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白米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计算活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计算活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活动

篇1:数学教案-计算活动

集体 教 育 活 动 计

内     容

活  动

目  标

1、继续学习对应数量与数字1~10。

2、能将点子和数字进行配对。

活  动

准  备

活      动      过      程

一、         出示小动物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小动物。(出示十张小动物的图片,并在他们身上编号1~10),来打个招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呢?(老师与幼儿一起数)看看他们身上写着什么?(认读1~10)

二、         游戏:小矮人找朋友

1、导语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小动物要和点子娃娃做游戏,(出示点子娃娃),听听,小动物们要说话了(老师以小矮人的口吻说话):“小点子,你们真可爱,可是我们不知道哪个点子娃娃是我的好朋友。”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动物和点子娃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好现在咱们就来帮助小动物找朋友。

2、幼儿帮助动物人找朋友,找完后,找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数一数你找了几对朋友。(幼儿回答)

师:说说为什么他们两个是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

三、         小结:今天,帮助小动物找到了朋友,你们真能干,小矮人都非常感谢你们,并让我代他们谢谢你们。

四、         作业 。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的第13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

篇2:大班计算活动:防暑降温

大班计算活动:防暑降温

活动名称:

防暑降温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并尝试分类统计。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木偶小猫、幼儿操作图片各一套。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热不热?

2、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防暑降温?

3、小结:虽然夏天很热,但是我们有许多好办法来防暑降温,使自己凉快,小朋友聪明。

二、集体讨论:

1、动物城里的咪咪开了一家夏日用品商店,你们说的那些东西它店里有吗?

2、出示各类夏日用品:太阳帽、太阳镜、扇子、救生圈等。

3、今天咪咪碰到个问题:小动物们来买东西,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小朋友知道什么原因吗?原来咪咪的商品放的太乱,所以很难找,小朋友你说怎么办?

三、探索分类:

1、现在请你们来帮助咪咪把这些物品分一分。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自由探索。

3、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类的?

4、小结:原来物品分类可以从品种、大小等不同去分类。

四、统计商品:

1、咪咪的商店有许多商品,它一个人没法统计,你们能不能帮它统计一下?

2、每组确定一个品种,根据清单要求,算算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共有多少?

价值分析:

让幼儿讨论防暑降温的方法。

用咪咪找不到商品为由使幼儿感知东西要摆放整齐,不然容易乱。幼儿讨论说出应该如何整理的方法。

引导幼儿将物品分一分,引入分类的'知识,并让幼儿自行分类,并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感知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组。

请幼儿来帮忙,体验帮人成功的快乐。

篇3:计算

计算

计算jì suàn[释义]

①(动)基本义:根据已知数目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

②(动)考虑;筹划。

③(动)暗中谋划损害别人。

[构成]  并列式:计+算

篇4:计算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计算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设计意图: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戏定为该教案的主要游戏形式。同时,中班幼儿注意集中时间短,如果注意对象单调无变化,不符合幼儿兴趣,注意的稳定性就小,为了让计算“复习5以内的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趣味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的去学,除了以猜想游戏的形式,我还设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这些幼儿生活常见的事物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从猜水果娃娃的数字、给水果娃娃的数字排序、点数结合拼水果、运水果环环相扣环节,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轻松的游戏中自我探索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猜猜、想想、看看、数数的游戏中复习5以内的数数,序数和排序。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趣味识字: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准备:

1、贴绒水果娃娃5个(背后贴有水果),颜色不同的卡车5辆,二进制游戏图片一张,各种水果拼图20张。

2、每组1————5数字卡片若干。识字卡: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水果娃娃,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橘子、葡萄、梨子、苹果、西瓜、桃子、草莓、香蕉)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水果娃娃呢?

二、基本部分

1、猜数和排序

(1)猜数

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个猜数的游戏,每个水果娃娃背后都藏有一个数字,你们想知道是数字几吗?

a、梨子娃娃说;“我比2多1”,谁知道这个数字是几呢?

