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主”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幼儿教育随笔:放下顾虑,相信孩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幼儿教育随笔:放下顾虑,相信孩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幼儿教育随笔:放下顾虑,相信孩子
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行,于是很多事就被老师包办了。上个学期,班级的卫生我是一个人承包。每天3:30把学生送到校门口,和家长交流一会,再回到教室花上十来分钟打扫一下。因为小孩子都养成不带零食的习惯,教室里的垃圾无非就是一两张餐巾纸或是一点点铅笔屑,打扫还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至于窗台,早上已有安排的小朋友擦过了,图书角里的图书也由当家小鬼在放学前整理好了。
说好了这学期要由小朋友自己做值日生了,个个兴奋异常。给他们打印了张值日表贴在墙上,以小组为单位,9个小组正好一学期轮到2次。先跟他们明确值日的要求。值日时间为一周,每天吃完中饭,先回教室的小朋友可以帮着把凳子搬到桌子上,方便值日生扫地。4名值日生扫地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就在室外休息。到12:10,值日工作应该结束了,垃圾倒掉,扫帚放好,再通知小朋友回教室做作业。
第一组值日的时候,我有点不放心,尽管在值日前,我已经给小朋友们示范了扫地、畚垃圾、放扫帚等环节。我偷偷走进教室,只见4个小朋友每人一把扫帚,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寻找垃圾。“我找到垃圾啦!”“我这儿还有垃圾呢!”似乎找到的不是垃圾而是一个个宝贝。“嗯,友谊小组值日真认真!如果再抓紧点就更好了。”我把马屁一拍,再让他们看看挂钟,“你们看,我们每天应该在12:10前做好值日,记住了吗?”帮他们一把,终于在12:10完成了值日,组长倒垃圾,同时把外面玩耍的小朋友叫到了教室里开始做作业。第一组结束了5天的值日,而且得到了卫生流动红旗,因此友谊小组除了在值日表上有5个五角星,4个值日生每人还都奖到了一朵小红花。这是很令大家羡慕的事。
今天已经是第三个小组做值日了,吃饭前提醒了一下,又特地关照了吃饭一向比较慢的组长,这周可得加快吃饭速度,不然会影响值日更会耽搁小朋友的学习。
回办公室时瞄了教室一眼,所有的凳子都已搬到了椅子上,早吃完饭的这些孩子很乐意做这事,就让他们过过瘾吧。坐在办公室里做单元试卷分析,听着外面或高或低的叫嚷声,心里有点不耐烦,真想冲出去让他们小点声。可转念想想,一天之中,也就是这段时间是属于孩子最最自由的时间,何必去束缚呢?只要不玩危险的游戏,只要不那么不讲卫生,就让他们尽情喧闹吧。12:10,听到外面有喊声“进教室啦进教室啦!”喧闹声顿时消失,估计一个个都进了教室。
然而等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并非安静一片,只有个别没完成英语的小朋友在做作业,其他的都在说话。也难怪,今天中午没有语文作业,小孩子哪有那么自觉的。教育了一番后开始评讲批改的两份作业,优秀的一下得了2朵小红花,错误的赶紧订正。
3:30送完学生,习惯性地回教室。总有几张桌子没对整齐,总有几张凳子没移到位,总有一些小垃圾还残留在椅子与椅子之间,没事,只要孩子感觉劳动是快乐的就行。惊喜的是我教给小朋友放扫帚的方法都掌握了,几把扫帚放的妥妥帖帖,整整齐齐。
虽然每天的值日要求我都得提醒几句,虽然地扫得还不是那么干净利索,桌子排得还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对班级的一份责任心,对参与劳动的一份热情,已足够令我欣慰。只要拥有一份热情,只要存有一种兴趣,慢慢做,总能越做越好。劳动如此,学习也是如此。那就不妨从值日开始,放下顾虑,相信孩子!
