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度热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篇1: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一填。(31分)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以车站为观测点:北

(1)学校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2)银行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

(3)邮局在()偏()()的方向上,距离是()米500米

6、49-6×2+11应该先算(),再算(),最后算()。

7、3○3○3○3=13○3○3○3=3

3○3○3○3=73○3○3○3=8

二、“实践操作”显身手:(15分)

1根据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一)、仔细想,认真填。

1、(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2)、0.28里有()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元。

(3)、160度角比平角少()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5)、9.0968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整数是()。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7)、丁丁和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外层一共有()个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个玩具小人。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度,五边形()度。

2、填空。

(1).由5个1,6个十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本文导航1、首页2、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23、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34、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4

小明从家出发,先向东偏北20°的方向走120米到邮局,再向正东方向走160米到商店,最后向西偏南30°的方向走200米到学校。

2、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10分)

1)超市在幸福小区东偏南35°方向300米处。

2)公园在幸福小区正西方100米处。

3)医院在幸福小区西偏南40°方向200米处。

4)学校在幸福小区北偏东30°方向400米处。

5)电影院在幸福小区西偏北15°方向200米处。

三、计算(24分)

1、口算。(12分)

25×4=7×7÷7×7= 52+25-52+25=

125×8=100-50×2= 70×10-400=

310-90=180-80+20= 100+100×0=

180+20=72÷9×48÷8= 64÷64×7=

2、脱式(12分)

1000-71×8(1800-800)×4

19×96-962÷74 10000-(59+66)×64

(639-71×9)÷167(10800-800×4)÷4

四、想一想,画一画。(10分)

1、动物园在车站的东偏北40度方向,距离是米。

1、小东家在车站的南偏东45度方向,距离是1000米。

五、解决问题。(20分)

1、某小学在荒山上植树,共植树300棵,植树4次,

每次植树8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2、动物园一头大象2天吃36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5天吃了18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3、某商场购进一批电器,每台电器进价230元,售价250元,这批电器全部售完后赢利680元,这批电器有多少台?

4、动物园推出“一日游”的活动价:

1)、成人每人150元;

2)、儿童每人60元,

3)、团体5人以上(包括)5人每人100元。

现在有成人4人,儿童7人要去游玩,想一想怎样买票最省钱?

篇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书写。(2分)要求:①蓝黑墨水钢笔书写。②卷面整洁。③字迹工整。④大小适当。

二、用心思考,正确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1万里有( )个千。10个万是( );

与亿相邻的计数单位是( )和( )。

2. 国庆期间,射洪各大商场生意火爆,七天的营业额达到三千零九十万元,这个数写作( )元,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元。

3. 一个数由6个十亿、9个千万和80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5. 计算160×30时,可以先口算( )乘( ),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

6. 在算式□12÷4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7. 在里填上“>”“<”或“=”。

500500 505000 1010000 70万 49×7 350

1平方千米999990平方米 36÷33600÷300 7公顷9000平方米

9.“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可以写成( )。

10. 在89°、91°、23°、360°、90°、180°、179° 、270°这些角中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

11.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00÷( )=8……20 1300÷ 200=6……( )

12. 希望小学四年级三班学生丁小飞的学号编码是040328,他是入学,班级排序为28,那么该校三年级一班王明明是入学的,班级排序为16,那么他的学号编码是( )。

13.一只平底锅只能煎两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那么,煎三条鱼至少需要( )分钟。

三、仔细推敲,准确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共5分)

1.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

2. 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

3. 甲方的1号选手比乙方的1号选手强,2号选手也比乙方的2号选手强,但在比赛中,乙方不一定就会输。 ( )

4.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90度,那么这两条直线就一定互相垂直。 ( )

5.一条射线长2000米。 ( )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共9分 )

1.下面各数中,读数时读零最多的是( )。

A. 909090 B. 9090909 C. 9009909

2. 29□4007600≈30亿,□里可以填的数有( )个。

A. 9 B. 5 C. 4

3.计算269÷34时,把除数看作30试商,商9后结果( )。

A. 商大了 B. 商小了 C. 合适

5.把平角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是锐角,另一个是( )。

A. 钝角 B. 锐角 C. 直角

7.小红给客人沏茶,接水1分钟,烧水6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小红合理安排以上事情,最少要( )分钟能使客人喝上茶。

A. 7分钟 B. 8分钟 C. 9分钟

8.在45×25=1125中,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是( )。

A. 1125 B. 5625 C. 225

五、细心审题,仔细计算。(共30分)

1. 直接写得数。(共8分)

20×25= 300×60= 150÷30= 420÷62≈

2800÷700= 575÷80≈ 420÷7÷3= 25×(4×5)=

2. 笔算下面各题(带◆的题要验算)。(共18分)

605×74= 840÷50= 950×20=

5427÷27= 49×618= ◆913÷15=

3.列式计算。(4分)

(1)25个140相加的和是多少? (2)357里面有多少个51?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0分)

1. 10位老师带领9个班学生到金华山秋游,平均每班有学生45人。

2. 四年级80个同学参加团体操表演。这些同学平均分成2个大圈,每个大圈分成5个小圈表演。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个同学?

