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评析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评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评析论文
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评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治虫技术;有害生物;农作物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5]刘连馥主编.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左玉辉主编.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2:高效肉牛养殖技术探讨论文
[摘要]注意提升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效益,如何使肉牛快速生长、育肥,提高饲料利用率,成为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注意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在内蒙古现阶段肉牛高产养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自标准核心示范区、肉牛品种及技术、技术指导入户、项目组织领导、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注意宣传造势、创新科技入户机制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介绍,经高效高产肉牛养殖技术推广,每年对示范区养殖户多点调查,总体肉牛养殖呈高效高产态势。文章就相关要点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肉牛 高产 养殖
1前言
推广示范肉牛高产高效养殖,对带动地方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大有裨益,是推动地方肉牛养殖上品牌、上层次的关键。
2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2.1标准核心示范区
遴选示范村和示范户,标准示范小区建设。示范对象以肉牛养殖为主,不要与种植业、水产业等相冲突,为高效养殖技术推广作基础。
2.2肉牛品种及技术
根据本地肉牛养殖实际,推广养殖的主导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夏洛莱牛等高产品种。推广技术囊括11项,有全程育肥、全程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等[1]。
2.3技术指导入户
根据技术推广要求,委派科技指导人员入户指导,力争做到技术包村联户,实现技术服务责任制,确保示范区村落都有技术指导人员负责,做好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工作,逐渐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技示范户。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农技员管理制度,提高其薪资待遇水平,承担起整个村级农技员的应有的职责。
2.4项目组织领导
为推广项目实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小组。由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当任组长和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督和实施。成立专门的科技服务专家组,对科技推广制定详细的方案,旨在解决生产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2]。成立推广应用指导小组,优化技术推广,确保技术推广到基层。
2.5制定详细服务方案
根据肉牛、技术人员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工作重难点、保障措施等等。确定的服务方案,务必经严格仔细的推敲,切实做到技术推广明确,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更明确具体,便于实施[3]。
2.6注意宣传造势
对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优势,进行切合实际的宣传造势。组织本地养牛大户、负责人,召开统一的宣传大会,尤其号召受益民众参与发言,鼓动民众掌握高效养牛技术的热情[4]。为进一步扩大影响面,营造高效养牛的好氛围,建议调用广播、电视、媒体、网络等媒介,极大宣传肉牛科技养殖的重要意义,逐步普及科学技术,形成用科技养牛的好氛围,大大提升科学养牛的经济效益。
2.7创新科技入户机制
逐步创新科技入户,提升科技养牛的效果。举办大型技术培训班,每年至少2~3次,聘请专家指导坐诊,集中养殖户理论学习。同时,安排技术指导员组织规模养殖户参观学习,摒弃传统的养殖模式,组织科技示范户到示范养殖场参观学习。培训方式多样化,能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分时期针对性组织多样化的培训计划[5]。印发专门技术手册,推广高效高产养殖,提升民众对高效高产养牛技术的接受能力。签订责任状,确保技术推广,目标化、责任化,确保有序实施。推广项目单位,与实施单位、技术推广员、科技示范户等等,层层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推广的高效率。落实各项便民措施,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建立专门的便民服务卡,保证与养殖户主的随时联系。保障措施到位,尤其物质补贴到位,建立专门的科技入户账面档案,年终对推广效果评比,注意宣传典型,表彰先进优秀个体[6]。
3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效果
3.1效果调查方法
高效高产技术推广实施期间,每年对示范区养殖户多点调查,涉及多个养殖村落和户主,将调查细分2组,即对照组和成果组,分别抽取10%做统计分析。
3.2推广效果
经一系列技术推广,肉牛养殖呈高效高产态势。实施期内,成果技术单位规模平均产量164.93kg,原有技术单位规模平均产量112.8kg,成果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提高产量46.21%。推广总规模28.5万头,推广总规模28.9万头,推广总规模29.8万头,20适宜推广总规模30.3万头,20适宜推广总规模30.4万头,20适宜推广总规模30.73万头。推广成果覆盖面95.37%。年对照组均增重1千克需成本14.6元,年需成本16.03元,年需成本17.06元。2013年成果组均增重1千克需成本12.4元,2014年需成本13.52元,2015年需成本14.23元,实施期内成果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平均降低成本18.76%。实施期内原有技术肉牛平均发病率9.42%,成果技术肉牛平均发病率3.44%,成果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平均发病率降低5.98个百分点。2013年对照组多点调查生产周期151天,2014年150d,2015年149d。2013年成果组多点调查生产周期125d,2014年123d,2015年121d。成果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7d。
4结论
经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本地肉牛养殖效益提升显著,肉牛养殖呈高效高产态势。实施期内成果技术与原有技术相比,平均养殖成本有效降低18.76%,平均发病率降低5.98个百分点,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7d,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吴长华,陈宏,邬远发.浅谈会理县肉牛养殖与疫病防控实用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2):126-127.
[2]黎朝生.南方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7):129-130.
[3]李洪文.山区肉牛养殖的技术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2):56.