篇2:放下顾虑相信孩子教育随笔
放下顾虑相信孩子教育随笔
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行,于是很多事就被老师包办了。上个学期,班级的卫生我是一个人承包。每天3:30把学生送到校门口,和家长交流一会,再回到教室花上十来分钟打扫一下。因为小孩子都养成不带零食的习惯,教室里的垃圾无非就是一两张餐巾纸或是一点点铅笔屑,打扫还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至于窗台,早上已有安排的小朋友擦过了,图书角里的图书也由当家小鬼在放学前整理好了。
说好了这学期要由小朋友自己做值日生了,个个兴奋异常。给他们打印了张值日表贴在墙上,以小组为单位,9个小组正好一学期轮到2次。先跟他们明确值日的要求。值日时间为一周,每天吃完中饭,先回教室的小朋友可以帮着把凳子搬到桌子上,方便值日生扫地。4名值日生扫地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就在室外休息。到12:10,值日工作应该结束了,垃圾倒掉,扫帚放好,再通知小朋友回教室做作业。
第一组值日的时候,我有点不放心,尽管在值日前,我已经给小朋友们示范了扫地、畚垃圾、放扫帚等环节。我偷偷走进教室,只见4个小朋友每人一把扫帚,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寻找垃圾。“我找到垃圾啦!”“我这儿还有垃圾呢!”似乎找到的不是垃圾而是一个个宝贝。“嗯,友谊小组值日真认真!如果再抓紧点就更好了。”我把马屁一拍,再让他们看看挂钟,“你们看,我们每天应该在12:10前做好值日,记住了吗?”帮他们一把,终于在12:10完成了值日,组长倒垃圾,同时把外面玩耍的小朋友叫到了教室里开始做作业。第一组结束了5天的'值日,而且得到了卫生流动红旗,因此友谊小组除了在值日表上有5个五角星,4个值日生每人还都奖到了一朵小红花。这是很令大家羡慕的事。
今天已经是第三个小组做值日了,吃饭前提醒了一下,又特地关照了吃饭一向比较慢的组长,这周可得加快吃饭速度,不然会影响值日更会耽搁小朋友的学习。
回办公室时瞄了教室一眼,所有的凳子都已搬到了椅子上,早吃完饭的这些孩子很乐意做这事,就让他们过过瘾吧。坐在办公室里做单元试卷分析,听着外面或高或低的叫嚷声,心里有点不耐烦,真想冲出去让他们小点声。可转念想想,一天之中,也就是这段时间是属于孩子最最自由的时间,何必去束缚呢?只要不玩危险的游戏,只要不那么不讲卫生,就让他们尽情喧闹吧。12:10,听到外面有喊声“进教室啦进教室啦!”喧闹声顿时消失,估计一个个都进了教室。
然而等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并非安静一片,只有个别没完成英语的小朋友在做作业,其他的都在说话。也难怪,今天中午没有语文作业,小孩子哪有那么自觉的。教育了一番后开始评讲批改的两份作业,优秀的一下得了2朵小红花,错误的赶紧订正。
3:30送完学生,习惯性地回教室。总有几张桌子没对整齐,总有几张凳子没移到位,总有一些小垃圾还残留在椅子与椅子之间,没事,只要孩子感觉劳动是快乐的就行。惊喜的是我教给小朋友放扫帚的方法都掌握了,几把扫帚放的妥妥帖帖,整整齐齐。
虽然每天的值日要求我都得提醒几句,虽然地扫得还不是那么干净利索,桌子排得还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对班级的一份责任心,对参与劳动的一份热情,已足够令我欣慰。只要拥有一份热情,只要存有一种兴趣,慢慢做,总能越做越好。劳动如此,学习也是如此。那就不妨从值日开始,放下顾虑,相信孩子!
篇3:幼儿教师相信孩子随笔
成人往往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力差,正是需要教育、需要管束的时候,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或许要待他们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吧。
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许多感触,印象较深的,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小A的故事让我深有体会。
小A病了一周没有来上幼儿园,今天他终于来了。很快我就发现他显得嫩生起来,说话的声音也小了,操也不敢做了,连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小A的妈妈早晨对我说,他病了之后,整个状态还没有恢复过来。我心里怪难受的。中午餐后,我决定请小A为大家分发面巾纸。小家伙乐颠颠地行动起来。有孩子说里面有两张呢,要节约用纸。我想两个人发或许会更快些,于是请刘滋一起帮忙发。根据小A以前的个性,凡事都要占先的,今天有个人与他一起做事,也不知结果怎样。我没有提醒他们该怎样分工合作,暗暗担心俩小孩因为分工不明确可能会起争执。事情出人意料,他们做得倒也井井有条。小A将整张面巾纸递给刘滋,刘滋再将紧贴的两张分开,依次分到两位小朋友手中。原以为小A会亟不可待地自个分,事实并非如此,他与刘滋配合默契,一个拿,一个分,合作愉快。小家伙端着面巾纸盒,没有了常见的急性子,总是等刘滋分完两张,再递给新的。站在一旁,我不觉感慨,看来我小看他们了。他们已经能自主地将一件事情细化成几个部分,再分工合作完成了。如果我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孩子的能力也许会更加超乎我们的想像吧。
生活中,我们是否为了孩子能力的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抑或是因为不信任他们而剥夺了许多次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不放心孩子做这个,不放心孩子做那个,也许是导致孩子能力较弱的直接原因吧。就像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不会与人相处,事实是没有让他到人群中,他又怎能与人相处呢?
