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御祈ぢ”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魔鬼营销》连载(7):经济波动影响全球离婚指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魔鬼营销》连载(7):经济波动影响全球离婚指数,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魔鬼营销》连载(7):经济波动影响全球离婚指数
经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中国营销传播网将连载刊登《魔鬼营销》部分内容,
经济危机的威力不断加强,从扫荡金融业开始,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直至进入单个家庭。
危机来了,一切能省则省,于是有人总结出十大过冬指南,第一条就是“抱团过冬,死不离婚”,毕竟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更有力量。
但世事总不如人愿,经济危机一来,婚姻危机也随之不可控制地产生,如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一股强大的离婚潮即将来临。”
这是有史可鉴的,二战后,美国离婚率的第一次激增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1969年~1970年、1973年~1975年两次经济危机期间。1980年,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直接促使离婚率于1981年到达顶峰,其中每1000人就有5.3人离婚。随后离婚率开始下滑,到已跌至每1000人中有3.6人离婚,是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11月,金融危机再次不期而至,芝加哥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专家劳伦特发现,美国离婚率也已经随之出现激增之势,如果经济危机继续恶化下去,离婚率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夸张。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离婚率也比往年提高了13.52%。
究其原因,房贷危机是促使夫妻劳燕分飞的罪魁祸首。有数据显示,房价的上涨往往伴随着离婚率的攀升。过去人们担心一旦离婚,彼此分到的财产会变少,便选择了凑合过。但房价的上涨与高位运行,让婚前10万美元的住房投资一下涨到20万,这一方面保证了离婚能带来可观的收益,且不用再为一个已经不爱的人分担生活开销;另一方面,高额信贷让人们不堪重负,于是便乘信贷危机烧身之前,赶紧离婚,以避免房产被没收,
美国婚姻律师学会主席加里•尼克尔森说:“他们以前总是为谁能留下房子而斗争,现在他们还是争,不过是争谁不去做那个买死牛的傻瓜。”
当然也有不少人从经济危机中看到了离婚的另一个契机:他们认为经济危机虽然让自己的财产急剧减少,但此时分手的成本也会大幅缩水。于是,乘着危机闹离婚的富豪人数不断创下新高。末,美国传媒大亨萨姆纳•雷石东的发言人宣布,雷石东将与第二任妻子葆拉离婚。当初,雷石东以25亿美元的代价从第一任妻子菲丽斯那里换得自由身,迎娶葆拉,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时隔5年,他与葆拉的婚姻最终以分手结局。但此次,葆拉只获得了500万美元的离婚补偿。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婚姻的试金石,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终究会在经济危机中坍塌。
危机除了冲击经济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感情摩擦,导致夫妻离婚。这也印证了“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老话:有钱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偶尔小吵小闹也是生活调料;但没钱的日子,两人不得不降低生活质量,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小事都得计较、盘算。加上生意惨淡,单位裁员,压力的增大也增加了矛盾发生的概率,吵得多了,最后也就不欢而散了。
危机中,离了再结,结了又离,倒也能给低迷的经济做点贡献。但是,留在家庭成员心中的创伤仍需要和谐的家庭来抚平。其实,正如法国作家蒙田所说,生活的艺术恰恰在于善于利用逆境。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危机中,学着去感悟古人质朴的情怀,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事件营销第一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查看李光斗详细介绍 浏览李光斗所有文章
篇2:《魔鬼营销》连载(39):如何拯救星巴克?
