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一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一教案

篇1: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6个词。

2.正确朗读、背诵儿歌。初步感受四个场景分别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表达各种事物的数量词的不同。

3.选择生活其他场景,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儿歌。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形声字、部首识字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号、园、桥、队、旗”5个字,会写“花园、石桥、队旗”3个词语。

2.通过读儿歌、看图,初步了解大海沙滩和山村田园的景象,认识其中的事物。

3.感受量词搭配的准确,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方法识字和写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导入

初读课文,自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数数这首儿歌有几小节,指名分小节朗读。

3.思考交流:每小节写的是什么地方?读诗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相机出示场景:海边沙滩风景图、山村田园风光图、公园美丽景色图、少先队员活动图

4.结合图片内容,朗读诗歌。

二、师生共读识字学词

(一)学习第一小节,结合海边沙滩图学习

1.生自读,想象画面。

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表达。

结合图片出示词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去掉图片,学生再次认读这些词语了生字反红。

2.随文识字,交流识记方法:滩、艘、军、舰、帆

看到这些生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呢?

预设:

加一加:三点水+难=滩;秃宝盖+车=军;巾+凡=帆;舟+见=舰

组词识记:

军:军人、空军、海军、解放军、军队

换一换:艘——瘦艘、舰——船

3.同学们用的方法都不错,但还有更好的,更高效的识字方法,咱们一起来看看。

艘 舰

(1)看到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A.这两个字都是“舟”字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B.这两个的右半部分的字和读音有关系。

师引导: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把握住了这两个字的特点,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偏旁表示汉字的意思,基本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舟”字旁与船有关——

“艘”字的意思是用于船只,是数量词;读“一艘军舰”。

“舰”的意思是大型军用船只,军舰。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舟”字旁的汉字?

航、舷、艇、艄、舱……

4.再来看看这两个字,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滩”和“帆”也都是形声字,部首表示汉字的意思,基本字表示读音。你们试着说一说,读一读。

帆: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所以有“巾字旁”,“凡”表示读音。

滩:意思是“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之地”,所以有“三点水旁”,“难”字的韵母和滩字的韵母都是“an”,这也是属于形声字的。

同学们,你们会发现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如果掌握了形声字归类的识字方法,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金钥匙,你自己就能学会很多字啦!

5.看图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量词使用的准确。

(二)学习第二小节,结合田园图学习

1.自读第二节,找出田园图里的景物。

读词语: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2.结合形声字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稻、园”两个字。

(1)师引导: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字?

预设:园:加一加,元+方框=园,换一换:园——圆

(2)形声字方法学习生字。

稻:禾木旁与农作物有关。稻是一种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稻组词:水稻、稻穗、稻谷、稻草

园:方框与什么有关呢?公园、花园、园地

以“元”为基本字的形声字还有“远”字。

3.巩固识字,看图读词。

出示鱼塘、稻田、垂柳、花园的图片

在这四个词语中,你有不明白的吗?

垂柳:就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柳树”,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柳枝都是笔直地从树枝上倒挂下来,这样的景象就说是“垂柳”。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读一读诗句,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结合图画,感受量词使用的准确:方块行座

一方:一般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出图(砚台、手帕)等,结合生活实物,感受一方的量词使用;由此引来“一方”也专指土地,如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出图(一方土地)

方:多用于方形的东西。

块:量词,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香皂、一块糖。

行:háng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座: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座山、一座花园、一座楼房

5.看图再读第二小节,积累背诵。

(三)自读第三、四小节,认识“孔、翠、队、铜、号”

1.看图读一读3、4小节,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出词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队旗、铜号、红领巾(少先队员)、(听到)欢笑声

2.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五个字?

(1)形声字归类学习汉字

“铜”是形声字,左边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系。右边的“同”表示音。

你们真棒,能用上前面学过的方法学习后面的汉字。

“队”和“翠”也是形声字。

队:原来指“坠”,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翠:“羽”是部首,字形有变化,去掉两个钩。下面的“卒”字表示读音。

(2)学习“号”。

出示号字的大篆和小篆的图片

号,上面“口”表示用嘴吹,下面代表可以吹奏的乐器,古人用管、角等发出声音下达命令,后来发展为乐器。

组词如“号角、圆号、小号、吹号”(出示图片展示)

