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到飞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一、期末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考试内容:必修1与必修4的前两章。
函数是描述数学对象变化规律的重要教学模型,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函数在中学阶段分别设有函数(函数概念、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极值、图象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的应用等。它既是初中函数内容的继续与提高,也为高中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具有“数”和“形”的双重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数学工具。平面向量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四种运算,共线与垂直的判断方法,夹角与长度的计算等。
本次期末考试对上述内容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既注重知识的指导性与思想性,又考虑到各个章节的考试要求和相对独立性,所以建议在期末复习时,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符号、基本性质、基本运算的复习与检查落实,选择一些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典型题目进行巩固训练,达到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
二、具体步骤
1、回归课本、明确复习范围及重点范围
本学期我们高一学习了必修1、必修4两本教材。先把考查的内容分类整理,理清脉络,使考查的知识在心中形成网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一个考点的内涵与外延。在建立知识系统的同时,同学们还要根据考纲要求,掌握试卷结构,明确考查内容、考查的重难点及题型特点、分值分配,使知识结构与试卷结构组合成一个结构体系,并据此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复习结构,使复习效果事半功倍。
2、弄懂基本概念
先把你以前学过的却不懂的知识,概念,定理再结合课本、笔记复习,直到弄懂为止。
3、弄会基本方法
复习课上,老师会把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再过一遍,这时候一定认真听(为什么有的同学好像平时没怎么好好学,可是考试成绩不错呢,就是因为他抓紧了这段时间),当然,既然是“过”一遍,不可能还像刚开始讲课那样详细,因此课后你一定要对老师讲的方法做针对性练习,真正把数学复习计划落实到实处。
熟练掌握数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一般同一份试卷,相同方法不可能出现多次;同时,数学的主要方法在一份试卷上基本都能用得上。因此遇到思路一下不能突破的难题,要好好想想以前遇到的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在已经作答好的题目中用过了哪些方法,常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没用得上,能否用来解决这个难题,只要平时多加分析,是不难发现解题思路的。
三、考试方法指导
1、规范作答争取少扣分
一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如立体几何证明的次要条件要交待,分类讨论问题最后有综上可得,应用题最后要回答题目的设问,函数应用题要有定义域等。另外,有的题目是你以前会做,但是过这么长时间了,有可能思路忘了;有的题目你有思路,但是具体的一些解题细节不一定很清楚。最好的克服办法就是,数学复习计划中,无论做没做过,以前是否会做,都当成新题再做一遍!
2、掌握好看与做的时间分配
好多同学都觉得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就会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防止思想退化和惰化,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特别是停课复习期间,更要掌握好看和做的时间分配。
3、解题过程
(1)弄清问题.即从题目本身去获得从何处下手、向何方前进的信息。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条件、分析结论、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2)拟定计划.也就是寻找解题思路。
(3)实现计划.就是把打通了的解题思路用文字具体表达出来。做到:方法简单、起点明确、层次清楚、定理准确、论证严密、书写规范。
(4)回顾.