3. 李老师去体育用品店买了12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60元,又买了8个排球用去320元。李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元钱? (先根据题意填写表格,再列式解答)

篇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书写。(2分)每个小项0.5分

1、蓝黑墨水钢笔书写,不合要求扣0.5分;

2、不乱涂乱画,无人为折皱、破损,视情况给1分、0.5分、0分(5处以内不扣分,5-10处扣0.5分,10处以上得0分);

3、书写认真,不潦草,视情况给0.5分、0分;

4、排列整齐,大小适当,视情况给0.5分、0分。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10),(十万),(千万 )(十亿);

2.(30900000),(3090万);

3.(6090000080),(六十亿九千万零八十),(61亿);

4.(460);(1340)

5.(16 3),(2)

6.(5),(4);

7. < > < > = >

8.(① ③)(② ③或② ①) ; 9. 85千米/时

10.(2) (2) 11.(60) ( 100 )

12.(030116) 13. 6

三、判断:(×)(√)(√)(√)(×)

四、选择:(B)(B)(A)(B D)(A)(C)(B)(A)

五、计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8分。

500 18000 5 7

4 7 20 500

2.笔算:18分。

每小题3分,计算2分,验算1分。横式未写得数或写错扣0.5分

44770 16……40 19000

201 30282 60……13

3.列式计算(列式1.5分,最后结果0.5分)

140×25=3500 1.5+0.5分

357÷51=7 1.5+0.5分

七、解决问题:

总要求:1、单位和答语不另给分,单位和答语有一处或几处错共扣0.5分:2、思路正确得80﹪的分(含第一步计算错,第二步思路对);3、综合算式结果错扣1分;4、如分步得数0.5分。(注:四上考查时,仍然以分步解答为主,最多出现一道题要求用综合算式解答。没作要求的题目我们仍建议学生用分步解答。)

1.(1)9个班共几人? (2)师生共几人?

45×9=405(人) 405+10=415(人)

415<420 1分 (也可不比较,直接作答。)

或:45×9+10=415(人) 3+1=4分

2. (1)每个大圈多少人? (2)每个小圈多少人?

80÷2=40(人) 40÷5=8(人)

或:80÷2÷5=8(个) 或:80÷(2×5) = 8(个) 4+1=5分

篇4: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等式 >0的解集是

A.( , ) B.(4, )

C.( ,-3)∪(4,+ ) D.( ,-3)∪( , )

2. 设 ,向量 且 ,则

A. B. C. D.

3. 设 , , ∈R,且 > ,则

A. B. C. D.

4.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各边分别为 , , ,且 ,则角 =

A.60° B.120° C.30° D.150°

5. 已知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 ,满足 ,数列 是等比数列,且 ,则

A.2 B.4 C.8 D.16

6. 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 后,就可以计算出

A、B两点的距离为

A. B. C. D.

7. 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结果保留π)为

A. B.

C. D.

8. 中, 边上的高为 ,若 , ,

, , ,则

A. B. C. D.

9. 已知数列 ,如果 , , ,……, ,……,是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则 =

A. B. C. D.

10. 已知 , , ,若 > 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或 B. 或

C. D.

11.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则此数列第20项为

A.180 B.200 C.128 D.162

12. 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满足 , ,数列 是等差数列,若 , ,则

A.-2 B.-3 C.2 D.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的相应位置.

13. 正项等比数列 中, ,则 .

14. 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4,若将该三角形绕着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则 .

15. 已知 的面积为 ,三个内角 成等差数列,则 .

16. 如果关于 的不等式 和 的解集分别为 , 和 , ,那么称这两个不等式为“对偶不等式”.如果不等式 与不等式 为“对偶不等式”,且 , ,那么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在等比数列 中, .

(1)求 ;

(2)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 设向量 , , .

(1)若 ∥ ,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

(2)若 ⊥ ,边长 ,∠C= ,求△ABC的面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满足 ,且 ≥

(1)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A、B、C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C处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观测点A、B两地相距100米,∠BAC=60°,在A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在B地晚217秒. A地测得该仪器弹至最高点H时的仰角为30°.

(1)求A、C两地的距离;

(2)求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

(1)若对于一切实数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2)对于 ,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 ,函数 对任意的 都有 ,数列 满足 .

(1)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满足 , 是数列 的前 项和,是否存在正实数 ,使不等式 对于一切的 恒成立?若存在请求出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D A B C C D A C B B

二、填空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1 14. 15. 16.

三、解答题 (本题共6小题,共70分)

17.(1)设 的公比为q,依题意得

解得 因此 . ……………………………5分

(2)因为 ,

所以数列 的前n项和 . …………………………10分

18.解:(1)ABC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 =(a,b), (sinB,sinA), ∥ ,

∴ , …………………………2分

即 = ,其中R是△ABC外接圆半径,

∴ ∴△ABC为等腰三角形 …………………………4分

(2)∵ ,由题意 ⊥ ,∴

………………………6分

由余弦定理可知,4=a2+b2﹣ab=(a+b)2﹣3ab ………………………8分

即(ab)2﹣3ab﹣4=0,∴ab=4或ab=﹣1(舍去) ………………………10分

∴S= absinC= ×4×sin = . ………………………12分

19.解:(1)∵ ∴

∴ , 即 ………………………2分

∴数列 是等差数列,首项 ,公差为1. ………………………4分

∴ ………………………6分

(2)由(1) , = = …8分

∴数列 的前 项和 =

= + + + + + …………10分

= ……………12分

20.解:(1)由题意,设AC=x,

则BC=x-217×340=x-40. ……………2分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BC2=BA2+AC2-2×BA×AC×cos∠BAC, ……………4分