经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中国营销传播网将连载刊登《魔鬼营销》部分内容,
继年7月宣布裁员1人、关店600家之后,星巴克发布的财务季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净亏670万美元,股价也遭腰斩,跌破16美元,创下历史新低。
与其说全球经济不景气迫使星巴克关店,不如说是品牌的贬值打破了星巴克的品牌神话,虽然星巴克的官方口径仍然是诸如全球经济低迷、食品与汽油价格上涨导致中产阶级与小资的荷包变扁了之类的解释。然而星巴克的灵魂品牌设计师霍华德•舒尔茨却不得不私下承认,从1000家店到13000家的无度扩张,确实导致了“星巴克体验”的平淡化和“品牌商品化”,削弱了星巴克的品牌。
回想星巴克的黄金十年,自星巴克股票在华尔街上市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成长,已成了市值逾百亿美元的大企业。其股票价格这10年中增加了2200%,投资回报率之高超过了沃尔玛、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及IBM的股市收益总和。
今非昔比,星巴克把衰落归结为宏观经济的影响,虽只是一种托辞,但也表明星巴克也许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弱化。
星巴克赢在品牌
星巴克把咖啡这样一种大众化的商品变为了高级消费品品牌,它代表的已经不只是一杯香气腾腾的咖啡,而是一种时尚文化。
星巴克取得了如此令人眩目的成就,必然有其独特、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它是以优质高档的咖啡制胜,肯定过于肤浅了,
虽然星巴克声称自己的咖啡是最好的,但由于咖啡这种产品太普遍,对于星巴克来说,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星巴克没有高科技、没有专利,大家的产品都很简单,就是咖啡,而生产过程不外乎就是将咖啡豆变成咖啡,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问题。
同样,星巴克的服务、价格、管理、营销、渠道、终端等方面虽然有诸多过人之处,但却难以借此形成自己独特、持久、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咖啡这一历史悠久的大众消费品特性决定了这一市场的兴衰完全由市场自身来决定,顾客喜欢,经常光顾,企业就能存活,否则就会被淘汰。
星巴克醇香的咖啡下面隐藏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品牌的力量。曾经的星巴克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当星巴克被轰轰烈烈地从故宫中赶出来时,也从反面证明了它的品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品牌形象与核心价值在全世界都吸引了无数眼球。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事件营销第一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查看李光斗详细介绍 浏览李光斗所有文章
篇3:《魔鬼营销》连载(9):与奥运的“离婚手续”应该怎么办?
经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中国营销传播网将连载刊登《魔鬼营销》部分内容,
联想决定不再续约奥运TOP(TOP计划: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计划),江湖议论纷纷。
联想不得不接着解释,这不是财务问题,而是新阶段的新选择,联想仍将继续体育营销云云。
老对手宏基紧接着宣布赞助奥运,距联想的公布前后一天而已。
江湖盛传奥运的TOP费用水涨船高,从6000万美元至少提到了8000万。
奥运之魅力显然不容置疑。否则人们没有理由争着抢着一掷千金,还得花数倍于“彩礼”的金钱去四处宣示。
不管合与分,总是引人关注的事情。
遥想TOP初时,何等石破天惊。作为中国第一家奥运合作伙伴,联想的魄力让人赞叹之余又有一丝担忧。
其实,分也罢,合也罢,个中甘苦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心知肚明。联想的奥运战略,至少在业绩表上说得过去。而今天的分手,投资者似乎也是赞成的,联想的股价应声而升就是一个侧面的说明。
或许该这样评价这四年的姻缘:联姻是正确的,分手也是明智的。
只不过,与迎亲时吹吹打打的欢庆相比,这前脚旧人出后脚新人进的场面让人多多少少有些不是滋味,这样那样的评论也就在所难免。
想起当年北京市长从雅典市长手里接过奥运旗帜潇洒挥舞的场景,或许该给TOP赞助商们也搞这样一个仪式,让联想把奥运赞助的大旗交到宏基的手中,罗格先生站在一边鼓掌。岂不皆大欢喜?
