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汤达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北京各区九年一贯制及对口直升校名单,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北京各区九年一贯制及对口直升校名单,供大家阅读。

篇1:北京各区九年一贯制及对口直升校名单
北京各区九年一贯制及对口直升校名单
近日,“首都教育”推出了“教育新地图”系列栏目,带您看懂家门口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新变化。
九年一贯制及对口升学校
九年一贯对口直升的'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衔接的“快车道”,丰富了入学选择,引导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提速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受益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
作为小升初入学“快车道”,小学毕业后直升本校初中,不仅省去了家长们小升初选校派位的麻烦,而且由于学校在管理上、文化上的一脉相承,有利于学生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目前,全市除了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有“六年一贯人才培养”“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等,这些一贯制学校已经成为北京基础教育发展中一种重要的学校类型。
各区一贯制学校都有哪些?
>>>东城区<<<
1、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学校
青年湖小学――第一七一中学(直升比例100%)
雍和宫小学――东直门中学(直升比例100%)
前门小学――前门外国语学校(入学寄宿生直升比例100%)
校尉胡同小学――第一六六中学(直升比例30%)
花市小学――广渠门中学(直升比例100%)
文汇小学――文汇中学(直升比例100%)
中央工艺美院附中艺美小学――中央工艺美院附中(美术特长直升比例100%)
第一O九中学小学部――第一O九中学(直升比例100%)
2、直升对口学校
和平里第一小学――第一七一中学(直升比例为15%)
新开路东总布小学――第一六六中学(20直升比例为15%,20起10%逐年递增至30%)
汇文第一小学――汇文中学(年直升比例为15%,年起10%逐年递增至30%)
安外三条小学――第一七一中学(2016年直升比例为15%,2015年起10%逐年递增至30%)
北新桥小学――东直门中学(2016年直升比例为15%,2015年起10%逐年递增至30%)
景泰小学――文汇中学(2016年直升比例为15%,2015年起逐年递增至50%)
东四十四条小学――第五中学分校(2016年直升比例为15%)
3、六年一贯人才培养
2016年就读11所优先发展初中的新初一年级学生(第24中学与第二中学分校“留学班”除外),在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通过中考并达到500分,符合当年升学条件的学生依据中考成绩和学生填报志愿以校内选拔的方式有不低于70%的机会进入优质高中。11所优先发展初中校包括:
第一中学、第十一中学分校、第二十四中学、第二十五中学、第二十七中学、第五十中学分校、第五十四中学、第六十五中学、第九十六中学、第一四二中学、前门外国语学校
优质初中与普通初中深度联盟一体化联合培养
第二十二中学――第二十一中学
第一七一中学――第一七七中学
东直门中学――第一六五中学
第五中学分校――国子监中学
广渠门中学――龙潭中学
广渠门中学――崇文门中学
汇文中学――汇文实验中学(第一二五中学)
继续推进第二十四中学与第二中学分校以“留学班”方式展开联合培养实验,以及第十一中学实验学校(第一一四中学)与第十一中学初高中贯通培养实验。
4、探索“十二年”贯通培养实验学校
革新里小学(2016年入校新生)――第十一中学
实验学校(第一一四中学)――第十一中学高中
5、中小衔接项目
五中分校附属方家小学――五中分校(符合当年升学条件可以自愿选择直升)
北京二中新鲜小学――二中分校(符合当年升学条件可以自愿选择直升)
>>>西城区<<<
1、九年一贯制学校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
北京市育才学校
2、直升对口学校
三帆附小、北京雷锋小学――三帆中学
十三中附小――第十三中学
西什库小学――第四中学
一六一中附小――第一六一中学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前门分校、陶然亭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椿树馆小学、八中附小――第八中学
宏庙小学、西单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西城外国语学校附小――西城外国语学校
中华路小学、四根柏小学――第三十五中学
篇2:北京海淀区新增4所小学对口直升优质中学
北京海淀区新增4所小学对口直升优质中学
海淀又有4所小学加入对口直升行列了!将直升优质中学,形成3对直升组合。
双榆树中心小学――中关村中学
对口直升政策:中关村中学与双榆树中心小学之间建立40%的对口直升机制,双榆树中心小学、双榆树一小的对口直升政策同步执行。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后,支持中关村中学进一步健全人才贯通培养、课程共建共享、干部教师交流、教师研训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小学、六一小学――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学校
对口直升政策:建立对口直升后,教师进修附属实验小学、六一小学均保持独立建制,区属公办小学性质不变。继续负责原片区内的'义务教育入学任务,根据区教委划定的招生范围,按规定接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
进修附属实验学校与两所小学分别建立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机制,20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六年后按30%的比例直升进修附属实验学校。
六一小学原则上与教师进修实验学校的南校区进行对接。支持进修附属实验学校与进修附属实验小学开展合作办学,双方加强办学空间的统筹,由进修附属实验学校利用小学的办学空间开展初中办学,六年后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在本地就近升入初中,不占用中学在世纪城的办学空间。
定慧里小学――理工附中
