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四班共有 34 名学生,其中男* 22 人,女* 12 人。他们学习认真,积极向上,成绩优异。他们也活泼好动,有时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他们,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养成专心、认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与结构
本册教材涵盖以下内容:万以内加减法、一位数因数的乘法、一位数除数的除法、时、分、秒的概念、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位数和四位数笔算加减法 是万以内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这一技能后,学生可类推应用于位数更多的加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 是在学生掌握乘法表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教授一位数因数的乘法和一位数除数的除法。
混合运算 在巩固两步应用题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初步教授部分较简单的三步应用题运算顺序。
时间的测量 方面,本册教学重点建立学生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几何图形 方面,在现有基础上,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继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应用题 方面,在本册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并使学生掌握含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实践活动 方面,本册与前几册一样,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安排大量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动手*作,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此外,部分单元结尾处还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册数学知识旨在增强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其目标包括:
初步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
初步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
初步培养判断和推理能力
指导学生探索规律
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和敏捷*等品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
1. 掌握加减法笔算规则,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会计算四位数加减法。掌握竖式计算简单连加式。培养检查和验算习惯,使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用加法验算减法。
2. 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规则,并熟练笔算。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 10),以及相应的除法。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3. 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计算两步应用题。
4.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理解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5.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方格纸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 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部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7.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三、四位数的笔算加减法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体现探索*学习过程,培养探索和创新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加强优化计算与能力培养。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开展直观教学。
多设计探索**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期教学计划2
一、班级分析
本班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的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时间初步认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2、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借助实例感知千、万的实际数量,知道千位、万位知道万以内数的顺序,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百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正确进行以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笔算
3、认识钟面,联系实例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看、读、记钟面上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4、通过称物、掂量等体验活动,建立1克(g)、1千克(kg)的实际重量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三位数学的加减法、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内容备注
12/19~22一、复习与提高小复习②;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①;机动①。
225~3/3相差多少②;练习①;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
34~10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④。
411~15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①;数射线(千)①;位值图上的游戏①;练习①。
518~22机动②;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二)时、分、秒②。
625~29时、分、秒②;小练习(1)①;机动①;
74/1~3四、三位数的加减法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①;三位数加减一位数①;三位数的加法②。
87~12三位数的加法②;练习②。三位数的减法④。
915~19练习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②。
1022~28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①;小练习(2)①;机动②。五、重量(质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③;
115/2~3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①;机动①。
126~10六、几何小实践东南西北②;角②。
1313~17三角形与四边形②;三角形的分类②。
1420~24机动②;七、整理与提高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②。
1527~31万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②;解决问题①。
166/3~7解决问题②;巧算(2)②。
1710~14练习①;数学广场:列表枚举①;七巧板①;流程图(1)①。
1817~21期终复习
1923~28考查与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范文3
一、本册教材的总目标:
第十册教材的语言表述、标点符号、图形标注等方面都考虑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正数和负数:先介绍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后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再给出“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数轴:从数射线出发,通过对数射线的延长得出数轴,给出数轴的画法;使学生能够“借助书周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第九册《简易方程》的延续,主要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和差问题”、“行程问题”等最基本问题的方程解法,特别强调了在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关键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几何小实验:本章给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探究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并安排了初步的组合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的内容。
问题解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价值的初步认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
整理与提高: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二、主要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概念的辨析、知识形成的过程等方面的训练。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加强习题练习,从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他们在家认真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遇到疑问主动请教。作业书写端正,作业本子整洁。
4、营造了一种*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中能注重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成功愉悦感。成功的教学依赖予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蹲下身来与学生说话”,使学生感觉教师自己的对话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5、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教学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交流,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紧张的学习变得轻松与自在。
6、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课外的拓展。课堂上的学习不能满足于学生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
7、重视辅优补差工作。在平时的学习中,优生与学困生互相配对,互相帮助,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困生发言板演。面批他们的作业多与他们交流,使班级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三、辅优补差
辅优:
1、在课堂上注重优生的辅导,在教学中注重挖掘优生的内在潜力,思考题力求做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向纵深学习和发展。
3、课外注重鼓励优生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问题去学习,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4、提供机会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5、鼓励他们结对帮困,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补差:
1、多与学生沟通,了解这些差生的思想情感,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
2、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共同学习有关伟人、科学家等好
学习、出成绩的掌故,进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3、课堂上注意关心这些差生,新知的教学注意坡度,力求使他们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掌握知识。
4、注重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每次的作业做到面对面的批改,及时纠正他们学习上的错误。
6、组成一帮一的结对,使这些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从身边的榜样中汲取力量。
7、做好家校的联系工作,力求争取家长的配合。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