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
当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并为之制定相应的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培优补差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一 通过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下册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一 一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
做好计划可以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各项因素,避免盲目和随意性。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经验分享,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重要性篇一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今天我们学习了例六《比多少》,题目是小华有12个圈,小雪有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几个圈?这节课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正确列算式来回答像“小华比小雪多几个?”和“小雪比小华少几个?”这样的问题。 理解“小华比小雪多几个圈”与“小雪比小华少几个圈”是相同的,难点在于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减去的部分是两者共同拥有的圈数。 本节课的流程如下: 复习阶段:使用上学期学过的几个《比多少》的例子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50+2025+2070+1647+285+3
设计说明 设计本节课程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会并理解11至20的数字写法。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特别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以及培养他们的类比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准备以下物品: PPT课件 计数器 20根小棒(用于物理展示) 数字卡片(0至20) 数位表 学生也需要准备相同的数学工具,以便能够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如12元、18元
教材分析: 6和7的加减法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 1、6和7的加减法是在学好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课本中有一幅情境图,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并清楚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课本要求学生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为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在课堂和课外对优生与后进生提供更多的辅导,以确保优生不会因为过度的学习负担而感到困惑,后进生也能逐渐跟上进度。为此,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学生名单确认: 优生:胡晗轩、周思维、龙映之、刘卓凡、瞿晓彬 后进生:楚金科、吴家旺、兰佳锐、虞旋 二、情况分析: 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相对优秀的学生通常被称为优生。尽管他们在学业上表现突出,但他们也面临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