如果今天俩孩子因为完成任务时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了争执,会成为一个我向他们提出分工合作的教育契机。然而我看见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倒觉得自己的观念要更新了。
孩子正在悄悄成长着。成人之所以会讶异,缺乏的不仅仅是观察和聆听,缺乏最多的或许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吧。
篇4:幼儿教师相信孩子随笔
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行,于是很多事就被老师包办了。上个学期,班级的卫生我是一个人承包。每天3:30把学生送到校门口,和家长交流一会,再回到教室花上十来分钟打扫一下。因为小孩子都养成不带零食的习惯,教室里的垃圾无非就是一两张餐巾纸或是一点点铅笔屑,打扫还是比较轻松的一件事。至于窗台,早上已有安排的小朋友擦过了,图书角里的图书也由当家小鬼在放学前整理好了。
说好了这学期要由小朋友自己做值日生了,个个兴奋异常。给他们打印了张值日表贴在墙上,以小组为单位,9个小组正好一学期轮到2次。先跟他们明确值日的要求。值日时间为一周,每天吃完中饭,先回教室的小朋友可以帮着把凳子搬到桌子上,方便值日生扫地。4名值日生扫地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就在室外休息。到12:10,值日工作应该结束了,垃圾倒掉,扫帚放好,再通知小朋友回教室做作业。
第一组值日的时候,我有点不放心,尽管在值日前,我已经给小朋友们示范了扫地、畚垃圾、放扫帚等环节。我偷偷走进教室,只见4个小朋友每人一把扫帚,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寻找垃圾。“我找到垃圾啦!”“我这儿还有垃圾呢!”似乎找到的不是垃圾而是一个个宝贝。“嗯,友谊小组值日真认真!如果再抓紧点就更好了。”我把马屁一拍,再让他们看看挂钟,“你们看,我们每天应该在12:10前做好值日,记住了吗?”帮他们一把,终于在12:10完成了值日,组长倒垃圾,同时把外面玩耍的小朋友叫到了教室里开始做作业。第一组结束了5天的.值日,而且得到了卫生流动红旗,因此友谊小组除了在值日表上有5个五角星,4个值日生每人还都奖到了一朵小红花。这是很令大家羡慕的事。
今天已经是第三个小组做值日了,吃饭前提醒了一下,又特地关照了吃饭一向比较慢的组长,这周可得加快吃饭速度,不然会影响值日更会耽搁小朋友的学习。
回办公室时瞄了教室一眼,所有的凳子都已搬到了椅子上,早吃完饭的这些孩子很乐意做这事,就让他们过过瘾吧。坐在办公室里做单元试卷分析,听着外面或高或低的叫嚷声,心里有点不耐烦,真想冲出去让他们小点声。可转念想想,一天之中,也就是这段时间是属于孩子最最自由的时间,何必去束缚呢?只要不玩危险的游戏,只要不那么不讲卫生,就让他们尽情喧闹吧。12:10,听到外面有喊声“进教室啦进教室啦!”喧闹声顿时消失,估计一个个都进了教室。
然而等我走进教室,教室里并非安静一片,只有个别没完成英语的小朋友在做作业,其他的都在说话。也难怪,今天中午没有语文作业,小孩子哪有那么自觉的。教育了一番后开始评讲批改的两份作业,优秀的一下得了2朵小红花,错误的赶紧订正。
3:30送完学生,习惯性地回教室。总有几张桌子没对整齐,总有几张凳子没移到位,总有一些小垃圾还残留在椅子与椅子之间,没事,只要孩子感觉劳动是快乐的就行。惊喜的是我教给小朋友放扫帚的方法都掌握了,几把扫帚放的妥妥帖帖,整整齐齐。
虽然每天的值日要求我都得提醒几句,虽然地扫得还不是那么干净利索,桌子排得还不是那么整齐划一,但是对班级的一份责任心,对参与劳动的一份热情,已足够令我欣慰。只要拥有一份热情,只要存
篇5:幼儿教育随笔:孩子的个性
在和家长进行家园双沟通时,有不少家长反应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不敢充分表现自我,作为家长首先应为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挥洒个性的机会,他们在和同伴交往中,孩子需要自己动脑判断,需要体现自己的力量,于是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到激发,可以锻炼社会活动能力,孩子在此活动中逐渐认识了自己,磨练出了自己的个性品质。第二,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有时孩子非常努力的去做某一件事情,都达不到大人的要求,此刻,最需要来自家长的鼓励,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怎样完成的更好。第三,多给孩子提供磨练的机会,当孩子与一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后,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一件事。遇到困难,家长可以交给孩子一些方法,经过磨练后得来的成功,会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
篇6:幼儿教育随笔:学会欣赏孩子
“老师,昨天宇涛回到家可高兴了,嘴里一直嘟囔着:‘师说涛能干,师说涛是男子汉。’破天荒的自己吃了饭。……”宇涛妈妈惊喜的对我说着孩子的进步,那种自豪溢于言表。
宇涛是个早产儿,虽说已进入了中班下学期,孩子不但自理能力非常差,而且流口水,走路踉踉跄跄,上衣总是被他撩起,一只胖乎乎的小手还爱在肚子上摸来摸去,看到一点有趣的事,听到一句有趣的话不分场合、时间就哈哈大笑,手足舞蹈;一点委屈就嚎啕大哭。一会揪揪这个的头发,一会咬咬那个的衣服,一点也不安分。随着孩子年龄和心理的成熟,憨态可掬的他开始成了同伴取笑、嘻笑的对象,但是他也不示弱,开始对同伴发起攻击。因此妈妈为孩子的行为感到丢人,自然而然用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孩子的脾气开始暴躁,性格也怪异。
