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estm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方便大家学习。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篇1: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教学理念: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围绕“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选择了具有浓郁的非洲风俗的鼓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接纳,进而产生兴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了解喜爱非洲鼓乐。

二、感受、体验非洲鼓乐、并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

二、运用非洲鼓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非洲康加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与方法

设备意图

1、师击鼓、学生进教室

2、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非洲鼓乐

情境导入

用直观感性的设问,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1、图中文鼓的特点?

2、感受鼓乐

3、师总结引出非洲鼓语

4、学生创设自己的鼓语

5、找出图中的组成部分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乐

(1)听鼓乐、拍节奏

(2)介绍有特点的非洲鼓乐节奏

学生对非洲鼓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本课的重点

对非洲鼓乐加深一层了解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加深了对非洲鼓乐节奏的了解

三、学生创编

1、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2、编配节奏型

四、课堂小结

在非洲鼓语中结束本课

学生对鼓乐的认识由理性上升为创编

使学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教学过程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曾在市直中学的新课程展示课中上过。以下是本人的教学反思与听课老师的课后的评价。

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玩鼓”为主线,巧设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每位老师,巧设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

听课教师评价摘录:

(1)课题新颖,课中让学生学到鼓乐,感受到鼓乐,体会到异国的风俗人情。

(2)师生的互动性很好,音乐要素渗透的比较深入。

(3)教师很有感染力,学生的即兴创作也很好。

篇2: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音乐教案-《非洲的灵感》 七年级14第二单元

教学理念: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围绕“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选择了具有浓郁的非洲风俗的鼓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接纳,进而产生兴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教学目的:

一、帮助学生了解喜爱非洲鼓乐。

二、感受、体验非洲鼓乐、并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

二、运用非洲鼓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对象:初一学生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非洲康加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与方法

设备意图

1、师击鼓、学生进教室

2、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非洲鼓乐

情境导入

用直观感性的设问,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1、图中文鼓的特点?

2、感受鼓乐

3、师总结引出非洲鼓语

4、学生创设自己的鼓语

5、找出图中的组成部分

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乐

(1)听鼓乐、拍节奏

(2)介绍有特点的非洲鼓乐节奏

学生对非洲鼓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本课的重点

对非洲鼓乐加深一层了解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加深了对非洲鼓乐节奏的了解

三、学生创编

1、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2、编配节奏型

四、课堂小结

在非洲鼓语中结束本课

学生对鼓乐的认识由理性上升为创编

使学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曾在市直中学的新课程展示课中上过。以下是本人的教学反思与听课老师的课后的评价。

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玩鼓”为主线,巧设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每位老师,巧设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

听课教师评价摘录:

