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垚垚无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万以内数的认识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万以内数的认识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万以内数的认识 说课稿(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篇2:《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学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以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习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这次课,是我第一次没有经过几次试教、直接就拿来展示的课。虽然课前有点紧张,但整节课下来我还是上的比较顺畅的。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总是在慢慢长大的,教师也是在慢慢成长的,我想,经过差不多2年的洗礼,我有点成长了吧,不在那么畏惧公开课,也不在那么没有自信了,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进步!
篇3:《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110、210、310、410、()()()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2000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习。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例4。分三步走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堂练习。[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
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5、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到这里,整个教学过程就结束了,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这个即是一个练习,又是一个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四)课堂小结
在玩过之后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试着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结过后有时间再安排个欣赏,是有关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出示后,再让生补充信息,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的劳动成果。
篇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安排了这个环节。]
1、观察规律,再接着往后数5个。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693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当然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课前做为一个预备练习。
(二)讲授新课
1、汇报调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结果,并揭题。
强调调查到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说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时,教师课件出示,并请生认读。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数,更大的数又该怎么读呢?——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调查、汇报,引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又让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
2、教学例4。分三步走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教师说过一遍学生不可能就掌握了,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强化,这里还安排了2个活动]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计数器上拨一千,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3、教学列5。小学教学 设 计 网 W W w.xxjx SJ.Cn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来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4、课堂练习。[将两个例题的内容整合]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看计数器读书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又是一个数学活动,这里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篇5:1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P68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构建数的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课前调查反馈:我们全校师生共有多少人?(1350人)
(2) 出示剧院画面,猜一猜我们全校师生如果六一节去这个小星星剧院看演出,能坐下吗?(一般有两种可能)
2.提供信息,再次猜测。
这个剧院的大小是我们这个教室的9倍。再猜一猜能坐下吗?
3.亲身经历,验证结果。
(1)考察教室大约能坐的人数。
A.我们来坐一坐,看看教室到底能坐几人?(请学生一个个上来坐一行,一行大概能坐十人。)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课件配以演示)
B.需要这样一行一行坐下去吗?学生说只需坐一列,就可以知道能坐几行?(个别学生一个个坐,课件配以演示一行一行出现,其余学生十个十个数。)
一十一十数,10个十是一百。
C.教室能坐几人?(大约12列)1个百和2个十合起来是120人。
(3) 考察剧院大约能坐的人数。
A.课件演示有9个教室的人数。
B.算一算能坐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回答,演示。(9个120中9个百和5个20是一千再加图里所剩的4个20得到1080。)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揭示课题)
C.说说最后问题的结果,你有什么建议?
二、创设游戏情境,在数数中理解。
1.这里的“在线游戏”中,各有多少人。(有5个宫,位置如下)
2.如果你想“上线”玩,你会选择哪个宫。按照图上游戏宫在教室里相对应的位置,选择站好位。
3.想一想,数一数。现在你们这个游戏宫有多少人?
4.各组汇报。并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请别组人员验证结果。(人少可加,人多可数。方法多样。)
5.小结。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三、提供各种材料,建立大数感。
1.感知数的组成。
说说下图表示几?并说说为什么?
2.提供小份数,猜测大份数。
估计有多少本子?
估计有多少张纸?大瓶油多少毫升?
3.自找对策,猜测所给材料的数量。
提供一段文字,估计有几个字?
画上有多少朵鲜花?
四、上网给妈妈买礼物。
1.三八节到了,我们去给妈妈买礼物。
方案一:有条件人手一台电脑上网,就直接去购。
方案二:根据教师提供的若干礼品材料,选择。
2.说说你选了什么礼物?要多少钱?你买它的理由是什么?
五、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6:《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的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前准备,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p76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善万以内数的读写。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印象,进一步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万以内数的知识,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紧张有趣的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发现、表述、应用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
《万以内数学的认识》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以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即复习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排序等多块内容为主体。因为这块内容较多,因此整节课上下来有点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万以内较大的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存在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多数数,还有认识并且牢记数位顺序表。学生在数数的时候要攻克很多难关,例如相邻数位间的满十进一、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学生的数感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数位顺序表的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法和写法、还有数数这三块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式练习、操作计数器和巧设问题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
这节课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于数位、位数和计数单位三个知识的区别,在课堂上没有讲清楚。数位式没一个数字在数位表中所占的位置。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而计数单位是每一个数位所对应的单位。我想在教学中,我可以用4177这个自然数引出三个问题(1)请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2)两个7的意思一样吗?(3)请问这是一个几位数?让学生能对这三个知识点有个明确的认识。
2.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记录其它彩电的价格。这一题我选择让学生听着信息写出四位数,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引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先尝试,在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还是直接由我教他们这个方法。虽然我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法呈现利用数位表来写数这个方法,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让学生先尝试比较好。如果学生错误较多我在出示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好的方法。
3、语言不够精炼、内容多且杂。可能我想来个满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该删掉的地方还是要删掉,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或许有失也有得吧!”
这次课,是我第一次没有经过几次试教、直接就拿来展示的课。虽然课前有点紧张,但整节课下来我还是上的比较顺畅的。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总是在慢慢长大的,教师也是在慢慢成长的,我想,经过差不多2年的洗礼,我有点成长了吧,不在那么畏惧公开课,也不在那么没有自信了,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进步!
