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并对小数有初步的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帮助学生记住小数的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已经有一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小数。但由于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学生在理解小数的含义时可能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注重直观展示、引导与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体验小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认识小数,并记住小数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1)观察图片,讨论这些水果的价格有什么不同?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展示图片2)老师:这两类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老师:大家真棒!前面是我们学习过的整数,而后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知

(一)什么是小数

像2.09、1.45、5.20这样的数是小数。

中间的“。”是小数点。

(二)小数的组成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数?(展示超市图片)

你能根据图片内容,说出小数有哪些组成部分吗?

小结: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三、课堂练习

找出下面数中的小数:

0.23、16、7.4、12.8、590、247.90、0.36

四、课堂小结与评论

请大家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试着写出一个小数。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超市购物的价格,已经对小数不陌生,因此我把课堂重点放在了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意义的教学上。尽管我努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无法表达时,我会急于讲解,未能完全做到“放手”,这反映出我对本班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怕出现问题。

这节课让我更加意识到,学生的生活非常丰富,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世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些经验来引导新知识。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展示机会,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初步认识小数。

理解以元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能够辨识和正确读写一、两位小数。

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

提升大胆想象和类推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增强对大自然及珍稀动物的热爱。

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在价格和长度中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关键:理解小数点每一部分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等。

一、情景导入

引入小数: 老师:同学们,昨天我去超市看到每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出示课件)

酷儿饮料 2.5 元

奥利奥饼干 12.12 元

可乐 4.05 元,*奶 2.60 元。

学生:它们都有一个小圆点。 老师:这些中间带有小圆点的数就是小数。

揭示课题: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点: 老师:在分数中,我们有一条分数线。你们猜猜看小数中的小圆点叫什么? 学生:小数点。 老师:没错,它就是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二、探索新知

(一) 小数的读写

(二) 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 老师:懒羊羊也来到超市了,看起来有些困惑。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让我们听听他的困扰。 懒羊羊:我不知道这些价格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价格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吗? 学生:报出价格。 老师:小数点左边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第二位表示什么? 学生作答,老师板书:元、角、分。

出示课本上的商品价格表,学生*完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案3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将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理解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帮助学生正确读写分数,并掌握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培养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

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他们的观察、*作、思考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估计一部分大约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每人2-3张,深*水彩笔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分数 情境创设:假设星期天,小杰和小慧一起去公园玩耍,吃饭时间到了,两人拿出食物。请问,你们能帮他们把这些食物平均分一下吗?(出示实际情境图) 学生讨论:比如说,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2瓶矿泉水,每人分到1瓶。(展示为2、1)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得到同样多的东西,数学上称为“平均分”。 进一步探讨:如果要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应该分到多少?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将蛋糕从中间切开,每人得到一半。(展示切开后的图像)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一半。 启发思考:苹果和矿泉水我们可以用之前学过的2和1来表示,那么“半个”蛋糕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或教师展示。(展示多媒体内容)

二、认识分数

初步认识 教师用“一半”来代替板书中的内容,并解释:我们通常把“平均分成2份”称为“二分”,把“其中的每1份”称为“之一”(展示为二分之一)。 启发思考:与2、1不同,这个数是由将东西平均分割而来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或教师展示:这是分数。教师指出今天的主题:理解分数。(板书主题) 教师放大板书,展示写法,并重点引导学生练习读写结合:写下分母“2”时念作“二分”,意思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写下分子“1”时念作“之一”,意思是表明其中的1份。(展示分数线、分母、分子的板书) 指导学生拿出尺子和笔,在练习本上练习几次。

加深认识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蛋糕的例子,现在你们想亲自来表示一个物体吗? 组织学生理解*作要求。(展示*作要求:1、选择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叠并画上斜线表示图形的几等分,然后与同学分享;2、用斜线的方式在图中表示杯子里的水;3、假设工程队修了一段路,请在修复的位置画上小旗。) 学生*作,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引导或指导他们折叠、画斜线、测量等。 组织学生在黑板上用小磁粒展示他们的图形,并观察和体会不同形状、不同分割方法,只要是将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图形的一部分。同时了解也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表示水杯和一段路的长度。

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引导学生辨别:下面哪部分被涂*是图形的一部分?(示例图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一个被涂*的部分不是整体的一部分,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从而引出: 启发联想:除了一半,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几分之一吗? 结合交流,教师板书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三、扩展认识 引导学生看图并联想到分数。(展示法国国旗、黑板报图、巧克力图) 组织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显示法国国旗图容易看出,指导学生准确地描述;黑板报和多媒体辅助显示;巧克力、和也通过多媒体辅助显示,并留下“如何取出这一大块巧克力?”这个课外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如果红*小棒和蓝*小棒的长度相同,比较红*小棒和蓝*小棒的全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