(1)课题新颖,课中让学生学到鼓乐,感受到鼓乐,体会到异国的风俗人情。

(2)师生的互动性很好,音乐要素渗透的比较深入。

(3)教师很有感染力,学生的即兴创作也很好。

篇3:14册音乐有效教学第二单元教案

14册音乐有效教学第二单元教案

《非洲的灵感》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民歌《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 3、聆听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和《寻找朋友》,感受、体验这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4、知道非洲鼓、马林巴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5、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 体验听赏非洲音乐。 三、教学难点:体验听赏非洲音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课件、录音机、电子琴、电脑等、。 六、重点探究:(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七 、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非洲民间乐曲片段由哪几部分组成?(西非民间音乐)、(巴玛亚)、(战士的舞蹈) (2) 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一首中非民歌,演唱形式是什么? (3)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速度,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4).出示一段非洲片段,引起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兴趣。  提问:大家认为这是哪个地方?(非洲) ( 5).让学生讲述心目中的非洲是什么样的?并谈谈对非洲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示相应图片(非洲地图、风土人情等)。 (6)歌曲简介 2、学科长组织小组讨论,本组同学发表言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对其他小组的答案提出异议 5、教师小结 。、新课教学 具体实施: 导入:非洲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神秘,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感受一下那里神秘的气息。 1.  听一段具有特色的非洲音乐, 提问:这个曲子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鼓)  2.出示非洲鼓的图片,并加以介绍。  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  3.聆听歌曲《咿唷嘞啦》:感受歌曲风格。 4、知识:“咿唷嘞啦”(yi-you-lai-la)是刚果民歌中一种欢乐的衬词,本身没有什么具体含义。 5.复听 让学生随着音乐试打节奏。在打节奏的过程中插入歌曲“咿唷嘞啦”的前八小节歌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此歌。也可有意识地带动学生在打节奏唱歌的过程中舞动自己的身体。  7.模唱歌曲:注意区分相似旋律。  8.等旋律熟知以后,加入歌词,完整地演绎歌曲。  9.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唱(领唱+齐唱)  10.创编活动  为歌曲《咿唷嘞啦》编配节奏型或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歌曲节奏型或动作,并进行简单评议,选出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方案,并按其方案进行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课后查找有关非洲音乐的文字、图片、音响、音像资料,下节课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巩固欣赏处理歌曲》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对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文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体验,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3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掌握情绪并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认识和了解非洲马林巴 二、教学重点: 歌曲伴唱部分各声部间的和谐与统一教具 三、教学难点:自制打击乐器、课前搜集的南非相关资料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课件、录音机、电子琴、电脑等。 六、重点探究:准确掌握情绪并能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准备:多媒体播放“非洲野生动物”短片(教学光盘提供)学生边走进教室边观看,准备上课。 2、导语:刚才,影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斑斓的非洲野生动物世界,恐惧!还有些神秘!但又那么的令人向往。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到了那里的人文、风景和音乐,今天,我们再次走进非洲,去呼吸一下那里的空气、聆听一下那里的声音!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来自中非那美妙的歌声 [设计意图: 通过短片的播放,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非洲] (二)、巩固与处理 1、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轻声哼唱 2、巩固训练:将学生分成三组A、分组分别随琴练习伴唱的三个声部 B、三个声部合唱 C、集体练习领唱部分  3、教师讲述黑人被贩卖他乡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典型故事,希望同学们能用此歌来表达思念的情感。  4.完整演唱: 教师指挥、找一名学生领唱、其他学生伴唱  5、学生出示自制打击乐器,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综合表演: 背景:大屏幕展示非洲人联欢表演的场面) (三)、欣赏《西非民间音乐片段》 1、教师播放乐曲,学生闭眼聆听,辨别演奏乐器  2、认识马林巴:电脑展示各种非洲马林巴的图片,教师介绍相关知识,学生观看外形, 了解认识马林巴。  3、带着问题复听: A、马林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B、共有几台马林巴演奏?分别有什么演奏特点?  C、在你认为乐曲发生变化的时候请举手示意。 4、师生之间讨论总结作品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2、教师播放乐曲,学生初次聆听,听后指出演奏乐器  3、同步欣赏非洲独特的节奏:  4、学生讨论自己听后的感受 5、节奏练习:A、复听片段,师生共同找出乐曲中的基本节奏 B、利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节奏  四、拓展欣赏: 黑人街舞(片段),鼓励学生随音乐跳一跳 五、延伸师留白:近些年来,可以说非洲的音乐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由非洲音乐元素构成的音乐形式,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创作活动中,能看到你们的作品里会出现非洲民族音乐的影子。同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咿唷嘞啦》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对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文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仿体验,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掌握情绪。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课件、录音机、电子琴、电脑等。 六、重点探究: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 1、学生展示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教师关注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并为以下介绍非洲音乐的教学埋下伏笔。) 2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  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它是属于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  比较《战士的`舞蹈》《巴玛亚》和以前所学内容,对非洲音乐的特征进行探讨。 3、学科长组织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对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发表意见或建议 6、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1.以谈话的方式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继续在非洲的音乐王国里漫游,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状态)。  4、新授课  1.欣赏《阿伊亚―非洲的灵感》(采用先听再讲解的方式)  1) 歌曲简介:《阿伊亚―非洲的灵感》是由“黑色之音”演唱组演唱的一首中非民间歌谣。全曲没有语义性歌词,只有“嗨呀,嗨呀”一类的衬词。表达了一种相互呼唤的情景。  2).归纳:根据已经听过的两首非洲音乐,可得出它的一个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为多声部音乐。  3).欣赏《寻找朋友》 (1)乐曲介绍:这是一首几内亚民歌。 (2)出示马林巴、果拉琴图片,认识乐器。 (3)播放音乐,听辨乐器音色。 4.欣赏非洲民间乐曲《战士的舞蹈》《巴玛亚》《西非民间乐曲》片段。在听的过程中应用节奏的相关知识。  (1)战士的舞蹈 2 / 4 快  X・X  X・X| X・X  X・X| XXX  XX| XX  X|  (2)巴玛亚 2 / 4 快  X・X  X X   0 X  X|  (3)寻找朋友2 / 4 快  XXXX   0XXX  |   XXXX   0XXX| 7、小结:非洲音乐的特征  非洲音乐的音域较窄,乐句比较短小,常作反复,很少听到悠长的旋律线、丰富的装饰音和各种变奏,特殊的节奏是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  8、实践与创造二  倾听两首民间音乐片段,辨别它是哪个地区的民间音乐? A、拉丁美洲 B、亚洲  C、非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