座位。今年的寒意似乎提前,我仍穿着薄布衣,未曾添棉。
《立冬》 紫金霜 荷塘水干枯,叶片凋零。西风转为北风呼啸,黄杨树仍然挺拔,白桦树更显柔美。霜气渗入肌骨,凉意唤醒了我。窗外残照下,读书之情更浓。期待着初雪飘落,愿借家中小火炉取暖。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宋 方回 立冬才过十天,衣衫尚未加厚。半夜里,风吹得屋子摇摆,清晨时分,雪已铺满船舱。这非寻常景象,老朽感到无奈。手藏在衣袖里,靠着栏杆,冻得肩膀僵硬。心情愈发凄凉,虽然残菊依然娇艳,但寒冷使得人们疾病缠身。
《立冬》 明 王稚登 秋风已将庭院的古树吹得光秃,黄叶丹枫,客人匆匆路过。禅灯照亮了寒夜,月光更加清冷。今夜的寒意胜过昨夜,加倍深沉。
《立冬》 唐 李白 冻笔新诗未动,寒炉美酒正温。醉卧观赏墨花与皎洁的月光,仿佛雪花飘落在村前。
立春的诗句有哪些啊?2
唐诗中的立春:十首诗歌,十种情怀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唐代诗人对立春这一节气充满了感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以下精选十首唐诗,带你领略不同的立春日景与诗情。
1. 人日兼春日
(唐) 张继
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
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日与立春相遇的景象。“双彩胜”指的是人日和立春的习俗,诗人将两种节日的喜庆气氛浓缩在小小的金钗上,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客中立春
(唐) 曹松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偏思越乡人。
身处异乡的诗人,在立春日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气息,却也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中用“土牛”、“彩燕”等意象,描绘了立春时节的热闹景象,与诗人“偏思越乡人”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3. 立春一日江村偶兴
(唐) 李郢
旧历年光看春卷,立春何用更相催。
江边野店寒无*,竹外孤村坐见梅。
山雪乍晴岚翠起,渔家向晚笛声哀。
南州近有秦中使,闻道胡兵索战来。
诗歌以“立春”为题,却并非单纯描写春日景*,而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虽然立春已至,但边关战事吃紧,诗人心中充满着沉重和忧虑。
4. 山径柳
(唐) 顾况
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
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
这首小诗以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立春后柳树的婀娜姿态,以及黄莺在枝头歌唱的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
5. 题苜蓿峰寄家人
(唐) 岑参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诗歌以边塞特有的景物“苜蓿峰”、“胡芦河”开头,点明了诗人身处边塞的环境,并以“泪沾巾”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结句“不见沙场愁杀人”,更是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6. 立春
(唐) 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暖融融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公子、佳人、红菜、杨柳等,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7.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出。
这首诗以数字入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计算日期,显得新颖别致。诗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立春日万物复苏的景象,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机。
8.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 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日雪后初霁的景象,虽然还有积雪,但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充满生机。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展现出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
9. 立春日游苑迎春
(唐) 李显
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
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皇家园林中庆祝立春的盛况。诗歌以“迎春”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期盼和赞美。
这十首唐诗,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立春这一节气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有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有的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有的则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展现了唐诗的多样*和艺术魅力。
立秋的古诗词有哪些3
立秋诗词精选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节气,也标志着干支历未月的结束和申月的开始。随着节气转换,大家要多加注意身体。
檐果栏花落叶惊,瑶池仙种正滋荣。
立秋欲试鸣虫候,砚北先听蝈蝈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若校去年时。
下马柳*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塞云垂地,堤烟重,燕鸿初度江表。
露荷风柳向人疏,台榭还清悄。
恨脉脉、离情怨晓,相思魂梦银屏小。
奈倦客征衣,自遍拂尘埃,玉镜羞照。
无限静陌幽坊,追欢寻赏,未落人后先到。
少年心事转头空,况老来怀抱。
尽绿叶红英过了,离声慵整当时调。
问丽质,从憔悴,消减腰围,似郎多少。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
万里露寒殿,开*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下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萧骚微月夜,重叠早霜晨。昨日繁*在,莺声树树春。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和烟飘落九秋*,随浪泛将千里情。
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