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装的选择
选择浅*的衣物有助于减少热量的吸收,因此穿着起来会更加凉爽。相反,深*的衣物会吸收更多热量,使得穿着感觉更为闷热。棉织品透气*好、吸汗效果佳,因此在夏季运动时选择浅*棉质服装是最佳选择。衣服款式越宽松,散热*能就越好,同时颜*越浅,也越不容易吸热。
控制运动强度
夏季人体消耗的能量较大,因此在运动时更需要注意控制好运动强度。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到*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冷敷,如在头额部或腋下等部位。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服用一些祛暑*物,如人丹、十滴水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及时适量补水
夏季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因此身体失去大量盐分,容易导致细胞渗透压降低,出现抽筋等现象。因此,夏季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尤为重要。最好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补水,每10到15分钟饮水150到200毫升。但要注意避免喝过甜的饮料,以免增加胃部负担。运动后也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要过量,过量饮水会增加心脏负担。
避免食用冷饮降温
有些人习惯在运动后食用冷饮,但事实上,在身体温度较高时食用冷饮会损害肠胃。因为运动时大量血液会涌向肌肉和体表,而消化系统则相对贫血,这时大量食用冷饮不仅会降低胃的温度,还会稀释胃液,损害胃的生理机能,轻者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等急*胃肠炎,重者甚至可能为慢*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埋下隐患。运动后温稀盐水是最佳的饮品选择。
这些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三伏天进行晨练时保持身体健康。
三伏贴的8个注意事项2
三伏贴注意事项
三伏贴是一种通过贴敷*物,达到治病效果的疗法。以下是三伏贴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反应强烈为正常现象
贴敷*物后 4-6 小时,可能会出现瘙痒感,这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自然反应。还可能出现红肿、发热或疼痛。约有 1%-5% 的人在贴敷后会起水疱。这些反应都是*物被人体充分吸收、穴位敏感造成的。起水疱、反应强烈的患者往往疗效显著。为了防止感染,起水疱后不要抓挠。小水疱会自行吸收,较大的水疱可以用消毒针头刺破,外涂消毒液。
2. 保持疗程连续*
冬病夏治是三伏贴的主要作用,冬季容易复发的疾病,在夏季往往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因此,贴敷后的效果需要等到冬季才能明显体现。如果患者抱着试探心态而中途放弃,可能会导致疾病迁延不愈。
3. 抓住有利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人体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物最容易渗透到体内。而冬天的“三九”天是最寒冷的时候,此时阳气内敛,气血不畅,毛孔闭塞。在三伏天和三九天贴敷穴位,可以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可见,“三伏贴敷”和“三九贴敷”是提升患者免疫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
4. 遵守固定疗程
三伏贴分为一个疗程,今年闰二月,因此有了“加强灸”。一般需要连续贴敷 3 年(3 个疗程)。只有坚持完成疗程,才能保证*效的充分发挥,使经络保持持续兴奋状态,对病邪的祛除保持力度和惯*。而且,还需要配合治疗和日常调养。接受三伏贴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注意生活习惯,不要贪凉,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5. 少食冷饮
冷饮一方面会损伤脾胃阳气,使本就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饮会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6. 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物的渗入,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
7. 清淡饮食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夏季饮食调养应以清心防暑、滋*生津为主,不宜过食油腻辛辣之物。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8. 保证充足睡眠
每晚保持 7-8 小时睡眠,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缓解,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物刺激的识别,引导*效直达病灶。
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
夏天贴三伏贴有什么注意事项3
一、三伏贴什么时候贴
“冬病夏治”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旺盛,气血通畅,皮肤松弛的状态。在这个期间,采用穴位贴疗法来预防冬病的发生。将辛温发散的*物精制而成的*膏敷在穴位,是最大程度的起到温阳益气,活血散瘀,通经活络,止痛等作用,对于冬病是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什么情况不能贴?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疾病的急*发热期;对贴敷*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都是热*的,因此*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贴前要做哪些准备?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三伏贴是一种穴位贴,用这种贴膏最好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相当会比较安全,需要提醒的是,其实三伏贴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制于三伏天能够使用。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是有效果的,但是三伏天用的效果是会比较好一些。
二、贴三伏贴的*
一、慢*阻塞*肺疾病三伏贴*
*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材*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材,且均用生*,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的安全*。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
*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材*制:上述*物均采用道地*材,*物均采用生*。*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方法
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
*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三、冬病夏治三伏贴穴位有哪些
三伏贴敷常用的穴位一般以人体的十二经及督脉腧穴为主。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穴位主要有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双侧),每次选用3个腧穴(一般多选用前三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3穴;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可加取风门、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阙、关元、中脘、内关等穴。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另外,胃寒贴中脘,肾阳不足贴肾腧、命门,气血不足贴膈腧等穴位。
大部分中医院中常用的主穴有以下几个:
大椎穴:可以振奋人体一身之阳;大椎:主治:咳嗽、喘息、流涕、鼻塞、感冒、颈强、肩背痛。穴位:后正中线,第七颈椎突下凹陷中。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咳痰、鼻塞、易感;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俞:为各种慢*虚损*疾病的常用穴。定位:背部,当第4胸椎突下,旁开3寸。
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主治:咳嗽、气喘、心胸痛、心悸、胸闷胀;
穴位: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呼吸系统疾病:
主穴:天突、膻中、膏盲、肺俞
配穴:足三里、中脘。
反复感冒: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
慢*支气管炎:肺俞、膏盲、心俞、膈俞;配穴:肾俞、关元。
支气管哮喘:膈俞、心俞、定喘;配穴:气海、肾俞。
阻塞*肺气肿:丰隆、肺俞、天突、膻中、膏盲,配穴:足三里、三*交、中脘、肾俞。
过敏*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
慢*鼻炎:大椎、外关、肺俞、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俞。
四、贴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要保持连续*。
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2、反应强烈很正常。
*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大约有1%—5%左右的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出乎意料的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外涂消毒液。
3、遵守固定疗程。
冬病夏治,三伏为一个疗程,今年闰二伏,因此有了“加强灸”。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而且,还要治养结合。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生活习惯上有所克制,不要贪凉,应该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有利时机。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力最易渗透到体内。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这两个时间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可见“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无疑是提高患者御病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手段。
5、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6、远离空调。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遇冷,毛孔收缩,影响*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
7、吃清淡饮食。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生津为主,不宜过食肥甘厚味。绿豆、莲子、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鸭肉等较适宜。
8、保证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物刺激的识别,引导*效直达病灶。此外,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闷热,会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这种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