聪明人,总是善于借用群众的关注,不断提升自个儿的形象,尤其是婚姻大事,更要处理得恰到好处。
比如法国总统萨科奇的十年婚姻。十多年来,萨科齐有意将自己的私生活摆到聚光灯中央。夫妻俩向肯尼迪一家看齐,请人拍摄他们度假、进餐、给幼子读故事书的场面,做客脱口秀节目,在名人杂志上亮相――借婚姻打造政治形象,
塞西莉娅确实让全国着迷,萨科齐也果真如愿以偿地登上总统宝座。但紧接着,总统家后院起火,开始传言总统夫妇不和的消息。萨科齐的选择是正面对应,“基本如实”地公布分手的事实。事实上,这对夫妻离婚已久,两人的恩爱只是一场暖场秀。
最近的民调显示,法国人不会因离婚而改变对总统的看法。至少,在他们看来,总统还算是诚实的,相比那个摸着鼻子撒谎的美国前总统,这场法国式离婚还是可以接受的。
联想不再续约奥运TOP,也是可以接受的。只不过,在这个讲究谋划的年代,他们似乎可以做得更加主动一点,更加策略一些,更加欢快一些。
欢快?离婚手续也可以变得欢快吗?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奥组委与联想都认为双方的合作是成功的、富有成效的、令人满意的,为什么不能作一场庆贺的秀?就象大会,开幕是隆重的,闭幕是胜利的。奥运合作伙伴的“离婚仪式”真的可以主动地、大张旗鼓、总结性、庆贺性地办一办。
当然,还有一种最佳境界,“离婚不离家”,虽然联想不再赞助奥运了,但也不妨晚一点宣布。事缓则圆,这方面很多明星处理得就很好,看在巨额广告赞助费的份上,早已分道扬镳的夫妻照样出双入对、深情携手。
当然,联想要做到这般境界,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要想和奥组委以及宏基如此从容的拍拖,实属不易。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事件营销第一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查看李光斗详细介绍 浏览李光斗所有文章
篇4:《魔鬼营销》连载(33):技术领先不如情感领先
经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中国营销传播网将连载刊登《魔鬼营销》部分内容,
经济寒潮还在持续,何时春江水暖,无人可知。在这场寒潮中,有些企业稍感微寒,有些企业瑟瑟发抖,日本电器企业更是感受到了彻骨寒意,成了这场经济寒潮中的“寒号鸟”。
,日本8大电器厂商日立、松下、索尼、东芝、富士通、夏普、三洋电机和NEC均出现严重亏损,合计税后净亏损大约达到2兆日元(223亿美元)。其中,日立、松下和NEC分别以亏损7000亿日元、3800亿日元和2900亿日元位居三甲。东芝则出现约2800亿日元的亏损,索尼公司面临大约1500亿日元的亏损,这是索尼公司近来的首次亏损,像是回到了互联网泡沫崩溃的年代,大有些“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味道。
往昔曾笑傲世界的日本电器企业,为何在这场危机中内功大失,顶不住寒潮的侵袭?
技术――日本电器企业的“萧何”!“技术索尼”是人们对日本电器企业的一个浓缩性概括,也是日本企业家们进行自我炫耀的旗帜。正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制造电子设备,让日本公司在20世纪70~80年代取代了美国的电子领先地位,并且在此后的10多年中,日本企业一直躺在技术资源的雄厚积累的大床上高枕无忧。不过,当日本电器制造商们依托着一个又一个的新技术走上全球电子产品的强人位置时,也为自己跌入技术狂人的泥潭埋下了伏笔。
这些技术领先型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消费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是需要从技术领先型企业向市场领先型企业转变?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餐厅生意非常好,每天都是门庭若市,老板年纪大了,想要退休,就找了三位经理过来。
老板问第一位经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一位经理想了想,答道:“先有鸡。”
老板接着问第二位经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二位经理胸有成竹地答道:“先有蛋。”
老板又叫来第三位经理,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第三位经理镇定地说:“客人先点鸡,就先有鸡;客人先点蛋,就先有蛋。”
老板笑了,于是擢升第三位经理为总经理。
第三位经理给出了这一命题的营销学答案,那就是――客人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以,不必沉迷于自己的技术多么先进,也不必自恋于自己的产品多么优质,你眼中的西施也许就是消费者眼中的东施,谁打动了消费者的心,谁就是消费者心目中的西施。一切以消费者需求出发才是经营之道。
