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厨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四年级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字词荟萃】
1、读拼音,写词语。
wèilánxúnyì()xīyì()lǜyīn()qípàn()
búsùzhīk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阻挡--欢乐--祈盼--
【句段集锦】
诗中四次反复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这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的控诉;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世界人民对_______的渴望。
【课文链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诗中写了人们熟悉的景物,将原有的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作对比,诗中的“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更是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阅读:
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自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他是一个良好的伴侣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说是一宗财产。百万富翁的区区财产,与那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则简直是不足挂齿了。怀着那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巨富,行更多的善事。
假使一个人能够尽心努力去为国人服务,他的生命一定能有惊人的迅速的发达。最有助于人的生命的,莫过于从早年起,就养成善心善意与爱人的习惯一事了。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我们的亲爱、同情,我们的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相反,我们给人愈多,则我们自己所得的也愈多,我们能把我们的亲爱、善意、同情、扶助给人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亲爱、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人生一世,所能表现和得到的成绩、结果,总是微乎其微,此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亲爱、同情的给予上,我们不很慷慨。我们不太容易舍得给予他人我们的亲爱、同情与扶助。
世界上到处为那无私的、肯爱人助人的人建立纪念碑,这种纪念碑不一定是用大理石或铜来做成,而是建立在他人的心灵中!在进行“善意与善事”上人人可以得到胜利。宁可在职业上失败,在财产上失败,我们却不在这点上失败--在亲爱同情及助人的态度这一点上失败!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伙伴-()忠实-()
帮助-()
(3)“慷慨”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A、充满正气B、不吝惜
(4)写话:
这是一篇哲理性的文章。仔细品读最后一段,写出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争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 课件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 课件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 )”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4、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篇3: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前播放美好春天的视频
2、图片、课件、爱心卡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段视频,你看到这些春天的美景有什么感觉?
你们还想到那些词啊?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好的感觉。
2、是呀,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享受春天的诗歌,你能用享受的语气读一下吗?(诗歌内容是摘自课文中的美好景象部分)
生有感情的朗读(《享受春天》)。
3、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
(放战争残酷场面的视频)
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对战争的感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春天美好与战争残酷产生不同的感觉。
4、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因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孩子对战争很陌生,所以,先给他们播放春天美好的视频,再给他们播放战争残酷的视频,让美好与恐怖进行实际景象的对比,使学生对美好生活与战争残酷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情感。我发现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完后,孩子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 1、要读准字音。2、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大屏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生字词,一起读一下!
齐读生字词。
3、恩,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谁来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回答
4、你说得真好。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采用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方法,通过自由朗读,通过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个整体感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品读第一至四节
1、小组合作学习:(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在书上用蓝线标出原来宁静美好的句子,用红线标出遭受战争破坏后景象的句子。)
学生小组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课件上填空)
3、师:全填对的举手。恩,很不错。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你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第一小节。
(大屏幕出示第一小节画面)一小组齐读。
指生评价
4、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边美好景象的时候是怎样的?这边遭到战争破坏后又是怎样的?这种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放在一起写的方法叫什么?
生:对比。
师:那我们读书的时候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也应该怎样读?
生:对比着读。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
5、老师有感情范读
学生评价
6、说的非常好,你们想不想用老师的方法来试一下?
生齐读第一段。
7、读得很不错。现在同学们用老师总结的方法:读得时候,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要融于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最后那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要读出那种强烈的指责的情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和你自己领悟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2――4小节。现在开始。
8、学生小组合作美读2――4小节,教师巡回。
9、小组展示读
10、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第1――4小节。
全体学生齐读1――4小节
【设计意图:1、借助课件生动的画面,将自然界原本的美好景象与因战争破坏的景象进行对比,深化了学生对战争的破坏性认识,从而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呼唤。2、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采用反复朗读,体现阅读教学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不仅了解了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二)学习第5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激情。是呀,可恶的战争带来了那么多灾难,所以我们心中怎么样啊?(呼唤和平)。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请同学们用呼唤和平的语气读最后一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1、全体学生齐读第五小节
2、读完后,教师指课件上的“祈盼”两个字问:同学们这两个字音读什么?
