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会计实务考试辅导:材料的查帐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会计实务考试辅导:材料的查帐技巧,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会计实务考试辅导:材料的查帐技巧
材料费用是生产费用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产品制造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材料费用的高低,对于产品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大小及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材料费用应作重点检查。
一、外购材料成本的检查
外购彩练实际价格包括: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及挑选费用以及缴纳的税金等。检查时,主要注意下列问题:
1.购进材料的买价、采购费用是否真实、正确。应重点审查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完整齐全,采购费用支出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有无只按发票价格入帐,而把应记入库存材料的采购费用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帐户,影响当期利润的;有无将不属于材料成本的支出挤入材料成本的,入将购料时请客耸立的支出记入采购费用;将购置机器设备的价款采用分期开票、分期付款,或以购进零配件装配等方式挤入材料费用,使用时一次摊入成本;将购料时支付材料包装物的押金不通过“其他应收款”帐户核算,而加大材料成本。
2.审查材料入库数量是否短缺,估价入帐的材料是否及时调整。有无将材料超定额的损耗不按规定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而擅自核减库存数量的;有无对已付款而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实际验收数量大于购入数量时,不作财产盘盈,而长期挂在“在途材料”(按实际价格核算),或“材料采购”(按计划价格核算)帐户的贷方,抵补其他在途材料的实际成本的;有无计量或记帐有误,造成多计或少计材料数量的;有无对因结算凭证凭证尚未到达,没有付款的入库材料,暂按计划价格或合同价格入帐,而次月初不用红字冲销暂估价,在实际受到有关凭证时,重入材料帐户,虚增材料或久悬帐面形成无主付款项的。
二、发出材料检查
1.生产号用材料成本的检查。
主要审查的问题是:材料收发领退的各种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内容是否真实、齐全。有没有原始估计耗料,或平时不出“领料单”,月末一次估计耗料开出“领料单”,从而多计耗料数量,增加生产成本的;有无将购进材料直接记入“生产费用”帐户,多计材料消耗的;有无以领代耗,对生产已领未用材料月末不办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续,加大当月生产成本的;有无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回收的有利用价值的各种边角余料、下脚料、废料不作价入帐,长期留在帐外,不作减生产成本的;有无不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发出材料单价(按实际成时),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额(按计划成本时),随意多计材料成本或分摊多少转材料成本差异的;企业超定额发生的材料短缺、损耗,有无未经批准,不扣除赔偿费将损失全部在成本中列支;有无把非生产部门零用的材料记入生产成本。
2.非生产号用材料成本的检查。
企业发生的材料,除用于生产外,还可能用于本企业的基本建设工程、职工生活福利费以及对外销售等。对其主要审查计价是否正确,有无将发生非生产用料记入产品成本的;销售材料有无直接冲减材料成本,将销售材料差价也冲减了材料成本,而少计其他业务收入,漏缴增值税和所得税的。
三、低值易耗品的检查
低值易耗品的价值是随着实物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这种转移价值的形式,成未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由于低值易耗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值低,使用期限短,更换频繁的特点,为了简化核算,将其视同材料进行管理。但是摊销上却要根据低值易耗品的大小,分别采用“一次摊销”、“分期摊销”、“五五摊销”。
对低值易耗品的检查,必须根据其特点及摊销的不同方法,结合领发、保管等手续费进行。主要审查有无将属于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错按低值易耗品在购入时一次摊销的;有无将用于在建工程支出、福利部门等非生产零用的低值易耗品摊入成本、费用的;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有无在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将残料入库作价不冲减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有无将残料不作价入帐,作为帐外物资的。
篇2:中级会计考试辅导———会计实务(一)
权益法下明细科目的内涵
“投资成本”开始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再通过“股权投资差额”调整为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的份额,为投资企业所占比例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积。
“股权投资差额”计量初始投资成本与份额的差额。其在投资期内摊销,调整“投资收益”,但因被投资企业净亏损而使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或投资成本以下的,应暂停摊销。直到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按比例分享的份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至投资成本后再予摊销。当然,在计算累计摊销期时,应扣除暂停的摊销期;但若投资合同已确定摊销期,只能在恢复摊销后的剩余期限内摊销。
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分红时,应相应减少该明细科目余额。在被投资企业发生净亏损时,应以投资企业投资账面价值减记应以零为限。
“股权投资准备”是因为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之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引起的。如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同时计入资本公积的“股权投资准备”明细科目下。
成本法转化为权益法核算时的追溯调整
追加投资等原因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化为权益法核算,应追溯调整———原先的投资在投资时就按权益法核算;计算(a)投资时的投资成本、(b)股权投资差额(<0表在贷方),(c)持有期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d)损益调整、(e)成本法下核算冲回的投资成本及调整对利润的影响。在初始投资成本a大于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的份额(a-b)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a-b-e
———x公司(损益调整)d
———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b-c