即(x-40)2=10 000+x2-100x,解得x=420. ……………6分

∴A、C两地间的距离为420m. ……………7分

(2)在Rt△ACH中,AC=420,∠CAH=30°,

所以CH=AC×tan∠CAH=1403. ……………10分

答: 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为1403米. ……………12分

21.解:(1)解 (1)要使mx2-mx-1<0恒成立,

若m=0,显然-1<0,满足题意; ……………2分

若m≠0,则m<0,Δ=m2+4m<0⇒-4 ∴ 实数m的范围 -4

(2)方法1 当x∈[1,3]时,f(x)<-m+5恒成立,

即当x∈[1,3]时,m(x2-x+1)-6<0恒成立. ……………8分

∵x2-x+1= +34>0,

又m(x2-x+1)-6<0,∴m<6x2-x+1. ……………10分

∵函数y=6x2-x+1= 在[1,3]上的最小值为67,∴只需m<67即可.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 . ……………12分

方法2 要使f(x)<-m+5在x∈[1,3]上恒成立.

就要使m +34m-6<0在x∈[1,3]上恒成立. ……………7分

令g(x)=m +34m-6,x∈[1,3]. ……………8分

当m>0时,g(x)在[1,3]上是增函数,

∴g(x)max=g(3)=7m-6<0,∴0 当m=0时,-6<0恒成立; ……………10分

当m<0时,g(x)在[1,3]上是减函数,

∴g(x)max=g(1)=m-6<0,得m<6,∴m<0. ……………11分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 . ……………12分

22.(1) …………………………1分

时满足上式,故 …………………3分

∵ =1∴ …………………………4分

∵ ①

∴ ②

∴①+②,得 …………………………… 6分

(2)∵ ,∴

∴ ①

, ②

①-②得

即 …………………………8分

要使得不等式 恒成立,

恒成立 对于一切的 恒成立,

即 ……………………………10分

令 ,则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故 所以 为所求.…………12分

篇5: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 或 B.

C. 或 D.

2.(改编)设 ,且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S的值为( )

A.15 B.105

C.245 D.945

4.(原创)若变量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是( )

A.5 B.4 C.1 D.-5

5.对一批产品的长度(单位:mm)进行抽样检测,如图为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标准,产品长度在区间 上为一等品,在区间 和 上为二等品,在区间 和 上为三等品,用频率

估计概率,现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件,则

其为二等品的概率是( )

A.0.09 B.0.20

C.0.25 D.0.45

6.(改编)一船以每小时 km的速度向东行驶,船在A处看到一灯塔B在北偏东60°,行驶4小时后,船到达C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

A.60km B. km C. km D.30km

7.(改编)一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2, ,5,10,其中 ,已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的 倍,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

A.9 B.4 C.3 D.2

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

A. 钱 B. 钱 C. 钱 D. 钱

9.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 (千瓦时)与气温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

气温/℃ 18 13 10 -1

用电量/千瓦时 24 34 38 64

由表中数据可得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预测当气温为-4℃时,用电量的千瓦时数约为( )

A.72 B.70 C.68 D.66

10.(改编)设 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则 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11.(原创)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已知 ,则 等于( )

A.81 B.17 C.24 D.73

A.5 B. C. D.2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原创)高一某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年级为了调查该班学情,现采用分层抽样(按男、女分层)从该班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则应抽取男生的人数为_________。

14.(原创)在区间 上随机地取一个数 ,则事件“ ”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

15.(原创)在数列 中, ,则数列 的前10项的和等于_________。

16.(改编)设 的内角 所对的边分 别为 ,已知 ,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17题10分,其余每题12分,共计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改编)(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 中,已知 ,D是BC边上的一点,

(1)求 的面积;

(2)求边 的长.

18.(改编)(本小题满分12分)

全网传播的融合指数是衡量电视媒体在中国网民中影响力的综合指标,根据相关报道提供的全网传播某全国性大型活动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融合指数的数据,对名列前20名的“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组号 分组 频数

1

2

2

8

3

7

4

3

(1)根据分组统计表求这20家“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的平均数;

(2)现从融合指数在 和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中随机抽取2家进行调研,求至少有1家的融合指数在 内的概率.

19.(原创)(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等差数列 中,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0.(原创)(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 ,其中 为参数 .

(1)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 ,求 的取值范围;

(2)当 时,该不等式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21.(改编)(本小题满分12分)

在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 1)求 的值;

(2)若 ,求角 的大小.

22.(改编)(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正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满足 ;在数列 中,

(1)求数列 和 的通项公式;

高一数学答案

答案 B D B B D A C B C A D C

二、填空题:

13. 6 14. 0.6 15. 16.

