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著名的侨乡——江门。江门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是一座美丽并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
江门以侨乡风情而出名的,五邑地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有几百万人之多。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五邑人在寻找他乡的故事。江门每年都举办五邑侨乡文化旅游节,向全世界介绍江门拥有新会鸟的天堂、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台山的“东方之珠”上下川岛、恩平的温泉之乡、鹤山的大雁山风景区等。
江门除了上面的风景区值得游览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当地美食和特产,如:江门大白菜、白石粉葛、荷塘冲菜、新会陈皮等,这些当地特产都受到所有五邑人的欢迎,经常成为惠赠亲友的佳品。
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的,作为一名五邑人必须参观新会小鸟天堂。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榕树提供给许多候鸟作为栖息的地方。每当早晨和黄昏看着各种候鸟出动找食和回家的情况,感觉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真的不愧为巴金先生所说的鸟的天堂。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同样值得参观。因为那里有几座民屋盖成好像碉堡一样,专门用来抵挡敌人的入侵,体现了五邑人有着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
说到这里我也向大家推荐一个休闲的旅游项目,就是可以三五知己朋友相约到恩平去泡温泉。因为那里由于地理的优越,拥有世界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温泉水不断流动冲着人们疲劳的身体,让我们放松心情洗刷疲劳去迎接美好的一天。
总之,我是一个地道的五邑人,看见自己的家乡变化越来越大,心里倍感自豪!我的家乡实在是太美丽、太繁荣了。我诚意邀请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到江门来作客。
江南作文600字2
我仰起头,看见泡桐花正轻轻落下,淡淡的紫,幽幽的香,如同一个静谧的梦。梦随风飘,转万里,觅归处,飞入江南烟水落,烟雨又一次朦胧了江南,闲愁又轻轻飘散在我的梦中。
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觅处。
雨悠悠地落着,敲打着窗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湿透绫绡。那青瓦上的一声声脆响,如同江南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诉说着秦淮八艳的哀愁,诉说文人墨客的忧伤。雨密密地下着,在河里泛起细小的涟漪。古道上,一个女子正手持着一把油纸伞缓缓走过,青石板上的脚步声仿佛自天籁传来,荡人心魄。
依依墟里烟,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是谁家的钟声,随着轻烟转入此中来?弥漫出了无穷无尽的离愁。在烟雨中,雨水交织着泪水,我看见自己的年华从指间缓缓飘过,细数,谁的幸福不知归途。
碎花一地,覆盖了古老的青石板,古老的月桥花院,古老的琐窗朱户,沉默的三生石上,又刻着谁的名字?青石板上光着脚丫奔跑的孩子,脚底已粘上片片碎花,他们开心地笑着,用最明亮的瞳孔看破这尘世的忧伤。他们的笑,单纯却美的倾国倾城。
阁楼上的女子,怀抱琵琶,倚栏而望,看着烟雨遮盖了视线,看着春山眉黛低,看着风吹起花瓣如同破碎的流年,看着心中幽怨无处寄。思悠悠,恨悠悠,肠断白频洲,暝*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哀筝一弄相思曲,总是离人泪。
她们不诉离伤,只是等待,一直等到朱颜老,惟剩痴情在!
江南啊,你承载了几多相思,几多愁?
泡桐花,轻轻落下。梦里江南,是否载得动这许多愁?
