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不可忽视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不可忽视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可忽视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1:不可忽视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象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关系的基础。

教学民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照亮求学者,也照亮为师者。

有人曾对初一学生就“你是否因为喜欢英语教师而喜欢学习英语”这一问题作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给予肯定回答的约占四分之三。一名成功的教师对学生说来无疑是一道永远值得感念的风景。因为敬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进而深爱其师所任教学科的,早已是屡见不鲜。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间心理的距离,不仅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的需要。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还是前苏联的合作教学的探索,都把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内核。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所谓情商的力量大约在学生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些。 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

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无疑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其实,师生关系也具有复杂的多重角色意义。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成人与儿童,长辈与晚辈,乃至兄姐与弟小妹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徐特立老先生说: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特立先生所要求的“模范人物”,显然是对教师修养的一种期盼,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是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要义却显而易见。

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因为爱,才会有共同构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供谈及,问题是能够谈起,怎样谈起,何时谈起。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欣赏别人、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智慧明灯,不仅能照亮求学者,也能照亮为师者。

篇2: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泽诞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3、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 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如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历史进入新千年之际,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英语教学良好氛围里,我们更应该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篇3: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德育内容论文

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德育内容论文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教材编写原则也明确强调了思想性原则: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地的手段。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目的。由此可见,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起着手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学校以德育为首,德育工作与教育工作一样,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舻那疤嵯拢将德育工作具体目标与各科教学工作中渗透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工作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遵循英语自身的教学规舻.基础上,也要力图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使受教育者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不只不觉的接受德育的渗透。完成思想转变和人格的塑造。

1根据教材,渗透德育内容

初中英语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主线,在九年级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交际礼节,学校家庭生活,劳动,体育运动,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还有前途理想爱国主义,尊敬长辈,人口教育,环境保护,宇宙飞行科学家的生平之际,在教材中第一单元:安排了身残志坚的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之一斯蒂芬,霍金,第二单元安排了问题男孩最后变成了优秀学生,第二单元安排了山东中学生刘宇选择自己的决定而不懈努力,第三点单元安排了青少年遇问题应沉着面对,第六单元安排了饮食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七单元安排了一位学生梦想横渡太平洋,教育学生有理想有梦想,第八单元安排了Aphotooflucky,教育学生爱护动物,第九单元安排了篮球的发明教育学生热爱运动,自觉锻炼身体,教材还安排了海外华侨‘寻根’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在教材中还编排了大量的谚语,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对中学生来说颇具正面引导性。

在挖掘教材德育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也可采用中西礼仪对比,在让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民应具有的审时度势,崇尚礼节,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这样通过教材鲜活的事实,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2采用多元化教学活动足以体现德育教育

除教材渗透的德育材料外,教师还应发掘,收集生活中常用的名言,名言和谚语大多数不仅形式活泼,琅琅上口而且富含深刻的哲理,不仅可以起到开启学生的心智的效果,而且还可给学生启示或告诫,经常在课堂上讲授,在课外抄写或作业后作评语,不仅拓展学生英语素材的学习面而且在自然随意中感召学生发掘自身的诚心,热心,爱心和恒心;另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故事,寻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短文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其次是让学生练习写作如:Myschool,Myhometown,Myhopeanddream..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明的教育。

3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出出皆楷模

课堂上处处有生动活泼的教材,教师要善于捕捉,把握住身边的锲机,用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课堂外师生相互问候,道歉,教师的微笑,教师的主动问候,教师的宽容都可以使学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从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重视德育工作,善于发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德育工作就可以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竞争意识,合作精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篇4:中学英语不应忽视翻译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学习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就应提高对翻译教学和学习的重视,确立翻译教学在外语教与学中的重要地位。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当在高效率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外语学习,因为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学生掌握外语的目的之一。 很多文章都提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可是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中学阶段)是不可能做到用英语思维的,只有精通英语的人才会做到用英语思维,而且还要有环境支持。多做翻译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二者并不对立。首先,翻译有助于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理解和表达。根据两个阶段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严复提出“信、达、雅”。现代翻译学家们把它归纳为准确通顺。准确地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而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程度依赖于英语的知识水平。阅读是一个吸收信息的过程,而翻译则是一个表达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比阅读更复杂、困难。我们能把握一篇文章的内容,但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翻译能够保持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做事总希望尽早知道结果。学习英语总是想和别人,特别是外国人用英语沟通,总想把他接触到的英语书面材料译成母语,以显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翻译实践,学生才能体验这样的成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翻译教学的几条有效方法,供外语教育界的同仁在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时参考,同时也作为同行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与学时的参考。

第一,从一开始(初学阶段)就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由于中学英语的课时一般都是四到五节,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交流练习,只能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1991年国际英语教师协会25届年会上,学者们提出:“学生走进课堂是为了学习语言,不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课堂上必须用充足的时间来传授英语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英汉表达习惯的区别等。初学阶段,老师教学生学完字母后,再教语法时,就要培养学生注意英汉差别意识。例如,在汉语中我们说:“我十二了。”翻译成英语时说:“I am twelve薄焙河镏忻挥小笆恰保翻译成英语时要用“be”,且还要有人称的变化。再比如,汉语中我们说:“我昨天在街上遇见了我的老师。”翻译成英语时说:“I met my teache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薄焙河锏南肮呤前咽奔渥从锖偷氐阕从锓旁谖接锴埃而英语的习惯则是把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放在宾语的后面,且谓语动词还要有词形变化,但是汉语就没有。另外,词序也不同。除此之外,英语中还有各种句型变化,例如,英语中的疑问句与汉语中的疑问句就不同,汉语中疑问句只在句末加问号,而英语中疑问句就不仅要在句末加问号,还要使用助动词、疑问词等。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逐步形成英汉语言表达差别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就会少出现或者没有 Chinglish现象了。

第二,可以把英语

课堂教学设置成同声翻译的情景,在教师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完毕后,让学生进行操练时,可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进行同声翻译操练,教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或者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同时让几个学生口头翻译说出,让全班都能听到,或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译能力。例如,英语中表示“花费”时,可以用spend,take,cost,pay等表达,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目前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常用英语句型进行归纳,可在每节课讲授新课前的复习步骤中使用,也可在传授新课时使用。

第三,课堂上的翻译练习是有限的。因为在一节课中教师既要讲解语言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不可能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因此,课后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英汉组、汉英组、朗读组等),让他们在课后把当天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利用下一节课课前五分钟轮流让这些小组把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复习。

最后,在考试评估上要进行改革,不能再以现行英语考试模式(即标准化的选择题,这种题型是专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设计的)来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如果这样的话,只会导致题海战术,把学生训练成了考试机器,一旦离开课堂,离开考场,就是英语成绩下滑的开始。那么怎样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就英语学科来讲,英语素质就充分体现在听、说、读、写、译五会上,体现在英语的实用性上。因此,英语测试必须体现在这些方面,即听力、口试、阅读、英汉互译题型。测试方式的全面性是教学质量的强有力的保证。

总之,我们应当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传统的外语教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的中心课题,有机地将听、说、读、写、译教学结合起来,以翻译学习为突破口,不懈努力,就一定会开创英语教与学的新天地。

篇5:不可小觑的That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不可小觑的That

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 顾永

That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常用词,在中学英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用法也较为复杂,千万不可轻视。下面拟就其用法作一简单的归纳,便于同学们复习掌握。

一、作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定语,意为“那”、“那个”(其复数形式为those),例如:

This radio is more expensive than that one.

I didn’t feel very well that morning.

That可用于“that (或this/those/these) + 名词 + of + 名词性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结构中,表示赞赏、不满、厌恶等感情色彩,例如:

That remark of yours is quite correct.

That son of Peter’s is always asking some silly questions.

二、作指示代词,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等(其复数形式为those)。

1、代指(距离较远的)那个人或物,例如:

That is his sister Mary.

This is a car; that is a jeep.

2、代指前面提到的某事或所说的情况,例如:

That happened twenty years ago.

How to do it better and faster, that is the question.

3、代替前面出现的名词,以避免重复,例如:

The volume of the sun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earth.

The cost of oil is less than that of gas.

