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快、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计算机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共分三册,六年级学习第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三册下册。本册分为三个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算法思想初步;信息技术的初步。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作能力: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作方法。 (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思维能力:通过*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根据绘图过程,想象图画的样式等。
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创作优美的图画和音乐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活泼开朗,大部分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总体来说,两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较弱,课堂上难以专心听讲,不够积极回答问题。然而,大多数同学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积极动脑,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勇于发言,是班级中的学习标兵。
根据以往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动脑动手,掌握了许多计算机基础知识。本学期将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掌握基本*作,学习LOGO和算法思想的一些基本*作。
四、教学措施: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愿且主动地学习。
采用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会学生处理*作中的常见故障。
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准备工作。
利用自然优势,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
通过优生带动差生,进行教学。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课号内容课时周次
一走进LOGO王国21-2
二省时省力来画图23-4
三美妙的万花筒世界25-6
四奇妙有趣的新本领37-9
五大小图形轻松画310-12
六美妙动听的LOGO音乐313-15
七算法的概念316-18
八算法的实现319-21
九五彩的信息世界31-3
十什么是信息技术34-6
十一身边的信息技术37-9
十二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410-12
六、教研专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技术)教研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教育体育局二0一0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市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市教育体育局“内涵提升年”活动要求,扎实推进“有效课堂”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提高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为切入点,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善学习、勤思考的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教科研能力,努力成为本学科最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带头人。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进一步做好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调研工作,加强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掌握学科课堂教学状况,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采取多元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加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的研究,深入推进“有效课堂”活动,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
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科中心组的指导及监督作用。本学年将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开设不同规模的展示课、研讨课,以便广大教师学习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广大教师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动态及其发展方向,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三、工作思路
1、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文件,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快教研、科研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通过学习、研究,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教改意识,从根本上提高我市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增强教师教学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通过对学法的研究,努力使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梯次型的教师结构,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优势,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学段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真正肩负起指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的重任。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着力发现、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
3、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确保本年度任务目标的达成。加强常规管理的力度,使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设计、学生作品的评价等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及论文的评价与指导,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按照“提出任务——分析讨论——探究质疑与*作——反馈小结”这种形式,教师提出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问题也可以是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师生共同探究,或是由学生教学生,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这样既减少了教师讲解过程,增加了分析讨论、质疑解惑的环节,也使学生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初步实现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注意分析任务的合理*和交流的质量以及评价反馈是否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息意识,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养成良好的学习及使用习惯。
4、加大研究力度,开创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社会调查、探索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动手*作,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案例研究,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由引导扶持到逐步放手,结合具体任务,广泛搜集信息,开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工作措施
1、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随时调度协调
学校要抓好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查与考试等各个环节,引导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不能因学科的特点而忽视教学常规方面的工作。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手段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2、切实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作用,搞好集体教研
抓好全市的集体备课,切实发挥好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搞好集体教研,集思广益。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市级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与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掌握学科课堂教学状况,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质量检测,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的发展。
3、加强校际、学科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围绕“内涵提升年”活动要求以及“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深入“有效课堂”定点联系学校,及时发现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学校和模范教师,针对涌现出的典型学校和教师,及时组织不同规模的展示课、研讨课活动,以便广大教师学习研究,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和帮助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并逐步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促进全市信息技术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整体提升。
4、按照省市教研室的安排要求,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拓展能力。
5、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积极参加省市级竞赛活动,并力争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6、扎扎实实搞好教学研究,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深入学校,进一步调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课情况,开足开全信息技术课,加大力度,保证开课质量,切切实实让学生在这一方面得到发展。
五、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
制订教研计划,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九月:
1、济南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暨观摩活动。
2、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暨观摩活动。
3、区域*集体备课
十月:
区域*集体备课
十一月:
信息技术展示课。
十二月:
1、深入学校听课调研。
2、集体备课。
二O一一年一月:
1、总结上半年工作,修订11年工作计划。
2、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二月:
制定、传达本学期教研计划及工作要点。
三月:
深入学校听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四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评选
五月:
深入学校听课调研
六月:
1、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总结学年工作,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及方向。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基础较薄弱,大多数对计算机有兴趣但*作不够熟练,尤其是Windows系统的基本*作还不规范。部分学生尚未形成准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鉴于本学期课程特点,将重点教授图片处理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使用,学习图像文件的欣赏与传递,使用艺术字美化标题,认识WORD画图工具,利用浏览器搜索网站和制作统计表,申请电子邮箱及收发邮件。通过这些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目标:
掌握*作系统使用,应用图像文件。
学会基本图块处理*作,如添加*影和设置颜*。
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熟练使用浏览器,收藏网站,查找信息和制作统计表。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及形式:
采用适合小学生认知能力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教材中的“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评一评”栏目,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实践。教师需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举一反三和类比学习,强化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