对口直升政策: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后,支持理工附中进一步探索人才贯通培养模式改革,2017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六年后按30%的比例直升理工附中。推进理工附中在三个校址间开展学部制管理,将初高中六个年级的教育教学进行资源统筹安排。
建立对口直升机制后,支持理工附中进一步健全人才贯通培养、课程共建共享、干部教师交流、教师研训一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除了海淀区扩大对口直升范围外,今年以及未来两年全市还会有一些大动作和福利,先预先一发:
2017年,每个城区至少选3所普通校和优质学校合并或集团化办学;
2017年,城6区还将启动支持近郊、远郊区办学,帮扶15所薄弱校;
两三年内,在城区新增25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
这4所小学加入直升序列后,海淀一共有16组中小学对口直升:
北京海淀区2017年将取消推优并缩减特长生
2017幼升小:北京市海淀区新建扩建小学名单
北京海淀区十七学区价值分析
篇3:北京九年一贯制学校超百所 未来发展面临新挑战
“九年一贯制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管理体制角度来说,在我看来,一是没有对应的行政机构,没有对应的指导机构,也没有相应的人事政策,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没有相应的衔接课程。”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周满生简洁而又深刻的话语引发思考。日前,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委、海淀区教育学会承办的“基础教育一贯制办学模式创新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教育研究人员等500余人参与会议,与会者围绕“办好基础教育一贯制学校,促进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这一主题,就一贯制办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为九年一贯制办学后续发展提供思想理念引领和路径方法借鉴。
毫无疑问,九年一贯制是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热词,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成为当下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年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如何在时代背景下取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教育界人士思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北京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出系列教改组合拳,盘整资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拓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此背景下,北京各区通过名校办分校模式、优质中学向下延伸办小学、小学向上延伸办中学、第三方名校托管承办、优质中学合并相对薄弱小学等方式,短短几年,涌现出大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其数量达到100余所,其中海淀因拥有40多所一贯制学校而居16区之首。
九年一贯制不是简单的小学加初中,更不是“一校两制”,而是将义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凸显出来,小学、初中衔接,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设计和规划教育。“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在于‘贯’,要贯通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衔接成为系统的育人体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表示,“这就要求一贯制学校加强系统研究、顶层设计和综合改革,在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教师发展与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探索。”
“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发展不均衡、办学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周满生表示,“因此,下一步我们需要更多的要从理论层面和制度建设层面来思考,怎么做好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改革创新问题。”
在周满生看来,开展九年一贯制教育,校长首先一定要有战略思维,对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有一个大局、整体的思考。这个整体思考包括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评价等方面。
九年一贯制的实施使得学制时间延长了,学科边界拓宽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贯制办学模式下,怎么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还要有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它到底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促进,深层次的发展有哪些障碍,确实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教师关心的热点话题。”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表示。围绕如何促进九年一贯制校本推进,他把“一贯”概括成“一个一、五个贯”:校长办学一定要把老师放在核心地位,这是“一个一”。“五个贯彻”一是要把办学的核心价值贯彻下去;二是课程体系要贯通;三是横向的学科融合要贯通;四是把互联网+贯彻下去;五是把创新特色贯彻下去。
“很多学校开设了丰富的课程,有的多达300多门,形成了课程超市。但是这些课程却很少能够有层级意义上的建设,我总觉得很遗憾。”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张红建议,“九年一贯制可以在纵深发展上打造精品校本课程,让孩子既有广度的选择,又有深度的递进,让不同的孩子在这个平台上有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