这时应注意that与one和it的区别:

That用于特指;它既可以代替可数名词,也可以代替不可数名词,但它只能代替物,不可代替人,且其后多有后置定语。

One用于泛指;它可以代替物,也可以代替人,但它只能代替单数可数名词(复数则用those),不能代替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表示特指可用the one,等于that;例如:

I haven’t got an umbrella, and I am going to buy one.

He is not one to bow before difficulties.

It用于指代前面所提到的同一事物,例如:

I bought a watch last week but I lost it this morning.

三、作副词,在句中充当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副词,意为“那么,那样,这么”,例如:

The old man is too old to walk that far.

How could she sing that well after only one lesson?

That的这种用法相当于so,但是不能与从句连用。

四、作关系词,有下列几种用法:

1、作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在从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例如:

He is the engineer that designed the new machine.

They live in a house that was built thirty years ago.

She is the girl that I saw in the park.

Is there anything (that) I can do for you?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① that 引导定语从句时,它本身在从句中充当一个成分,这是区别that引导定语从句与其它从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② that 不可以用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③ that 在从句中充当宾语时,在非正式文体或口语中常常可以省略;

④ that 在从句中充当介词宾语时,不可紧跟在介词之后(这时指人需用whom,指物需用which);

⑤ 在一般情况下,that指人时,可以和whom互换,指物时,可以和which互换,但是在下列情况中,宜用that:

a、当先行词是all、a lot、a little、few、much、none、anything、everything、something、nothing等词时,例如:

All that can be done has been done.

b、当先行词被all、any、no、much、little、few、every等限定词所修饰时,例如:

There’s no / little time that we can spare.

c、当先行词是形容词最高级或序数词、以及先行词被形容词最高级或序数词所修饰时,例如:

He is one of the best players that our team has ever ha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ve heard of him.

d、当先行词被the very、the only、the next、the last等所修饰时,例如:

He is the only person that we can rely on.

e、当主句是以who、which开头的特殊疑问句时,例如:

Which is the book that belongs to me?

f、当先行词同时包括人和物时,例如:

He talked about the teachers and schools that he had visited.

2、作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在从句中充当表语,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但往往可以省略,例如:

She is not the young and lovely nurse that she was ten years ago.

This is no longer the dirty place (that) it used to be.

注意:能在定语从句中作表语的关系代词只有that一词。

3、作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配合上下文代替关系副词why、when、where或代替at which、by which、in which、with which等,例如: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why) the question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in isolation.

The Chinese delegation sat in the same row that (=where) the Canadian delegation did.

Each time that (=when) he came, he did his best to help us.

This is not the way that (=by which) we came last time.

They shouted with the loudest voice that (=with which) they could.

4、用在“It is / was …that …”结构中,对某一成分加以强调;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是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或状语,例如:

It is the young man over there that teaches us English.

It was your brother that I met in the park this morning.

It was in 1985 that he was set free.

It was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that they elected him.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① 被强调的成分是人时,可以使用who,较为正式;

② 强调时间状语、地点状语不用when,where;

③ 被强调的部分不可以是表语、谓语动词、让步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或以as、sinc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五、作从属连词,引导名词性从句;that在句中没有词汇意义,只起连接作用。

1、引导主语从句,例如:

⑴ That Peter should have won the first place is surprising.

That引导的从句作主语时,通常使用先行it代之,而将that从句置于句子末尾,这时that可以省略,例如:

⑵ It is surprising (that) Peter should have won the first place.

在正式文体中,为了强调that从句的内容而将其置于句首时,that不可以省略(如上述⑴);如果整个句子为疑问句,则只能使用先行it结构,例如:

Is it true that he will come here next week?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① 在使用it为先行主语的结构中,当表语是表明说话人态度或愿望的形容词(即句子含有建议、命令、要求等主观意向时);或者表语是表示惊讶、喜悦、遗憾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时,that从句中的谓语要用虚拟语气,即用“动词原形”或者“should + 动词原形”,以及“should + have+过去分词”,例如: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should) be sent there at once.

It’s important that everybody (should) be told all the facts.

It is strange that she should have left with the lights still on.

常用于这种结构的形容词有:necessary、important、best、essential、surprising、strange、impossible、natural、right、unfortunate等。

②在it is a pity / a shame / no wonder / no surprise这类结构中,并且表示惊奇、惋惜等感情色彩时,其后的that从句也应使用上述虚拟语气,例如:

It is a pity that he should refuse to go with us.

③在it is suggested / hoped / ordered / demanded / requested这类结构中,如果表示命令、建议、要求等意义,其后面的that从句也应使用上述虚拟语气,例如:

It is demanded that he (should) leave at once

④that从句作主语时,还常用于“It + appear / seem / happen + that从句”这种结构,这时它可以转换成带有不定式的简单句,例如:

It appeared that he was talking to himself.

= He appeared to be talking to himself.

It seemed that she had lost something.

= She seemed to have lost something.

It happened that he had heard of the place.

= He happened to have heard of the place.

2、引导宾语从句,例如:

He told me that he had been there many times.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 在表示命令、建议、要求、决心、愿望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谓语常用虚拟语气,即使用“动词原形”或“should + 动词原形”,例如:

We suggested that he (should) come another day.

这类动词有:advise、ask、beg、decide、desire、demand、insist、determine、order、plan、request、require、suggest等。

② 当主句的谓语动词为thank、believe、suppose、guess、expect、imagine等,表示“认为、猜想”时,其后的that从句如果带有否定意义,应注意将否定词转移到主句,例如:

I don’t suppose that you need to worry.

③ 当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后跟补足语时,应采用先行it作宾语,而将that从句置于句子的后部,例如:

We think it necessary that you should attend the meeting.

3、引导表语从句,例如:

The fact is that all bodies possess weight.

当表示建议、命令、要求、决心等动词的同源名词以及motion、opinion、idea等名词作主语,以that引导的从句作表语时,也应使用上述虚拟语气,例如:

My suggestion is that we (should) visit the Great Wall first.

Our plan is that we (should) have a sports meet next week.

4、引导同位语从句,例如:

There can be no doubt that we shall succeed.

表示命令、建议、要求、决心等动词的同源名词,以及motion、opinion、idea等名词后面的同位语从句,也应使用上述虚拟语气,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plan /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put off the meeting till next Monday?

5、引导从句与某些充当表语、表示思想状态或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连用。这种句型中的主语一般都是人称代词,在非正式文体中that可以省略,例如:

We are sure that our team will win.

I’m glad (that) you are all right.

这类形容词有:certain、sure、glad、happy、delighted、afraid、surprised、sorry、confident、anxious等。

六、作从属连词,引导某些状语从句:

1、引导目的状语从句,用that、so that、in order that或for fear that,从句中一般有can、may、could、might、will、would、should等情态动词,例如:

Bring it closer (so) that I may see it better.

I hid the book in order that he should not see it.

I put down his address for fear that I should forget it.

2、引导结果状语从句和程度状语从句,用that、so that、so…that、such…that、such that,例如:

The sound is so weak that you can’t hear it.

Something may be wrong (so) that the machine has stopped running.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① 当so修饰动词时,朗读时后面应稍加停顿,例如:

His heart beat so … that he could hardly breathe.

②当so位于句首时,主句的语序须倒装,例如:

So badly was he injured that he had to go to the hospital.

③ 在so和such结构中,that有时可以省略,特别是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例如:

I was having such a nice time (that) I didn’t want to leave.

3、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用now that(既然)in that(因为)not that… but that(不是由于……而是因为……),例如:

Now that you mention it, I do remember.

In that he is the monitor, he should preside at the meeting.

Not that the book is difficult to read, but that he has no time.

七、作从属连词,引导表示愿望、惊奇、感叹、沮丧等情绪的从句,主句常常省略,例如:

Oh, that I were with her now!

Oh that the rain would stop.

八、介词不能和连词that一起使用,在“不及物动词+介词(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的结构中,在介词后应先用先行词it,然后再接that从句,例如:

You may depend upon it that all the goods will be delivered in time.

We will answer for it that this answer is right.

或者采取下列方式:

The judge held the parents responsible for the fact that the child had run away.