理解“祈盼”
3、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来说算什么要求呢?可是对于战火的孩子竟然用“祈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战争)
师:是呀,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所以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呼吁和平,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
4、理解“春天”
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这里的春天除了我们大自然里所说的春天,还指什么呀?(就是没有战争的春天,就是和平环境下的春天。)
5、理解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就是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6、说心愿:
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等等还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我想你们也有很多美好的心愿对战火中的`孩子说是吧?先在小组里说
7、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你的心愿卡上写下你的希望,写下你的祈盼。
学生写心愿卡,教师巡回。
8、指生交流心愿卡
9、多么美好的愿望。老师相信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战火中的孩子他们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0、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再读一遍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写心愿卡,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同时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师:同学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也是世界儿童共同的心愿,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然后说一下,从《儿童和平条约》中你读出了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
3、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从条约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4、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希望再读一遍第五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生有感情齐读(轻松愉快的音乐起)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心愿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课后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1、继续完善你的心愿卡和同学交流。
2、写一写,你能为和平做什么?
下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世界人民、全世界儿童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激发他们热爱和平,呼吁和平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0XX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 祈盼
L K
制止战争 呼唤和平
附:
享受春天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的发黑的.夜空
是星星和月亮的家园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享受春天……
教后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注重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努力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精神状态,制造多种机会让他们朗读、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得,有所悟。朗读是理解诗歌的基本手段。因此,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让朗读贯穿全课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课堂实施上,我把朗读指导作为重点,做法如下:
第一,把读、思、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在第一节,在读的基础上,想象大海还是哪些动物的乐园,想象后说一说:这样的情景让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欢乐地语气去读。用“读――思――想――说――读”的结构,训练朗读,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情。
第二,诗歌前四节叙述结构相似,感情色彩相同,都是先讲美丽的自然景物本来应该是怎样的美丽,然后通过“可是”转折,描述显示状况。在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遭受战争破坏的景象的对比中,发出一声声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读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节,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后,再让学生模仿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二至四节诗,并通过提问题,填空的形式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然后通过回顾前四小节的内容,体会诗中四次提到的“这究竟是为什么?”所表达的情感,为学习诗中的第五小节内容铺垫了痛恨战争的基础,最后与作者产生共鸣:停止战争,呼吁和平。整堂课的教学基本能够按着自己的思路顺利完成。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有这样几点:
1、课题引入部分比较成功:学生观看了两段不同景象的视频后,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特别是战争的残酷场面让他们瞠目结舌,营造了一种憎恶战争的气氛。
2、学习方法的迁移做得较好,因为这篇文章是二类课文,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迁移,精讲第一小节,归纳学法后,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第2、3、4小节,很好地落实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
3、写心愿卡环节比较成功,通过想、说、写心愿卡,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孩子们的“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和平之花绽放吧,把那罪恶的战争赶出充满快乐充满爱的星球。”这些美好心愿中,我们听出了他们制止战争,呼吁和平的心声。
不足之处是:
1、是在评价环节,我感觉自己还缺乏课堂机智,对学生随机出现的问题缺乏处理机智,例如我范读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有位同学说:“老师你读出了标点符号。”我当时不知怎么回答他了,一时愣在那里。后来才想到“标点符号实际上就是感情符号,读出感情不就是读出标点符号吗?
2、在写心愿卡环节,我巡回指导时,发现有的同学不会模仿写,我当时灵机一动,盯着学生的空白卡,大声朗诵我随机编写的我希望,我祈盼给全班学生听,受到启发后学生才纷纷往心愿卡上写。现在回想起来才感觉,自己在这个环节设计有问题,我应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心愿,然后找两、三个同学展示交流后再让学生自己写,这样才更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后我根据自己的感悟对此环节进行了修改。

篇4: 四年级下册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①蔚蓝――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②巡弋――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③不速之客――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④频频――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⑤祈盼――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可是”的转折语气。
4.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篇5:四年级语文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光碟(动态板书及伴声音简介组图)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我想问问大家,《一个中国的孩子》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孩子发出什么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
二、质疑读文
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2、解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呢?别忘了,我们语文口号是(生齐喊:歌曲是唱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
3、请大家放声读课文,先把课文读准读顺。不懂的字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并解疑。
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词读准。请一个同学读给大家听。
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点评齐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5、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引导学生喊一喊吟诵口号(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
6、学生自选一节诗练读
7、展示吟诵
三、理解想象
过渡:学习诗歌,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诗意。请大家轻声读诗,看看能读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两节诗细读、体会。
1、学生小组内学习。
2、交流汇报
自由汇报后师引导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些会让你产生一句怎样的心里话?