B、葡萄娃娃说“我比5少1”

C、橘子娃娃说“我是1—————5数字中最小的那个数,是数字几呢?

D、你们看看1————5数字中还剩下哪两个数呢?那西瓜娃娃和苹果娃娃谁是2谁是5呢?西瓜娃娃说:“我的数字比苹果娃娃大,谁能告诉大家是几?那苹果娃娃是数字几?

(2)巩固

现在老师看看你们记住了没有,加以验证。师指认每个水果娃娃,让幼儿说出背后的数字。

(3)猜猜少了哪个数?

现在老师任意拿走一样水果,问少了几,是什么水果,重复指认水果和数字。

(4)排序

现在,我要请小朋友给水果娃娃身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队,其余的小朋友在位子上排,我们先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集体检查)请小朋友数数,自己排的对不对?幼儿手口一致点数一遍。

2、复习序数和认数

(1)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到水果店里去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二进制图)我们帮水果点运点水果去好吗?

(2)(出示卡车)“嘀嘀,什么车开来了?开来了几辆卡车?”第一辆是什么颜色那么第三辆?……

(3)幼儿动手拼水果

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店准备水果,请小朋友先取一张有圆点的卡片,数数有几个圆点,再找它的另一半,拼成一个长方形,反过来就是一个水果,你别说出来,呆会让我来猜猜好吗?

(4)二进制游戏“我知道你的水果是什么?”

你们都拼好了吗?谁愿意让我来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当老师猜出幼儿的水果后,让幼儿把水果送到第几辆卡车上去,游戏重复几次。

计算活动(共12篇)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能干,把水果都装上车了,水果店的阿姨要谢谢你们帮了一个大忙,现在让我们一起开着车把水果运到水果店里去吧。(幼儿开车出教室)

课后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中班幼儿注意力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我猜》这节课通过猜想游戏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猜想的过程中巩固复习5以内的数。请水果娃娃来做客的导入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

孩子们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数字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猜数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由易到难,多变的提问方式,让幼儿分别猜出这5个数字,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紧接着马上让幼儿猜猜少了哪个水果,又是一轮“猜”的开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孩子们给水果娃娃身后的数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这些丝丝相扣的环节,让幼儿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通过他们自己的“猜”、“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幼儿“猜”得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根据要求送水果,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结束部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目标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也发现二进制游戏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幼儿没能理解老师能猜出水果的原因,需要老师进一步思考。

篇5: 大班计算活动:二等分

一、活动目标:

⒈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⒉培养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⒈材料:苹果,绳子,

纸(正方形、三角形等),吸管,若干几何图形。

⒉工具:笔,剪刀

三、活动过程:

㈠讲解演示

⒈教师出示一只苹果,问幼儿:把这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让他们吃到一样多的苹果?

⒉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把一个苹果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通过把苹果分成一样多的两份,让幼儿开动脑筋,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初步理解二等分的含义。

㈡操作探索

⒈提供幼儿材料,指导等分方法。

材料:绳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

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㈢讨论理解

⒈组织幼儿讨论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⒉操作验证材料的二等分。

⒊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⑴师:请幼儿把剪开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材料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⑵总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操作探索,主动讲述二等分的折法与分法,让

幼儿充分得到锻炼与发挥。并且运用比较与判断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㈣巩固提高:游戏(找朋友)

游戏方法:教师把各种几何图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参加游戏的幼儿手中。幼儿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样大小的图形,并把两份图形拼成一个整体,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⒈教师讲评幼儿的活动结果

⒉幼儿展示自己拼贴的图形

最后以游戏找朋友的形式结束活动,将二等分的知识再次得到巩固,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

四、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把各种材料等分成一样大小的二份,可以把它们等分成四份,八份吗?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分一分。