以上只是对that的一些常见的用法作一简单的介绍,在复习中还应注意它与其他词的区别、联系及转换关系等,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和适量专项训练牢固地掌握其用法。

(-12-06)

篇6:不可忽视心理暗示对儿童的影响

不可忽视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不良心理暗示不仅会影响到成年人的思维和行动,也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那么,不良心理暗示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呢?该怎么克服呢?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不良心理暗示影响儿童成长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而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独立性不强的人,譬如妇女和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暗示。

心理专家认为,如果是长期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情绪受到波动,必然影响到个体的认知思维过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讲,不良的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对于儿童的正常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或限制作用。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量多给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及实际的帮助和引导。此外,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更利于他们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不良心理暗示可能给儿童造成的影响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儿童因不良心理暗示而导致心理困惑,则应尽快求助心理咨询师。

篇7: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尊爱差生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兴趣是人们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和情感状态,通常用“喜欢”“愿意”“乐意”等词语来表达感兴趣的客体。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即教育家们常说的“乐学”。教育家斯宾塞主张:“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快乐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活动”,爱因斯坦认为:“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乐趣......”。因此,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它会使学习者求知欲变得更加持久和专注,会使学习者改变学习心态,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一、师爱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

学生都有欲求获得老师好评的愿望,更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喜爱、赞扬。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老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听话”,并得到老师的爱,从而满足爱的需要。然而,由于智力与非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学生的发展参差不齐,我们有些教师便不能公正而冷静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差异,对好学生表现出热情、耐心,对差生则表现出冷漠、厌弃。同样是违纪行为,对好生的评价是“思维活跃”,对差生则评价为“不懂规矩”;同样是回答不出问题,对好生不厌其烦地启发,对差生则厌烦地敷衍。指责多于鼓励,讽刺多于帮教,冷眼多于关怀的情形常伴随着差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对于一种紧张而焦虑的状态中,欲求获得老师爱的失落感使他们渐渐地与老师疏远了,更不愿和老师配合,逆反心由此而产生。这些学生采用调皮、恶作剧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故意用不完成作业或破坏课纪的方式让老师难堪。从不喜欢这位老师发展到不愿学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爱屋及乌”。如,某校一位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参加市区统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近几年年老多病,表现出不冷静和烦躁,以往的耐心帮教不见了,以往的热情鼓励没有了,听到的总是学生如何差。因此,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紧张,上课秩序难以维持,课后作业难以收齐,辅导时学生总是七零八落,考试成绩逐次下滑。据调查了解,出现难以维持、难以收齐、难以补齐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厌烦这科的学习,有的甚至干脆放弃了这科学习。学生谈道:“这个老师常常是走到教育门口就横眉冷眼的,还说‘看到你们鼻子眼睛都是气’”......

假若学生和教师建立了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会是以上的结果吗?因此,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态度,也是感染培养学生热爱情感的最佳手段。只有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关怀、理解、尊重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向师性,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师爱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基础,是促使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尊重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体作用能否发挥,主体地位能否体现都与教师是否尊重学生有密切的关系。所有学生的心灵都向往美好,其本性也是积极向上的,并都有其各自的闪光点。因此,相信学生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是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关键。

可现实中,有的教师遇差生违纪时,往往不留情面,说一些有辱学生人格的话,甚至公开揭学生的短,用嘲讽的口吻指责学生,更为甚者是将学生最忌讳的家族纠纷公诸于众,使差生抬不起头,不是沉默冷对就是愤慨地与老师顶撞后走开。如,有位差生在一次单元测验中出乎意料地考出了好成绩,老师却不问青红皂白说是学生偷看别人做的,这位差生当时并没多说,只是含着泪走开了。但从此这位差生对该科的课不认真听,该科的作业不认真完成,到期末考试时成绩比以前倒退了三十多名。教学是双边活动,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像这样紧张的师生关系,还有什么配合可言呢?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不信任,导致了学生的心灰意冷,还有什么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呢?至于学习兴趣的激发那更是不可能。

又如,有一位差生上课时看课外书,老师发现后虽用眼光示意他不能看课外书,但该同学仍继续看,于是老师便在讲课的同时走到那位同学身边,又极其自然地用手示意地停止看书,下课后这位老师把上课看书的这位同学叫到办公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帮教。此后,这位同学不仅再未出现上课不专心的情况,而且还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特别踊跃。自尊心是学生心灵中的敏感点,这位教师不当众批评学生,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事后老师又与学生交谈,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其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换来了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激情。所以,尊重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确保教学效果良好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的期望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内动力

期望即预期要达到的的效果或目标。就教学双边活动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提出目标,是激励其成功斩手段。

差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本质来看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全凭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差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一旦得以激发,能动性便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以极大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之后,自尊自信感促使他进入到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性循环中。如,有位差生完成作业常常是字迹潦草,准确度差,可在半期家长会前的一次作业他却一反常态地认真完成了作业,老师已揣摩出这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家长到校开会时老师不告状。这位老师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于是在该生的作业本上批了一个大大的5分,同时批注:“作业有显著进步,望持之以恒,有志者事竟成,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紧接着在评讲作业时老师再次表扬了他。老师的表扬和期望,使这位听惯了指责的差生低下了头,热泪夺眶而出。从此,完成作业情况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该学科学习成绩也由以前的不及格跃到80多分。因此,教师要注意密切师生关系,发挥师爱效应,特别要厚爱差生,并对他们寄予良好的期望,这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然而,有的教师常常对差生过急的评价,说什么:“反正你都不想学习,干脆回家算了,免得影响别个”“你真不是学习的料”,“真是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也”......对差生的种种片面评价其结果是,给差生心灵投下了阴影,使他们更为颓丧,对学习更加厌倦,自卑感愈加强烈,既无学习信心,更无学习兴趣可言。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认定和期望屋子关重要,只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尝到能力发挥的愉悦之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变被动学习为“乐学”“愿学”“喜欢学”。所以,教师的期望是学生兴趣牟产生的内驱力,是促成教学效果良性循环的关键。

综上所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常使人感到枯燥厌倦,这就需要情感的感染。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能推动对新知识的探求。教师只要对差生倾注真诚的爱,差生就会在师爱情感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差生由衷的尊重与信任,就会使差生在师爱的情感趋使下充满激情地学习;教师对差生寄予成功的期望,就会使差生在学习激情的推动下信心十足地学习。

总之,师生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教学效果好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只要我们潜心地用科学方法育人,不懈地用科学方法教书,教书育人将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篇8:模块教学总结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陈佳明

本学期是新课标实施的第一学期,本人在暑假期间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从理论上对新课标有了初步认识,本学期经过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 新课标教材的特色.

1. 编排内容中,改变以往教材大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赋予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综合知识能力的责任,大量贴近生活的真实材料.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2. 教学活动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

3. 采取了分课型任务教学的方式.

4. 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5. 增加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二. 具体做法:

本学期高一级完成了两个模块的教学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高一英语第一、二模块各含有5个单元,在处理课时时,在参照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制定了适合校实际的校本教法。

1) 第一课时: 处理学生用书中的warming up, speaking. Speaking或者WB中talking 合并一起作为一节课,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中将对英语口试有所体现,虽然本校学生水平所限.开展这项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但假若经过教师精心设计,适当降低难度,还是能收到一定效果。对于个别单元Speaking话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则可以处理成最后一节课,即让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输入之后,再输出知识。

2) 第二课时:处理Pre-reading和Reading ,Comprehending.词汇穿插在各课时中,用猜词等等技巧进行教学,而不单独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既利用Comprehending 的练习,又设计了具体问题或T or F,或设计Multiple choice等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第三 四课时,处理知识点.

4) 第五课时,处理Language Study,作为阶段复习,结合“一课一练”中有关词汇的练习,作为一节练习加复习课。

5) 第六课时,处理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语法处理我认为也可采用传统的教法,因为要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系统的认识,传统的教法也有一定的优点,不应摒弃.

6) 第七课时:处理Listening 中的内容。因为此内容难度较大,所以放在单元靠后的课时,处理是也做了一些删除。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两部分的听力材料,只选取较接近本单元话题的听力材料作为练习,另一篇则发给学生听力材料,处理成听读材料。

7) 第八课时:处理练习册中的Reading Task

8) 第九课时:做本单元小结.

三. 学生评价体系.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评价体系,根据本校新课程实施细则的精神,学生学习模块登分分为学时(5%) 情感态度(5%) 书面作业(10%) 实验与实践(10%),平时测试(10%),模块测试(60%).