江南水乡作文1500字3
在如诗八月的时候,我来到了梦一般的江南水乡——乌镇。当我下了大巴,一抬头的时候,就看到一座黑*的亭子。在亭子后,有着满目的清绿。那片青翠的竹林长得正旺,竹影婆娑,修长俊秀,细长的枝,舞动的梢。微风拂过,枝叶“沙沙”地响。竹林上空穿过几声啁啾的鸟鸣,当我抬头寻觅那些可爱的自由精灵时,那空荡荡的,只有一汪清澈透亮的蓝天。
当我踏上竹林边石桥的时候,石阶上布着一道道凹凸不平的纹理。轻轻抚摸石板,给人一种清凉如*的感觉,在这起伏的石纹里,似乎刻着江南的年纪。微风似的桥下的一泓清泉荡起圈圈圆晕,我才发觉:水中的绿影被摇碎了。抬头一看,我被株株绿柳包围。近看,柳叶很细,纤长,还带着细细的绒毛,仿佛是少女朦胧的睡梦。远望,那绿已浓得化不开。这绿缓缓地流泻进了透明的河水,晕染出一种隐约、静谧的美。
当我穿过这座古老的石桥,才算是真正踏上了江南水乡——乌镇的石板小径。一块块石板呈青黑*,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霭。乌镇,听说这里是作家茅盾的故居。刚巧走到了一扇门前,那木制的门早已腐朽,上面一丝丝的纹路更显出一种沧桑的美感。听导游说,这里就是茅盾的故居。我抬头看看,黑瓦白墙,一种古*古香的美。我推门,门“吱呀”的一声开了。斑驳陆离、有些裂纹的墙,木制的门、木制的桌椅,纵横交错的房梁。一张木桌端端正正的摆放在房间内,椅子与桌子隔出一定的距离。桌上整齐的摆放着茅盾所用过的笔、纸。走近这张桌子,似乎还温存着些许茅盾的气息,哀婉,忧怨。不知怎的,总觉着房间里的气味与众不同。总有一种油墨古木的幽香,却又隐着一缕缕不易察觉的哀、怨、婉、愁,重在这个“愁”上。这愁,不浓,不淡,不重,不轻,恰恰正好,适宜地嵌进江南中,又从哀、怨、婉中各取了一小部分,融进这股愁里,就成了一个梦般的江南。
江南水乡是多雨地带,在这般炎热的夏季中更甚。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可是转眼,已被那无边的*霾、乌云和雨丝所填补。雨从天而降,缓缓打湿地面。江南的雨从来不大,一根根羽毛般的细,柔软,光滑。江南的雨姿态自然,脚步轻盈,几乎听不到雨声。那被蒙上一层淡淡的晨雾的石板小径,现在也已被雨水洗得透出闪亮光泽。
在路边有一家摆满青瓷的工艺坊。当我踏进那古老门槛的时候,两边的木质框架上摆放着已烧好的瓷。我拿起一只瓷,轻轻抚摸,清冷的,如秋日的月光,又如冬令的*雪。瓷上,有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有青翠欲滴的茂密竹林,还有雨中的江南。对面,一名女子正专心致志地绘瓷。细腻的笔调,恰好的*彩,不得不令人叹服。她见来了客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迎客。我这才看清她的面容:黛*的眉,朱红的唇,深棕的眼,雪白的肌肤,俨然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我拿起一只瓷问:“姐姐,这只瓷怎么卖?”她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笑着回答:“100元。这算是很好的瓷了。还有一些很好的瓷,你看看。”说着,她又拿出了青花瓷、陶瓷等一些着名的瓷,我注意到了一只绘有竹林和少女的瓷。瓷上的少女和眼前这位眼前这位笑吟吟的女子竟惊人的相似,同样是黛*的眉,雪白的肌肤。画中的女子用一把折扇巧妙地遮住了她那朱红的唇,却又从她那双含情脉脉的双眼中感到她温柔的笑意。她倚着一棵青翠的竹,幽幽的月光静谧地洒满了亭亭玉立的竹林,洒满了她席地的裙摆,也洒满了她那对秋水盈盈的眸子。我深深的沉浸在这种绝美、清幽、脱俗的画面中。忽的,爸爸高喊:“该走啦!”我才从美丽的梦中惊醒。放下那只瓷,匆匆地对她说了声:“不好意思,再见。”就跑出了工艺坊。转头时,眼睛的余光触碰到了她那恬静的笑容,忽然感到刹那的迷离。她是那么爱笑,不是纵声大笑,也不是低声偷笑,而是甜美、温软的笑,像一泓清凉的泉水,泻进了我的心底。
那雨还一直下着。青石板径上泛起层层雨丝制造的雾气,朦胧、隐约。
此时的我深吸一口气,潮湿的,看着雨丝与江南交织,才明白,为什么江南如画。
当我登上大巴的时候,好像有一种感应似的,我回头,恋恋不舍的望了望远处雨中的江南水乡。她的哀怨,她的婉约,她的古老,她的温柔,她的忧愁,她所带给我的感触实在是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