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材第102~103页
实践活动:我的作息时间。
教学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校内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让学生看钟面时刻,说出是几时或几时几分。
2.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钟、1小时各有多长。
3.出示校内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按作息时间表说说内容。
4.说明作息时间应该包括校内和校外,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
1.让学生分小组,每人按教材前三节内容说说自己每天活动的时间安排,看看谁安排得好一些。
2.要求学生按照自己一天活动的一般规律,用第103页的表,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老师注意巡视辅导。
3.学生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在小组里与其他同学交流,比较。
4.选择安排得合理的几张作息时间表,看看安排得怎样,哪些比较好,哪些可以修改、调整。
三、活动总结
肯定作息时间安排得好的、合理的同学。要求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学习、活动、休息都有兴趣。
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时分的认识(练习课)完成课本p68---69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和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1、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体验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试生共同制作作息时间表
第一节:( )????( )
第二节:( )????( )
第三节:( )????( )
第四节:( )????( )
二、说一说
1、观察作息时间表,看你能发现什么?(告诉你的同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间下课?
(3)上午9:35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让同学们边拨钟面表说出思考过程
三、练一练
1、从9:00??11:00,经过了()时
从10:00??10:30,经过了()分
*完成,集体交流(可以拨钟面)
2、
(1)经过了()时()分
同桌之间拨一拨,说一说后全班交流
(2)说一说昨天(星期六)的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试试看
观察图意,写出每个钟面的时间,再和同桌说一说。
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受到什么启发。
四、实践活动
1、出自己制作的周日活动安排,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让小听众判断说的对与错。
2、估计自己上学时,路上用了多长时间?在组内说一说,然后拿出自己记录的出发到校的时间,计算出上学路上用的时间,在组内说一说,以进一步体验时间的长短。
《作息时间表》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制作作息时间表,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练习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
教学方法:
动手*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白纸、投影,钟表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
34=56=49=9+9=
58=243=324=92=
72=305=126=189=
63=182=408=364=
2、填空
60分=()时1时10分=()分
60秒=()分1分45秒=()秒
75分=()时()分90秒=()分()秒
2、情景
师:谁来说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课等。(学生汇报)
师: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图意。
(2)问:我们几时上第一节课?第三节呢?大家怎样就清楚的知道了呢?
让学生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2、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
大家上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的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
①每名同学均*填写,可以按本校真正的作息时间填写,也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
②小组内展示、交流,提相关问题。如:第一节棵用了多长时间?
③以一人填写的为例,共同探究。(投影出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根据投影,回答: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第二节什么时候下课?
上午同学们在什么时间上*?
你想提什么问题?谁来回答?
二、实践应用
请你估计一下在上学路上用去的时间,填在表中。
布置:下午上学时,记住自己发出的时间,到校后向老师询问的时间,然后把自己在路上用的时间填到小组的表格里。
三、练习设计
1、根据实际作息时间表,说一说。
(1)从8:00到11:00,经过了时。
(2)从10:00到10:30,经过了分。
(3)你在学校上午的时间是时分。
2、算一算,说一说。
内容见教材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3、投影出示教材第3题。
(1)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
(2)说一说你做这三件事时的时间。
(3)算一算你做这三件事时经过的时间。
(4)一节数学课()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经过()分钟,正好是1小时。
四、思维训练
1、上学时,你在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内说一说。
2、画时针、分针。
(1)拍球比赛开始了,共经过了1小时5分,请画出相应的表针。
(2)超市全天营业为12时,请画出相应的表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同伴听。
《作息时间表》教学反思4
本节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上课的时间表,我把我们的早读课、第一节课、课间*、第二节课、眼*、第三节课、放学时间的时间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算一算每一节用了多长时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随后在制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生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归纳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用数格的方法数出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用减法求出经过了多长时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班里有几位学生课外知识很丰富,知道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回答数学问题,比如说在回答“昨天1:30--4:30这段时间你在做什么时,”有人提出疑问是下午的吗,还是凌晨的?这问题提得很好。这时小李同学举手说“因为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只表示出12个小时,所以时针一天要走两圈,因此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下午,一种是凌晨,但我觉得下午的可能*比较大,如果是凌晨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睡觉,这个问题就没什么意思的。”通过学生他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解答,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在以后的课堂要多创造类似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小学二年级上册《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及反思5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很强的数学知识。不过,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时间,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却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而本节课重点学习时间计算:如何计算出做一件事经过多长时间?
上课时我把学校的08至0*年的作息时间表投影在屏幕上,于是我便引入话题:我们每天都是按照这个时间表进行早读、上课、下课、做课间*以及放学。大家非常熟悉,那你知道我们早读用了多长时间吗?一节课又是多长时间?还有课间*?孩子们听完我的问话,顿时变得静悄悄地!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找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让老师灌输。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我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他们讨论过程中我不断的走到他们中间听他们不同的方法。等学生找到自己的*后,我开始找学生代表发言。你是怎么算出经过时间的呢?于是我便开始引着他们与我一起学习新的时间计算方法。首先看时间从8:00到8:20的时针都是指向数字8,也就是说时不变;但是分针一直变化:从开始0分到结束20分,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也就是20—0=20,所以早读用了20分。当我说出方法后,再看学生表情发现:这种方法有些学生能接受,还有些学生一脸迷茫。方法传授完后,我让学生试着算一算预备用了多长时间。有些学生学得非常快,立马算出了结果。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一个学生说:“早读从8时开始,再加上20分就到了8时20分。”我一听学生想得非常正确,方法思路很清晰,立马表扬了这个孩子!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虽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有的学生还没有听明白,这都是正常的。我们上课就是让学生学知识、用知识。当学生不明白、没有听懂的情况下,老师应该很灵活的进行授课,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的上课。
课堂上我还将神舟7号宇宙飞船升空的发射时间及现场画面再现给学生,目的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相信有了第一节课的学习,在以后学习的日子里,学生会慢慢接受,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们的教学任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战斗,并且会结出更美丽的果实!
我的思考:只有建立新型的、*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如果我们的课堂仍象传统那样讲究师道尊严,而没有平等*的氛围,不容学生异议、不注意让学生表达,孩子的自由天*将受到压抑,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就仅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试想,前面几个片断,如果没有在长期的平等宽松的课堂培育起来的心理安全状态,学生将不敢大胆的发表意见,新的教育资源就不可能生成;就做不出生动的、饱含童真的动作。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发言、敢表现。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多姿多彩。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要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数学的学习,必须顺应他们好玩的天*,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这样的学习状态才是最佳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快乐,共享阳光,其乐融融。
学生的成长是我的心愿,学生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让轻松的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阳光,让每一朵郁金香都焕发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