篇3:高效肉牛养殖技术探讨论文
摘要:笔者从农村肉牛粗放饲养着手调查研究,对农村肉牛饲养走科学养殖、依法养殖途径进行探索,发现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关键词:肉牛;科学养殖;依法养殖
藤县位于广西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境多山地,江河密布,杂草丛生,河岸水草鲜美,百草丰茂。长期以来,藤县各地都有养殖役用黄牛、水牛的习惯。由于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趋势加快以及受退耕还林的影响,使很多偏远的田地荒芜,养殖耕牛的人也越来越少。近十年来,牛肉销路良好,价格日涨,藤县肉牛养殖行业逐渐兴起,每个乡镇都有几个肉牛养殖场。
1藤县农村肉牛养殖的基本情况
1月,由于强冷空气入侵,气温降至0℃~8℃,且连续大雨。1月23日,藤县天平镇某肉牛养殖者饲养的65头牛有14头死亡,其中母牛8头,牛犊6头,损失惨重。死牛孱弱,为寒冷、饥饿而死。于是,笔者对该养殖者、天平镇及周边乡镇20个肉牛养殖场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1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粗放,逐草而牧,基本上不进行营养饲料补充。
1.2牛群情况
有的既养水牛,也养黄牛。肉牛体型小,膘情差,超30%肉牛体质瘦弱。繁殖用的母牛,20%是耕牛的后代。市场出售的肉牛80%是价格低廉的弱小牛只。公牛基本是役用留下的。
1.3牛舍和养殖场所
有的养殖者利用原来的旧猪栏、旧牛栏、旧房屋作为牛舍。有的栏舍建设在河岸边、农田边上、公路线边上选址不准;有的建在山林里,四条木桩上盖一张塑料帐篷,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没有修建排水设施,牛舍成泥塘,卫生状况极差。饲喂河畔、田边地头、屋边、山地的青草,少数养殖者有自己栽种的牧草。
1.4防疫情况
肉牛都进行了强制免疫,但没有进行其他疾病预防工作。很多养殖者连驱虫知识都没有,经常发生各种疾病,肉牛发病率达20%,病死率30%,死亡率高,损失严重。
2措施和方法
根据笔者对20个养殖场进行调查,牛总存栏847头,综合各场具体情况,指导各养殖者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2.1养殖场的选址
认真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实施办法》《动物(非种畜禽)饲养场及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现场审查表》中有关选址、布局的规定,指导肉牛养殖者选择远离村庄、农田、交通要道的草源丰富之地建设栏舍与牧场,可圈养舍饲,也可自由放牧。
2.2牛舍建筑要求
把肉牛栏舍建于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干燥、通风、排水方便之处,易于清洁和保持环境卫生。育肥牛舍密度以4m2/头~5m2/头为宜,且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于清洁。肉牛舍除产房外,均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修建成简易牛舍。可采用“人字”形房顶,全敞式的房屋结构(其中三面墙用1.2m高的围栏),冬天只需用厚纤维塑料布在网栏外悬挂即可,以代替墙壁。
2.3肉牛品种的选择与配种方式
品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品种好坏直接决定牛的增重、饲料的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指标。众多试验表明,喂养优质肉牛,可使牛重量增加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
2.3.1品种长期以来,藤县的牛都是役用为主,个体小、产肉率低。要开展肉牛快速育肥,应选择体型大、肌肉发达、生长快的肉用或兼用品种。如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用短角牛、澳洲楼来牛等品种。
2.3.2杂交方式选用上述品种与本地黄牛开展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得到的杂交一、二代育肥,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3.3配种方式可采用人工授精,也可选择优质公牛。坚持自繁自养,避免近亲繁殖。选择母性好、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泌乳期成活率高、发育好的作为种母牛;淘汰体型弱小、母性差的母牛。
2.4肉牛饲养方式和方法
充分利用天然有利条件,采取自由放牧方式,自由采食。孕、产母牛,犊牛,病弱牛只采取圈养或舍饲。寒冷天气补充精饲料。对初产母牛适当使用助产药物。
2.5做好牛群卫生、防疫和防病工作
进行肉牛引种时必须做好产地检疫,了解引进地疫病、防疫、群体健康、饲养情况,详细记录在案。同时,在引种过程中,应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做好牛群防疫工作,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程序,同时根据本地可能出现的疫病进行补充免疫。根据清洁卫生及疾病流行状况,制订消毒规划和免疫程序,建立肉牛养殖档案。做好定期驱虫工作。育肥牛每年3月和9月肌肉注射伊维菌素,驱除体内、体外寄生虫;1周后重复免疫1次。春秋两季用血虫净驱除血液原虫;犊牛出生1个月后驱除蛔虫。根据天气变化及牛群情况进行预防性给药;注意观察,出现疾病时,积极救治。做好清洁卫生,每天清扫栏舍,清洗料槽、水槽。把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发酵、熟化等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牛进行深埋、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利用牛粪便种植营养价值高的牧草,收割、碾碎,做舍饲用,可循环生产。积极培训养殖者。开展肉牛选种、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技术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3结果
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经常督促养殖者按照上述措施进行整改,207月进行全面检查时情况如下。
(1)各养殖者牛舍经过改建,把肉牛栏舍建于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修建了沟渠,排水方便,易于清洁。
(2)个人养牛者肉牛存栏1026头,公牛、母牛、犊牛健康,体况良好,没有过分弱小牛只。
(3)有5户进行了母牛品种改良,其他各户都进行了母牛选育;20个养殖户都进行了公牛引种。
(4)牛病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牛发病率控制在10%左右,病死亡率大约为15%。各阶段肉牛保持健康态势,发展情况可喜。
(5)环境卫生情况得到解决,人居周边没有排泄物产生的臭气;粪便发酵、熟化处理后,作为种植牧草的有机肥料,达到循环生产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养殖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4体会
养殖肉牛是充分利用藤县农村的天然资源,养殖者必须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畜牧兽医部门应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力度,帮助养殖者了解肉牛市场的相关信息,打通肉牛供销渠道;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奖励养殖、提供贷款等,解决养殖者面临的资金困境,肉牛养殖业才可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才可能取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我们和养殖者一起,共同探索,不断开拓,寻找一条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养殖肉牛、效益良好的发展之路。