三、解答题(说明:若学生答题方法和步骤与本参考答 案不一致,请阅卷老师自主合理评分)

17.解:(1)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3分)

………………(5分)

(2)在 中, 由正弦定理得:

……………………………(8分)

……………………………(10分)

18.解:(1)这20家“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的平均数记为 ,

则 ………………(5分)

(2)融合指数在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记 为 ;融合指数在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记为: ,由题该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是: 共10个

……………………………(8分)

记“至少有一家融合指数在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为事件A

则A的基本事件数有9个 ……………………………(11分)

……………………………(12分)

法二:

19.解:(1)设 公差为 ,由

……………………………(3分)

……………………………(5分)

(2)

……………………………(8分)

……………………………(12分)

20.解:(1)由题意知 ,即 ……………………………(3分)

∴ ……………………………(5分)

(2)当 时, ……………………………(7分)

∵ ……………………………(10分)

∴ 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1.解:(1)由正弦定理得: ……(2分)

即 ……………………………(4分)

即 ……………………………(6分)

(2)由(1)知 ∴ ……………………………(8分)

……………………………(11分)

∴ ……………………………(12分)

22.解:(1)对 :当 时, 知 ……………………………(1分)

当 时,由

①—②得:

∵ ∴

即 为首项 ,公差为1的等差数 列

∴ …………………………………………………(2分)

对 :由题

∴ …………………………………………………(3分)

∴ 为首项 ,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 即 ………………………………(5分)

(2)由题知 …………………………………………………(6分)

……………………①

……………………②

①—② 得:

∴ ……… …………………………………(8分)

易知: 递增,∴

又 ∴ ……………………………………(10分)

由题知: ………………………………………………(11分)

即 的最小值为 ……………………………(12分)

关于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不等式 的解集为( )

A. 或 B.

C. 或 D.

2.(改编)设 ,且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3.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 S的值为( )

A.15 B.105

C.245 D.945

最大值是( )

A.5 B.4 C.1 D.-5

5.对一批产品的长度(单位:mm)进行抽样检测,如图为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标准,产品长度在区间 上为一等品,在区间 和 上为二等品,在区间 和 上为三等品,用频率估计

概率,现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件,则其为二等

品的概率是( )

A.0.09 B.0.20

C.0.25 D.0.45

6.(改编)一船以每小时 km的速度向东行驶,船在A处看到一灯塔B在北偏东60°,行驶4小时后,船到达C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 )

A.60km B. km C. km D.30km

7.(改编)一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2, ,5,10,其中 ,已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的 倍,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

A.9 B.4 C.3 D.2

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 )

A. 钱 B. 钱 C. 钱 D. 钱

9.某单位为了了解用电量 (千瓦时)与气温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了某4天的用电量与当天气温,并制作了对照表:

气温/℃ 18 13 10 -1

用电量/千瓦时 24 34 38 64

由表中数据可得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 。预测当气温为-4℃时,用电量的千瓦时数约为( )

A.72 B.70 C.68 D.6 6

10.(改编)设 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则 的形状为(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11.(原创)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已知 ,则 等于( )

A.81 B.17 C.24 D.73

12.(改编)已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为( )

A. B.2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原创)高一某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年级为了调查该班学情,现采用分层抽样(按男、女分层)从该班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则应抽取男生的人数为 。

14.(原创)在区间 上随机地取一个数 ,则事件“ ”发生的概率为 。

15.(原创)在数列 中, ,则数列 的前10项的和等于 。

16.(改编)设 的内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已知 ,则 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17题10分,其余每题12分,共计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改编)(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 中,已知 ,D是BC边上的一点,

(1)求 的面积;

(2)求边 的长.

18.(改编)(本小题满分12分)

全网传播的融合指数是衡量电视媒体在中国网民中影响力的综合指标,根据相关报道提供的全网传播20某全国性大型活动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融合指数的数据,对名列前20名的“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组号 分组 频数

1

2

2

8

7

4

3

(1)根据分组统计表求这20家“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的平均数;

(2)现从融合指数在 和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中随机抽取2家进行调研,求至少有1家的融合指数在 内的概率.

19.(原创)(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等差数列 中,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若 ,数列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20.(原创)(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关于 的不等式: ,其中 为参数.

(1)若该不等式的解集为 ,求 的取值范围;

(2)当 时,该不等式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21.(改编)(本小题满分12分)

在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

(1) 求 的值;

(2)若 ,求角 的大小.

22.(改编)(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正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满足 ;在数列 中,

(1)求数列 和 的通项公式;

(2)设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若对任意 ,存在实数 ,使 恒成立,求 的最小值;

(3)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证明: .

高一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B B D A C B C A D C

二、填空题:

13. 6 14. 0.6 15. 16.

三、解答题(说明:若学生答题方法和步骤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请阅卷老师自主合理评分)

17. 解:(1)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3分)

…………………………(5分)

(2)在 中, 由正弦定理得:

…………………………(8分)

…………………………(10分)

18. 解:(1)这20家“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的平均数记为 ,

则 …………………………(5分)

(2)融合指数在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记为 ;融合指数在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记为: ,由题该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是: 共10个

…………………………(8分)

记“至少有一家融合指数在 内的省级卫视新闻台”为事件A

则A的基本事件数有9个 …………………………(11分)

…………………………(12分)

法二:

19. 解:(1)设 公差为 ,由

…………………………(3分)

…………………………(5分)

(2)由题:

∴ …………………………(7分)

…………………………(8分)

…………………………(12分)

20. 解:(1)由题 …………………………(3分)

…………………………(5分)

(2)当 时, …………………………(7分)

由题:

…………………………(10分)

∴ 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1. 解:(1)由正弦定理得: ………………(2分)

即 …………………………(4分)

即 …………………………(6分)

(2)由(1)知 ∴ …………………………(8分)