篇6:大班计算活动《看报学数》说课稿

大班计算活动《看报学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大班计算活动《看报学数》,

一、说教材

此活动选材于生活,报纸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和喜欢,他们用旧报纸做手工,做纸球锻炼身体,还可以撕成碎片做纸浆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因此,我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发现孩子们对于报纸非常感兴趣。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而近阶段我们在学习5的组成和分类的知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何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由此产生了大班计算活动——《看报学数》。

二、说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看报纸,玩报纸,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数、学分类及组成。

2、初步学习统计,能正确地记录。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统计报纸上文章数、广告数、图片数,并学习正确记录。通过孩子自己的尝试、操作和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统计经验得到整理。

三、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利用报纸这样辅助材料,更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统计、分类并记录,主要是看看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知识。第二次是让幼儿互相检查,集体评价,让幼儿的统计,分类经验得到提高。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二个大环节中,我就让幼儿拿报纸搭小桥,蹦蹦跳跳过小桥。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5的组成,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对数数,分类,表格记录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四、说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区分文章、图片和广告。活动一开始 教师就出示一张报纸,让幼儿说说报纸上有什么?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接下来,再说说什么是文章、图片、广告,找找有几篇文章,几幅图,几个广告,并做分类记录。

2、互相检查,集体评价。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安排孩子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后大家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将孩子获得的零碎的经验进行加工整理,通过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作一概括。

3、修改记录。幼儿的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在幼儿尝试过后要求幼儿说一说。同时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允许他们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4、游戏体验。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经过分类记录后,在游戏的过程中,按照报纸的横竖排列方式列出分合式,复习5的组成。让幼儿有更深的印象,在轻松的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篇7:数学教案-小班计算活动:[1]和[许多]

数学教案-小班计算活动:[1]和[许多]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

难点: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环境设计:

小鸡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红、黄、绿三种颜色)

四、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

五、流程设计:

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提高尝试

教学手段:师讲――>个别游戏――>师生讨论――>集体游戏

(一)、提出问题――>尝试活动:

师:“叽叽叽,谁来了?”(小鸡来了)。

出示小鸡:师:有多少小鸡?(许多小鸡)想不想和小鸡做游戏?(想)每个小朋友和一只小鸡做游戏。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反馈讨论:

师:咯咯咯,谁来了?(鸡妈妈)鸡妈妈要让鸡宝宝回来(幼儿送小鸡回家,放进筐里)

刚才家里没有小鸡,现在怎么了?(许多小鸡)

师:鸡妈妈要和我们来玩一个小母鸡生蛋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些什么样的蛋蛋?(有红蛋蛋、绿蛋蛋、黄蛋蛋、我们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戏规则:挑一个你喜欢的蛋蛋,只拿一个,一边拿一边说:“我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蛋?”

师:(请每位幼儿拿一个蛋蛋)我这里有几个蛋?(许多)。原来我有许多蛋蛋,现在我把它分给小朋友。你一个、我一个。

请幼儿各自说说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三)、提高尝试:

1、师:现在我们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边生蛋一边说:“小母鸡,真能干,生下一个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儿游戏)

师:刚才草地上没有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师:你生一个,我生一个,变成了许多蛋蛋。

2、师: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们来帮鸡妈妈把蛋拉回家,一边捡一边说:“我捡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蛋?”

(四)、讲评:

1、刚才箩筐里没有蛋蛋,现在怎么拉?(许多蛋蛋)

2、告诉幼儿下次再来玩游戏。

篇8:《数学活动:计算规律》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计算规律》教学反思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章后面设置的“数学活动”栏目,介绍了2种特殊的两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1、个位数为5的相同两数相乘,即个位数为5的数的平方的计算规律,如:

15*15=1*2*100+25=225

25*25=2*3*100+25=625

......

125*125=12*13*100+25=15625

105*105=10*11*100+25=11025

......

计算规律:(10a+5)(10a+5)=100a(a+1)+25

其中a可代表任意正整数

依据:(a+b)2=a2+2ab+b2=a(a+2b)+b2

则有:(10a+5)2=100a2+2*10a*5+25=100a(a+1)+25

2、两个数上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的两数相乘,如:

53*57=100*5*6+3*7=3000+21=3021

38*32=100*3*4+8*2=1200+16=1216

84*86=100*8*9+4*6=7200+24=7224

71*79=100*7*8+1*9=5600+9=5609

......