篇4:高效肉牛养殖技术探讨论文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所占经度和纬度的范围较大,气候、海洋等自然条件均不同,因此区域之间的环境差异较大,造就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养殖业。然而市场的需求是有一定方向性和指导性的。而牛肉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肉类产品,可以增强人的身体机能和抵抗力,富含高蛋白质深受人们喜爱。养殖人员在准确了解牛肉市场动态和发展特点的前提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掌握高效的肥牛养殖技术,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这样才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效肥牛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肥育牛 饲养 管理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饮食方面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绿色健康。在肉类品当中牛肉因其蛋白质高,脂肪含量低,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这就对肥牛的养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养殖技术达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目的,我们需要跟上世界发展的脚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分析先进的养殖技术,为我所用,让养殖技术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为此,本文将如何提高肥牛养殖技术作为探讨的重点。
1挑选有利地区,形成规模化的养殖
“地利”对于养殖户来说,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尤为重要,首先要有足够的水电资源、草场资源且最好是在地势较高的.坡地上,节约租金,其次交通要便利,明确市场需求群的位置,最好是建立在道路畅通的城镇郊区,这样一来可节省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也便于形成规模化的养殖。由于我国目前的养殖多是散养,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环境选择、生产、养殖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力有限,导致生产率低,很容易造成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流失。因此,肥牛养殖必须要规模化,在满足基本的区域条件后,对牛群和饲养员进行统一的管理,一般而言,对牛群采取圈养模式,便于统一的用药、预防、催肥喂养等,集中控制,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提高肥牛的产肉量。
2选择生产性能好的优良品种
种牛的选择是提高产量的关键。首先是在品种方面,要选择体型相对来说较大,易于成熟且体重增加较快的牛种,同时又兼顾肉质优良和容易饲养的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根据牛的整体形象、年龄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肯定是选择外形健壮、生长发育良好、健康的牛种,但是仅仅看这一点是远远不足的,还必须要挑选出腰身长和牛后肢高的,并且牛种的皮肤不能过于粗糙,要松弛柔软,还有一点是肥牛的年龄,通常情况下2岁以下的育肥牛生长速度较快,是最适合的年龄,但是还有一年龄阶段的肥牛非常适合短期高强度增肥,即3~4岁的育肥牛。选择牛种时注意上述几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高效肥牛养殖技术的实施,熟练应用催肥技术
养殖技术的准确实施,对提高肥牛的产肉量至关重要。在牛群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制定不同的催肥计划,要有针对性,药的使用要精准。一般来讲,肥牛的养殖过程分为3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在每一阶段的粮食配备中都要掌握好分量,初期主要是以粗饲料为主,饲料要保证充足,根据牛粪便的程度来决定是否需要再补充饲料喂养。在中期,仍然喂养粗饲料,但是应该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数量。最后阶段则以精饲料为主,同时增加一些麦子、玉米以其他补充钙的食物。饲养时要注意季节性,调整好肥牛饮用水的温度。
4肥牛养殖人员向专业化、技术化、全能型发展
肥牛养殖人员的工作对技术要求较高。作为一个养殖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实施在现实的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养殖技能,可以参加养殖培训课或是参观其他国家的农场来借鉴学习,当然也要掌握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以便及时判断和处理肥牛可能出现的各种症状。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的遵守国家关于养殖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按照制度来管理肥牛养殖。其实,饲养人员在肥牛养殖期间担任的事物颇多,在平常要适时注意肥牛的生长变化,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处理。牛圈的温度和湿度需要根据季节和每日的天气的变化来调整,还有肥牛要适时的称重,及时出栏以及设置牛每阶段的活动时间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殖工作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肥牛做驱虫工作。这一点十分关键,一旦疏忽,后果将不堪设想。小小的寄生虫病如果没有被发现延误治理时间,很容易引发传染病,在这种大规模的生产环境下,一旦出现传染病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殃及整个牛圈,所以说每日的预防、检查工作相当重要。所以这就要求,养殖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有关部门对于散养的饲养人员可以进行定期的免费宣传和培训,使其接受高新技术,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科学用药、科学预防的思维意识,为肥牛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结语
肥牛养殖业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有着一定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确实十分缓慢的,因此对我们来说肥牛养殖的上升空间很大。所以,为了促进肥牛养殖产业的高质高量发展,我们会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最新养殖技术,不断的分析、研究、创新肥牛的养殖技术,以便进一步的推动我国肥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玉.高强度肥牛养殖的技术探讨[J].当代畜牧,,(11):68-69.
[2] 蒋立翔,唐慧芬,钟夏葵.高强度肥牛养殖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4):121.
[3] 吴忠红.高强度育肥牛养殖技术探析[J].当代畜牧,,(5):4-5.
[4] 孙翠华.高强度肥牛养殖技术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7):58.
[5] 郭金玲.肥牛的养殖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0):67-68.
[6] 齐桂梅.肉牛养殖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95-96.