…………………………(11分)

∴ …………………………(12分)

22. 解:(1)对 :当 时, 知 …………………………(1分)

当 时,由

①—②得:

∵ ∴

即 为首项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2分)

对 :由题

∴ …………………………(3分)

∴ 为首项 ,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 即 …………………………(4分)

(2)由题知 ………… ………………(5分)

……………………①

……………………②

①—② 得:

易知: 递增,∴

又 ∴ …………………………(7分)

由题知:

即 的最小值为 …………………………(8分)

(3)

…………………………(10分)

∵ ∴

∴ …………………………(12分)

篇6: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 、我会填,我最棒!(每空0.5分,共15分)

1、3、9、7两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计算244=( ),用到的口决是( )。根据口诀五七三十五可以写出的算式是( )( )( )( )。

3、七百六十四是( )位数,写作( )。这个数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4、和8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体重是45 ( ) 一袋味精重100 ( )

一小袋大米重10( ) 一本字典厚3( )

6、请你说出1路汽车从起始站到终点站的路线。

从少年宫出发,首先向( )方向行驶经过( )站到达体育场 ,

然后向( )方向行驶经过( )站

到达停车场,再向( )方向行驶经过

( )站到达公园,再向( )方向行

驶经过( )站到达图书馆,最后向

( )方向行驶经过( )站到达

终点站公安局。

二、请你当小法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X)(5分)

1.一个生产小组有8名女工,男工的人数是女工的2倍,男工有4名 。 ( )

2.把30个气球平均分成6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 )

3、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相差10。 ( )

4、307=42 ( )

5、278和620中的2表示的意思都一样。 ( )

三、看清要求,做一做。(12分)

(1)、897、898、899、 、 。

(2)、960、970、980、 、 。

2、看图写算式(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3、在 = = 5中,除数最大是( )。(2分)

4、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2分)

红花有600朵,黄花比红花少一些。黄花可能有多少朵?

601朵 520朵 189朵

四、细心算一算。(17分)

1、口算。(5分)

900-700= 800+90= 34+6=

426= 98= 284= 455=

2、直接写得数(12分)

23 9 = 358= 809= 67=

479= 355= 85= 367=

360-80= 480+70= 410-30= 790+50=

五、方向和位置。(12分)

小猪要到小猴家玩,它可以怎么走?

1、小猪从家出发,向南走到( )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2、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狗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3、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兔家,再向( )走到小猴家。

4、在上面三种走法中,你觉得小猪怎样走,到小猴家会近些?

5、算一算,小猪从家出发,经过小鹿家到小猴家要走多少米。

6、小狗从家出发,到小鹿家去玩。你觉得它怎样走近些?

六、解决问题,我能行。(27分)

1、王阿姨购进260箱饮料,卖了一星期后,还剩80箱。卖了多少箱?(3分)

3、红红放学后与妈妈一起去食品店买东西,你能帮助红红吗?(14分)

5元 2元 7元 20元 4元

(1)买6个 多少钱?(3分)

(2)一块 的价钱是 一串 的几倍?(3分)

(3)用42元钱买9个 够吗?(4分)

(4)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4分)

3、小动物开联欢会,大象叔叔吹了27只气球,每个小动物要分4只,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动物?还剩几个?(5分)

4、17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5分)

七、动手画一画,想一想(12分)

1、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不同的颜色在下面的统计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回答问题。

二(1)班同学睡眠统计表

时间 11时以上 10至11时 9至10时 8至9时 8时以下

人数 2 10 13 15 1

二(1)班同学睡眠统计图

2、睡眠在( )小时的人数最多,睡眠在 ( )小时的人数最少,

相差( )人。

3、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 (2分)

命题说明

命题范围: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所涉及的知识。本试卷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主,面向全体,注重突出试题的生活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题型全面。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知识的灵活性。

难易程度:6:3:1,试卷满分100分。

篇7: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各位尊敬的家长: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家长会又如约而至了,非常感谢您能按时来参加。今天,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校组织的家长会,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们对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工作的支持。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想我们的家长及时的了解你们的孩子所处的班级的情况,在校表现情况和各科教师的相应要求以及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地方,在我们的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家一起携手努力,让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成长的更好,更优秀。

一、教师情况

我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要给我们的家长说一下数学的一些情况。

先就我们今年的数学教材来看,教材只有一个简单的框架,但是包含的内容却是很多的,从计算上面来看有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其中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有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加强监督他们的作业,。

二、学习方面

1 上课时,有个别学生经常开小差,听了一会就走神,或者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手,喜欢找别人讲话,动手惹别人。

2 家庭作业质量不高,在学校有老师管着,作业就一笔一画写,回到家贪玩,做作业就马马乎乎,有的甚至不做家庭作业,或者第二天来学校写。有的同学书写速度太慢,所以在家进行书面作业时,家长要多督促他加快速度,及时完成。 根据以上情况,我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毕竟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使孩子得到进步,现我提出建议: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在作业本上乱撕乱画,不爱惜文具,随意损坏或丢弃文具等。家长不可小看这些,这是态度问题,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的话,那么进入中年级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我们家校一定要互相配合,帮助孩子克服,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

三、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将受益一生,而习惯的培养,则要从小做起。 一些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是否优秀,对习惯不够重视,但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1.专心致志。