能做到以上几点,及格是不在话下了,但要要想拿高分,数学期末复习计划还要有亮点才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才成:
(ⅰ)平时有错题纪录本吗?赶紧拿出来看看吧,这是提高分数的办法之一;
(ⅱ)有难题总结本吗?赶紧趁着复习阶段拿出来深化,总结一下;
(ⅲ)什么都没有。那就从复习的第一天开始,针对期末考试综合题常出现题型练习吧;每天一道。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4部曲
1一本书
就是教科书,这是基础的基础,但是被中等生最忽视的。笔者高中时,先看教科书再做题,所以往往同学做到第5题,我才刚开始,但当我做了20题时,反过来发现同学做到第17题,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不仅省时,而且比同学多巩固了书本知识,然后从书本原理到题目及从题目到原理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一句话,省时又高效。为摆脱题海打下了基础。
2两方法
1)找到已知与求解的“桥梁”。主要针对中等题及难题,利用已知,推一步或几步,完成转化,从求解往后推几步,看看还缺什么,再去回忆脑袋里的知识点及解过的经典题,把已知与求解的差距补上,这个就是“桥梁”原理。
2)有些题按上述方法还遇到困难,可能需要另辟蹊径,如从定义出发或需要再审视已知条件,可能还未用尽已知条件或有些暗含的已知条件未挖掘出来。
3三步骤:
1)先看教科书,真正搞懂课本例题,并做课后练习(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质上就是要你检查自己是否真的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
2)利用历年高考真题, 这些题很有价值,先掩着答案,根据你之前课本学的基础内容,尝试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下,再对答案,明白其原理,真正弄懂它,看看能否举一反三,可问老师及同学,也可请家教,最后达到触类旁通。
3)同步练习,必须紧跟课程,不能赖下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数学知识点较多,容易忘记,但以上的步骤你都能做到的话,那么就不那么容易遗忘,即使忘记,你也可以翻阅以前的内容重新巩固一遍。
4四层次
1)
基本知识点。含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这是基础,这个不过关,其他免谈。笔者平时先看教科书,就是这个道理。--这部分,虽然重要,但笔者辅导不作重点,只是检查与提醒,因为可自学及问自己老师同学。会这个的人太容易找到了。
2)
数学思想与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如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数学技能如配方、待定系数法等。笔者由于这方面强,故多年不做题或见到陌生题均不慌,因为这些思想能力是深入骨髓的。
3)
数学模型与中间结论。数学模型就是具体题目的解题套路,中间结论可使学生减少解题步骤,加快解题速度,减少出错机会。这些有了2数学思想与数学技能,就能自己推导出来,但要注意总结与积累。
4)
特殊解题技巧。这个要求以上3方面都较强,聪明加灵感,平时善于总结与归纳,看透事物本源,熟能生巧,触类旁通。故对中等生不作过高要求,所谓可遇而不可求。笔者对高考实考试卷的选择与填空,特别是选择,有相当部分,有的试卷甚至一半以上可在题读完后,几秒得出正确答案。凭的就是这个本事。
篇2:关于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推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 ,则 为( )
A. B. C. D.
2.已知函数f(x)= ,则f(-10)的值是( ).
A.-2B.-1 C.0D.2
3.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f(x)=|x |,g(x)= B.f(x)=l g x2,g(x)=2lg x
C.f(x)= ,g(x)=x+1 D.f(x)= ,g(x)=
4.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5.幂函数y=xm,y=xn,y=xp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mp B.mn C.nm D.pm
6.函数f(x)=2x2-3x+1的零点是
A.-12,-1 B.-12,1
C.12, -1 D. 12,1
7.函数y=-1x-1+1的图象是下列图象中的( )
8.设 , , ,则有( )
A. B.
C. D.
9.已知定义 域为R的函数 在 上为减函数,且函数 的对称轴为 ,则( )
A. B.
C. D.
10.已知 ,且 ,则 的值为( )
A.4 B.0 C.2m D.-m+4
11 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是 ,则 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12.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3,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函数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 .
14.设奇函数 的定义域为 ,若当 时,
的图象如右图,则不等式 的解是 .
15.函数f(x)=ax-1+3(a0且a1)的图象必过定点P,则P点坐标为________.
16.求满足 的x的取值集合是 .