篇5: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工论文
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工论文
而将微波和超声波联用的工业技术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科学家提出微波和超声波联合使用的概念,并且创造出了微波和超声波混合反应器模型。微波和超声波活化能量性质不同,联合使用时在改善加热和能量转移时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能量使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改善产物质量。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是一种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高效环保绿色工业技术。本文对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的相关理论、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进入21世纪,高效、节能、环保已成为开发新兴工业技术的基本理念。在节能和反应控制优化方面,微波技术和超声波技术已被证明为是非常有效的工业技术,但是这两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如果能在同一装置上同步使用微波和超声波,由于微波和超声波活化能量性质不同,其联合使用时可以在改善加热和能量转移时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能量使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改善产物质量。其在许多工业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兴的高效环保的绿色工业技术。
1 微波加热的原理和特性
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是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微波加热的特性是来源于电磁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中的能量转化引起的发热,大多数物质被微波加热时主要是通过绝缘加热作用,微波产生最有效的绝缘加热频率为0。915到2。45GHz[1,2]。微波辐射的激发会导致分子在外磁场内调整其偶极子,由于电场诱导的极化和重定向现象,大多数微波和物质中的反应产生了化学联系,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了一门新兴学科――微波化学。微波反应器应用于有机化学合成、无机化学合成和有机提取领域,大大提高了化学反应效率。微波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技术要求:(1)电场分布均匀,反应器需要能够独立搅拌混合;(2)在考虑到微波的穿透深度后优化设计反应器的几何尺寸;(3)能够对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控制参数进行监控;(4)反应器和配件的成本;(5)微波外泄和安全隐患。目前微波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微波与光化学;微波与压力;微波与高温合成;微波与等离子体;微波与真空。
2 微波技术的应用
微波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能量转移;(2)大容积和选择性加热;(3)加热均匀;(4)高生产效率;(5)快速的开启关闭控制;(6)更加紧凑的设备;(7)环保。图1为目前工业中使用的多模式微波反应器[2]。
目前微波在科学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微波代替常规烤箱加热、干燥、解冻和蒸汽灭菌,可以选择性调味、调色、避免食物的崩裂等。在橡胶工业中,微波替代传统的使用热空气或者盐浴硫化器进行橡胶脱硫。在木材加工业中,温和的微波干燥条件能够使产品质地均一,可以把油漆中的残余水降到2%以下。在环保工业中,微波应用于市政垃圾处理、医院垃圾处理、核污染处理、高毒性物质的处理、塑料回收处理等,能够节约50%的垃圾处理成本。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利用微波的反射、穿透、吸收、热效应和渗透速度快等特点,将生物组织和细胞中的生理活性物质提取出来,可以显著提高目标成分的提取量,减少提取溶剂的使用。此外,微波技术在纺织工业、皮革加工、陶瓷工业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 超声波的原理和特性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其频率下限高于人的听觉上限。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当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可以与介质相互作用使介质发生物理的和化学效应,具体有以下效应:(1)机械效应。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促成液体的乳化、凝胶的液化和固体的分散。(2)化学效应。超声波的作用可促使发生或加速某些化学反应,还可加速许多化学物质的水解、分解和聚合过程,超声波对光化学和电化学过程也有明显影响。(3)热效应。由于超声波频率高,能量大,被介质吸收时能产生显著的热效应。(4)空化作用。当超声波振动在液体中传播的音波压强达到一个大气压时,其功率密度为0。35W/cm2,由于液体微粒的剧烈振动,会在液体内部产生大量微小空洞。
4 超声波技术的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既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医学中的超声诊断),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如超声化学作用、医学超声治疗等)。因此,超声波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化学、电化学)、医学(超声影像学、超声治疗)、药学(超声药物输送、天然药物超声提取)等学科领域。尤其超声波清洗技术,由于超声波清洗速度快、质量好,又能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已成为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等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技术。
罗马尼亚开发的静态超声反应器可以使从植物中提取药用成分的时间从28天缩短至10小时。Prosonix公司开发的Prosonitron P500超声反应器应用于晶体结晶,可以实现无种子诱导结晶和精确控制结晶粒径。Hielscher公司制造的世界最大功率(16,000W)超声反应器,被设计成三到四个单元,可以对大体积的流体进行均质、分散处理,处理量可达50m3/h。
5 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的提出和发展
将微波和超声技术联合使用会产生什么效果?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意大利和法国科学家提出了微波和超声波联合使用的概念。从作用原理分析,两种技术是互补的,微波提供了对固体颗粒间接性加热和选择性加热的可能性,超声产生的空化作用则可以提供大量集中释放的能量[3]。两种技术联合使用时在改善加热和能量转移时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能量使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改善产物质量。
1995年,Jacques Berlan等首先制造出了实验规模的`微波―超声波混合反应器模型。但是,实用化的微波―超声波混合反应器的制造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例如,如何将金属超声装置放置在微波区域。人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微波和超声波使用分开的反应器,通过循环泵将液体从一个反应器运送到另一个反应器中;使用单个反应器同步内置超声和微波。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设计了不同结构的微波―超声波联用反应器。在新型微波―超声波联用反应器中,微波能量由外部产生并且由外部循环波导引导进入到反应器内部并在反应器中心定位。另一种是在反应混合物内同步采用微波天线和超声传感器,这种结构可以避免微波从反应器内泄漏的危险,并且在超声强度大的时候微波天线不会受到影响。
目前,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已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Cravotto 和Cintas等将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应用于化学领域,结果发现两种能量的结合能够促使大量的化学反应发生,还可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化学分析的样品准备。