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作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它事情的好习惯,并定期检查学生的书包是否有带玩具上学的情况。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房间,或是一个角落,摆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像学校一样,让他在这里看书,写字,久而久之,就规范了他的学习行为。

2 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要求学生自己清理好自己的房间,每天睡觉前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将书本作业学习用品备好,养成有不丢三落四的好习惯。半个月以来,忘带书的,忘带作业的人很多。究其原因,就是不会整理自己的东西。

3 .认真细致。

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且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方面。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就应要求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

4 .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

现在考试,题目比较活,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知识含量,书本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扩大阅读量,家长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防止“走马观花”,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有能力的要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另外,我还希望我们的家长要多多和你们的孩子沟通,比如说通过一天的学习,遇到些什么问题啊,以及一天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都可以和他们聊聊。我也知道我们的家长一天也是很忙很累,但是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希望大家可以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习。

要经常鼓励孩子,不要吝啬赞美之词。我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觉得自信是一种态度,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示自己,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孩子大多时候说得和做得不是最好的,但是这种勇于面对的精神难得可贵,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觉得她的努力大人是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的。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自信之后,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四、考试情况分析:

1.基础题考得较为扎实,都是一些需要重点掌握,进行了重点复习的内容。但部分同学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基础不扎实,不少字词会读会背但不会正确地书写。

2.课外阅读题比较简单,但有的同学因为粗心漏掉了题。

3.从作文中暴露出课外阅读少,语言积累匮乏,写出来的作文语句不通顺,词汇量很有限。

解决的办法:

1.继续坚持每课过关,听写生字词语。

2.背书情况监督,按要求背诵,反复背。

3.争取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考试。

4.有些家长苦恼孩子的作文写的不好,想尽了一切办法,结果还是见不到效果,其实,孩子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蜜蜂酿蜜,就先采蜜,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多阅读,多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五、关于安全教育。由于学校周围公路分布较为密集,交通繁忙,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在学校里,我们每天都会关照学生,反复强调,注意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校内外不做危险游戏,上下路上不逗留,不玩耍,放学后要直接回家,相信各位家长和我们一样关心孩子的安全,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学校的希望,更是国家的希望。

六、 零花钱的使用

学校不允许学生带零食上学,家长要引导孩子不乱花钱,不在任何小摊小店买零食。让孩子知道钱的来之不易,再富不要富孩子,要让孩子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如捐款救助灾区或需要帮助的同学,给爸爸妈妈及其他家庭成员买生日礼物等有意义的地方,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孩子有爱心的好品质。

总之,我们将和各位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们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而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苦累,我也会感到欣慰。

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提高和进步,是我们老师的愿望。但是要想真正教育好孩子,光靠学校,光靠老师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这一点,我得感谢在座的每一位,感谢你们开学至今都非常配合我的工作,能够积极配合、支持班级开展的一些工作,特别是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各位家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真诚感谢各位家长耐心的聆听。

篇8: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比一比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分)

168= 137= 114= 258+50=

63-7= 42-6= 45+9= 23+7+38=

8+6= 35+40= 51+8= 41-7+30=

72-6= 15-6= 90-7= 97-30-8=

5+28= 21-3= 32-5= 28+10+5=

二、填一填。(21分)

1、五十九后面的一个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差是( )

2、23 33 ( ) ( )63 ( )83 93

3、100里面有( )个十。( )个十是90,

4、5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 )。

5、与 39 相邻的数是( )和( )。

6、 6 元 7 角 = ( )角 20分=( )角

1米-60厘米=( )厘米 54厘米+18厘米=( )厘米

7、56与34的和是( ),差是( )。

8、一个两位数,高位是6,低位是7,这个两位数是(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它是( )位数。

9、用( )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10、比58多16的数是( ),比90少27的数是( )。

三、在○里填上或=。(9分)

(1)89○98 (2)72-8○60 (3)88-80○88-8

(4)87-25○87-20 (5)60+9○59+9 (6) 53○39+9

(7)1元○100分 (8)4角8分○50分 (9)1角1分○9分

四、在( )里填上 m 或 cm 。(8分)

衣柜高约2( ); 一张床长2(

一支铅笔长12( 一座楼房高32(

一张桌子高80( 黑板长约4(

伸开双臂长约1( 大树高3(

五、判断正误。正确画 ,错误画 。?(8分)

1 、6个十写作 4 十 。? ( )

2 、从小到大一个一个地数 59 后面是 70 。 ( )

3 、最小的两位数是 11,最大的两位数是 90 。 ( )

4、 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

5 、 83 里面有 8 个十和 3 个一。 ( )

6 、 鸡蛋是圆形的。( )

7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 )

8、 38元 比 42角 少4元。 ( )

六、竖式计算。(17分)

35+29= 51-24= 66-19= 45+55=

14+35+46= 91-29-67= 25+35-49=

七、我会连线。(4分)

12::30 7:30 10:30 8:30

八、我会选。(2分)

小红:我有38本连环画。小明:我的连环画比小红多一些。小芳:我的连环画比小红多得多。请选择:

小明可能有多少本连环画?(画○)29( ) 40 ( ) 80 ( )

小芳可能有多少本连环画?(画◎)25( ) 38( ) 67( )

九、解决问题。(21分)

1、小明和小芳一起折纸鹤,一共折了17个,小明折了8个,小芳折了多少 个?

