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用清晰且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绎歌曲。 2、在《梅花》的旋律上尝试演唱其他歌曲,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力。
教学重点: 运用柔美的嗓音演唱歌曲,通过多样的演绎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索和创新不同的演唱方式,创作新的歌曲内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我唱歌,你跟唱”——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感受音高与音准。
二、导入: 1、教师朗诵《卜算子·咏梅》,请同学们猜测诗中所描绘的植物。 2、结合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介绍梅花的象征意义——坚强、忠贞、高雅。 通过这一段回忆录的导入,引导学生联想到远在他乡的外祖父和梅花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倒叙方式展现外祖父如何通过梅花寄托对祖国的热爱,并通过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梅花象征的精神品格,鼓励学生培养梅花一样坚韧高雅的品*。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并讨论歌曲的歌词出自哪首古诗?(王安石的《梅花》) 2、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3、再听歌曲,分析歌曲中诗句的重复次数,帮助学生理解旋律和歌词的结合。 4、第三次欣赏歌曲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氛围,理解其情绪变化。 5、讲解《梅花》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意,从而更好地用恰当的情感演绎歌曲。 6、教师示范*奏并演唱歌曲,学生跟随轻声哼唱旋律。 7、学生在伴奏下,轻声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情感表达。 8、教师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准确音符和乐句,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9、请学生找出演唱中的难点,集体进行针对*练习。
五、创编活动: 1、组织学生创新演唱方式,例如领唱与齐唱等,分组练习并展示创意。 2、尝试使用《梅花》的旋律演唱其他诗词歌曲,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孟浩然的《春晓》,锻炼学生的创作与演绎能力。
小结:音乐创作的过程往往始于模仿,随着经验的积累,创作者逐渐融入个人特*,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鼓励学生勇敢尝试,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潜力。老师期待看到你们的创意与成就。
最后,全体学生再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音乐课小小的船课件2
教学目标:
1、幼儿随着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展开关于“月亮船”的积极想象。
2、幼儿学唱和演奏时,能将内心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钢琴伴奏
2、录音机、录音磁带
3、乐曲图谱
4、小乐器:碰铃、串铃和铃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
1、请幼儿欣赏乐曲,并跟随音乐的旋律,两两相对,手牵手,好似乘着小船一般轻轻地摇动。
2、教师说:“夜晚真安静呀,我们坐在月亮船上看看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吧。”
请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一遍。
3、教师提问: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些什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安静、优美的,好像坐在两头翘起的小船上,听闪闪的星星给我们讲述好听的故事。
二、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唱出随波荡漾、遐想绵绵的感觉。
2、教师提问:小小船像什么呢?幼儿回答(像月亮弯弯的)
歌曲中唱的小船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翘)
坐在小小的船里,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幼儿学唱歌曲三遍,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播放录音,边听音乐边用小乐器为乐曲敲打节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5、幼儿自由选择小乐器,尝试边听音乐边演奏乐曲。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轻轻地敲击小乐器,知道听着音乐演奏,知道歌曲是四三拍的,引导幼儿表现出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6、师生一起听音乐演奏乐曲《小小的船》。
7、活动结束。严文莹
幼儿园音乐《小金鱼》课件3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音乐《小金鱼》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教学名称:
音乐——《小金鱼》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能愉快地演唱歌曲
2、初步练习幼儿使用乐器的规则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提前让幼儿认识了小金鱼,了解金鱼的外部特征:学习歌曲《小金鱼》;背景音乐;金鱼头;.彩虹伞;乐器:手铃、沙锤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猜想)
二、教师讲故事
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画好的图片加深形象记忆
三、学习歌曲音乐(一遍)
1、欣赏歌曲;
提问:刚才你都听到小金鱼怎么样了?
2、教师范唱,会唱的请跟着老师一起唱!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第一遍歌曲。
师: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遍这首好听的《小金鱼》吧。小朋友也想做漂亮的小金鱼吗?(给幼儿带上头饰跟老师一起边表演边演唱)
4、乐器游戏
1请幼儿模仿老师帮小金鱼伴奏,
2、请幼儿互换乐器进行乐器伴奏
四、自由表演小鱼游
师:小朋友小鱼都会怎样游泳呢?
师:哇,原来小鱼可以有这么多的姿势游泳呀,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到彩虹*的大海里做小鱼游吧!
带领幼儿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