近年来,我国已有少量关于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应用的研究报道。如肖谷清等采用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萃取中药黄连中的总生物碱。杨胜丹等对采用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进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在中药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空化效应、搅拌作用,和微波的反射、穿透、吸收、热效应和渗透速度快等特点,显著提高活性成分的提取量,缩短提取时间,同时,减少提取溶剂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陈东莲等报道采用微波―超声波联用技术从醋酸乙烯废触媒中回收活性炭。
6 结语
微波和超声波联用技术已向我们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这一新兴技术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大量的技术难题等待解决,如微波和超声波联用反应器高性能材料的获得、金属超声波装置与微波装置的匹配、如何有效避免反应器内微波的泄漏、反应器的同步加热操作和对温度的控制等。目前微波和超声波联用反应器还处于实验室研究的阶段,但是,有一点我们确信不疑,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工业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
篇6:桑蚕省力的高效养殖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桑蚕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经济项目。但是在桑蚕养殖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桑蚕养殖效率较低,导致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不高。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桑蚕养殖效率。文章对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在桑蚕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提升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桑蚕;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
篇7:桑蚕省力的高效养殖技术论文
桑蚕省力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是桑蚕养殖的重中之重,桑蚕养殖的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关键技术,并将这些关键技术实际应用于桑蚕养殖之中。
1.1桑蚕规模化共育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是保证小桑蚕的共育质量,桑蚕养殖相关技术人员通过自动化技术对蚕房温度进行控制,之后相关技术人员再通过电气化技术对蚕房进行加温。这样就能够实现通过机械调控实现自动化催青,能十分有效的提升小桑蚕的共育质量[1]。
1.2省力化饲育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针对大蚕而言,在蚕的饲养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用44龄漏空蚕座开展饲养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择多层蚕台条饲养,以此实现省力化高效饲养。另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应用现代化机械进行饲养,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以此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实现桑蚕养殖规模经营,提升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2]。1.3科学配种在桑蚕养殖的过程中桑蚕品种的选择非常重要,所以桑蚕养殖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品种配比方案,主要选择抗病毒性比较强,丝量比较多的品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将彩色蚕品种与各类品种混合,以此实现对品种的改良,提升桑蚕的养殖质量。1.4病虫害防治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影响桑蚕养殖质量及养殖效率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病虫害问题。因此相关养殖工作人员要掌握安全高效的消毒技术严格按照要求对蚕室进行消毒,以此保证桑蚕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远程技术诊断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篇8:桑蚕省力的高效养殖技术论文
在桑蚕养殖的过程之中,相关技术人员除掌握桑蚕省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之外,还要对相应的配套技术进行掌握和应用。首先,相关技术人员要应用桑园套种养殖等经营技术,提升桑蚕养殖的经营效率;其次,相关技术人员对桑管轻简化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桑树的种植采用宽窄行方式栽植,之后再稻草覆盖桑田,应用现代化机械管理技术对桑田进行管理;最后,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桑蚕养殖的实际情况综合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如: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等,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浪费,提升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3]。
3桑蚕省力高效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大部分桑蚕养殖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农村劳动者,这些工作人员缺乏相关工作技术,文化水平比较低,无法理解和掌握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桑蚕养殖的效率与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桑蚕养殖管理人员要加大人才投入,引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并对组织相应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的认识,让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掌握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的应用,以此提升桑蚕养殖效率。
3.2技术辅导网络
在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在桑蚕养殖中应用时,常会出现基础辅导网络问题,主要是技术辅导工作弱化,完善的网络化结构难以形成,从而导致桑蚕养殖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辅导人员要根据桑蚕养殖的`实际情况组合一个科学的网络化体系,实现技术辅导机制的升级优化,从而提升桑蚕养殖质量与效率[4]。
3.3养殖技术问题
现阶段,部分桑蚕养殖结构还未建立健全的省力化技术体系,导致技术与技术之间衔接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养殖技术不适应桑蚕养殖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就是,桑蚕养殖技术人员根据桑蚕养殖的具体需求,建立完善的省力化技术体系,保证技术与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促进桑蚕养殖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桑蚕养殖的效率。在桑蚕养殖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应用科学的养殖技术保证桑蚕养殖的质量与效率。文章研究分析了桑蚕省力高效养殖技术,对桑蚕省力高效养殖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进行了说明,还分析了桑蚕省力高效养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在保证桑蚕养殖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16(8):12-14.