篇7: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①.“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③.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2、千、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①.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②.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3、数位不同,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4、近似数、估计
5、整百数的加法、几百几十加减几十、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循环节的判断
判断一个小数是否循环小数,其关键是首先判断这个小数是否无限小数,其次看这个小数 的小数部分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数字,但是如何正确判断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方法一:按照循环小数的意义来确定。即根据“一个无限小数,如果它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一意义来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方法二:可以用看余数的方法来确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11÷9=1.……2。我们通过竖式计算可看出:余数“2”重复出现,商就重复出现,那么循环节就是从第一次出现余数“2”所得的商“2 ”。
0基本概念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数,且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当某个数X大于0(即X>0)时,称为正数;反之,当X小于0(即X<0)时,称为负数;而这个数X等于0时,这个数就是0。
篇8: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一、选 择。
1.2022中3个2表示的大小 ( )。
A.一样 B.不一样 C.无法确定
2.从8900起一百一百地数,下一个数是( )。
A.8910 B.9100 C.9000 D.9900
3.下面四组数中,( )的关系与其余三组不同。
A.5300与5200 B.9540与9440
C.7420与7320 D.8400与7400
4.下列各组数的排列中,( )是正确的。
A.6120614 B.40504500
C.34804380 D.798870
5.最大的三位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四位数。
A.900 B.990 C.1
二、填 空。
1.4325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一个数的千位和个位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3.用8,6,2,5这四个数写出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 。
4.一个一个地数,排在8889后面,连续的5个数是( ),( ), ( ) , ( ) , ( )。
5.以下各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8800,8000,8008,8080,880,808。( )( )( )( )
三、在○里填上、或=。
1.9.50○9.05 2.0.02○0.0194
3.8.7999○8.8 4.1.52○5.21
5.7千米85米○7.85千米 6.380元○38元
7.0.1平方米○10平方分米 8.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四、判 断。
1.一个小数,小数部分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 ( )
2.因为0.50=0.5,所以把0.498保留两位小数得0.50,也可以写成0.5。 ( )
3.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 )
4.100个0.3是0.300。 ( )
5.因为0.30和0.3同样大,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也相同。 ( )
6.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所得新数是原来的100倍。 ( )
五、应 用。
1. (1)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1300元 500元
(2)洗衣机比吸尘器贵厂多少钱?
2.小云家买了一台彩电花了1390元钱,小东家买的彩电比小云家贵元钱,小东家的彩电多少钱?
3.李庄修一条公路,每天修9米,修了9天后还剩下99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探究拓展
1.(实践题)购 物。
334元 275元 139元
(1)爸爸想买一辆自行车和一个电饭煲,一共要花多少钱?
(2)商场进行满500元送50元的促销活动,爸爸买上面两件商品可以享受这次优惠活动吗?爸爸实际应付多少钱?
(3)爸爸有450元能买到电饭煲和烧水壶吗?
2.(探究题)有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6,正好是个位上数字的3倍。已知三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13,这个:三位数是几?
3.(趣味题)有7名小朋友,他们的年龄恰好一名比一名大一岁,已知最小的一名8岁,最大的一名14岁,那么,这7名小朋友的年龄之和是多少岁?
4.(探究题)一根彩带长40米,小东用去10米,剩下的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几米,需要剪几次?
5.(开放题)用1~8八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四位数,使它们的和是9999。
答案:
一、1.B 2.C 3.D 4.A 5.C
二、1.4,3,2,5
2.5005
3.8653,2568
4.8890,8891,8892,8893,8894
5.8800,8080,8008,8000,880,808
三、1. 3. 5. 7.=
四、1. 2. 3. 4. 5. 6.
五、1.(1)总钱数:1300-500=1800(元)
(2)1300-500=800(元)
2.1390+2010=3400(元)
3.99-99=180(米)
探究拓展
1.(1)334+275=609(元)
(2)609500,所以爸爸可以享受这种优惠。应付609-50=559(元)
(3)275+139=414(元)
因为41 1元450元,所以爸爸可以买到两样东西。
2.这个三位数是562。
提示:十位上数字是6,由于正好是个位上数字的3倍,所以个位数字为2;又因为三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13,所以可以得到百位数字是13-6-2=5。
3.他们的年龄之和是77岁。名比一名大岁,所以其余的年龄分别是:9,10,11,12,13岁。 即8+9+10+11+12+13+14=77(岁)
4.40-10=30(米),305=6(米),需要剪51=4次。
提示:分成的线段数与剪的次数是不同的。
5.1234+8765=9999(答案不唯一)
提示:两个四位数之和是9999,只要保证两个四位数相同数位对应的数之和为9就可以了。
篇9: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
1.填空题.
(1)207读作( ) (2)八百零三写作:________________
(3)375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九百六十一写作:_______________
(5)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 )、( )、( )、( ).
(6)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1 286=( )+( )+( )
7560=( )+( )+( ) 2048=( )+( )+( )
8009=( )+( ) 3070=( )+( )
3.80里面有()个十. 190里面有()个十.
4.找出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5.用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___ 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6.直接写出得数.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4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350-120= 89+2=
篇10: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理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的编排设计是这样的:出示主题图,先出现两群羊,每群10只,使学生看出有20只羊,继而又来了8群羊,请学生估计是多少只羊。这部分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我们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我们认为开始的主题图,如果10只一群10只一群地出示,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但这样学生能很快地10只10只地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学生在后面数100个物体的个数时,就会受其影响而10个10个地数。这样的数法,要在学生会逐个数数的基础上自然生成,其实它比一个一个地数要高一个层次,数数的单位由“一”变成了“十”,不利于学生把100以内的数逐个数出来,因此我们对这一部分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值得以后继续努力:
体现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前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学生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却是有困难的。因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1 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选取了4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物品(铅笔、橡皮、糖、幸运星),每人一种,都是100个。
2 先估数,再让学生自己数一数。使学生充分感知1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感受到要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们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 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注意体现: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 我们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 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篇11: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到学校里看看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一、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二、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评价。利用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256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和三千零五十、六千零五会不会写?(板书)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大家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黑板上写?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课后小结:
篇1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2、例3。课堂活动1、2、3、4。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