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小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列文虎克简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列文虎克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列文虎克》阅读以及答案
《列文虎克》阅读以及答案
课内阅读轻松答。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pìn)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名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文虎克玩放大镜,是怎样玩出大名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发明与创造
2.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3.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再次,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最后,他发现了微生物。列文虎克玩放大镜,就这样玩出了大名堂。
(意思对即可)
篇2: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作文

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故事作文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的故事。
列文虎克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只上了几年学。列文虎克长大后,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守大门。因为这项工作很简单。所以,它就有很多空闲的时间。然而,他却把时间全部用在了磨镜片上。他把一个个镜片磨成放大镜用来看很小的.东西,或者用来看字很小的书籍。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时候,忽然一个念头从脑子里蹦了出来,如果把两个镜片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试了试,惊讶极了!蚊子的腿竟有兔子那么大。列文虎克受到启发,造出了显微镜。显微镜可以用来看很小很小的东西。
你可以想像吗,如果没有显微镜的出现,我们的科技将会停留在什么样的程度。就是因为有了显微镜,我们的科技才能发展到如今的这种程度。列文虎克真令我敬佩。他那善于动脑,勤于实践的品质值得我好好学习。
篇3:鲁克简介
鲁克
鲁克 原名邱建民。1924年出生。浙江宁波人。著有童话集《鲁克童话新作选》,科幻小说集《魔鬼海》等。
篇4:诺克斯简介
诺克斯东北铁路“中立化”计划
清末美国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方案。19(宣统元年)美国国务卿诺克斯提出中国东北铁路中立化的计划,企图以此在中国东北打破日俄的垄断局面(见日俄密约),从而为美国建立起优势地位。
美国自19世纪末就把中国东北看作它在远东的重要市场。日俄战争后,日本和俄国分据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并将这两条铁路所经过区域划为各自的势力范围。美国为维护其在该地的商业利益和投资权利,以“门户开放”政策为武器与日俄展开了激烈角逐。
1909年塔夫脱总统上台后,竭力推行“金元外交”,特别重视在华寻找投资机会,在政府授意下,美国几家大银行组成专门对华投资的财团。该财团驻华代表司戴德来中国后,极力谋取在东北投资筑路的权利。这时清政府也正打算铺设从锦州经齐齐哈尔至瑷珲的铁路以抵制日俄。10月2日,司戴德与东三省当局签订了《锦瑷铁路借款草合同》,规定由美国财团出资、英国保龄公司包工修筑此路,建成后由中、美、英三国合组公司管理。
诺克斯在得到草合同已获得清政府批准的不确切的报告后,立即利用这个以为已经到手的锦瑷铁路投资权作为筹码,制定出东北铁路中立化计划。这个计划共有两个方案:①将东北所有铁路置于“经济的、科学的和公正的管理机构之下”,为此,由有关各国提供国际贷款,使中国赎回东北各铁路,在借款期间由提供资金的国家共同监督管理。②如第一项建议不能完全实现,则由英、美两国支持锦瑷铁路计划,并邀请其他国家共同参加投资,修筑此路及随后的其他铁路,同时贷款给中国,以赎回“愿归于这一系统的现有铁路”。
诺克斯的这一计划实际上是以“中立化”为幌子,迫使日俄将南满、中东两铁路交出,使美国得以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力量在东北铁路的“国际共管”机构中及在锦瑷铁路合营公司中居于领导地位,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达到独享东北铁路权益的目的。
11月6日,诺克斯首先把他的计划以备忘录形式照会英国政府,希图得到英国的支持。但英国的远东政策是以英日同盟为基础,因此在复照中对第一项方案建议“展期考虑”,对于修筑锦瑷铁路一事,主张邀日本参加。尽管遭到英国冷遇,诺克斯仍将该计划于12月14日分别向日本、俄国、法国、德国和中国提出。日俄两国对“中立化”方案断然拒绝,对第二项建议则分别提出各自的对案:日本提议参加修筑锦瑷铁路,并由该路某站起修建一条到达南满铁路的支线;俄国建议取消锦瑷铁路计划,而另筑一条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的铁路。法国因与日俄有盟约关系,表示非日俄赞同,法国不能参加。列强中唯有德国对诺克斯计划表示支持,但它在东北没有左右大局的势力。清政府对美国提案极表欢迎,同时深知中立化计划“须视锦瑷为基础”,便批准了经改订的锦瑷铁路合同。然而,诺克斯计划在日俄反对和英法拒绝支持的情况下很快落空,不仅没有削弱日俄在东北的势力,反而促成了第二次日俄协定的订立,使美国在远东更加孤立。
篇5:李克用简介
李克用生平介绍
李克用(856—908),本姓朱邪,沙陀族人,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之父。
李克用的祖先为西突厥别部,因驻帐于沙陀碛(今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号为沙陀部,以朱邪为姓。祖父朱邪赤心,随唐将康承训击败庞勋起义有功,被任为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并赐姓为李,名国昌。李克用,别号李璠儿,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他为李存勖称帝建国奠定了基础。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李国昌拒绝调任云州(今山西大同东北)刺史、大同军防御使。当时任云州守捉使的李克用杀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自称留后。唐廷派兵镇压,结果反为所败。次年,僖宗即位,改用招抚政策,任命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使。后来,李国昌父子又与朝廷发生摩擦,几经胜败,一度逃亡鞑靼。中和元年(881),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召李克用入援。次年李克用等击败尚让于良田陂(今陕西华县西南),黄巢被迫退出关中。李克用升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为使相。从此,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一带便成为他用兵的根据地。中和四年,李克用率军在河南地区大败黄巢军,一直追到曹州冤朐(今山东定陶西)。返回途中经汴州(今河南开封)发生上源驿事件,险些为朱温所杀,于是双方结怨,形同水火。“僖宗和解之,用破巢功,封克用陇西郡王”。此后李克用利用各地军阀矛盾不断征战,进一步壮大了在河东地区的势力。光启元年(885)底,曾出兵帮助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打败唐将朱玫后一度攻入京城。唐僖宗辗转凤翔(今属陕西)、宝鸡(今属陕西)到兴元(今汉中),两年后才回到长安。昭宗即位后,对李克用采取姑息态度,但迫于朱温的压力,让宰相张浚带兵征讨,结果张浚战败,昭宗只得继续让步,于乾宁二年(895)底进封他为晋王,成为唐末割据势力中被封王的第一人。次年正月,昭宗打算再次任命张浚为相,李克用上表说:“若陛下朝以张浚为相,则臣将暮至阙廷!”吓得昭宗只好改变主意。当朱温进攻兖(今属山东)、郓(今东平西北)的朱瑄兄弟时,他派兵前去援救,意在牵制朱温向河北发展势力。此后为争夺河东、河北的南部地区而与朱温血战连年,尽管一度居于下风,但他在太原地区的根基已经深不可摇。天复四年(904)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改年号为天祐。李克用认为这是朱温的把戏,拒用“天祐”而继续使用“天复”年号。三年后,朱温灭唐建梁,改元开平,李克用不承认朱梁政权,才开始用天祐年号而称此年为天祐四年,表示他继续奉唐朝正朔,与朱温势不两立。次年病死,终年5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