孩子的变化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大拇指”活动,(就是小伙伴有优点就送她大拇指)。活动进行了快一周了,没有一个人给宇涛送“大拇指”。
昨天早上宇涛入园后自己一个人又在院子里逛来逛去,“宇涛帮老师倒掉垃圾吧。”宇涛接过几乎空着的一个纸篓,乐颠乐颠的跟着我去倒垃圾。
“宇涛帮老师打扫卫生了,真能干。”我把一个大拇指贴在了宇涛的照片旁边。看着自己终于有了大拇指(还是老师送的)的宇涛高兴中透露出一点羞涩。不巧的是走路踉踉跄跄的他不下心又碰到了小椅子上,孩子接着又哭了。“宇涛是男子汉,男子汉流血、流汗、不流泪。”我俏皮的说。宇涛听到我这么一说,马上擦擦了眼泪说:“涛不哭,涛男子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么优秀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我们的欣赏中找回的自信,在我们的尊重中找回平等,在我们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篇7:相信孩子教师教育随笔
相信孩子教师教育随笔
因为身体的原因,在手把手带了托班一年之后,我没有追随宝宝们升入小班,而是接手了一个新的中班。
9月1日,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昔日托班家长的咨询短信:“亲爱的,你们是不是按照平时表现给孩子分班的呀!优秀的都在一班啊?我感觉是这样的。”呵呵,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是心情迫切的,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急于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水平,生怕一不小心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可是,面对家长这样的疑问,身为幼儿教师的我,看问题的角度似乎就并不如此了。我以最诚恳的方式给这位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全职妈妈回复了短信:“呵呵,您要相信自己的宝宝呀,嘟嘟本来就是优秀里的一分子!每个孩子优秀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您一定要肯定自己的宝宝,这样也会对她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教育专家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孩子,其实也有一百种。
很多家长对自家的孩子抱有无限的憧憬,最好“进得书房,出得厅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要文武双全,能说会唱……”殷切的希望浸染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我们正在用力打造的耀眼的工艺品——最好八面玲珑,毫无瑕疵。说实话,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你见过完美的人么?对成人尚且要求不得,您又怎能苛求一切正处在发展之中的孩子呢?诚然,身为父母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更远,但一个个孩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自身独特特点的生命个体,我们是无法定制或苛求的,我们更需要做的其实是发现——发现属于孩子的美、发现属于孩子的妙,并由此顺应他们的天性,陪伴他们成长,让孩子自己知道“我就是最棒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面对一个大集体,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各具特点。但不管是内向的.、开朗的、腼腆的、调皮的……我都喜欢,因为用心和他们交往了,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可爱的地方。有的记忆力较好,学东西很快;有的动手能力特别强,画得一手好画;有的外表腼腆,内心丰富;有的大大咧咧,乐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有的虽然调皮,却蕴含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善良,喜欢助人为乐;有的很有主见,喜欢为集体做事……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无是处的,因为,在你看到他的缺点的同时,你总能发现他必定有着自己的优点。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曾经是个平庸的学生;钱钟书在文学方面卓有成就,但数学成绩极为逊色……“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最优秀的。就像《你生来就是要当冠军》一文中说的那样,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历经了千难万险,冲破了重重阻碍,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呢!