(3)孔

本义:洞,窟窿;量词,用于窑洞。出示图片,学生看到石桥弯弯的,水面上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就像一个大洞,所以可以说是“一孔石桥”。

3.大声朗读诗歌的三、四小节,朗读中巩固新学的五个汉字。

三、朗读诗歌,巩固识字学词

1.不借助拼音,能独立读准读对儿歌。

2.读字组词,丰富对生字的学习。

3.读词语。

花园 石桥 队旗 铜号 红领巾 欢笑

四、指导写字,总结延伸

1.出示“号、园、桥、队、旗”5个字,观察结构。

注意占格和笔顺,注意“园”的第6笔是“竖弯钩”。

2.重点指导“号”的书写,注意笔画,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师范写,生书空。“园”是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方框上下宽度一致,不要上宽下窄。“桥、队、旗”3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努力做到“左窄右宽”。

3.抄写“花园、石桥、队旗”3个词语。生描红再练写。

4.展示交流。再次修改。

五、总结识字规律,完成作业

1.读儿歌,熟悉这些量词的使用。熟练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

2.用上儿歌中的量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一只白鹅、一片朝霞、一条项链

一方砚台、一块地、一行队伍、一座石桥

一道数学题、一孔窑洞、一丛花、一群鸭子

一面鼓、一把糖果、一队解放军、一片药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12个汉字,读顺了儿歌,学写了5个汉字和3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读字,巩固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会写“巾、孔、铜、领、群”5个字,会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

2.通过读儿歌、看图,了解公园美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景,认识其中的事物,明白准确表达这些事物的数量词。

3.拓展阅读多篇相关儿歌,积累量词,背诵儿歌。

重难点:

1.指导书写汉字。熟悉儿歌中的量词,能在生活中准确运用这些量词。

2.尝试看图说一说量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表达同一个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巩固认读所学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文,比一比谁读得。

2.认读词语:沙滩、军舰、帆船、稻田、翠竹、队旗、铜号

3.摘字卡,认读生字组词。

二、学习三、四小节的内容,深入理解量词的用法

(一)第三、四小节,学习量词

道、孔、丛、群、面、把、队、片

1.一道小溪:“道”指用于江、河和某些长条形的东西。

如:一道河万道霞光。【出图展示帮助理解】

【“道”作为量词还可以用到很多地方,如两道门、一道题、一道命令、一道手续】

2.一丛翠竹:这里的“丛”作为量词的时候用于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如:一丛杂草、一丛鲜花。

3.群: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

如:一群马(一匹马)一群人(一个人)一群鸟(一只鸟)

4.一面队旗:“面”用于扁平的物件。

如:一面镜子、两面国旗。

5.一把铜号:“把”用于有把手或能用手抓起的器具。

如:一把刀、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把”作为量词的用处还有很多,根据我们的学习会逐步加深】

6.一队“红领巾”。

(1)“队”用于成队的人或动物等。如:一队人马、一队骆驼、一队战机

(2)“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戴红领巾的人”。

一队“红领巾”指的是一队少先队员。

7.一片欢笑

(1)“片”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心意等。

如:一片春色、一片欢腾、一片真心、一片新气象。

(2)第1小节“一片沙漠”中的“片”用于地面或水面等。

如:一片草地。

(3)拓展学习:“片”,作为量词还可以用于成片的东西。

如:一片药、一片树叶、一片雪花、一片面包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理解的量词,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在学生讲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地方,要给予准确的解释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悉这些量词,并能尝试运用。】

师小结:在读儿歌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解了量词的用法;细读儿歌后,我们深入了解了每个量词的用法,我们发现有的量词真不简单,能用三个或者四个方面表达数量。只有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真正弄明白量词的精准用法,才可以灵活地用到生活中,不出错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儿歌吧。

(二)背诵儿歌,积累量词

1.填空背诵。

一( )海鸥,一( )沙滩,

一( )军舰,一( )帆船。

一( )鱼塘,一( )稻田。

一( )垂柳,一( )花园。

一( )小溪,一( )石桥。

一( )翠竹,一( )飞鸟。

一( )队旗,一( )铜号。

一( )“红领巾”,一( )欢笑。

2.看图背诵。

给出四幅场景图,每幅图上出现四种事物,学生说出带量词的词组。

3.自主背诵。

两人或多人合作背诵展示。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巾、孔、群、铜、领”5个字,观察结构。