作为学时,平时测试以及模块测试这几方面有两次测试作为依据.本人平时教学中则尝试进行学生形成性评价.以以下表格为例:

目标 技能 知识 情感 策略 文化

能力 说 读 听 写 综合

目 上课

发言

日常

交谈

朗读 对

话 英语

周报

听力

成绩 周记

文 上课

纪律

自觉性

发言

组性

活动

组织

名 日

期 评 价

组评 教师

评价

以上此表,每组一张.一周小结一次.

此表本人在第一模块做了试用,第二模块因教学进度较紧,故没有具体实施。

四.实践效果:

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新课程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

1) 生活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注重学生为本的理论的贯彻,让学生开始向主体地位发展。

3) 任务型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校本教法,经这学期的实践证实较符合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

存在问题:

1)一些教学步骤对于学生来讲知识起点较高,开展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且有不甚合理之处,特别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有些地方已经明显是超标.可操作性低.

2)课本附录和教参中的语言点解释有不尽详细的地方,个别还有疏漏.

3)教材难度较大,内容多,难以驾驭。在教学进度方面较紧,致使不得不舍弃一些听力和阅读训练。

五: 一些思考:

1)对书中大量练习应该有所选择,过于肤浅的问题或过于牵强的练习。(如教材中个别单元,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中设置的完型填空,常常过于牵强,可以替换成自己设计的针对课文的Retelling

2)语法知识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进行巩固和扩展,在期末复习中再把相同的语言结构放在一起处理。如定语从句,分别在模块I的Unit4&5和模块I的Unit1&5中出现,可作为整体复习。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皆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学生整体评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还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去完善。

以上是本人对这学期的教学总结。

-1-20

篇9:浅谈语音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书生中学 李慧美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语音,语言就不能存在。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语音教学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质量,而语音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所以语音关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语音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单词读音就有困难,要么不会读,要么读不准,这就成了教学最大的拦路虎,直接影响到单词的记忆与积累。而词汇量少,阅读势必困难重重。此外,单词发音不准,只能把形和义联系起来,而不能把音和义联系起来,给听,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试问一个学生上课时想听听不懂,想说说不出,想写又写不来,其结果除了放弃外还能做什么呢?由此可见,语音教学是听说读写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现阶段的英语语音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枯燥,太注重语音知识的讲授。

许多老师教学语音时,只是一味地讲解语音知识,示范口形,讲解发音部位,还一个劲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部位和口形。将语音课上成语音学课,造成学生刚开始学英语就怕开口,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接着老师就开始领读,一遍又一遍,学生象念经一样跟读。一堂课下来,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效果却甚微。学生在英语学习入门阶段就费时费力,兴趣索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说得好。在英语语音教学中,适当的语音知识讲解和示范领读是必须的,但是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与一切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又能积极地学习模仿,并对自己的发音进行及时地调节与纠正,即变消极为积极,盲目为有意识地学习。这才是语音教学的成功。

二.老师对语音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把握不够缺乏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的认识。

另外有些老师对语音教学抱轻视态度。只注重字母,音标,单音与拼读,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其语音知识(如重音,连读,节奏,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全面训练。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听懂,就一个音一个音地教,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违反了语言的真实性和规律性,养成了不良的语音习惯,结果坑苦了学生。连读,节奏一一不通,更不用说同地道的英美人士进行交流了,学生说的英语是中国式英语,外国人听不懂,而外国人说的英语学生也听不懂。所学的语言成了死语言。

良好的语音习惯是学好英语的保证。老师从入门阶段起就该狠抓学生的语音习惯,使学生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后,能操一口流利,地道,纯正的英语并用于交际。这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老师自身语音语调不准,示范声音低,学生听不清。容易造成学生对语言内容的误解。

例如/s/ 和 / / /z/ 和 / /

work/walk of/off were/will want/won’t/what …

又如重音不同

“D o I have to `stick it on `myself?”

“No.Better stick it on the envelope.”

“再如语调不同

Do I have to `stick it `on myself?” “Yes.Do it by yourself.”

He is a doctor.↘表示事实 Yes↘是肯定回答

He is a doctor.↗表示惊奇不解 Yes↗表示疑问

所以老师应进行一定的发音训练,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在教学中更应注重人机结合,让学生多听标准录音,既能正音和正调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四.大班上课,单独练习机会少。

这是中学语音教学中最困难的问题,是语音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主要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要听清听准,而后再模仿及朗读。其次在纠音正调时,简要地讲解一点语音知识及练习诀窍。如单音成组比较练习等,还可让语音好的同学领读或帮助他人等等。

鉴于以上一些问题,我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语音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利用语音口型图及口腔活动模型,结合老师的口型,让学生模仿,一目了然,简洁有效。

二.教给学生一些读音规则和读音模式及重音语调等语音知识,易于掌握一般规律。

三。利用童谣小诗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学生的发音;利用绕口令进行辨音正音。

四。采用游戏法教学语音,既可训练学生的正确发音又可培养洪亮

准确地朗读,还能通过背诵和表演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进行语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参考书目:

《英语课堂教学游戏》 李震雷 上海教育出版社

《英语童谣和儿童英语语音训练》 肖燕丽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99

.6.27

篇10:对英语词汇的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作为一名教师,任务就是教育学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接触到另一个语言文化氛围。在很多专家眼中,教师在课堂上就像是一位主持大局的导演,又或是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这个导演称不称职,你这个将军指挥地如何。而导演和将军的成功也就取决于与学生的配合。如果光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下面一片冷场,那恐怕你就是这节课上得再动听,再生动,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如果光要求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学,掌握自学能力,而教师则在一边忙着回答学生提出的各个问题,而弄得手忙脚乱,那恐怕也非众多老师的选择。那如何才能既使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又能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呢?我主张:Show出你自己!

Show出你自己!并不单纯是对学生而言的。这也是针对我们这些英语教师而言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你就应该想方设法地替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而又活泼的语言氛围。因为课堂的氛围主要是靠老师营造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靠老师一点一滴培养的。对老师而言,如何来show出你自己呢?这也许是一个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加强学习英语目的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真实或虚拟的交流情景,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同时,营造一个和谐而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每一个老师都在追求的。那如何营造呢?这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我和学生其实都是可以交心的朋友,我们可以以朋友的立场来探讨学习当中的各种问题,可以把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毕竟我们年龄相近,不会产生所谓的代沟。很可能我们还有同样的兴趣和喜好,更能让我们产生一种共鸣。那上起课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由于我长相小巧,可产生一种亲和力,让学生能够更愿意和我亲近;同时我的简笔画也能在这时帮我的忙,更何况我还有唱歌,等等优势呢?我会尽量把我的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兴趣,并让我的快乐情绪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也一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所精心设计的课堂情景交流中。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是由老师枯燥的讲完四十五分钟。对学生来说,只不过在做简简单单的搬运工作,简单的从教师那儿把知识一五一十地挪移到自己的记忆仓库里,而现在语言教学则对我们这些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规则和明文都规定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那如何来改进呢?无非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大多数学校还没有配置这方面的仪器。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既然需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教师就应打破常规,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使之达到新颖而有适度。这就对教师---导演身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就应针对教学内容与学习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和求知欲望。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初中生学英语的心理过程是:好奇---兴趣---成就(学了有用)---自信。总之,调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此外,教师还应实施情感教育,也就是我在先前提到的,要和学生交心,让他们能够积极而又主动地用英语来表达他们的想法,某段有趣的经历,或平时的所见所闻,一段幽默等等,打开师生间的心理交往渠道,创设一种真诚、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show出你自己!show出老师的风格!show出老师的特色!同时也show出老师的成功导演角色!