相信孩子。当然不是简单敷衍地给他戴上一顶顶可能并不切实际的“高帽子”,违心地、虚饰地给孩子以赞美或肯定只会误导了孩子。我们要做的是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心地发现孩子的独特或可爱,由衷地表达出赞叹与欣赏,引领孩子真实地肯定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你真切的反馈表达中切实感受到爱与关怀,体验到成长的滋味,他会在自己一次次地被肯定之中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我也这么棒!”“原来我可以做到的啊!”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胆小、怯懦、退缩等心理特征,而是会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自信、坚强、乐观、勇敢、乐于探索……记得这段话吗——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鼓励,他就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容忍,他就学得到耐心。如果,儿童的生活环境充满赞美,他就学会欣赏别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被接纳的环境,他就学会爱。如果,儿童生活在肯定他的环境,他就学会去爱自己……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但真正将它落到实处似乎还需要一个过程。其实,不光是家长,我们很多人仍然常常难易摆脱在教育孩子时候“求全、求满、求多”的心理,总是以自己心里的高标准来加以要求,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最适合他/她的发展形式。其实,针对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引导方法。试想,如果非得把动手能力本来就弓弓的孩子培养成大画家,或硬是要把逻辑能力不强的孩子培养成数学家……这些“宏伟”的目标能够轻易实现吗?这不是想象中花上多倍努力就能够克服重重阻碍那么简单的,一厢情愿的后果可能就是拔苗助长或干脆的南辕北辙。
相信孩子,让他/她沿着自己最合适的轨迹成长,你就不会错过本该属于他/她的春之芽、夏之花、秋之果、冬之获……也唯有这样,孩子不但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而且可以体味到成长途中的快乐。是谁说的“自信的女人最美丽”,那么,请相信我,拥有自信的孩子也是最可爱的!
篇8:幼儿教育随笔:把信心留给孩子
信心是什么?信心是孩子学习的兴趣,信心是孩子探索的动力,信心是孩子进步的根源,信心是孩子成功的关键,把信心留给孩子,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走向成功的彼岸。
午休时,李明杨和李林霞小朋友经常睡不着觉,为了能使她们安静入睡,我对小朋友们说:“今天中午,我要和李明杨、李林霞打赌,我说她们两个睡不着觉,你们觉得谁会赢,谁会输?”李明杨和李林霞抢着说:“一定是你输。”“我就不信,以前你俩都睡不着,今天中午就能睡着?要是你俩睡着了,我就把红圆点贴在你们的额头上。”以前,这两个孩子总是忽闪着大眼睛,在床上翻来翻去,时而踢踢腿、伸伸胳膊,时而坐起来,还耍心眼,一会儿大便,一会儿小便,还真拿她们没办法。今天中午,她俩把眼睛闭的紧紧的,我从她们身边经过也不抬眼看我,后来,我给她们贴红点,发现他俩真的睡着了。起床时间到了,李明杨和李林霞还没醒,我把她俩叫起来,对小朋友们说:“今天,老师有点不高兴!”小朋友们忙问:“为什么?”李明杨和李林霞抢着说:“因为我俩睡着了。”
在学习《小剪刀》这首诗歌时,我告诉他们,我一定比小朋友记得快,可是,小朋友们没有一个服输的,一个个都“逼”着我快点教他们,为了取胜于我,他们个个都学得非常起劲。我为了不“输”给他们,也教的非常起劲。过了一会儿,刘一诺小朋友举起了手:“老师,我能背诵下来了!”大家很认真的听她背诵完,我也勇敢的告诉他们:“我也能背诵下来了!”孩子们齐声说:“背背听听。”“小剪刀,嚓、嚓、嚓,下……下一句我忘了,”孩子们忙说:“我和姐姐剪窗花。”我接着背诵:“剪串瓜,大车拉,下……下一句我又忘了,你们一起背诵可不算,我要找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一个就一个,”李俊康自告奋勇告诉我:“剪串豆,猴儿抓。”我继续背诵到“剪来鲤鱼跳龙门,剪来鸭儿捉鱼虾。我背诵完了。”“不,不,还有两句:‘剪朵棉花竹篮装,剪穗玉米像娃娃’。”我泄气的说:“哎呀,今天,我太不高兴了,我输给了全班小朋友。”“老师,老师,别恢心,我们大家来教你。”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也“很快”学会了《小剪刀》这首儿歌。
有信心就能取得胜利!把信心留给孩子,让他们踏着信心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道路。
篇9:幼儿教育随笔: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在送幼儿离园时,常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你学什么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真笨,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对这些话,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班上的孩子从不做太苛刻的要求,我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毕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如果家长和老师经常通过横向比较评价孩子,甚至用责怪的口气教训孩子,说孩子不如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创造力可能会被抑制。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表现欲望不太强的孩子,多给予鼓励显得更为重要。
我班的浩浩胆子比较小,平时不爱说话,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强,我没有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更没有训斥孩子。我始终通过各种办法传递给孩子:你是最棒的!逐渐,他的自信心增强了,如今,性格也越来越活泼,自信心和表现欲增强了许多,能积极回答问题,还主动比赛参加的活动,我真高兴!