(1)占格和笔顺,注意“巾”是独体字,第2笔是“横折钩”。

(2)“孔、群、铜、领”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仔细观察后,发现“铜”“领”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尤其是“领”的左边“令”字捺变点。

“孔”“群”虽然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书写时要做到“左右均等”。

2.抄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生描红再练写。

提示:“笑”的第7笔是撇。

3.展示交流,再次修改。

四、拓展阅读

1.出示儿歌《量词歌》和《连念七遍就聪明》,自主阅读。

一张桌子两杯茶,天上七颗星,

三棵柳树四朵花,地上七块冰,

五条鱼儿水中游,树上七只鹰,

六只鸭子岸上耍,梁上七根钉,

七本书,八幅画,台上七盏灯。

九面彩旗呼啦啦,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

十个娃娃排排坐,哎呦哎呦拔掉七根灯,

滴滴答答吹喇叭。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

这些量词要记清,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

千万不要弄混它。飞来乌云盖没七颗星。

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2.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3.分享收获:你从儿歌中学到了什么?

4.积累量词,说一说,记一记:

一(张)桌子 一(杯)茶 一(棵)柳树 一(朵)花 一(条)鱼

一(只)鸭子 一(本)书 一(幅)画 一(面)彩旗 一(个)娃娃

一(颗)星 一(块)冰 一(只)鹰 一(根)钉 一(盏)灯

五、拓展运用

1.变换量词,拓展运用,看谁说得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与同伴交流自己准备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运用量词介绍画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儿歌。

2.古代也有关于量词搭配、描述画面的诗句,推荐背诵《一字诗》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小结:课文中通过四个场景,介绍了16个量词的用法。只有在生活中多看、多听、多说,你也可以把量词用对,用准。

篇2: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字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马头琴的来历并感受苏和和小白马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字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内容分析:

塞外草原,苍茫辽阔的景致令人向往!就在一望无际的空旷的草原,一个个美丽、感人的故事随风飘扬,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引导学生阅读这个感人至深的传说,既可以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故事的魅力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可以体会到人与动物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播放马头琴演奏的音乐,学生听音乐谈谈自己的感受。

2、猜一猜这么优美的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马头琴图片)你见过它吗?它和你曾见过的琴有什么区别吗?

3、关于马头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给生字找朋友,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小老师领读。

3、指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大家评价。

4、读了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你知道马头琴是用什么做的吗?

三、精读课文,感悟朗读

1、苏和的小白马是怎么来的?它又是怎么死的呢?再来读读课文,从文章那个去找打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汇报学习情况:

A、小白马的来历。

(1)苏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小白马呢?他是怎么做的?

抓住“穷苦”“细心照料”“渐渐”感受苏和的善良。

(2)用“渐渐”说一句话

B、小白马的死

(1)概括说出小白马怎么死的。

(2)你喜欢这只小白马吗?再读3——5自然段,从课文中勾出相应的句子。

交流:小白马跑得快、很乖、对主人忠心、勇敢。

重点指导:

“小白马奔跑起来,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冲在前面。”

“嗖嗖嗖嗖,箭像一阵雨点,射中了小白马,可小白马还是不顾疼痛,还是一个劲的向前跑。”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形象。

你也能用“像”说个句子吗?

(3)这么可爱的小白马,王爷喜欢吗?默读3——5段,用笔勾出写王爷的句子,想想王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结合汇报指导朗读读出王爷的残忍。

“王爷指着苏和说……。”

“王爷得到小白马……扶上马背。王爷从地上爬起来……射中了小白马。”

从“浑身是箭”也可以感受到王爷的残忍。

(4)小白马浑身是箭也要回到苏和的身边,看到倒在地上的小白马,苏和怎样?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齐读3——5段,读出小白马与苏和之间的感情,读出王爷的残忍。

3、学习6——8自然段

(1)自由读6——-8自然段。

思考:苏和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他是怎样做的呢?

(2)同桌互相读第8自然段,谈感受。

(3)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拓展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2、和同桌一起讲讲马头琴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选词说话。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知道复述故事

1、师生共同回忆马头琴的故事,并板书

苏和救小白马——比赛得胜王爷夺马——小马受伤惨死——小马托梦——苏和做琴

2、结合板书同学一起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同学评议。

三、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

2、交流:

记字方法,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交流生字占格情况。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四、作业

回家给爸妈讲马头琴的故事。

篇3: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朋友们,你们感觉自己的家庭幸福吗?(幸福)温暖吗?(温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幸福、温暖的家庭呢?