那Show出你自己!对于学生来说,又有哪些方面呢?应该说学生就是每节课的主角,你们到底是光彩夺目的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都是在于你敢不敢出你自己,学生是英语课这场戏的主角,支柱,那就意味着学生应该Show出自己的特色.唱出一部令人赞不绝口的好戏.当教师创设了语言环境后,而学生也应积极地投入到这个语言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而踊跃地发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积极而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心并也Show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总而言之, Show出你自己,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协调一致.才能使课堂生辉,寓教于乐,让我们的英语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1:从英语课程标准看新型师生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从英语课程标准看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部2001 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从而保障新《标准》的顺利实施。

一、新《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

尊重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把尊重和自我严格要求相结合,自我严格要求正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二、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新《标准》注重教育的情感策略: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目的,积极影响学生,确立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新《标准》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互相鼓励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开发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开发情商,促进智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新《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管理与评价、认识、交际等学习策略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净化、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评语言辞恳切,切中要害: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始终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兴趣、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四、新《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师爱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视学生为教师生命之延续”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篇12: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论文

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论文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所谓智力因素,也叫认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先天语言获得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所谓非智力因素,又叫非认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态度、动机、兴趣、个性、情感、自信、毅力、方法等等。

[关键词]数学教学 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许多资料表明,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们的兴趣、方法、进取心、自信心等,也就是说,人与人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而非智力因素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却较大,非智力因素常常是成功之关键。同样,学生要学好数学,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只要非智力因素中有一方面不好,学生在课堂上所收到的效果就不会好。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于同等内容、同等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环境,即使学生有着同样的基础知识、同样的智力水平,而收到的效果却不一样,这就是非智力因素在作怪。如,我教的两个学生,天赋都极好,也即智力因素方面几乎是一样的,其中一个学生学习动机、态度良好,平时学习极其刻苦,对各门功课都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还善于积累和学习好的学习经验,并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每次考试过后,胜不骄,败不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这位学生在省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中招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而另一位学生学习却总没有劲头,产生一种厌学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对玩却极感兴趣,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极差,教师多次好心规劝,他却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其结果是成绩不好,中招考试勉强考入普通中学。这些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善于培养、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界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而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忽略学生年龄实际、搞注入式教学的倾向,这些都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难以达到学有所悟、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设下疑问,激发兴趣

一个恰到好处的疑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比如,在初一代数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先提出问题“小学学习的乘法是如何运算的?”,学生很容易回答,等学生回答后继续设疑:“那么引入负有理数之后,如何进行乘法运算呢?”,这些设疑提问,不仅很快切入主题,而且一下子扣紧了学生的心弦,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浓厚兴趣。但必须注意,设疑要难易适度,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

2.制造矛盾,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长期进行无矛盾的传授,学生将会感到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容易淡化学习的欲望,而矛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多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以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引发兴趣。教师可在讲新课前,进行旧课复习的提问;也可以对数学中比较简单易懂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做;或者新课讲后,留部分练习题,让学生到黑板上去演板,这样既可以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电脑教学和幻灯教学已普及到了各个学校,它能把直观教学与设疑结合起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很直观,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有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先进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

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它一旦产生就可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产生一种推动力。态度主要是指学生的看法和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制约或促进作用,学习有了良好的动机,就可以事半功倍,而缺乏正确的动机,学习就没有内在动力。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机和态度不尽相同,学习积极主动的同学,动机良好,态度端正,具有宏伟抱负,而学习被动的学生,则不这样,他们认为,反正现在有计算器、电脑,也不当科学家,只要认几个数,能应付日常生活的计算就可以了。针对持这种态度和动机的学生,要多和他们谈心,随时随地进行教育,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学习的念头,同时也要向他们灌输竞争意识和下岗意识,教育他们不是为了升学而学习,不是为了能日常生活而学习,不能认为学不学数学与自己的将来无关。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没有知识将会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化素质,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因此,一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动机和态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出巨大的热情。

三、强化成功经验,进行毅力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毅力教育,如介绍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以数学家那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勇于进取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好品质;也可以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还可以在平时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刻苦勤奋,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培养数学情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自我培养数学情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教师可以用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等,使学生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维形式,保持健康的数学情感,增强自信心;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讲多练,用生动、活泼、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练习,多发表意见,加大锻炼的机会;另外要对学生少批评多表扬,消除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真心地帮助他们,运用积极鼓励、不泼冷水、不讲套话、委婉批评、不责备等方法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喜爱数学这门课。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指导学习方法,稳定思想情绪等等。

总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关心爱护他们,准确把握学生心态,有针对性的进行矫治,给他们指引学习捷径,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学习就容易成功。

篇13: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论文

一、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课教学的负面影响

第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关标准。当今社会媒体信息相当的发达,这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对流行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导,为此有相当一部分流行音乐的制作水平比较低下,甚至有一些粗制滥造的音乐作品充斥在文化市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处于一个培养和发展的阶段,对于流行音乐的弊端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这些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对于中学生审美意识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们一听到靡靡之音,或者比较低俗的网络音乐就不由自主的变得亢奋,反而听到一些民族的经典乐曲《黄水谣》、《茉莉花》就开始打瞌睡,这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的不利,而且也不利于培养中学生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审美心理意识的提高。第二,流行音乐对中学生情感影响不稳定。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本来就不稳定。对于一些容易走极端,难以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中学生来说,有时听了一些流行音乐,会被其中的一些情绪所感染。原本就学习成绩上不去,承受着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而此时听了一些哀乐的流行音乐,会更加深化其忧郁的心理。现实中,许多的中学生选择通过流行音乐来排泄心中的郁闷,但是由于其内心情绪的不稳定,在加上流行音乐有一些消极的因素,为此可能造成学生情绪的极端化、思想麻木,进而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第三,追星行为、不利于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流行音乐发展制造出一批演艺明星,为此社会上开始涌现“追星潮”,有一些中学生沉溺于追星中不能自拔,甚至耽误学业去看明星的演出。而且有些学生开始幻想过明星那种看似外表风光的生活,渴望光彩照人,名利双收,他们没有认识到明星表面风光也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和汗水。而明星的成功在社会上也极易让人们理解为成功的真谛,中学生人生观还很不健全,为此也会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波及。一厢情愿的认为,成功主要来自幸运,有捷径可寻,而不需要辛苦的打拼,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第四,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一些高雅的音乐作品相比,流行音乐缺乏一些音乐上的意境和想象空间。流行音乐一般都配有歌词,有的'甚至被录播成电视歌曲,这无疑给人们欣赏音乐提供了方便,但也极大限制了人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中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发展期,对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比较偏爱,为此对于一些歌剧和民歌弃之不顾,这不利于初中生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流行音乐对于初中生的正面影响

第一,流行音乐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当下的中学教育虽然也有音乐教育,但是多数中学生不识五线谱,更不从谈及音高、音拍的含义,但是由于经常接触流行音乐,有些人还是能比较准确的演唱出一些流行音乐。而且一些流行音乐在音高和节奏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在兴趣引领下,通过自己反复的模仿可以在整体上很好的把握该曲的原貌,为此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激励着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探索和的热情,也是使得他们也很好的认识到了音乐对于文化陶冶,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进而使得音乐真正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欣赏流行音乐本身也是对音乐意像的一个积累和体验的过程,当欣赏音乐达到一定的数量,内心自然会对于音乐要素和音乐内容中产生更为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平地而起的凸显,而是需要一些音乐知识的积累,当然也包括流行音乐知识一种沉淀。而流行音乐中高音会给人一种昂扬和激励之感,弱音会给人一种舒缓,柔情之情。其所塑造出的情景与意境也可以使得学生更好体味音乐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第二,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流行音乐一般都是比较情绪化的音乐,多以抒情为主,这可以有助于学生调节情绪,这也是流行音乐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并且可以引起中学生情感共鸣的主要原因,而且流行音乐的题材也和人们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极为的贴近,尤其是校园民谣曲风轻盈,就好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例如《当我老了》、《午后的雷雨》等歌谣就极易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倾听这些乐曲,中学生很容易消除学习之中的紧张感和疲惫感,而且这些音乐也朗朗上口,利于演唱。为此中学生们喜欢用一些流行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流露对生活的热爱,友谊的珍惜,也使得中学生的情绪得到极大鼓舞,非常有利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

三、结束语

流行音乐作为通俗文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对正在成中学生更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为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中学生欣赏流行音乐上多加以指导,尽可能的让流行音乐发挥它的正面影响力,以便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篇14:浅谈新目标英语词汇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浅谈新目标英语词汇教学

[内容摘要] 词汇在任何语言的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语言的基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词汇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词汇表的记忆和学习,而是学习者积极参与的一种过程,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今年七年级新目标英语的使用,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英语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难点,在新目标英语中更加突现。搞好在起步阶段搞好词汇教学,对学生英语的长远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目标 词汇教学