2、同学们在收废电池,小丽收了35节,小亮收了20节,小娟收了16节。

他们3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一年级学生做了52个风车,二年级学生做了71个风车。一年级学生再做

多少个就和二年级同样多了?

4、小小商店

衬衣47元 帽子8.5元 鞋子28元 裤子54元

① 爸爸给小明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一共用了多少钱?

② 衬衣比裤子便宜多少钱?

③ 妈妈买一件衬衣,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④ 爸爸给小明买了一双鞋子和一条裤子,80元钱够吗?

篇9: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1的平方根是( )

A.0 B.1 C.±1 D.﹣1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2=1,

∴1的平方根是±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 )

A.第二象限 B.x轴上 C.第四象限 D.y轴上

【分析】根据点的坐标特点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5,0)在x轴上,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

3.为了解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300名学生 B.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300名学生的体重 D.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分析】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察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察的事物.”.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

【解答】解:本题考察的对象是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故总体是某校初一年级3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察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

4.某商店一周中每天卖出的衬衣分别是:16件、19件、15件、18件、22件、30件、26件,为了反映这一周销售衬衣的变化情况,应制作的统计图是(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直方图

【分析】由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

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直方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组的具体数目,分组的时候,数据是连续的;可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知

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能反映这一周销售衬衣的变化情况,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直方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

5.估算 ﹣2的值( )

A.在1到2之间 B.在2到3之间 C.在3到4之间 D.在4到5之间

【分析】先估算 的值,再估算 ﹣2,即可解答.

【解答】解:∵5< <6,

∴3< ﹣2<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估算 的值.

6.如图,直线a∥b,∠1=120°,∠2=40°,则∠3等于( )

A.60° B.70° C.80° D.90°

【分析】由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1=∠4=12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4=∠2+∠3,所以∠3=∠4﹣∠2=80°.

【解答】解:如图,

∵a∥b,

∴∠1=∠4=120°,

∵∠4=∠2+∠3,

而∠2=40°,

∴120°=40°+∠3,

∴∠3=8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

7.将点A(2,﹣2)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再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点C的坐标为(﹣2,2)

②点C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③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④点C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首先根据平移方法可得C(2﹣4,﹣2+4),进而得到C点坐标,再根据C点坐标分析四个说法即可.

【解答】解:将点A(2,﹣2)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B(2,﹣2+4)

即(2,2),

再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C(2﹣4,2),

即(﹣2,2),

①点C的坐标为(﹣2,2)说法正确;

②点C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说法正确;

③点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说法正确;

④点C到x轴与y轴的距离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关键是掌握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8.下列说法:①﹣2是4的平方根;②16的平方根是4;③﹣125的平方根是15;④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⑤ 的立方根是± ;⑥ 的平方根是9,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

【解答】解:①﹣2是4的平方根,正确;②16的平方根是±4,故错误;③﹣125的平方根是﹣5,故错误;④0.25的算术平方根是0.5,正确;⑤ 的立方根是 ,故错误;⑥ =9,9的平方根是±3,故错误;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9.某次考试中,某班级的数学成绩统计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

B.该班的总人数为40

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

D.及格(≥60分)人数是26

【分析】观察频率分布直方图,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是14人,最多;

该班的总人数为各组人数的和;

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只有两人;

及格(≥60分)人数是36人.

【解答】解:A、得分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故正确;

B、2+4+8+12+14=40(人),该班的总人数为40人,故正确;

C、得分在90~100分之间的人数最少,有2人,故正确;

D、40﹣4=36(人),及格(≥60分)人数是36人,故D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10.已知点A(1,0),B(0,2),点P在x轴上,且△PAB的面积为5,则点P的坐标是( )

A. C. D.

【分析】根据B点的坐标可知AP边上的高为2,而△PAB的面积为5,点P在x轴上,说明AP=5,已知点A的坐标,可求P点坐标.

【解答】解:∵A(1,0),B(0,2),点P在x轴上,

∴AP边上的高为2,

又△PAB的面积为5,

∴AP=5,

而点P可能在点A(1,0)的左边或者右边,

∴P.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利用三角形的底和高及面积,表示点的坐标.

11.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都扣5分,小英得分不低于90分.设她答对了x道题,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不等式为( )

A.10x﹣5(20﹣x)≥90 B.10x﹣5(20﹣x)>90 C.10x﹣(20﹣x)≥90 D.10x﹣(20﹣x)>90

【分析】小英答对题的得分:10x;小英答错或不答题的得分:﹣5(20﹣x).不等关系:小英得分不低于90分.

【解答】解:设她答对了x道题,根据题意,得

10x﹣5(20﹣x)≥90.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抓住关键词语,找到不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适合不等式组 的全部整数解的和是( )

A.﹣1 B.0 C.1 D.2

【分析】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再相加即可.

【解答】解: ,

∵解不等式①得:x>﹣ ,

解不等式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1,0,1,

﹣1+0+1=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的应用,关键是求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篇10: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5分)

13.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x<﹣3 .

【分析】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的原则可对不等式组的解集判断.

【解答】解:变形得: ,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故答案为:x<﹣3.

【点评】考查了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组时要注意解集的确定原则: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

14.若点A(a,3)在y轴上,则点B(a﹣3,a+2)在第 二 象限.