[2]周玉玺,崔太昌,姜艳芳.山东省桑蚕养殖与技术供求特征调查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6,16(4):1-5.
[3]曾祖昌.积极调整产业布局推动桑蚕业实现产业化――重庆市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6(16):44.
[4]陶保雄.桑蚕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实践[J].南方农业,,11(9):94-95.
篇9:青虾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现代餐饮业的不断发展,青虾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饮食品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其自身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而对于青虾养殖技术的研究是确保青虾养殖良好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才能确保青虾生长环境的适宜性,避免因为技术因素所引起的一系列生长问题,从而促进养殖专业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1青虾养殖的池塘条件
青虾是一种底栖动物,其基本上是围绕池塘底部和池塘塘壁来活动的。青虾一般生活在淡水水域中,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不适合生长于低氧环境。据此,对其养殖的具体条件做如下总结。
1.1池塘方面
在设置池塘时,要考虑到水源供应的充足,池塘中的水质是清洁无污染的,有流动性的,符合渔业用水的基本标准,并根据所养殖的青虾规模选择合理的溶解氧,保证水中的氧气和pH值是达标的。同时,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池塘的水深和坡度也要满足养殖标准,在池塘的外围还要配备增氧机,进水口处设置网布袋,避免其他鱼类的掺入。
1.2消毒施肥
如果养殖的池塘属于老塘,就要在清塘时加入水分,这样可以减少其敌害黄鳝和泥鳅等的存在,在全池内泼洒生石灰以起到消毒作用,消灭掉病原体和敌害生物。在消毒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等微生物制剂添加到池塘中,以便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
1.3水草和隐蔽物
池塘内的生长环境布置完成后,加入适量的水草和遮蔽物,水草可以选用轮叶黑藻,并掺入些许聚草,水草之间的行距和间距也要合理布置,水深处种植聚草,水浅处种植枯草。而且养殖池塘中,水草多时对青虾的生长和繁殖十分有利,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铺设部分网片,实现养殖的立体化,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
篇10:青虾池塘高效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2.1调节水质,增加氧气含量
2.1.1把握施肥的时间青虾虾苗到幼虾这一阶段及晚秋时期,属于青虾施肥的关键时期,即在每年8-9月的高温时期,要保持池塘中水质环境的清凉,有充足的氧气,具体的施肥材料是复合型肥料,施肥量要依据池塘大小和养殖数量而定。
2.1.2合理注水通常在养殖的前后阶段不需要加入太多水,在养殖的中间时期可以适当多加入水,并保证加入水的清洁新鲜,这样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营养盐及微量元素,给青虾提供更多的食料,也可以有效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降低池塘水体的老化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入水时,要保证水质良好,不能由外界带入有害物质。
2.1.3调节水体pH值水体在长时间的养殖过程中,自身的pH值会有所失衡,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会对青虾的生长带来严重危害,在每个月度向池塘中泼撒2次生石灰,保证池中酸碱度平衡,一般约在7.5。
2.2优化放样模式,保证养殖密度的合理
2.2.1实行自行式繁殖生长模式首先,从青虾的繁殖过程来看,其繁殖速度很快,养殖户大都是以放样抱卵虾为主,实行的是自行式的繁殖生长模式,这种模式的实用性很高,但很容易导致青虾养殖出现“世代同堂”的现象,青虾的生长密度很大,导致最后的产量效益降低。因此,就要改变这种养殖模式,以放样虾苗为主,采取养殖两茬虾技术,注重精养而不是粗养。
2.2.2观察养殖密度,提高上市规格如果青虾的养殖密度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养殖养料的浪费,最终的青虾产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影响到最后的经济效益。但是,密度过小会导致水体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在改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青虾的养殖密度。
2.3选择最佳的饲料,科学化养殖
青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两茬虾在整个年度中只有2个摄食量高峰期,也就是每年度的4-5月和8-10月,中间的6-7月份是青虾的繁殖旺盛期,不会有太多的进食,养殖人员要把握青虾的这一特点,准确合理地进行饲养,减少饲料的浪费。
2.3.1饲料的正确选择随着青虾池塘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养殖饲料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的饲料对青虾的适合度也不相同。根据青虾自身生长特点,其对于螺蛳、鱼粉等动物饲料易于接受,而且对于植物饲料类的豆饼、米糠等也不拒绝,但是在具体的喂养上,要尽可能以颗粒状为主,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保持水质的作用,还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3.2科学化养殖青虾在进食时间上,更喜欢在夜间围绕池塘觅食。因此,养殖人员可以把握这一特点,合理调整喂养时间,每日至少喂养2次,侧重于夜晚的喂养,并增加喂养量。
3小结
青虾在现代餐饮业中是很受欢迎的饮食种类,对于其的池塘养殖,需要养殖人员根据其生长习性特点,合理布置池塘的规模和进水量,并采用专业化的养殖技术手段,确保青虾养殖的高质高量,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11:浅论建筑环保节能管理技术论文
浅论关于建筑环保节能管理技术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简述了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提出的背景和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近年来,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6年起实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较快速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紧迫的节能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找到另外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途径。
1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提出背景
当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少,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中还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标准或技术导则,建筑节能现行法规标准基本上偏重于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由于建筑能源的消费是建筑最大的运营支出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最难以估算的。日益上涨难以估算的建筑能源成本将使企业在运营发展、管理预算和资本增值计划上遭遇极大的挑战,节能能源对于客户正常的商业运作至关重要。根据合理用能的思想,需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提高需求方面能源利用率,从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以引起建筑节能的方向。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方案及其管理机构应市场需求也应运而生。