一 引言

词是语音,音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又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元(陆国强 1986)。离开了词汇的学习,任何语言的习得都是徒劳无功的。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的表达就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就无从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英语水平的高低。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是人民教育出版与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新教材七年级(上)在语法教学上并没有做过多的按排,但词汇量大是该教材的一大特点。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词汇有700个左右,比人教版的教材词汇有较大增加幅。词汇的加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基础不一,这对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在起步阶段词汇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其意义重大,十分值得研究和学习。

二、 新目标英语的教学难点。

1、新目标英语第一册有词汇700个左右,第二册约450个,单词多是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难点。

2、学生英语基础不一,分化严重。尽管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但多数学生升入初中不具备1-2级课标的基础(小学阶段基本掌握600-700个单词的词汇量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以本校为例,作为农村初中的一所,很多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英语学习能力差,首先表现在语音方面,单词读不来,意义无法理解。面对新教材顿感到很不适应,难以进入学习角色,觉得学习任务重、负担重。有的学生基本上是“零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困难可想而知道。

3、多数学生记忆英语词汇时还是采用零星的或片段的记忆法。他们对学到的生词不会分析和比较,,遇到生词要么死记,要么找个词汇表硬背。这种被动的记忆方法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可追忆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词汇难免在其记忆中模糊、淡化、甚至消失。这种事倍功半的记忆方式还会挫伤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

4、课的编排和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完全不同,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单词教学,是目前使用新目标的进行词汇教学的困惑之一。

5、新教材刚开始使用,教师尚处在初始的实践探索之中;教师接触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册,对初中六册教材的全貌没有整体上的感性认识。

6、使用的新教材虽说是初中起点(零起点)教材,但显然教材的预备篇内容少,所用课时少,不能弥补学生小学英语不足。

三、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著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 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词汇是学生的最大的“拦路虎”,对于起步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要完成新教材说要求的目标,首先应该重视词汇的教学。

四 、七年级词汇教学

1激发兴趣是关键。

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激发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一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也说过:“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老师首要做的工作。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单纯而富有童趣 、乐观而富有朝气。但学习上情绪波动往往较大。在具体的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兵法有云: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词汇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高压鞭策,结果可能是适的其反,在学生中滋生厌学情绪。因此在七年级的单词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作为七年级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注意这样的一些关键词:1)气氛(atmosphere 、2)自尊(self-esteem) 、 3)勇气和信心(courage and confidence) 、4)鼓励(encouragement)

新教材课本本身就很吸引学生的注意,新目标英语课本的画面采用了彩色的卡通人和物,配上各种情景对话,非常适合刚上初中的学生的心理,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兴趣。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的迫切需求(目标功利化)、 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动机)、重视起点评估和反馈(成功可视化)。总之,在起步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2 强调音、形、义的教学

“英 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三年看头年,初一是基础,语音是核心,要学好英语,首先要突破语音关,让学生多积累一些拼读规则是突破语音关的关键,尽管英语单词难记易忘,但它与任何事物一样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根据专家的研究,英语单词尽管读音和拼写形式上是两套符号,但90%以上在音、形之间是统一的,有规则的。英语毕竟是拼音文字,一般只要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许多单词就很容易拼写出来。现在的初中教材中的词汇大部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教学词汇中,从字母入手,在学生了解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基础上,再讲解归纳元音字母及常见的一些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根据字母拼读单词。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又能帮助学生记住了单词的拼写。比如:在教name时,给学生讲解什么叫开音节,元音字母在开音节中发本身音,即a发/ei/,e发/i:/,i发/ai/,o发/ /,u发/ju:/。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则后,就会很容易地读出take 、date、、。新教材单词中多音节单词比较多,如:difficult、 exciting 、conversation 、favorite 、 interesting 、documentary .broccoli 等。众多的多音节单词的出现,势必会给学生的单词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让学生通过音节划分来记忆单词,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

3 注意多渠道的输入,多形式的输出

词汇记忆问题历来是外语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为了提高记忆的质量,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科学地记忆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用各种器官识记词汇,尽量做到通过耳听、口说、眼看、手写来学习词汇,充分发挥听觉记忆、视觉记忆和动觉记忆相结合的综合记忆作用。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提高了同时呈现词的音、形、义的可能性,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迅速建立词汇各方面的联系,准确掌握词汇的各个方面,从而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词汇教学又迈出可喜的一步。输入只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还离不开输出。词汇的输出形式很多,例如,可根据特定的话题材料给出特定的词汇,让学生用这些词汇进行情境对话或书面表达;也可以要求学生挑出与词汇单上的词不搭配的词,并解释他们为什么要选掉这些词;还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能记住的所学单元中的单词,让他们按种类将词分组,画出词汇理解图。这些输出形式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增强词汇的搭配能力,巩固相关的语义网,促进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4 注意新单词的直观教学方式

用直观法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大量生动的图片,为新单词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教授新单词中可以用多种直观教学法。

a.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 this is a pear(用手指着梨) 用同样的方法教apple, backpack, pants 等和生活相关的单词,在新目标七年级英语 中前几个单元这类词较多。。

b.用简笔画。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如:男孩(boy),女孩(girl)

c.使用图表.如用树形图介绍家庭成员及其关系(Family tree)

d用手势教学here, there, this, that等。教师边说英语边演示,让学生边听边领会并运用于实际之中。

e) 通过多媒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词汇教学。

6在练习中掌握词汇,培养语感

词汇教学要认真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孤立地教学词汇是难以凑效的,只有在句子中,在一定的情景中,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训练活动中教学词汇,才能实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标。

7 在任务中教授单词

新目标

总之,英语中的词汇教学,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书目 :

1 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版

3 左杏生 “常见单词记忆法” 《学英语》第28期

4 李宋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条原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第9期

5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5:浅谈英语艺术性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把自己认识到的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用形象手段展现出来,用生动感人的形式组织每一项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合,保证最佳教学效果,这便形成了英语艺术性教学。

英语艺术性教学是教师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师搞艺术性教学,学生们便能在轻松、愉快而又非常专注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能将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日常交际用语和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这类一般性的活动上升为美的享受和创造活动、学生们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就会得到加强;动机、兴趣、情感、习惯、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既然英语艺术性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有如此之功效,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富于这种神奇的艺术魅力呢?

一、爱心、理解与英语艺术性教学的实践

教师的爱深沉、博大而崇高,它深于父母之爱而不同于父母之爱,它带有鲜明的教育性,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优秀教师一踏上讲台就显得那么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归根结蒂乃是他们对于英语教学深刻而正确的悟性以及对于学生的一份热爱,使得他们进入了艺术性教学的自由王国。只有胸怀“育人”大目标,关心的不只是自己精心严谨的教学设计,宝贵的教学时间,更多的是他们学生们的英语教师才会想方设法,把英语知识教学、言语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性格锻炼、情操陶冶和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影响力。这种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之痕迹。在这种巨大力量的影响下,那些在英语课堂上怯懦不敢开口、怕犯错误、不主动参加实践操练的学生大胆起来,敢于开口,不怕犯错误,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进步很快。

二、英语艺术性教学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位教师能成功地进行艺术性教学,不仅需要拥有爱生之情和对英语教学深刻正确的理解,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形式和师生双边活动等各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性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内容艺术化,即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情节化。人教社和英语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新编中学英语教材现在全国各地普及使用。其内容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发展,让学生逐步认识世界;设计有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美国家的生活习俗,使学生了解其人文、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符合学生的需要;其内容生动有趣,其中不乏有趣的人物、好看的图画、符合学生真实生活的对话及英语歌曲和游戏等;版式设计新颖活泼,富有浓厚的艺术性和良好地教育意义,着实是一套十分考究别具匠心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用语言、直观教具、副语言手段(表情、动作、手势、眼神等无声语言)和表演等使课文中的人和物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其外形、行为、动作、内心世界的全面细致的把握,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从而逐步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一篇故事课文往往情节丰富,其中人物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丰满。教师用语言、图画、灯片向学生介绍故事时,要依据情节的发展;对课文提问和回答时,利用多项选择题或完型填空测试理解情况时,也要考虑情节的发展;甚至朗读、示范和领读也应使学生感到情节性,即通过适当的停顿、快慢节奏、抑扬顿挫及表情变化等表现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和发展,这样的内容情节化的教学必然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同时也能把握情节。而情节的把握又会反过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型、教学步骤(教师在不同的步骤中作用不同)、讲和练的安排、练习类型、操练方式都有艺术性和非艺术性之别。教学形式艺术化首先表现为多变化、有高潮、过渡和交替自然。