篇10:幼儿教育随笔:把自由还给孩子
我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接待着一个个孩子,他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我心里也特别的高兴,他们灿烂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混世反斗星”郭亦春,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那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一面对着他,就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听话,乖乖地坐着。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看到他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今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独占独霸的习惯非常严重,再加上班内玩具数量不很充足,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抢玩具的现象,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越是担心的事,它偏偏就发生了。郭亦春跑到郭庆栋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那个积木小车,我急忙伸出手制止他,并把他叫到旁边说:“你怎么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呢,这样做对吗?”郭亦春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些什么,当我回头看郭庆栋时,我发现他正拿着那个积木小车愣愣地看着我,我不解的问他:“郭庆栋,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郭庆栋小心翼翼的说:“我要把积木小车给郭亦春玩,老师不是说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吗?”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我想了很多,我竟然误解他的好意,还埋怨他,真不应该这样。我觉得我的心胸太狭窄,还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我觉得很惭愧。这件事情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保守,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的会更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篇11:幼儿教育随笔:给孩子以挫折
这天我带孩子们到操场上户外活动,多数的孩子都在玩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可是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在追逐打闹,我忙喊住他们,让他们活动起来。航航听到老师喊他,他抱起球,又蹲下。看样子是不愿意玩球。忠忠也很无奈的拿起跳绳,却懒得动。我灵机一动,心想孩子们对于比赛活动最感兴趣,何不让他们来场比赛活动呢?
于是忙组织孩子们过来。问他们最喜欢什么比赛活动。小朋友们来了情绪高喊:“拔河、跑步、追打小狐狸、下棋……”我便就地画了个五子棋盘让孩子们分组比赛。让忠忠和航航先上,一来二去,航航一记妙招把忠忠堵在了里面。孩子们为航航鼓掌,航航兴奋地跳起来,而忠忠却不高兴地站了起来。“第二轮,谁来?”孩子们都争着举手,我发现举手的孩子们里面没有忠忠。我又找了小雨和婷婷,没走几步,婷婷就走投无路了。孩子们同样为小雨欢呼。而婷婷却哇的一声哭了,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
比赛结束了,却留给我深深的思考,胜负会对孩子们有如此的反应。我意识到是孩子们受的挫折太少了。平时他们多的是表扬、鼓励,很少有挫折的感受。
让孩子们受点挫折吧!让他们输得起、放得下,相信他们会赢的。
篇12:幼儿教育随笔:公平对待每个孩子
晚饭后,儿子忽然告诉我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沙时,老师批评了他的同伴,未批评他。听了儿子的话,我心中一惊问:“是不是老师把你忘了?”儿子说:“不可能的,老师看见我玩沙子了。”我说:“大概老师太忙,还未来得及批评你,不信明天,老师还会让你认错得。”其实我明白儿子话中的意思:妈妈在幼儿园上班,老师不批评我。
儿子的一句话让我一夜未睡,早晨起床,我对儿子说:“你昨天告诉妈妈你做了错事,说明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不如你先打电话向老师承认错误好吗?”在我的提示下儿子通过电话向老师认了错。经过了解,儿子的老师批评儿子的同伴不是因为玩沙,而是因为他扬沙子,当然,这件事儿子的老师也向儿子做解释。
事后,我与儿子的老师做了严肃的协议,一定公平对待孩子,不能让他有侥幸心理,有错要及时指正,不能让孩子存在优越感,特别是同事的孩子,更要严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