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之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金华戴元礼》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金华戴元礼》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金华戴元礼》初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金华戴元礼》初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
[注]国初:明朝初年。[注]南京:明朝初年朱元璋迁都南京。[注]饧:古糖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被召至南京 解释:
(2)迎求溢户 解释:
(3)按方发剂 解释:
(4)日往视焉 解释:
2.翻译句子。
(1)退而怪之
译文:
(2)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
译文:
3.说那医家是平庸的医生,但不是奸诈的.医生,从文中 (填原文)处可以看出这一点。
4.从文中戴急为正之可以看出戴元礼作为名医不只是在医术方面,还表现出较强的职业道德,现在请你从戴元礼角度给庸医们说一句话,既要清楚,又比较委婉。
参考答案:
(1) 曾经 (2)充满 (3)药 (4)每天
2.(1)回去后感觉很奇怪 (2)戴元礼要到(记载这则古方的)书,原来是饧字

3. 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
4.略
篇2:金华戴元礼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金华戴元礼阅读训练题与答案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
[注]国初:明朝初年。[注]南京:明朝初年朱元璋迁都南京。[注]饧:古“糖”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被召至南京 解释:
(2)迎求溢户 解释:
(3)按方发剂 解释:
(4)日往视焉 解释:
2.翻译句子。
(1)退而怪之
译文:
(2)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
译文:
3.说那医家是平庸的.医生,但不是奸诈的医生,从文中 (填原文)处可以看出这一点。
4.从文中“戴急为正之”可以看出戴元礼作为名医不只是在医术方面,还表现出较强的职业道德,现在请你从戴元礼角度给庸医们说一句话,既要清楚,又比较委婉。
参考答案:
1.(1) 曾经 (2)充满 (3)药 (4)每天2.(1)回去后感觉很奇怪 (2)戴元礼要到(记载这则古方的)书,原来是“饧”字3. 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4.略
篇3: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旧的)B.走而告之曰(忠告)
C.戴原礼尝至京(曾经)D.偶一求药者既去(回去)
小题2:下面“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走而告之 A.我欲之楚B.学而时习之
C.此非楚之路也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小题3:下面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句子: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A.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他原因。
B.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他原因。
C.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D.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小题4:下列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医家”是一位好心的人,但又是一位贻笑大方的人。
B.来“医家”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医家”应接不暇。
C.“医家”不识字,不懂装懂,胡乱用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D.戴原礼很欣赏这位有医德,善用“古方”,医术高超的“医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 B
小题1: B
小题1: D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