一切教学法著作、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教学形式都应随着特定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同样是“介绍”或同样是“操练”,每一次都应表现出新的特色。教师的活动有了新意,学生的活动也就有了新意。介绍新的语言知识之后,就进行操练。操练的方式就是多变的。如采用世界上现代化语言教学的标准课堂活动组织方法:分排练习,两人小组练习,小组活动及分行练习。同时教师就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游戏等。

一节课的高潮往往与教学内容的情节高潮同时出现。可以说,没有高潮意识的教师在艺术性教学方面是不会做得完美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高潮,比如在课堂上平缓语音中的一个高音,忽然射向某个学生一道含有丰富暗示的目光,或者语酣情浓中的一个颇具力度的动作,支委会在学生大脑接受器中产生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是感官刺激,也是情绪刺激。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造一种安全和睦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紧张、困窘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能更积极地投入言语交际活动,进入一节课的高潮。

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过度交替自然流畅也体现出一种英语教学的艺术性。该技艺表现在优秀教师基于对学生透彻的了解,他清楚地知道某一处只要轻轻一点,某一处只要细细一拨;某一处需要讲到七成,而某一处只要讲到五成即可,留下一点余地,让学生去完善,去思考、去补充;该技艺表现在似乎不经意之间,似乎不着力之处;而就在这一瞬间,教师已准确地掌握住学生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火候,抓住了熟而不厌的时机,立即过度,自然交替。

教学形式的艺术化还表现在学生的大量参与和多种感官活动。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学生大量参与,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之一。教师在平时得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讲清积极参与的重要性,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目标有紧密联系,且与他们兴趣相投时,学习动机会增强;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让不同特点的学生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获得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投入学习活动,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交际。

一种感官参与活动容易疲劳,不能持久,注意力不能集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持久性强,效率高。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养成习惯,做到眼耳口手脑“五到”,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多种渠道输入信息,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激励成就感,加强了学习动机,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三、英语艺术性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艺术化的结果

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的艺术性都得通过艺术化的师生活动来实现。这其中尤以教师活动的艺术化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示范表演者和指挥。教师活动的艺术化表现在教态、语言、副语言手段、演示表演、板书及幽默艺术。

教态包括教师的衣着仪表、师德风度和神情举止等。它是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最强、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优秀教师往往视教态为备课的第一步,上课的第一关,努力加强全面的文化素质培养,注重身教。他服装整洁,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动作从容,欢快而严肃,可亲又可敬。教师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和蔼的态度等饱含着对学生的爱。

“善教者心善言。”英语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一般的语言只能交流思想,艺术的语言才能交流情感, 情感的交流又促进思想的交流。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的认知过程往往带有情绪性,常常表现出感情支配理智,甚至光凭感情行事的特征。英语教师巧妙运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使之简明、准确、生动、形象,富于条理,幽默和节奏感,创设一个审美情趣,使学生由爱美而动情,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发展组织、指挥、讲解的工具作用,完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学过程,部分学生尽管“中不能言”却“心有所思”,从而积极思考,勇跃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言语,领会教师意图,悟出语言规则。

副语言手段包括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亦称作非语言交际手段,这本身是种富含艺术性的表演,表达一定的意思。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语言,是语言的辅助手段。副语言手段的使用,生动形象,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更佳,演示是以实物展示和动作创设直观情景的常用方法。演示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限制本族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演是形象地再现人物行为、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使英语教学戏剧化的好形式。采用种种表演手段,创造种种语言情景,大大加强师生双边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的一幅板书是一幅用文字符号构成的艺术画面。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注意其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计划性及灵活性,做到整齐、清晰、正确、规范、美观、醒目、格式多样,富有色彩感,这不仅能突出重点,体现出一节课的高潮,而且富于启发示范作用,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富有感染力、最有普通意义的传递艺术。”在英语课堂上,幽默的源泉可来自学生,也可来自教师;可以来自教学内容本身,也可以来自教学方法。几乎每个环节能运用幽默。“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让人接受”(法国演说家海因兹雷曼麦语),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英语课堂,是“传道授业”的捷径,一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在笑声中获得知识,二来又可融洽师生关系,保持课堂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的艺术化需要学生活动的和谐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活动艺术化了,才说明教师活动艺术化取得了成功效。学生活动的艺术化最主要是在教师的感染和引导下,能按要求进入学生角色、交际角色,在艺术心境中学习、运用英语,发挥蕴藏的潜力,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

学生活动的艺术化,需要教师的创造、引导。教师自身的较高艺术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不仅成为学生的表率,而且会使学生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之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艺术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运用英语之乐,从而发挥学生自己的最大创造性,实现了英语艺术性教学最根本的目标。

篇16: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探微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和结构形成,是人们使用语言交际时,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虽然掌握一门语言的主要标志、是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的程度,而不是懂得语言知识的多少,但要熟练地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就必须掌握好最常用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否则听说读写一样也行不通,更谈不上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语法,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学语法不是为语法而学语法,而是在于能够使学生用已学过的语法规则来阅读,翻译英语简易读物,在口语笔语实践中不犯语法方面的错误。为达到这些目的,学生就必须具有以下基本技能:能辩认所学语法规则:能熟练地进行词形变化,在口语中运用的语法点能脱口而出;能根据所学语法规则迅速地理解难易程度与所学相近的课外读物;在简单的翻译中没有语法错误;常用的语法规则在口笔语中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要实现这一目的,学生就得学习一些必不可少的语法结构。

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与研究,我认为教语法也要通过一定的场景和实例,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辨认,然后总结出规律,让学生掌握句子的整体结构,再反复地用于实践中,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为此目的,我提倡“语法讲授与情境结合并适时集中的语法教学法”。其基本思路是把情境,语法和交际结合,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平时讲课中分散介绍或点到为止的语法现象集中系统地进行讲解,尽量做到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讲授形式多样化,达到最佳效果。为了实施这一教学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一)角色游戏法。游戏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克服紧张感,促进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以游戏的形式做练习,对所学内容容易牢记,同时,由于游戏反复练习,对所学材料也容易巩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或参与角色游戏的进行,使师生之间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易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虚拟语气之后,可以由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脾气很坏,有很多坏习惯,又很脏的孩子。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他很苦恼。这时学生就可以用虚拟语气对他表示惋惜,用真实条件句给他很多建议和帮助。

A:If you put on a clean suit,you would look better.

If you have a good temper,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you .

If you helped others, everyone would love you.

If you gave up smoking, you would be a good boy.

B: If you ask for help,you will be polite to others.

If you study hard from now on,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very soon,because you are very clever.

If you ask me to help you , I will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

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第一,创设的场景和角色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历,若是完全陌生的场景和角色,游戏难以进行。第二,创设的场景和角色应是正确的积极的适度的,以提高兴致,而不使学生丢脸、尴尬为度。第三,要注意学生的水平。水平高的学生带头做,完成难度大的角色,水平差的学生扮语言简单的角色,以树立信心,积极参与。

(二)顺口溜或口诀法。我们可以把语法知识简明扼要地编成顺口溜或口诀的形式,以便于增加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运用。比如高一第一册就开始讲了被动语态的几种形式,第二册中出现被动语态的完成时态。在讲完这一完成时态后,我们就可以用口诀的方式把被动语态概括如下:

过去分词不能丢,放在谓语最后头,

一般现在过去式,is,was在前头,

一旦being中间加,进行时态就是它,

将来时态后跟be,完成时态夹个been。

通过这一总结,学生已复习巩固了原来所学的被动语态的各种形式,对被动语态有了一个完整概念,并且这一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

(三)图表或图示集中法。这种方法可以把相关的语法用图表或图示的方式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直观感觉,能给学生留下较完整、较清晰的印象。通过图表或图示,学生能发挥想象,创立一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高三复习方位介词的用法时,我们可以把已学过的方位介词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加深对方位介词用法的理解,以便在运用中不出错误。

这种方法直观性强,能促使学生动手、动脑、用眼等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分散与集中法。利用此法,我们可以把平时讲课中某些分散介绍或点到为止的相关语法项目,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集中系统复习讲解。对易混淆的语法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并配以强化训练,是有利于学生记忆运用的。比如,在讲完动词的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后,我们可以列出例句让学生比较、归纳,注意各种时态的异同点。例:

I will take the book off the table.