3.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而且通过你们的介绍我还能感觉到你们都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每一个人,对吗?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是对家里人最好的“爱”的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2》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双向互动,引导识字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一教案2.学生轻声随教师一起读文,读时注意自己画出生字所发的音。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学生自学,相互交流)

4.全班交流认读: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采用自由读、开火车读、情境游戏里读等形式指导学生练读,读到正确为止。(强调“认、事”是翘舌音,“错、扫”是平舌音,“懂”是后鼻音,“教、错、筷、夸”是三拼音)

5.指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

(1)每──母──减―减

快──筷──加―加

放──教、改──换―换

(2)自编谜语、儿歌识记法如:

重心靠边戴草帽(懂)

已见反文尾巴短(改)

三、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以“我会读”为例,可在游戏情境中完成)

2.指导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对待长辈和父母中有哪些好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4.举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最棒,会背的更佳。(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四、书写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洗、扫、认、真、父、母”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并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要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母:笔顺是_______________。

2.师在田字格中作细致的指导,书写时看清楚笔画的位置。

3.生进行书写练习,师巡回指导。(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五、实践活动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最好能做记录,并在父母协助下以儿歌、三字经、顺口溜等形式编出来,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篇4: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词串,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词串,展开想象,感受词串的意境美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歌,引出课题

1. 小朋友,还记得《家》这首诗歌吗?我们一起背背吧!

2.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又大又美!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哪些地方?

3.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跟着《识字6》到祖国的东西南北走一走,看一看,一起领略祖国不同地区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词串,认识位置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词语。

2. 指名朗读词串,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

3.在朗读中我们知道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知道这些地方在祖国地图的哪个位置吗?(出示地图,相机贴词语)

4. 请大家再读读词串,一边读书一边看图,你能给每幅图找到相应的那行词串吗?找到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三、品读词串,理解感悟

1. 骏马 秋风 塞北

⑴塞北草原的秋天会怎样?(播放秋风声、马嘶声)咦,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秋风吹过茫茫的大草原,塞北大草原一片浑黄,一群群骏马迎着秋风飞奔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你能把塞北的风光读出来吗?

⑶学生练读。

2. 杏花 春雨 江南

⑴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⑵春雨使江南的大地慢慢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像我们学过的识字,背背看!

⑶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江南风景美如画,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秀美的江南吧!

3. 椰树 骄阳 海岛

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去,我们一起去骄阳似火的海岛看看吧!共同感受海岛独特的夏季风情!

⑵什么是骄阳?在炎热的海岛上有一种树却长得异常地繁茂,它就是“椰树”(出示椰树图片),椰树长得啥样?

⑶迷人的海岛吸引了许多游人,站在海岛上,阵阵海风迎面吹来,听着哗哗的浪花声,品尝着鲜美的椰果,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谁来读一读,用你动听的声音把我们带到那美丽的椰树王国!

4. 牦牛 冰雪 高原

⑴最后让我们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高原去见识见识吧!认识它们吗?(出示牦牛图片)它们怎么能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生活呢?你们了解牦牛吗?

⑵你能用朗读把画面描绘出来吗?试试看!

5. 品读韵文

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光,读读看,喜欢哪儿就把那组词语多读几遍。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能把这个地方的美表现出来?

四、指导描红

1. 认读本课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词串,搜集有关“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词串,运用词语

指名读词串。自由读一读,想一想,韵文的字里行间有什么规律?

⑴学生自主交流。

⑵老师小结:我们在朗读全文的时候可以把词串当成一首诗,一边读词,一边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我们的祖国不仅处处美,而且处处是宝呢!横着读,词串就是一首优美的诗!瞧!词串还押韵呢,江南的南、高原的原,韵脚是“án”。

小组赛读词串。

4. 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各地的美景,那些美丽的地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些外国的小朋友来我们中国做客,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最想把哪儿介绍给他们?为什么?

⑴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用上课文里的词语选一个地方给大家介绍介绍,可以运用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能用上一些诗句就更棒了!(相机推荐:《敕勒川》、《忆江南》等古诗)

⑵和你的小伙伴说说看!你能行!