2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是基于建筑市场运作的、全新的建筑节能新机制。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不单是单一推销建筑设备产品或建筑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传统建筑能源成本的能源管理方法。最大特点是:客户不需要承担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技术、风险,并且可以获得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后带来的收益和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免费建筑设备。作为建筑能源服务公司,不仅要有为各种用户提供解决建筑节能方案的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融资手段和资本运营能力。
3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我国建筑节能的实践来看,建筑节能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建筑本体的节能,主要有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二是建筑物内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根据文献所述在各类建筑中,用能设备是节能的重点,依次是暖通空调、照明及热水供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能源管理计划中的各项方案,能够创造能源用户、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政府多赢的机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3.1用能设备系统能耗测试评估
通过对用能设备系统能耗的测试评估,了解用能设备系统中的水量和平衡程度,了解冷却塔、制冷机、热泵、水泵、风机、锅炉及照明设备等主要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工况。评估系统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对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能耗进行统计,定期对耗能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与其它楼宇进行对比,对楼宇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在保证室内环境品质作为第一底线的前提下,找出各种能耗的节能潜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3.2蓄能系统的利用
蓄能技术是一种通过峰谷电价差来降低空调、电采暖费用支出的技术。蓄冷空调系统蓄冷时,应在夜间低谷时段用电;融冰释冷时,应在用电高峰时段,以达到对电网移峰填谷的作用。蓄热锅炉夜间利用低谷时段进行蓄热,不在日问用电高峰和平时启用。这对于提高供冷(热)效率,降低费用开支,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少用高峰电有很好的帮助。
3.3空调风系统节能运行
对于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宜在使用前30min启动处理机组进行预热或预冷,空气处理机组宜在使用结束前15min关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时,在不影响风量平衡和室内气流组织的前提下,宜尽量增大送回风温差。为保持空调运行期间建筑物的内部风平衡,应合理控制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的运行,防止外窗开启以减少无组织新风。在室外温度适宜时(春秋季节、夏季夜间),应充分利用新风降温,减少机械制冷运行时间。
3.4空调水系统节能运行
在空调水系统一次泵定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中,冷冻水和冷却水泵开启台数应与开肩制冷机的台数相等并应实行“一对应”的连锁控制启停。当冷冻泵、闪动泵可变频调节时,应对其转速进行控制,使冷冻水、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使循环水量与负荷变化相适应,应对水泵进行调整,使系统达到工况点避免通过调节制冷机房内的阀门控制流量大小而消耗大量的能量。
3.5多台冷源设备节能运行
在设计空调冷热源时,冷热源设备负荷量的选择一般偏大,这样导致设备选型所造成的能量浪费。在满足空调负荷需求的情况下,当有二台或二台以上冷热源设备可以选择时,应优先选择效率高,经济性好的冷热源设备运行。多台冷热源设备并联运行时,应根据负荷变化实行合理的群控措施,使每台设备均在合理负载率下运行,并且输出的`总容量与要求提供的参数相一致。
3.6变风量节能与热舒适
变风量系统是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变化的负荷,由于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所以风量的减少带来了风机能耗的降低,变风量系统是追求以较少的能耗满足室内空调环境的要求。在室内温度适宜时,应避免变风量控制系统的风门完全关闭。当冷负荷较小时,应提高送风温度。采用控制送风量,维持最小送风量和送风温度等措施,可避免造成送风气流下沉和热舒适问题。对于负荷变化较大和多区域控制的建筑物而言,变风量系统节能量是比较可观的。
3.7直燃机、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在楼宇中采用较多的为直燃机、锅炉。为保护燃烧设备通常排烟温度较高,大量的热能被排放到大气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应用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燃烧设备热效率,同时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的热量,可以用来预热锅炉系统的补水或生活热水补水。
3.8冷却塔运行节能
综合考虑冷却塔水温度设定值对制冷机耗电和冷却风耗能的影响,宜使冷却塔出水温度接近于室外湿球温度。冷却塔风机采用变频调速风机,以便根据设定的出水温度控制风机的转速,以达到降低电耗的目的,对于一塔多风机配置的巨型冷却塔,根据冷却塔的出水温度及时调整投入运转的风机数,以降低运行成本。
3.9给水泵运行节能
生活给水系统采用调速泵组供水时,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采用变频调速给水泵时,水泵调速范围宜在0.75~1.0范围内,当用水不均匀,流量变化大时,宜采用多台水泵组合供水(可按1台调速其余为恒速的方式运行),也可配小流量水泵和小型气压罐。
3.10洗衣房节能
根据饭店、宾馆日常的衣物洗涤量多少来调整洗衣房的作息时间,让设备在平价电和低谷电时间段运行。洗衣设备的养护时间安排在峰价电时间段,洗衣房有大量用汽设备,每天会产生大量蒸汽凝结水,对凝结水可进行回收利用。
3.11照明系统节能
根据使用房间或场所及周围环境对照明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光效高、显色性好的光源及配光合理、效率高的灯具。合理利用天然光,采取人工照明与天然光相结合的自动调节照明方式。将智能照明管理系统纳入楼宇整个节能系统中,以实现大楼控制中心对该系统的信号收集和监控。
4结束倍
在建筑节能工程设计与实践中,如何加快推广步伐的建议: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建筑能效综合评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还需要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若缺乏建筑节能服务机制,就会影响到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政府要起表率作用。大面积推广节能服务,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作为最大用户之一的政府,在建筑节能服务方面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以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大发展。
(3)能源服务公司的门槛准入。建筑一体化,安全、可靠和身外之物长久的运行需要专业公司的服务和保证,这些都需要能源服务公司不仅要有系统集成的的技术能力,还要有资本实力和对新项目不断的投融资的资本运营能力。缺乏相应的资质认定,从事建筑节能服务工作的企业必定良莠不齐。