【分析】根据y轴上点的横坐标为0求出a,然后确定出点B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解答】解:∵点A(a,3)在y轴上,

∴a=0,

∴点B的坐标为(﹣3,2),

∴点B(﹣3,2)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二.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5.已知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则m﹣n的平方根为 ±1 .

【分析】首先把 代入二元一次方程组 ,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m、n的值,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得: ,

①×2得:4m+2n=16③,

③﹣②得:5m=15,

m=3,

把m=3代入②得:n=2,

则m﹣n=3﹣2=1,

1的平方根是±1,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及平方根,关键是掌握方程组的解,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就是能使两个方程同时左右相等.

16.一个班级有40人,一次数学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图中表示优秀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162° .

【分析】优秀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的圆心角的度数等于优秀率乘以周角度数.

【解答】解:扇形图中表示优秀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60°=162°,

故答案为:162°.

【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了解扇形统计图中扇形所占的百分比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7.设实数x,y满足方程组 ,则x﹣y= 10 .

【分析】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含y的项系数分别是1,﹣1,可采用①+②消去y的方法解题,再代入代数式即可.

【解答】解:解方程组 ,

①+②得:x=9,

把x=9代入①得:y=﹣1,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把x=9,y=﹣1代入x﹣y=9﹣(﹣1)=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方法.关键是根据方程组中未知数项系数的关系,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本题也可以采用代入消元法.

18.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只有四个整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是 ﹣3

【分析】首先解不等式组,即可确定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即可确定a的范围.

【解答】解: ,

解①得:x≥a,

解②得:x<2.

∵不等式组有四个整数解,

∴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2,﹣1,0,1.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故答案是:﹣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篇11:初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9分)

19.解方程组:

(1) ;

(2) .

【分析】(1)①×3+②×2消去y后求出x,再将x代入①求出y即可得;

(2)令x+y=m,x﹣y=n可得关于m、n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m、n的值,从而得出关于x、y的方程组,解之可得x、y.

【解答】解:(1)解方程组 ,

①×3+②×2,得:19x=114,

解得:x=6,

将x=6代入①,得:18+4y=16,

解得:y=﹣ ,

∴方程组的解为: ;

(2)令x+y=m,x﹣y=n,原方程组可变形为 ,

将②整理,得:3m+n=6 ③,

①+③×4,得:13m=28,

解得:m= ,

将m= 代入③,得: +n=6,

解得:n=﹣ ,

则 ,

④+⑤,得:2x= ,

解得:x= ,

④﹣⑤,得:2y= ,

解得:y= ,

∴原方程组的解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是解方程组的基本技能,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换元法求解.

20.解不等式组 ,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首先解每个不等式,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确定整数解即可.

【解答】解: ,

解①得x≥ ,

解②得x<4,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x<4.

则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2,3.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1.在我市中小学生“我的中国梦”读书活动中,某校对部分学生做了一次主题为“我最喜爱的图书”的调查活动,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其中一类.学校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了不完整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其中(1)、(2)直接填答案即可):

(1)本次共调查了 200 名学生;

(2)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丁类图书的有 15 人,最喜爱甲类图书的人数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 40 %;

(3)在最喜爱丙类学生的图书的学生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倍,若这所学校约有学生1800人,请你估计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有多少人.

【分析】(1)由丙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调查的总学生数即可;

(2)由总学生数求出丁类的学生数,求出甲类占的百分比即可;

(3)设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1.5x人,x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40÷20%=200(名);

(2)根据题意得:丁类学生数为200﹣(80+65+40)=15(名);最喜爱甲类图书的人数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 ×100%=40%;

(3)设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1.5x人,x人,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x+1.5x=1800×20%,

解得:x=144,

此时1.5x=216,

则该校最喜爱丙类图书的女生和男生分别为216人,144人.

故答案为:(1)200;(2)15;40

【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22.一个正数的x的平方根是2a﹣3与5﹣a,求a和x的值.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出2a﹣3+5﹣a=0,进而求出a的值,即可得出x的值.

【解答】解:∵一个正数的x的平方根是2a﹣3与5﹣a,

∴2a﹣3+5﹣a=0,

解得:a=﹣2,

∴2a﹣3=﹣7,

∴x=(﹣7)2=4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23.如图,已知AD∥BC,∠1=∠2,求证:∠3+∠4=180°.

【分析】欲证∠3+∠4=180°,需证BE∥DF,而由AD∥BC,易得∠1=∠3,又∠1=∠2,所以∠2=∠3,即可求证.

【解答】证明:∵AD∥BC,

∴∠1=∠3,

∵∠1=∠2,

∴∠2=∠3,

∴BE∥DF,

∴∠3+∠4=180°.

【点评】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灵活应用.

24.如图,方格纸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B(5,0),C(3,3),D(1,4).

(1)描出A、B、C、D四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接A、B、C、D;

(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10 ;(直接写出结果)

(3)把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四边形A′B′C′D′在图中画出四边形A′B′C′D′,并写出A′B′C′D′的坐标.[(1)(3)问的图画在同一坐标系中].

【分析】(1)根据已知点坐标得出四边形ABCD;

(2)分割四边形,进而利用梯形面积求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

(3)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2)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4+3)×2+ ×3×2=10;

故答案为:10;

(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A′(﹣5,﹣1),B′(﹣1,﹣1),C′(﹣3,2),D′(﹣5,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