5.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走遍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

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

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

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

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

我们喜欢江南,也喜欢海岛;喜欢塞北,也喜欢高原。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美,我们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风情各异啊!来,看着地图,背背词串,把祖国装在我们的心中!

二、指导写字

1.小朋友把词串读得真美!相信你的字一定写得更美!

2.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大家可以这样试试看:

先整体感知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再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在心中记住这个字的模样。

小朋友,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关键笔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岛”: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你先教什么呢?这个字是山字旁。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请拿出习字册临写吧!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

2.写话:运用文中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篇5: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知词句意思,感悟词语的准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①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指几名学生回答)

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呢?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板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①看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②读课文,圈出生字。

③自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抽查学生按要求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②让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词语。

③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3、分析字形。

①复习识字方法。

②小组讨论:这些生字你是怎样记下来的?

③检查讨论情况。

4、学习词语。

①认读词语。

②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

③巩固练习。

连线: 扫 水 搬 木头

推 地 抬 桌子

提 车 抓 小鸡

5、小结。

6、质疑。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3、扩词活动。

4、指导书写“琴”。

四、玩游戏(快乐传真)

1、玩游戏。

2、编写儿歌。

五、总结

1、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2、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评出最优先的一组并给以奖励。

六、课外作业 熟读生字词

篇6: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而这一些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学生才能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谚语的特点,使学习谚语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需要,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预设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理解谚语,对积累谚语有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2、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小博士这次来是想挑选一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组成“谚语学习小队”去考察我们的民族文化。想不想参加?那可得先过课外知识关: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顺利闯关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过学习关,学习《识字5》,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朗读谚语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书的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这样才能读好书。

2、配乐范读课文。

3、同桌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4、读全文。

三、理解谚语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谚语:(顺学而导)

(1)“人心齐,泰山移”(理解“泰山”在此处的作用,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语的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巩固谚语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互对口令。

3、师生合作背5句谚语,男女学生合作背谚语。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3、我会写,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

(2)写正确。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

(3)写美观。

4、看看写写。Yìhuādúfàngbúshìchūn

báihuāqífàngchūnmǎnyuán

5、摘录自己喜欢的谚语。

六、拓展实践

1、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顺利通过了学习关。接下来就是实践关了。

2、读读收集起来的谚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众人划浆开大船。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篇7: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重难点、关键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区分‘描、瞄、喵、猫、锚”这5个形声宇的异同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学会1个;偏旁。

2、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具准备

会转动的字盘和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字卡)苗,这是什么字?齐读两遍。

2、“苗”能跟许多部首作朋友呢,我们快去看看。

二、学习形声字

1、(出示字盘)看一看,“苗”跟哪些偏旁部首作朋友了啦?

(芎、韦、口、目、宁)。

2、组合后的字都有“苗”这一部分,读音也跟‘苗”相同或相近,“苗”是声旁,“孑、韦、口、宁、目”就是形旁,表示与字的意思有关的,“描、瞄、喵、猫、锚”都是形声字。

3、学习“苗”。

(1)“苗”的偏旁是什么?你想想这与什么有关?

(2)你们见过什么植物的苗?

(3)读准字音。

(4)能为它组组词吗?

4、学习“描”。

(1)“描”为什么用提手旁?

(2)谁能给“描”扩扩词?

(3)齐读生字两遍。

5、学习“瞄”。

(1)读一读字音。

(2)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3)读一读“瞄准”。这里“准”是翘舌音。

6、学习“喵”。

(1)“喵”谁会读?这种声音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2)为什么是口字旁呢?

7、学习“猫”。

(1)“猫”的偏旁是什么?这与什么有关?

(2)读准字音,齐读词两遍。

8、学习“锚”。

(1)你们见过铁锚吗?(出示挂图)看,轮船停泊时,用来稳定轮船的,一端上

有两个带钩的爪儿。想想看,为什么这两个字都是金字旁呢?

(2)读一读词语,指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转动字盘,分成组来认读。

2、开火车读拼成的形声字,分别组词。

3、总结。

通过对这5个形声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形声字的.特点,老师这儿还有首小

儿歌,专门来介绍形声字的。

“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

容易”。

4、学生念儿歌,激发他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说话练习

1、你能用书上这6个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2、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苗、猫、铁、描、准”,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

2、指导。

“苗”:“仆”的横要比“田”略宽,字形才能美观。

‘猫、描”:左窄右宽,右旁“仆”的“一”要收,不能超过“田”,这样整个字看起来

才能美观。

“铁”:最后两笔竖撇和撩要分开,整个宇才得舒展。

“准”:第四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3、教师书写示范。

4、学生练习书空、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剩余的生字词,巩固学过的生字,并能分辨几个形近音近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转动字盘,让学生读字组词。

2、你是怎样区分这些形声字的?