[关于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推荐]
篇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高尔基如是说:“用文化武装起来的人类是打不败的。”
——题记
人本是一根芦苇,在有了独特的哲思后,才真正站立起来。文学哲思,在人的成长中,支配着行动,熏陶着人的心灵,是人类科学创造的源泉。
书中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文学和哲学的世界里五光十色,对圣人对话,结实三教九流,风光霁月……
茶香缭绕,心香氤氲,月色皎白,手捧古卷细思量:欣赏“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官场失意,一贬再贬,无灰心失意,反而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试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一代豪情。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莎翁以其作品的人文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他无与伦比的地方。
文化陶冶心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看朱自清观月色,赏荷塘;海子,喂马,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梭罗,瓦尔登湖畔,品宁静,写文章;余秋雨,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听冷雨缠绵耳侧……书中文化见闻广博,带着我们穿过大千世界。
文化陶冶心香,极力向上。古语从书中来:“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钱伟长,从火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委屈不曲,不改初心,默默行,老而弥坚。他不畏艰难,敢于直面困难,将中国的科学物理学推上了顶峰。试问没有博览群书,文化熏陶何来阒寂中厚积薄发?领略文王武而演《周易》,仲尼扼而作《春秋》,孙子膑脚,乃作《兵法》,左丘失明,写有《国语》,诗三百,乃圣人发奋之所作为。
文化陶冶心香,变我宽容以待,面色慈祥,身材矮小的老人是南非总统——曼德拉。他没有被种族歧视之火烧退,反而奋起反抗,引领南非统一;政治上失败,在监狱中受非人折磨,但他都对那些折磨过他的人宽容以待。是一个不屈的灵魂,站上了新的高度。
文化是看不见的,但他是我们心灵之源。带我们挣破原有的纬度和固有的想法,穿过春天的花园,夏天的栅栏天的寥落,冬天的风雪,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
篇4: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自律,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一旦能够理解自律的精髓,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顾名思义,自律就是要求我们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用一大堆的规章制度折磨自己,而是要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有序的秩序,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到更大的自由。至于靠自律取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
达到巅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上很少有几个人,能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被公认为是鹤立鸡群的人,而能够在历留下名声的就更少了,而这正是杰瑞莱斯了不起的地方。作为一名橄榄球运动员,他的天赋体能惊人,而且特别罕见,所有的橄榄球教练都想要他,但是仅仅凭借这个,并不能让他攀登到这个巅峰,他的成功源于自律。他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啃天赋,日复一日的坚持体能训练,出色的天赋加上踏实肯干严于自律的作风让他成为了历最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
说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呢,只要习惯了自律,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你就成功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开始可能觉得异常痛苦,坚持不下去,这时正是考验耐心的过程咬咬牙,挺过这个难关,最后达到你控制自律而不是被自律控制的境界。
常言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自律境界。我们作为学生,还不成熟。思想不成熟有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不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比如有的学生,人在课堂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少数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或逃课上网;个别学生考试时抄袭舞弊,等等。其实,每位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甚至屡教不改呢?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自律意识太差。
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严于律己,早日成功!
篇5:关于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推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如图1是利用传感器记录两个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 小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同时变化的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D.作用力总是大于反作用力
2. 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个运动过程中,CE段的加速度最大
B.整个运动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运动过程中,质点在C点的状态所对应的位置离出发点最远
D.OA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5m
3.如图3所示,车厢顶部用竖直细线悬挂一小球,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
A.如小车做匀速运动,小球受到的力有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B.如小车做匀速运动,小球受到 斜面的弹力一定为零
C.如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小球受到斜面的弹力一定为零
D.如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越大,绳的拉力越大
4. 一滑雪者沿斜坡匀速滑下,如图4。下列关于滑雪者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滑雪者受到二个力作用 B.滑雪者所受的合力垂直斜坡向上
C.滑雪者所受的合力沿斜坡向下 D.作用在滑雪者身上的合力为零
5. 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 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6.蹦极是一项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 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在从P点下落到最低点c点的过程中 :
A.在a点时人的速度最大
B.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C.在ab段人做减速运动
D.在c点,人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每题选项全部正确得5分,选项部分正确,但不全,得3分,有错误选项0分)
7. 质量为m的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那么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A. B. Fcos
C.(mg-Fsin) D. (mg+Fsin)
8.如图所示,用滑轮将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悬挂起来,忽略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一切摩擦,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 B.