计算规律:(10a+b)(10a+10-b)=100a(a+1)+b(10-b)

依据:多项式*多项式

这些计算规律给学生提供既快又准确的工具,建议老师多给出或引导学生总结这样的计算规律。

篇9:大班游戏活动:计算表情娃娃

大班游戏活动:计算表情娃娃

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准备:

1房子图片5张,1-------5数字卡片每人一份,豆腐盒每人一歌

2表情娃娃每人一个,教师表情娃娃5个,小鼓一个

过程:

一出示房子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师以“开火车”的形式,带幼儿到表情王国玩,并出示房子。

2有几座房子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这五座房子里分别住着不同的`表情娃娃,猜一猜第一座房子里住着什么表情娃娃

1打开第一座房子

看,谁呀?原来是开心娃娃,拿我们来学学开心的表情{集体学}

开心娃娃带来了上面礼物?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

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卡片,1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教师总结;原来数字1可以表示所有一样的物体,但是在这里开心娃娃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菠萝。

2第二座房子里到底住着什么表情娃娃,打开房子看看。

谁呀?生气娃娃,能用你们的小脸学学生气的表情吗?{先请个人幼儿学,再集体}

生气娃娃也带来了礼物,是什么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2}

请幼儿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卡片,2可以表示什么东西,{请幼儿在身上找}

3以叫醒表情娃娃的方式,打开第三座房子,里面住着谁?{请幼儿回答}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3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第四座房子里的表情娃娃好想和小朋友见面{请一幼儿上来打开},里面住着谁呢?

鬼脸应该怎么做,我们来学学看{学做鬼脸娃娃}

它给我们带来了上面礼物,我们来看看,。什么呀{桃}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5第五座房子里又会住着哪个表情娃娃呢?我们一起拍拍小手请它出来吧!

什么娃娃?{惊讶娃娃}请个人幼儿来学惊讶表情,再集体学做

惊讶娃娃也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它要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蔡出来,是什么呀{苹果}几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表情娃娃有点玩累想休息了,我们请它们回房里休息一下。

三游戏

1刚才表情娃娃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礼物,何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是数字宝宝,我要和你们玩敲小鼓举卡片的游戏,老师敲几下小鼓,小朋友就拿出相对应的数字卡片,老师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都放了一个盒,请小朋友轻轻的拿出来放在你们的大腿上,小耳朵仔细听-

2分组练习

现在表情娃娃要和全班的小朋友来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老师手上有很多的表情娃娃,等一下把这些表情娃娃都送给每一个小朋友,然后我们来看一下。你到底是谁的好朋友,好吗?

教师依次打开房子,请出表情娃娃和小朋友身上的表情娃娃做朋友,并来学学表情。

四结束

那我们现在带我们的好朋友到外面玩吧。

篇10:计算小能手挑战赛活动方案

计算小能手挑战赛活动方案

1活动意义: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准确地进行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在计算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20xx级决定举行第三届“计算小能手”挑战赛活动。

3参加对象:20xx级全体学生

4活动流程:

(1)宣传发动,解读活动方案,并提前将方案公布在学校网站的通知公告栏以便家长了解与监督。

(2)各班结合活动内容适当进行针对性地复习、练习,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3)组织全年级学生开展活动。以试卷答题的方式进行,答题时间为分钟。根据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及速度,每班选出前名评为“计算小能手”。

5活动内容及要求:

(1)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三步混合运算(含中括号)。

(2)要求:正确率在90%以上“计算”考核为“优”;正确率在80%-89%“计算”考核为“良”;正确率在60%-79%“计算”考核为“合格”;正确率在60%以下“计算”考核为“再努力”。