(4)鼓励国际技术的合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府鼓励和国外能源服务公司以及其它专业技术公司的合作。鼓励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自主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能源服务的模式。
篇12: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高效环保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高效环保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摘要:重金属污染作为影响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因其毒性大、易积累,而且处理后难以回收,对于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处理技术,大部分仍存在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目前在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多种工艺技术,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碳黑泥、矿物材料、树脂等的`优缺点,提出发展高效环保型的处理技术,包括天然处理剂的应用,如竹炭,壳聚糖,微生物等,为去除重金属、净化水质提供新思路.作 者:张小龙 张诚 龙昀光 作者单位:张小龙,张诚(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西安,710129)龙昀光(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710124)
期 刊:环境保护科学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年,卷(期):, 36(5) 分类号:X7 关键词:重金属废水 高效环保 治理技术篇13:土鸡林果地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论文
林果地生态养殖土鸡就是利用天然林果地在野外自然放养土种鸡。其优点是投资小,成本低,肉蛋品质好,林鸡双赢,经济效益高。以70公顷林地饲养2万只土种蛋鸡为例,年纯利可达100万元以上。
其饲养技术如下:
一、林果地养土鸡的好处
1、能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经济效益。将土鸡在林果地里放养,鸡的活动空间大,鸡活泼,羽毛色泽光亮,肌肉结实,皮下脂肪适中,肉味鲜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2、可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开支。饲养开支与饲养方式有关,采用全部人工喂料时占到70%左右;而采用林果地养鸡,可以使饲料用量减少,配方成本下降。成本下降比例与放养密度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每亩放养100~200羽鸡减少饲料成本10~30%。
3、自然环境舒适,鸡的成活率高。林果地空气清新,冬暖夏凉,环境安静,应激因素小,疫病传入少,是理想的散养鸡的栖息环境。土鸡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也强,在舍外自然环境下有利于健康生长,鸡群育成快,上市早,效益高。
4、饲养密度低,减少环境污染。将鸡散养于林果地内,使鸡密度相对较低,粪便污染减少。同时,林果地可使空气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气、灰尘等)浓度降低,从而减少养鸡对环境的污染。
二、林果地的选择
选择远离村庄,面积较大,地面平坦,地势高燥,植被良好,树冠较小,背风向阳,交通便利的林果地。
三、土鸡品种的选择
土鸡品种的优劣决定饲养土鸡的成败。选择土鸡品种要以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型较小、觅食力强、产蛋多、肉质好、就巢性能弱的当地品种。必要时也可引进外地优良土种鸡。为保证品种优良纯正,养殖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既节省成本,又可防止引进鸡种可能带来病原体。饲养实践证明,林果地饲养的土鸡品种宜选用黄羽土鸡。目前黄羽土鸡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林果地散养,少喂配合饲料的鸡更为消费者所青睐。为保持这一产品的特殊风味,品种和饲养方式是两个关键。利用林果地饲养土鸡和饲养方式,既保证了鸡肉风味不变,同时又有助于林果的丰产优产,不失为农民种养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好途径。
四、生态放养圈的范围
一般林果地都可以用于散养鸡,但以选地势高,朝南向阳,通风换气条件好的林果地为好。饲养前先设生态放养圈,一个生态放养圈,是以鸡舍为中心,半径200~250米的圆圈内,放养2000只土种蛋鸡,平均每只鸡放养面积60~100平方米。这样,既能保护林果地植被和放养周期的延续,又有利于放养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设立生态圈要因地制宜,平均每只鸡的放养面积不可小于60平方米。每个生态放养圈相距不小于500米。
五、生态放养圈的建设
生态放养圈选定后,一要根据鸡的数量,在放养圈中心建好鸡舍和产蛋箱;二要在生态圈周围设立牢固的防护网,可用尼龙网围林果地一周,高1.5~2米,以防止鸡只被盗或走失;三要在生态圈内搭建适量的供鸡避雨、休息的简易棚,棚内安放料槽,饮水器,供鸡白天采食,饮水和防风避雨用;四要在无沙石的生态圈内堆放几堆细沙石供鸡采食;五要在生态圈内设立多处虫子、蚯蚓养殖池,进行虫子和蚯蚓的养殖。
六、实行全进全出
同一鸡群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因为不同日龄鸡的饲养、管理、饲料及预防免疫要求不同,如果同养就会造成防疫和管理上的不便。同时每批鸡统一出笼后,能统一对鸡舍内进行清理、消毒,对舍外林地进行清扫、铲除、深挖,并空场一段时间以达到自然净化作用。一般一片林果地饲养2~3批后就应另换场地,将原林地翻挖并空半年后再养鸡,这样鸡不易患病,饲养效益好。
七、把好“五关”
1、育雏关。一要按育雏舍的要求,建设保温性能好、升温快、通风好、环境安静的育雏舍。二要强化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育雏前期保证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饲料,育雏后期,逐步加大饲料颗粒,并引导采食原料。三要认真做好育雏密度、温度和通风的调节和控制,及时清扫粪便。育雏后期进行舍内脱温训练、并在采食时进行哨音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
2、防疫关。林果地养鸡疾病相对较少,主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的预防工作。育雏期间,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制定和实施免疫程序。新城疫首免在鸡10日龄用Ⅱ系苗10倍稀释液滴鼻或点眼,21~30日龄再用Ⅱ系或Ⅳ系苗二免。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别在14日龄和32日龄用法氏囊毒苗饮水免疫。球虫病在14日龄后开始防,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应选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3、训练关。在鸡舍周围设置防护网,暂时限制鸡的活动范围,并逐步扩大自由采食虫草的场地。限制放养半个月后解除防护网。采取早、晚补饲,逐步减少全价饲料,增加部分原料饲喂,直至完全原料饲喂。鸡舍内设置栖息架。
4、安全关。首先是防范天敌,除设置牢固的防护网,加强人工看管外,还要训练家犬协助防范,有条件者可设立监控设施。晚上关好鸡舍门窗,在门窗外加设防护网。
5、饲管关。育雏期结束脱温后,鸡群即可采取林果地散养饲养方式,每天早上定时放牧,晚上定时收群。每天早上将鸡放出鸡舍,让其自由活动,采食天然饵料。晚上天黑前将鸡群赶回,让鸡群食饱后回舍过夜。每天早晚对鸡各补饲一次,每天每只鸡补饲50克,早晨少补,晚上多补,饮水器随时上水,保证饮水充足、卫生。关鸡前应料槽内剩余的饲料清除干净。为使鸡群形成开食条件反射,每次开食时吹口哨或用其他声响,让鸡群适应。几天后鸡群再听到同一声响就会立即回来采食,便于管理。还要根据天气变化和鸡群动态灵活进行饲养管理。
八、注意“三点”
1、选好苗鸡:苗鸡品种以本地土鸡为好,因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抗病力强,比较适宜在林果地放养,购苗鸡时应选择行动活泼,两腿站立有力,运动自如,脐部吸收良好的雏鸡。
3、防止农药中毒:在林果园治虫用药时,应提前把鸡群圈在舍内作短期饲养,避开施药以免中毒。治虫应选用高效低毒类农药,喷洒时要尽量不使农药洒落地面。
九、适时上市销售
生态土种蛋鸡肉、蛋品质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饲养批次要精巧安排,既要考虑充分利用林地天然嫩草、草籽、昆虫的饲料资源和放养时间,还要考虑到传统端午节、中秋节热销仔公鸡和春节热销老母鸡的习俗,安排好养鸡批次,以赢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