C.若质量m1增加一些,整个装置可能达到新的平衡
D.若使左边的滑轮往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整个装置有可能达到新的平衡,并且BC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
9.如图所示装置,质量为m的小球被不可伸长的轻绳OA、OB系住。当整个装置加 速运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左加速,OB绳上张力可能为零
B.若向右加速,OA绳上张力可能为零
C.若向上加速,OB绳上张力可能为零
D.若向下加速,OA、OB绳上张力可能同时为零
10.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质量不等且mAm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C.水平力F较小时,物体A、B间没有摩擦
D.水平力F足够大时,物体A、B间会打滑
三、实验题(13分)
11.(4分)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1) 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两弹簧秤的夹角相同
C.每次弹簧秤示数必须相同
D.只要一个弹簧秤的读数相同就行
(2)下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则其中_______同学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12.(9分)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
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 持___________不变;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F关系图线(如右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CA段不过原点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
A.小木块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木块的质量太大
四、计算题
13.(8分)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汽车起动的快慢用车速从0增加到100km/h 所需要的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过程可以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某汽车的质量 1103kg ,汽车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汽车从速度为零增加到100km/h 所用时间7s 。求这过程中
(1)汽车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多大?(为简化计算100km/h约等于28m/s)
(2)加速期间汽车的牵引力多大?(g取10m/s2)
14.(10分)如图10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轻绳悬挂在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体上,轻绳与斜面平行,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1 )求系统静止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大小。
(2)当系统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斜 面对小球支持力恰好为零?
15. (12分)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正以6m/s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 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面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 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 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2) 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传送带足够长);
(3) 物体第一次通过传送带返回A点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多少。
16.(13分)如图11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0.2,小车足够长.求
(1)小物块放上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 相同的速度?
[关于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推荐]
篇6:福建省-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设集合或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已知集合若则的子集个数为( )
A. 14 B. 15 C. 16 D. 32
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计算的值为( )
A. B. C. D.
已知向量 与 反向,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B.
C. D.
设 为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的交点,O 为平行四边形 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则等于( )
A. B. C. D.
若点是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 ,则 等于( )
A. B. C. D.
已知全集, ,则( )
A. B.
C. D.
已知幂函数的图像经过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B. (其中)
C. D. (其中)
若的内角满足,则( )
A. B. C. D.
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则函数的图像( )
A. 关于点对称 B. 关于点对称
C. 关于直线对称 D. 关于直线对称
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若,则方程在区间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
A. 5 B. 4 C. 3 D. 2
二、填空题
若非零向量 满足,则 的夹角为_________.
已知则__________.
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设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的编号)①的最小正周期为;②在区间上单调递增;③取得最大值的的集合为 ④将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一个奇函数的图像
三、解答题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为原点, .
(I)求的坐标及 ;
(Ⅱ)设 为单位向量,且 ,求的坐标
已知函数 .
(I)求 的最小正周期及对称中心坐标;
(Ⅱ)求 的递减区间.
已知角终边上一点 .
(I)求的值:
(Ⅱ) 若为第三象限角,且,求的值
已知的周长为,且
(1)求边的长;
(2)若的面积为,求角.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有
------①
------②
由①+② 得------③
令有
代入③得.
(Ⅰ)类比上述推证方法,根据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
;
(Ⅱ)若的三个内角满足,试判断的形状.
已知函数 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
(1)求的值和实数的值;
(2)判断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3)若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篇7: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1、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故在复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2、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大忌,复习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正确评估自己,自觉补缺查漏,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
3、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复习时如能注意检查的重要性,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根据同学们平时易出现的情况,建议大家要求学生从这些地方检查: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3、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4、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一定要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而且要规范使用草稿本,不要以为是草稿本就可以乱写乱画!往往一些数由于书写不规范,抄答案都抄错!
5、检查单位和答有没有填写齐全。
6、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7、解方程题,要记得写“解”,应用题还要先“设”。
篇8: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是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请参考!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