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ERI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归去来兮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归去来兮阅读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归去来兮阅读答案

篇1:归去来兮阅读答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对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奴役

B.审容膝之易安审:审视

C.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

D.既窈窕以寻壑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C.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3、下列句子中的“而”与门虽设而常关的“而”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翻译(10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3)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读下面文言文,按文意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

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刑 赏 者 天 下 之 刑 赏 非 陛 下 之 刑 赏 也 岂 得 以 喜 怒 专 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答案:

1、B

2、A

3、C

4、(1)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4分)

(2)喜欢乡里故人之间的知心话,乐于弹琴读书来消除忧愁(3分)

(3)(我)羡慕万物各的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将要结束(3分)

5、B

篇2:归去来兮阅读答案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题:词的上片写了哪几层意思?

参考答案

上片写了三层意思:迁客的苦情(面对再一次迁徙,欲归不得,失意思乡);感慨时光易逝,人空老大;与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这是一道“层次题”,应在内容特点方面进行分层。“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表现经历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后的惋叹;“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是说在黄州过了两个闰年,“坐”字表明光阴虚度;“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表现了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依依惜别的情怀。中间两大句可为一层,全写虚度光阴,上片共分三层。)

【鉴赏】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补充资料

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接到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的诏命。四月一日离黄州,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

词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语言,真切的表现了作者对黄州的依恋之情。

上阙开头三句,起势陡健,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并不是像陶渊明那样真正归隐田园,而是寻找心灵的归宿。百年强半,来日无多。则是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强了失意思乡的氛围。后半则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尽话深情厚意,情怀依依。

下阙作者则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悲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爽的性格。末尾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对江南父老的托付,尤感发自肺腑。体现了作者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的否弃以及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的潜在要求。

篇3: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⑤。寻⑥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⑦,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③非矫厉所得:这是勉强不得的。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⑤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⑥寻:随即,不久。⑦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骏奔,即去祭祀。

3.下面加点词语古今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耕植不足以自给B.幼稚盈室

C.质性自然D.于是怅然慷慨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5.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出去做个小官。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译: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译: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了。

6.陶渊明辞官离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阅读答案:

3.B(“幼稚”:形容词作名词,孩子。今形容见识少,没经验。)(3分)

4.D(①④用来。②把。③因)(3分)

5.D(“自免去职”应为“自己弃官离职”)(3分)

6.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答案意思如此即可得3分)

篇4: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 ?D.大王来何操

【答案】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8、默写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内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归去来兮阅读答案(锦集12篇)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答案】B

10.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篇5:《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元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④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④**: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7.下列句中的以 与家叔以余贫苦 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扶苏以数谏故

C.策之不以其道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对文段中的.人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陶渊明幼时家穷且孩子多,生计维艰,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产生过出去做个小官的念头。

B.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陶渊明不想远离家门做官,表明了官道并非他的追求。

C.在彭泽为官没多少天,就想家了,反映了他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

D.后来嫁给程氏的妹妹去世,赶紧弃官奔丧去了,是因为他十分重视亲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皆口腹自役(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译:

(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2分)

译:

参考答案:

7.B 8.C

9.①满 ②恰逢 ③困苦 ④差使

10.⑴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⑵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译文: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家长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篇6:《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 ?D.大王来何操

【答案】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8、默写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内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答案】B

10.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篇7:文言文阅读《归去来兮》

文言文阅读《归去来兮》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答案】C试题分析:寻:不久。

1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答案】B试题分析:①用来②把 ③因 ④用来。

1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答案】D 试题分析: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1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A

篇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12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元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④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篇9: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④**: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7.下列句中的“以” 与“家叔以余贫苦” 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扶苏以数谏故

C.策之不以其道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对文段中的人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陶渊明幼时家穷且孩子多,生计维艰,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产生过出去做个小官的念头。

B.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陶渊明不想远离家门做官,表明了官道并非他的`追求。

C.在彭泽为官没多少天,就想家了,反映了他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

D.后来嫁给程氏的妹妹去世,赶紧弃官奔丧去了,是因为他十分重视亲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皆口腹自役(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译:

(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2分)

译:

参考答案:

7.B

8.C

9.①满 ②恰逢 ③困苦 ④差使

10.⑴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

⑵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译文: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家长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篇10:《归去来兮辞·序》阅读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参考答案:

1:C ①用来 连词 ②把 介词 ③因 介词 ④用来 连词

2: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的意思是,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二: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维持。

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D.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

2.下列有关“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现陶渊明“想做官”而又“想辞官”的一项是( )

A.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②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参考答案

1.C

2.B

3.B

4.(1)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谋职,)于是(我)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2)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篇11:《满庭芳·归去来兮》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庭芳·归去来兮》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庭芳

苏轼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②元丰三年闰九月,元丰六年闰六月,故为“再闰”。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

2、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首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表达了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及不能归家的怅恨。

②“来日苦无多”表达对时光流逝、年岁已高的感慨。

③“山中友,鸡豚社酒”等句,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

④“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表达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

⑤“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表达对黄州雪堂的留恋。

(写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共5分)

2、① 比喻:用“来往如梭”比喻人生无定,表达人生失意坎坷,自己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感。

② 想象(虚写):“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想象自己即将到达之地的景象,表达随缘自适的思想。

③拟人:将“堂前细柳”拟人化,说柳惦念我,实则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之情。

(每点2分,共6分)

赏析: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在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己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篇12:《归去来兮辞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于时**未静

今义: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古义:____________

2. 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 古义:____________

3. 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古义:____________

4. 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

5. 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2. 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4. 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乐琴书以消忧( )

2.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 眄庭柯以怡颜( )

5. 悦亲戚之情话( )

6. 乐琴书以消忧( )

7. 倚南窗以寄傲( )

8.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 乐夫天命复奚疑!()

4.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参考答案

一、“衡”通“横”。

二、1. 战乱;2. 拐杖;3. 知心话;4. 行人;5. 深远曲折的样子。

三、1. 端起/开弓、拉弓/举起;2. 将要/且,又/扶、持/拿,用/将领;3. 断绝/横渡/全然、绝对;4. 古代的一种文体/辞谢/告别/借口。

四、1. 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 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3. 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4. 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5. 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

6.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 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8.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

五、1. 宾语前置句 既然世俗与我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2. 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3. 宾语前置句 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4. 状语后置句 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5. 被动句 既然自认为内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呢?

6. “门”前省略介词“于”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们守候在家门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