3、齐读书上的词语。

4、我们书上把有些形声字还编成儿歌呢?快读读吧。

二、学习儿歌

L教师范读这首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师生纠正。

(相机出示)瓜”,读翘舌音。“两”:是边音。

“停”: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两、偏、淆”,都有三拼音节。

4、指导朗读、

(1)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儿歌呢?

(2)通过读这首儿歌,你懂得了什么?

5、指导背诵。

(1)谁能背得准,背得快?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比赛背。齐背。

三、学习生字

1、读准“两、脚,停,英、偏”的字音、

2、自学课后的笔顺表,并描下来、

3、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脚’:是“月字旁’、以前古人写“月”时与“肉”有关,因此人体上的大多数器

官都带有月字旁、

4、指导写字。

“两”:里面的“从”应分别写在竖中线两旁。

“脚”,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窄些、紧凑些,中间的“去’与左边的“月”略微提升

点,右边的“p’与中间的“去”的第三笔持平。

‘英”:中间的“曰’要写扁些,下面的“一’要写得最宽。

5、教师边指导边示范书写、,·

6、学生描虹、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总结】

《识字4》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池”、“他”、“地”;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图。字谜歌就像一首诗,每一句不仅捉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池”、“他”、“地”。四幅插图直观再现了字谜的各句意思。图文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字谜,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中的词语。转盘图,字谜歌,插图互相联系,让识字变得趣味无穷。

根据上述特点,在教学时,我把转盘图搬到黑板上,随着我手指“也”的转动,孩子们大声高呼“转、转、转,停!”当指针一指到所对应的偏旁部首时,孩子们马上读出他们组合的生字,兴趣非常深厚,而且还乐此不疲,几个生字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已全部掌握,难怪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次简单好玩的游戏能让孩子们如此投入,这是课前没有想到的。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在学前班的课题实验,大量的识字对于学习一年级的教材一点也不难。

在学习字谜歌时,我首先让他们猜字,可能是前面的识字做得好,孩子们对几个字的理解非常透彻,所以当我的谜面一说出来,他们马上就能猜出是“也”字。接下是指导孩子们把这首字谜歌(其实是一首诗)读好,既不要读成顺口溜,也不要顿读或者拖腔唱读。要读出韵味,读出谜面猜谜底的情趣,在诵读中培养感悟。经过师生接读,指名朗读,小组赛读等孩子们能马上背出这首字谜歌。

最后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学写生字,本课生字量较大,共10个,其中“驰”、“塘”、“养”、“奔”等字都比较难写,在教学时我尽量把每个字编成小故事或者小儿歌的方式,同时还启发孩子们自己思考去识记。比如“养”字有的孩子就是这样记的,有一头羊它很奇怪,长了两条尾巴,它的主人就找了两根棍子把两条尾巴分开了。呵呵,无论孩子们怎么编,我都给予鼓励和大力的赞赏,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深厚。再加上当堂完成书写,因此,从听写掌握情况看孩子们还是掌握挺好的。

虽然两节课连着上完,但感觉很轻松愉悦,从孩子们的脸上也能感知他们是快乐的。看来,要想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并且还要找到调动孩子兴趣的激发点。

篇8: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识字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开篇。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课的识字写字任务有: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二、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识字课,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在识中去记,这是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寓教于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处于一种轻松自主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创设平台,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互动中识记、巩固、理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本课时,要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识字和积累词汇。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环节,我采取了谈话交流的方式,单刀直入主题,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为学生愉悦地学习做了情感铺垫。

接着,我采用了开放式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词语,并通过开展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在分享成果的基础上,再次设计让学生自主认读生字,这样,就极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识字创设了空间。然后,在教师美美地范读中,让学生想象秋天那些美丽的画面,感悟秋天的美好。再通过自读词语,感悟词语描述的'意思。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又设计了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自由读词语,读给小伙伴听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复现字音字形中,掌握生字的读音。