如果让你读读诗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会怎样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知道同学们能较深地理解诗歌,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
四、简析诗歌
如果让你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这里都写了哪几个地方?用笔从每诗中画出来。那是什么?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
五、组画激情
1、下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2、看了这些图片,哪句心里话又要蹦出来了?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
3、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请部分同学读第五节诗。问: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六、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总结拓展
同学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我们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呢?
八、布置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把感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
战争
很不安宁
沙漠
夜空
草地
篇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白皑皑的北极,本来是企鹅的乐园,
可是轰隆隆的大炮和坦克,
打破了冰层的宁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
湛蓝色的天空,
本来是鸟儿们的天下,
可是呜呜的导弹和飞机,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太平洋的小岛,
本来是信天翁的家园,
可是罪恶的子弹和炸弹,
成了残杀生灵的杀手,
这究竟是为什么?
边境的小山村,
本该是孩子们玩耍的空间,
可是隐埋在地下的地雷,
阻挡了孩子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争中的孩子,
有一片空地,安全的空地,
免遭地雷的侵害!
有一本课本,平稳的课本,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玩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篇7: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1.演讲。2朗诵。3词语速记,连词成段训练。
一、 导语设计
春天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幸福,代表着希望,大家每天都享受着春天。可是,有许多孩子却饱受战乱之苦。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双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甚至失去了如花一般灿烂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对那些战火硝烟中的`孩子说一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都能在安宁的校园中描绘自己的未来。
二、自读自悟
1.指一名学生朗读导读部分,其他学生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批注。
三、以读带讲,读中悟情
1.学生汇报读文后体会。
问题预设:
(1)词语巡弋、不速之客。
(2)感悟对比的写作手法。
(3)抓住四个为什么采用多种形式引读,读出疑惑、悲愤、质问、控诉、抗议等语气。
2.师生合作读前四节。
3.引读语:目睹战争带来的凄惨与荒凉后,我们特别渴望,特别祈盼什么?
学生齐读第五小节
4.课堂练笔:你还有类似的愿望吗?模仿第五小节写一写。
5.生读自己的练笔,进一步体会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
6.引入资料:世界各地因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亡等情况。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最后一小节。
四、情感升华
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起读《和平条约》,读后说说你的想法,你想为和平做些什么?
当我们不禁要问
重重地问
大声地问
疾声质问
1.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2.从这些强烈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了什么?
3.每小节末尾痛心的问:这究竟是为什么?你现在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了吗?(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
4.除了可惜之外,更多的是什么?(愤怒)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五、品读感悟深化理解
1.目睹战争带来的凄惨与荒凉后,我们特别渴望,特别祈盼什么?读了这节,你有哪些感受呢?(引读:是啊!我们希望、我们祈盼(齐读))
2.你还有类似的愿望吗?(模仿写一两句:拥有一个家庭,温馨的家庭,不被轰鸣的大炮拆散。)(学生写好后展示)
3.多么美好的愿望啊,我们还希望战火中的孩子(齐读:和我们一样在)还和我们一样干什么?
4.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再次发出对和平的呼唤。(齐读第五小节)
六、拓展阅读
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起读《儿童和平条约》,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齐读《和平颂》,然后谈体会。
2.齐颂《和平鸽》再次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结束语: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不再幸福。让我们一起祈盼,一起希望停止战争,还世界和平与安宁!
篇8: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篇9: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小节,可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发出祈盼,让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由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感情朗读、补充材料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感情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节课中,我重视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们知道,这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自然是逐句加重,语气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谴责。这样,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朗读,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承而又唇齿相依的关系。
展开想象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在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景?通过想象,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战争让本来安宁的自然世界变得喧嚣而残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战争给自然社会带来的灾难。
篇10:《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教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了解到了当今世界并不和平,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在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发出了呼吁──我们需要和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三、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四、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五、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1、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点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六、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自由读,齐读重点段落
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