那什么是打动消费者的丘比特之箭呢?是技术吗?对,技术很重要。但仅仅是技术吗?不,仅靠技术已不足以打动消费者,消费者需要更多的是时尚、个性和品味。20,包括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品牌的销量都出现了下滑,或许只有一家公司笑得出声――苹果。这家6月底才凭借iPhone闯入手机市场的公司在年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1000万台的销售目标,为公司贡献了39%的销售收入。2008年,苹果公司在银行的现金储备高达245亿美元。苹果的iPhone,俨然已成为手机市场上的当红明星。那么苹果为何能鹤立鸡群?就是因为iPhone不仅是科技产品,它的时尚、个性和新潮,俨然已成为了那些时尚消费者的形象代言人。
如今,手机的消费日趋时尚化,笔记本电脑个性化、时尚化发展也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小家电的创新时尚也越来越受追捧……
时尚化,已成为现在消费的新潮流,而日本电器企业似乎还奔走在单纯的技术化阶段。
相较于技术给人的冰冷感觉,个性时尚则融入了情感的因素。“以理服人”如今已很难使消费者折服,应该在此基础上加上“以情动人”。因为消费者都是易动感情的,在过剩经济时代,冰冷的技术产品如果不附着上感情,就很难打动消费者的心。
正如现在人们喜欢的明星大都从“实力派”向“偶像派”转变一样。过去人们心中的偶像大都是各个领域最具实力的顶尖专业人士,是名副其实的“实力派”,而现在人们追随的则是星味十足的“偶像派”,粉丝们对待自己的偶像是不计成本、不计后果地喜欢。其实,偶像正是一种感性的产品,他们打动了消费者的心。
在情感消费的年代,当产品从“老学究”变身为“万人迷”时,就势必能够笑迎八方来客。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事件营销第一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查看李光斗详细介绍 浏览李光斗所有文章
篇5:《魔鬼营销》连载(23):经济寒冬要看什么书?
经北京汇智博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中国营销传播网将连载刊登《魔鬼营销》部分内容,
股市跳水,连英女王也没能幸免,直亏37%,于是股市冷了下来;
网上流行“不浪费,不消费”的过冬指南,于是整个市场都寒意浓浓。
但正如北半球的冬天是南半球的夏天一样,图书市场成了这个经济冬天里一抹珍稀的阳光。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当人们自以为头脑清醒的时候,书就会像闲物一样被搁置一旁,偶尔把玩。但是一旦环境发生深度变化,人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迅速地被时代抛弃,书就成了莎士比亚所说的“全人类的营养品”,人们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它来舒缓焦虑、答疑解惑。
中国图书业的第一个春天出现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深层变革的年代,催生了中国图书业的大繁荣:时局类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生活类的《庄子》;专业类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社会百科全书类的《吕氏春秋》……
在经历了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二战的破坏之后,一部传世的励志小说《老人与海》重新激发了美国人的斗志,原本颓废的美国人都学会了书中的名言:“我们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
那么,在当下这个经济的冬天,又有什么书会大行其道?
1.企业转型类图书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御寒最好的方法便是“驱寒”,从而获得一个温暖的春天。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口号,曾经打赢了全球范围内的价格战,但向成本索要利润的低附加值出口模式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难过的世界工厂被推到了转型的非常时刻:从成本主导型向品牌主导型经济转变,从OEM(代工)到OBM(品牌)转变。
他们知道,转过去就能看见温暖的春天。但谁能顺利地在危机中完成这艰难而充满风险的华丽转身?于是,处于恐慌和迷茫期的人们纷纷转向书店寻求这次危机的“答案”。
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事件营销第一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查看李光斗详细介绍 浏览李光斗所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