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取了四则寓言,其中两则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寓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作者已经点明了寓意。例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了希望和结果之间的矛盾,而《蚊子和狮子》则讽刺了虽然战胜了强大敌人却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另外,《智子疑邻》说明了即使持相同看法的人也可能因身份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则阐述了祸福相依的观念。然而,本课更注重学生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用自己的话从多个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和编写寓言。

翻译《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并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需预习《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并结合注释理解字句。老师需要准备好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导入

寓言通常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个学期我们学习过寓言吗?那么,什么是寓言呢?请大家读一下“课前导语”。

二、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

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并读出人物语气。

思考:

“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这里的“笑”表达了何种心态?赫尔墨斯的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态度?

赫尔墨斯为何先询问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价值?若他先问自己雕像的价值,情节会如何发展?

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

若蚊子在不发表“挑战宣言”就直接进攻狮子,结果会如何?

根据情节,归纳寓言的寓意。

三、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讨论:

改动情节后,寓意是否有所改变?为什么?

以下是修改后的寓言情节: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于是化身凡人,来到一家雕像店。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一个银元。”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那赫拉的雕像呢?”雕像者说:“比宙斯的贵一些。”赫尔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去,趁狮子不备时咬了它的鼻子周围,狮子生气地挥舞爪子,但无法抓住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得意地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伊索寓言》两则教案设计2

重点:体会寓言寓意,学会创作寓言。

难点: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注意引导学生留意宙斯和赫拉的身份)

3.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4.分析人物*格,点明寓意。

5.小结写作特点。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讲“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有同样寓意的故事,开展交流活动。

(二)《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3.点明寓意。

4.小结写作特点。

5.请学生说出知道哪些点明同样寓意的故事。(《龟兔赛跑》)

6.请给课文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身价(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爱慕虚荣)

说明了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结果往往只会适得其反,遭到别人的轻视。

情节一波三折。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胜       败

狮子———蚊子———蜘蛛

扬长避短  得意忘形

———骄兵必败

———构思精巧,拟人神似,描写生动。

教案点评:

寓言故事本身简单明了,因此不过多地揣摩字句,而要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上多下功夫。

探究活动

1.可把《蚊子和狮子》编排成课本剧,或者作为极好的朗诵素材,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分角*朗读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伊索寓言的相关资料,以及搜集优秀的寓言故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43

教学设计《人生寓言》

一、课题:人生寓言

二、教学目的: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学会解读其中的道理;

掌握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感悟并运用文中的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学会解读其中的道理;

掌握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

深入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和讨论。

八、教具:无特殊要求。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白兔和月亮》

(一)默读课文导语,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二)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以比喻*的故事寓意深远的道理。通常简短,比喻*强,主人公可以是人、动植物或其他事物。通过借用喻指、远喻近、古喻今、小喻大等手法,寓言体现出深刻的哲理和讽刺意味。

(四)内容研讨:

对比第一段和第三段,分析“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从前的闲适心情”之间的关联。

比较第三段的“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中的相关词语,探讨它们的呼应关系。

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找出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从文中找出使用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简洁概括本文的寓意。

(五)课堂总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