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下面CN人才网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总体情况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兴趣(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更多,经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经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小学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23.7%)、被歧视(19.8%)、*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年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76.7%)、担心见不到父母(59.2%)、担心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学生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年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帮助(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罚(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寻求更高的收入,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现有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父母关爱、学习生活无人监管、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 调查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于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在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并在此期间对该校及周边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调研。
三、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教学工作参与: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走访: 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留守儿童家庭,与他们的监护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和监护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
访谈: 与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访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四、 调查结果
(一)基本概况
我所任教的班级共有96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超过30人,占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孩子大多存在学习成绩偏差、作业完成不及时、*格孤僻、缺乏自信、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学习方面: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学习习惯不良。
原因分析: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教育和督促;祖辈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无法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2. 心理方面: 情感缺失,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原因分析: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亲子关系疏远;与监护人沟通不畅,难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农村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不足。
3. 行为方面: 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沉迷网络等偏差行为。
原因分析: 缺乏父母的有效管教,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农村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身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类型
根据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将留守儿童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祖父母,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有限,无力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只能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缺乏关注。
2. 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这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常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但在教育上缺乏原则和方法,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骄纵任*的*格。
3. 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这类留守儿童被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由于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同时,寄养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环境也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五、 对策建议
(一)*层面
1. 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2.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
3.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学校层面
1.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联系,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家庭层面
1. 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即使身处异地,也要尽量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2. 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课题调研报告3
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20xx年暑期“三下乡”六个一帮扶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服务队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留守儿童是国家儿童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洪门镇留守儿童的现状,河南科技学院服装学院*服务队于20xx年7月11日深入洪门小学开展调研活动。
二、调研目的
了解洪门镇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
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
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三、调研方法
留守儿童档案登记表
留守儿童调研问卷
一对一交流
小纸条交流
四、调研时间、地点和对象
地点: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洪门小学
对象:30名留守儿童
五、调研结果
1. 家庭情况
单亲监护型占绝大部分,也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护的。
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
与父母联系频繁,半年以上未见的占22.2%。
2. 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经常想念父母:77.4%
希望父母经常与自己联系:65.5%
缺乏与父母的沟通:90.9%
部分儿童有自闭倾向
3. 学习和生活情况
大部分留守儿童喜欢学习:90.7%
满意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61.8%
学习方面主要依靠监护人辅导:58.1%
最大心愿:希望父母赚很多钱,尽快回家:46.2%
遇到困难最想找父母帮助:90.0%
六、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心理问题严重。
家庭关爱缺失,监护人教育水平低,沟通能力差。
社会支持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扶不够。
七、帮扶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提高监护人教育水平,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陪伴。
加强学校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帮扶留守儿童。
八、结语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洪门镇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的帮扶措施。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构筑起一个更加完善的留守儿童社会化服务体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