如果一味地读,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明显感觉到枯燥无味,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看图选词语,小组内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字谜,说给同学猜,给生字找朋友,卡片游戏等这些方式,通过反复呈现,不断深化识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乐趣中学习,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达成学习目标。

关于写字教学的设计,我是让学生先说后写,先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写起字来,就会有章可循。

篇9: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案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比较

“木、禾”这一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

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偏旁与字、词

之间的联系,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区别形近偏旁。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新授课

教 学 设 计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偏旁,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偏旁,谁能说出你知道的偏旁,并说出几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2.这些偏旁都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了解这些偏旁的来历。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学生说偏旁。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教案

篇10: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教学目的: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借肋图片,读词语。

4.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语。

2.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指导书写。

1.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教师范写:“琴”。

4.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预习新课。

篇11: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案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么?老师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

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

(谜底:孔雀)

2、你还喜欢哪些动物啊?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拍手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来读一读吧!

4、老师提出读书要求:

(1)注意读书姿势。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它。1、学生猜谜语后说说自己喜欢那些动物!

2、认真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谜语来调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学习新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好吗?请大家打开书,翻到课本122页。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请同学们看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10个生字)加拼音的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哪些字你觉得不容易读就多读几遍。

1、你要提醒小伙伴注意哪些字的读音,为什么?

2、谁能把刚才难读的生字教教大家?学生齐读

3、你觉得哪些字特别难记,谁有好办法记住?

4、现在拿出你手中的生字卡片,我们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长最有能力既能让本组组员会认,又能组织好纪律,过一小会儿小组比赛。(老师在小组间走动,随时检查学习情况)

开始比赛:全读准确并声音洪亮的,老师要奖励一颗星。(出示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读)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时注意难读的字音。

1、学生读完之后领读课文。

2、学生充分掌握字音,纠正难读字音。

3、学生想办法记住生字。

小组比赛合作交流认识生字。都知道了什么。在学习儿歌前通过多

种形式的识记生字,

使学生能够掌握字

音和字形,为学习儿

歌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1、生字会认了,就能像老师一样准确朗读了。那就快来读读课文吧!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请你默读课文,画出写有动物的句子。

3、谁来读读这几个句子,你觉得怎样才能读的更好?要读出节奏感吆!

4、全班齐读儿歌

5、同桌拍手诵读

6、说说读了这首拍手歌,你想说什么?

师总结: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大自然

1、按要求朗读课文能说出读懂了什么。画出写有动物的句子,试着读出节奏感。

2、学生相机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儿歌

同桌拍手诵读儿歌,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4、按要求朗读课文能说出读懂了什么。画出写有动物的句子,试着读出节奏感。

篇12: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4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4教案

识字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能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并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和含义。 3、通过学成语用成语,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产生搜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朗读成语。 2、教学难点:体会成语的韵律感和含义,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成语资料、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想办法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拔”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引出课题:识字4 2、简单介绍成语的特点:汉语的成语一般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有点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通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成语,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正音。 三、再读成语,体会韵律感 1、师生对读:老师读前部分,学生读后部分。 2、同桌对读,一人读词语,一人读一节,正音。 四、交流意思,随机识字 1、说说你都读懂了哪些成语?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成语卡片,学习生字。 3、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走迷宫》游戏。 (2)完成课堂作业本P25第2题。 五、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寸 落 补 拔 。学生观察,哪个字最难写?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会正确书写四个生字:功、助、取、所。 2、体会成语的含义,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3、通过学成语用成语,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产生搜集成语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再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词语,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齐读。 二、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成语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把12个成语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四个生字:功 助 取 所 。指名认读,仔细观察:哪个字最难写? 2、范写,练写,反馈点评。 3、完成课堂作业本P25第三题,学生同桌互相校对。 四、拓展实践 1、背诵成语,讲讲你知道的成语故事。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六题: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只有_______________,才能不断进步。 五、作业布置 1、回家搜集更多的成语,比一比,赛一赛,谁在课文积累的成语多。 2、制作成语卡片,平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识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篇13: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10个生字,会写满、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理解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在熟读谚语的基础上,

2、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

3、小组合作

4、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在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创设进入谚语王国的情境,通过进入“天气谚语城”,复习学过的三句天气谚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城堡旅游一番,同学们跟我一起去看看吧!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案

出示:

1、燕子低飞要下雨。

2、青蛙叫,大雨到。

3、星星明,来日晴。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句子都跟什么有关呢?天气,同学真聪明,让天使姐姐紧接着带着我们去往第二座城堡。