6奖项设置:评为“计算小能手”的学生颁发奖证。

7本活动设置与本学科教学内容整合。

篇11:幼儿计算活动的幼教案例

幼儿计算活动的幼教案例

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娃娃超市”,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区。

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摆弄各种商品。一会儿放在这,一会儿放在那。通过观察,我觉得孩子们对商品的具体分类,不太清楚,只会把商品随意地摆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参观了幼儿园附近的一所超市,通过参观,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超市的知识,如:商品的摆放、分类、标签、收银及怎样计算收银等等。而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超市等一系列活动,来组织分类、计算、统计等等有趣的计算活动。

一、在超市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做以下计算活动

1、分类活动:

在“娃娃超市”中,孩子们最先接触的是商品的分类、组合,要把很多的商品进行合理的摆放,例如:对超市所有商品可以按照用途进行分类:饮料类、玩具类、生活用品类、食品类等;在各个种类中又可以作不同的分类:饮料类可以按大小、形状、颜色、品牌分;玩具类可以按大小分、轻重、易取放、方便顾客分;生活用品类可以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用途、大小分;食品类可以按不同的食品味道、颜色、大小分。在刚刚开始分类的时候,孩子们只是会按照简单的大小分类,经过不断的尝试活动,他们不但会简单的分类,还会按照各种不同的用途来分。例如,他们刚开始对饮料进行分类时,是按照大小来排列的,小的太子奶放在第一层,大的可乐瓶放在第二层。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到想买的东西,到处都有,拿取非常不方便。于是孩子们又重新进行调整,他们把最小的瓶子都放在了第一层,第二层放大的,第三层放小的,第四层又是大的。这样摆起来大小一目了然,但不同的`品牌就存在东一个、西一个的现象。如果想买2瓶以上的,就要找半天。怎样快速地买到同类的商品。在参观超市后,孩子们明白了:“人家超市里的商品是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孩子们开始有了品牌的概念,经过一番“倒腾”,他们把同样的商品放到了一起,“可乐”放到一起,“鲜橙多”放到一起,“脉动”放在一起,“太子奶”放到一起等,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分类组合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在不知不觉间主动学习了分类的知识。

2、计算活动:

在“娃娃超市”里,买完东西就要交钱,这里就产生了需要进行加减运算的问题。随着超市活动一步一步的深入,收银台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孩子们把商品都贴上了标签,有1元的、2元的、3元的、5元的。有的孩子买了2瓶可乐(1元一瓶)、2瓶矿泉水(2元一瓶),那么就是1+1=2、2+2=4、2+4=6。孩子们经过一番思索总算算出来了,大大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如果顾客给了8元钱,那么8-6=2,还要找人家2元钱,在这里,加减法的使用率明显提高。孩子们在实践中自己就学会了,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3、统计活动:

随着超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在进行商品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渗透统计的活动,在调整商品后,怎样知道每个组的商品都有什么,一共有多少商品,我们为担任“超市工作人员”的幼儿每人提供了一个小本,用来记录每个小组的统计商品,孩子们不会写字就用画图来表示,把每一种同类的商品放到一起,画出图,在旁边写上数量。统计商品后,有的孩子又提出:“老师,我们每天卖出的商品是不是也应该记录下来呢?” 随后我们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用来统计每天卖出的各种商品的记录本。孩子们每天在超市活动后,主动去记录今天所卖出的商品,同时了解到什么商品最受小朋友的欢迎,今天投放了什么新商品,明天准备上什么货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的统计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为什么要运用超市游戏这种形式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超市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天都离不开的重要的购物场所,孩子们也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日常接触得很多,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再现起来比较容易。在《娃娃超市》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利用游戏的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非常生动。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方式,超市又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所以,我认为:利用超市这个游戏形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数学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培养幼儿的实际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同时,真真切切的进行着他们的计算活动,认真地给每一位顾客算好帐,顾客在交钱的一瞬间,也在算着自己的钱还剩多少,可见,超市活动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模仿。这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着它独特的优势。