I am taking the book off the table.

I took the book off the table.

这几句话句型相同,单词相同,动词的形式不同。教师可通过做动作或让学生做动作,使学生看到它们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同。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就很自然地找出动词的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表达法。而且动词的时间表达法是学生开动脑筋归纳出来的,他们获得的印象会更深,记得会更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受到了锻炼。

这种由粗及细,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把有关的的语法知识用反复出现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能达到牢固掌握语法要点的目的,同时又有利于课文整体教学、句型教学及其复习巩固,也为快速阅读,把握其语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四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单独使用,亦可穿插进行。不论怎样,其目的都是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不仅基本掌握所学的语法规则,而且能正确地、恰当地、流畅地、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言语交际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创设适当的情景,选择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把适当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尽快地把所学的语法知识掌握好、运用好。

参考书目:

《教学法新编》沈思义、秦世才、金余方,杨树雨编,中国商业出版社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张思中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新编英语语法概要》章振邦,张月祥,张增吉编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英语教师的艺术》马俊明,易尔山,曹瑞珍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技英语捷径》张叔方编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高级中学英语新教材(必修)。

篇17:英语语感教学浅析(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英语语感教学浅析

同所有的语言一样,英语也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音和义的关系则是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可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对这种由社会 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试比较:

①Ilostmybagonly.(我不过丢了包而已。)

②Ilostonlymybag.(我丢的只是包。)

③OnlyIlostmybag.(只有我丢了包。)

④Ionlylostmybag.(我只丢了包。)

⑤Ilostmyonlybag.(我丢了唯一的包。)

以上句子中只有五个单词,由于位置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强调的部分不同, 表达的情感态度也迥然各异。至于强调哪一部分,则看当时的具体情景。可见, 在交际中,除了上述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语境 补充、确定的。由于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如言不尽意、言内 意外、弦外之音等现象,所以,不同的听话对象或读者因自身的经验、体会、感 受各不相同,对同一内容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能和说话人或读者的心情相 契合,对语言有一种本能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 并把感受理解的内容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语感便是这种深刻的直觉。

语感作为对语言的直觉,它是对阅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以感觉为起点,即以对 语言表层意义的感受为起点,将现实现象与音义结合,形成浅层直觉;浅层直觉 通过各种途径(如下所述)得到深化,达到对语言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这种理解 经过强化,在言语主体内部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性的语言习惯和心理习惯,使表层 意义立即反映到与之对应的深层意义上,形成语感。这一完整而具体的过程是瞬 间完成的。作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经过感官化了的;而真实思想的注入,又 扬弃了浅薄的感官追求,感官又反过来提升思想,最终在感官上留下最真实的思 想情感内涵。也可以说,浅层直觉是在定势化了的感觉器官中产生的,是发现式 的直觉;而深层直觉是激发出来,并伴随着感觉器官功能的调整过程而产生的, 是顿悟式的直觉。

由于语言符号的组合具有任意性,它不是单向地平面性地展开,而是在时间的线 条上一个个依次出现,构成不同的结构,语言系统内部(包括语音、词义、句法、 章法)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彼此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 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语感的深层结构中,这种关系性强化到离开整个语言系统根本无法看懂某个句 子、领略某个词组、品味某种转折的地步。有时,且不说某个句子,即便是整个 段落,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系统就会顿时失去意义,成为一堆要素性的语符材料。 深层语感的这一特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如济慈的《夜莺之歌》有如下 的句子:

Nowmorethaneverseemsitrichtodie,

Tocleseuponthemidnightwithnopain,

Whilethouartpouringforththesoulabr oad,

Insuchaneastasy.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美丽, 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 当你正在倾泻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狂喜。)

在这些诗句中,找不到任何对夜莺啼声的摹仿,即使是响亮的“O”在诗中重复 时造成的渐强效果也不是真正的摹仿。而全部诗句组成的结构模式却体现出了鸟 啼的本领。这种深潜的语感并不要求对原型的外在雷同,当许多形象中的每一个 都很自然地为它所包含的共同意义服务时,语感已具有表达抽象的功能。

可见,通过深刻强烈的语感,既能把握相似的语音,又能分清相关词的相似性对 立性以及它们造成的语义效果,抓住语言形式所容括的更多的信息。

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功能。当然,具体到每一 个,语感的素质就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度因人而异。在同一 教室里学习的初中学生,女生英语往往比男生学得好,因为女生普遍比男生有较 强的语感,这是语感的敏度有差异。高中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比初中学生强, 这是因为实践与练习机会不等,语感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正如乔姆斯基所说:“后 天经验是决定语感的变量。”那么,在英语语感教学中,这个变量又由哪些因素 决定呢?

一、教师的语言教学

泰戈尔说:教师的语言是表现情绪与情感的语言。通过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情 感的范读,创造一种情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利用语言的变化,把喜怒哀乐直 接传递给学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如:问一英美女士“Howoldare you?”回答:Ah,it'sase-crel!教师可通过语调的曲折变 化,来表示拒绝或不悦,引起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注意。

二、教师的非语言教学

非语言在语言教学中起辅助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特W巴克认为,非语 言交流有时能够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它具有如下功能:

①补偿功能: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能添加阐明语言的含义。英美人士总是表情丰 富,并伴随不断的手势讲话,这一点在看教学录相时不难看到。有的甚至连最明 白不过的问题也带着手势。如两人谈话,问:Whowilgothere?答: YouandI.答者就会指一下对方和自己。

②强调功能:对于言语信息中心的特别之处,点到前后时停顿一下,给学生以品 味和理解的机会。

③代替功能: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伴随语言起到补充或 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但某些特定情况下,非语言行为可单独传递信息,如摇头 点头等等。

三、使用教具,强化语感

①根据内容,辅之以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如绘制彩图,放映幻灯,引进乐器演奏 等等,通过设置场面,充分挖掘和展现情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到 深化。

②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过程中把握自我 表现的分寸。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设置环境,印证语感

由于词义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深入理解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意义。如:Iwonde rwhattimeitis?Themilkmanhasjustcom e.在这种情况下,回答的是言外之意,即时间与听说两人共知的送奶时间相联 系。另外,“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 括在内。特别是英美cousin,aunt等一些亲属中称谓的关系,以及在 当时的某一地域堂兄弟姊妹可以通婚等等。了解语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民族习惯 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字的意义。

五、学生摹仿

摹仿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唤起语感

注意。恩格斯说,重复产生力量。通过摹仿,才能使别人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感受,由陌生到熟练,由模糊到明朗。语感注意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经常不断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日积月累自然 而然形成的,通过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产生对语感的顿悟。正如叶圣陶说:“语感为什么会敏锐,就在于它有深切的生活经验。”

六、阅读

1.朗读。朗读的一个重要益处就是它能够培养学生对声音--符号之间关系的 意识,丰富口语词汇,培养语音语调,掌握句法结构知识,帮助划分意群,加强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朗读使学生既能掌握有关知识,又能增加对英语的听觉 体验。

2.默读。默读过程是一个期待和回味的过程,因为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意向性, 这使读者或多或少能预估下文可能会出现什么,这种“预估”即是语感在阅读中 的表现。如“Whatcolurisit?”,下一句通常是对colour 的具体描述。但由于下一句并不与读者的期待完全一致,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 甚至完全改变了读者的期待,迫使读者回味已读过的东西。在这同时,读者会把已读的部分存入记忆中,在以后的阅读中起期待作用。同一篇题目,初读和复读效果不同,因为存在着一个时间序列,它使读者对材料内容审视的角度不同。不同的篇目,读者对它的预估--语感把握更不尽相同。对于内容相似的材料比对 于陌生的材料预估的正确性要可靠得多。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语感的作用尤为明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