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a-e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d-c
对于追加投资部分,按权益法原则核算。最终,长期股权投资(不含股权投资差额)的账面价值与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的份额一致。

期末计价———账面余额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可收回金额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间较高者。某期计提额为“max{0,(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与原已提减值准备额的差”,若其小于零,表应冲回减值准备。
例:某企业初以195万元购入甲公司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15%,另支付相关费用5万元。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195月8日甲公司宣告对外分派现金股利共80万元,企业可获现金股利12万元。
年7月5日企业以139万元的价格收入甲公司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数的10%,另外支付相关费用3.8万元,至此,持股比例达到25%,改用权益法核算该项长期股权投资。
年报中,甲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600万元,1999年分派19现金股利共80万元,1999年甲公司实现净利润1210万元,其中1-6月份实现净利润为60万元。
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按摊销,不考虑追溯调整时摊销的股权投资差款对所得税的影响。
甲企业发生亏损100万元。
要求:分别做出企业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从1999年至20全过程的分录。
解:1.1999年初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200万(a)
贷:银行存款200万
2.1999年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12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12万(e)
3.1999年7月对甲公司再次投资前,对原账面记录进行追溯调整。
(1)初次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b=200-1600×15%=-40万元
(2)1999年1-6月份应分摊股权投资差额c=-40÷10÷2=-2万元
股权投资差额余额b-c=-38万元(<0表在贷方)
(3)1999年1-6月份应确认的投资收益d=60×15%=9万元
(4)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d-c=9+2=11万元
(5)追溯调整前账面投资成本a-e=200-12=188万元
(6)调整后初次投资成本=1600×15%-12=288万元
(7)追溯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228万
———甲公司(损益调整)9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188万
———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38万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万
4.1999年7月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142.8万
贷:银行存款142.8万
5.计算追加投资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142.8-(1600-80+60)×10%=-15.2(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投资成本)15.2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5.2万
6.1999年底摊销股权投资差额=(38+15.2)÷9.5÷2=2.8(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8万
贷:投资收益2.8万
7.计算本年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140-60)×25%=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20万
贷:投资收益20万
8.年投资收益=100×25%=25(万元)
借:投资收益25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损益调整)25万
9.2000年分摊股权投资差额=5.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6万
贷:投资收益5.6万
篇3:会计实务考试辅导:发票管理制度
一、发票的开具
开发票的工作准备
填开发票前,必须对所领用的发票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缺联少页、重号少号,字迹模糊不清、错装混钉等印刷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所领用的发票,并将其及时送回财务部处理。 填写发票时,必须完整无缺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具体内容的填写规则;填列的项目全部填写进去,不能遗漏。填写发票时必须真实无误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具体内容的填写原则;实事求事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本来面目,不得弄虚作假。
发票填写的规范要求
在填写发票时,必须做到按日期、号码顺序填开,填开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复写,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加盖发票专用章。
填写发票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的实际日期开具发票,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要做到当天开取。
填写货物名称或收入项目,应该按货物名称、金额逐项填写,不能怕麻烦而从简。填写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时,必须按实际或标准填写。如型号必须是销售货物的实际型号,计量单位是套或台或个须填写清楚。
小写金额数字的填写规范:填写发票时,大小写金额必须一致,不能填写小写,不写大写,也不能填写大写,不写小写。填写大写遇到金额为零时,例:¥100.50元,中间有0或末尾有0,均不可用 代替,正确的填如下:壹佰零拾零元伍角零分。小写金额栏阿拉伯数字末填写到最高位的,在数字的前一位填写人民币符号“¥”。
开具发票的过程中,如有涂改必须作废重新开具。发票作废必须是原发票联次四联并存,装订在一起。
填开发票的“八不准”规定
1不准大头小尾。所谓“大头小尾”是指发票填开人将复写发票分联分别填写,发票或付款报销联开大金额,而存根联、记账联则开小金额。
2不准转借代开。所谓转借代开,是指填开始票单位或个人之间相互转借发票或超越工作职责范围,徇私情违章替别人开具发票。
3不准“卖甲开乙”。所谓卖甲开乙,是指发票填开人为了迎合顾客的要求,故意将甲写成乙,帮助他人弄虚作假。
4不准拆本使用。所谓拆本使用,是指用票部门将整本发票拆开零星使用。它极易造成发票丢失,不易管理。
5不准错位开票,所谓错位开票,是指填开发票部门未按发票的最高面额开票。例如:开百元的发票不能在千元发票上开具,十元的不能在百元发票上开具。
6不准涂改套用,所谓涂改套用,是指开票部门由于填写错误,为了简化工作而自行在原发票上作涂改。
7不准开具空白发票。
8不准处自行开具公司经营业务范围以外的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