三、在超市活动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在《娃娃超市》刚刚开始筹建的时候,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如:商品怎样摆放,标签怎样贴,商品多少钱一瓶,买的东西多,钱不够了怎么办,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想买还缺2元钱,怎么办,对于非常贵的商品,自己怎样才能买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发挥了自己的各种智慧,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超市里有一大箱拼插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它,有一次,韩皓拿着自己手里的10元钱,想买这箱玩具。当他看到箱面上醒目的标签15元时,他着急了,钱不够怎么办呢?他转来转去,当看到张敬贤也来买东西 时,他问:“张敬贤你想玩这箱里的拼插玩具吗?”“想玩呀。”“我的钱不够,咱俩把钱凑在一起买,行吗?”“好啊,买完后咱俩一起玩。”“行!”通过合作,两人愉快地买到了称心的玩具,高高兴兴地去玩了。在这里,孩子们主动交往的意识提高了,互相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孩子们看到收银台的机器和开小票的机器,觉得很有意思,王宇轩就与丁雨晨商量:“咱们做个收银台吧。”于是,两人找来废旧的纸盒子,做了一个收银台,他们还找来了计算器,自己卷小票,在这里,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们会自己管理超市了,每天他们把超市里收拾得很干净,自己整理商品,不断地调整超市的商品内容,在中秋节时,他们还准备添加各种月饼,进行促销活动呢。

篇12:中班数学计算活动:闯关营救

中班数学计算活动:闯关营救

设计意图:

在设计这个中班计算教案时,我把计算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以游戏贯穿着活动。设计内容时,我根据《纲要》中指出教育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解放军是每一位幼儿从小崇拜和尊敬的光荣人物形象,幼儿对其感兴趣和愿意参与其中,我就尝试结合解放军的形象创作了“营救孩子”的教案,并让幼儿身临其境,做一回解放军;再者,安全教育贯穿着每一位幼儿,如何有效的教育幼儿了解安全,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于是我将“遇到陌生人将如何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贯穿在了活动中,并把他作为事件的导火线引出了活动的主题,让幼儿在自由活泼轻松的氛围下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更好的自我保护;环保和本土化相结合是设计的又一理念,我利用废旧的纸箱和纸板,制作出一幢幢所需的房子,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其中;多媒体教学是现今教学的方向,我利用事先拍摄的情境演出贯穿在活动引题部分,让幼儿更投入整个的教学中。

目的: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了解当遇到陌生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准备:

纸箱做的房子三幢(四面都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三幢房子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并且有一条密码设置线);解放军服装每人一套、教师也扮解放军;录像(一名教师扮陌生人,大班幼儿扮听信陌生人的'话而被抓的孩子);镂刻的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分别放在三个筐中);两条绳子

过程:

(一)营救任务

1、解放军们,今天我们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让我们去救一名被陌生人骗走的孩子,我们看录象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吧!(播放事先拍好的情景录象)

2、小孩为什么会被陌生人抓走?

(二)分析图形密码

我们要把孩子救出来,可是关孩子的地方有三幢设置机关密码的房子。

1、这三幢房子上的洞洞是什么形状的?

2、这儿有些破解密码图形,教师一一出示各图形,请幼儿说说名称、特征。

3、了解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正方形变长方形,半圆形变圆形)。

(三)破密码闯关营救

我们已经了解了破解密码的方法,我们赶快去救人吧!

1、第一关:几何图形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方法:幼儿站在房子四周,用筐中的几何图形正确的镶嵌在房子的镂空中,全部嵌满后有通关密码提示“密码破解成功”,拦在第二幢房子的密码设置线自动散落,继续第二关。

2、第二关:几何图形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方法同第一关。

3、第三关:几何图形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其中多了些由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拼成的圆形,两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方法同第一关。

三关通过后事先躲在第三幢房子的孩子从里面出来,营救成功。

(四)营救成功

孩子表达感谢,解放军教育“当遇到陌生人时要懂得保护自己”,送孩子回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