2、激趣导入:第二座城堡里有几位特殊的谚语朋友,可是它们在这座城堡还没有名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给它起个名字的。

出示:识字五中的三句话

(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设下“起名字”的悬念,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识字五》。)

3、导出课题,齐读。

二、初读谚语,趣味识字:

1、老师给同学提要求: 请小朋友先自由的读一读这些谚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先作上记号,再请教大桃子姐姐,或者问问你的同桌。

2、学生自由读。

3、趣味识字:

a、生字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来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指名读,齐读这些加拼音的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b、出示“搓绳”,做动作来理解。

c、出示“斤、近”,说说你的发现。

d、玩“快乐列车”的游戏:(读不加拼音的字)

生字宝宝坐上了“快乐列车”,和我们一同开往“谚语城”了,大家高兴吗? 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老师给生字宝宝找了朋友,看看你是不是还能准确的将他们读出来呢?

(读词语)

(通过富有童趣的识字游戏,在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下,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他们通过自主识字,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识字水平进一步提高时,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三、读中感悟,巩固识字

1、看,我们来到了谚语朋友的家了。(课件出示这五则谚语)你会读吗? (出示我会读的图标。)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集体正音。

4、你喜欢哪一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这五则谚语)

a、人心齐,泰山移。

1、指名读。

2、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你的小板凳,很容易吧!如果是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

3、学习了这么久了,小朋友们你们一定累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下筋骨,来做做游戏,好吗?(玩游戏之后,休息30秒)

4。再读第一句。

b、“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指名读,分排读,齐读。

2、出示“谋、柴、焰”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交流后用姿势告诉老师。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然后总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识字好办法。如果把这些办法都总结出来,那么,我们的识字办法真是又多又好啊!

4、再读谚语。

c、“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做实验来理解:一女生来折一根筷子,一大力士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引申词语,进行积累: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4、男生女生合作读,齐读。

5、巩固识字:“容易”的反义词是什么?“折”为什么是提手旁?

d、“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1、自由读,指名读。

2、猜字游戏:“搓、绳、斤”,巩固生字。

e、“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指名读,你喜欢哪个词?

2、当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迎春花开了,还有哪些花开了?当看到满园春色时,你的心情怎样?那么,就读出你的高兴吧!

四、整体感知,加强理解

1、出示五则谚语,问,你想怎么读这五则谚语呢?

(鼓励学生拍手读,男女合作读,小组展示读,齐读等方式。)

2、同学们还记得上课之前天使姐姐给我们留下的问题吗?鼓励学生给城堡起名字。教师随即用电脑打出。

五、游戏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蚂蚁运食忙:一群勤劳的'小蚂蚁正忙着运食物,来储存过冬的粮食。它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终于储存了许多粮食。这回还带来了两个生字朋友,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2、观察“容、满”在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

六、课外延伸:

大家去搜集更多的谚语朋友,然后把他们送到“天气谚语城”“农业谚语城”“团结协作城”中去。

篇14: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5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而这一些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学生才能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谚语的特点,使学习谚语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需要,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预设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理解谚语,对积累谚语有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2、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小博士这次来是想挑选一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组成“谚语学习小队”去考察我们的民族文化。想不想参加?那可得先过课外知识关: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

师: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顺利闯关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过学习关,学习《识字5》,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朗读谚语

1、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书的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这样才能读好书。

2、配乐范读课文。

3、同桌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4、读全文。

三、理解谚语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什么?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谚语:(顺学而导)

(1)“人心齐,泰山移”(理解“泰山”在此处的作用,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语的意思。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4、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巩固谚语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互对口令。

3、师生合作背5句谚语,男女学生合作背谚语。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3、我会写,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

(2)写正确。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

(3)写美观。

4、看看写写。Yìhuādúfàngbúshìchūn

báihuāqífàngchūnmǎnyuán

5、摘录自己喜欢的谚语。

六、拓展实践

1、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顺利通过了学习关。接下来就是实践关了。

2、读读收集起来的谚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众人划浆开大船。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3、总结:小博士说了,你们全部过关,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谚语学习小队”去考察我们的民族文化。现在布置考察任务: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再收集一些谚语,在班上分类进行整理、交流,然后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互相摘抄搜集的谚语,编制一份谚语报,在全校进行宣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