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尼小猪C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希望能帮助大家!

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

篇1: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

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

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

一个王子训练一些猴子跳舞。

它们能很自然地模仿人的动作,向人们展示自己是最聪明的学生。

而且,当它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面具,可以跳得跟任何一个侍臣一样好,表演经常获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直到有一次,一个朝臣想搞恶作剧,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坚果扔到了舞台上。

猴子们一看到坚果就忘了跳舞,成了真正的猴子——就像它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演员。

它们摘下面具,撕掉礼服,争抢坚果。

就这样,跳舞表演在观众的哄笑中停止了。

事实上,你看到的每样东西并非都是它本来的样子。

篇2:哲理故事:跳舞的老人

我们电视台摄制组到大别山深处采风,据说因为偏远闭塞,那里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很有史料价值。这次进山,就是为了抢救这些快要绝迹的民间歌舞。

在一个小山村拍摄了一些宝贵镜头后,我们准备移师别处了。正当我们在村委会大院里收拾家伙,进来一位老汉,弓腰驼背,直愣愣地盯着我们说:“借问大哥一声,听说你们是摄戏的?”

老人直瞪着桌子上的摄像机,双目犀利如鹞,待我们作答后又急切地问:“这物件,真的摄得进人舞戏?”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老人不再说话,双目虔诚地凝视摄像机,入定片刻,突然动手脱去土布上衣,裸出了身体。我们莫名其妙。看老人,身上瘦骨嶙峋,烂布一样叠皱的皮肤上浮着不少老年斑,胸腔上的排骨凸凹分明如同搓衣板。最触目惊心的是他满身的疤痕,亮晃晃红艳艳的,在身上东一块西一块地绽放。

老人面对摄像机,恭敬地抱拳,当胸一握,然后不慌不忙,走一圈方步,突然,双脚腾空,踏出一种节奏独特的舞步。导演眼睛一亮,立刻悄悄吩咐摄像记者开机。

老人的双脚如生了风,踩出的舞步扑朔迷离,叫人难以琢磨,像在乞求,像在逃避,又像在迫切地追逐。导演突然喊了一声:“八卦步!”我们仔细一看,果然,老人每踩出一个节奏,即构成一幅八卦图阵,而每一图阵的先后顺序既变幻莫测,又灵通圆满,透出一股诡谲的灵气——这正是我们此行找了很久的八卦舞步。

灵气如电流般游走在老人的腿上、胯上、腹部、胸膛、肩膀……渐渐地,老人腰不弓、背不驼了,原先灰灰的脸膛变得酡红,浑身像是注满了精气,鲜活如一青春勃发的后生。老人癫狂地随着舞步扭动身躯,像一条跃上青草岸的鲤鱼,浑身伤痕累累如同片片密匝匝排列的鱼鳞,在阳光下干渴地蠕动。蓦地,老人探出双手,合着冥冥中的一种昭示,极富节奏地拍打着身体,巴掌拍击在胸脯上、肚上、背上,响声清亮悦耳,给老人鲜花绽开蝴蝶纷飞的皮肉重重叠叠地烙上了数不清的枫叶样图案。一阵阵混沌不清的呼喊从老人的破嗓子里吼出来,滤过老人管不住风的豁牙嘴,听来就像落在峡谷陷阱里的老狼一样凄凉惨烈。呼号声合着手掌疯狂的`拍打声,揉成了一种奇特的声响,神秘地牵引着老人的身体,做出粗犷洒脱的抽搐,像蟒蛇扭腰,像虎豹摆尾,像鹞子翻身,这是生命的释放,是力,是美……

突然,老人嘶哑的嗓子里吼出了一团团猩红的血花,辉煌地在空中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如生命的轨迹。我们一看不对劲,正要上前阻止,却见老人随着最后一声呐喊,轰然扑倒,在地上写出了一个庄严的“大”字。

大家急忙跑过去,发现老人已没有鼻息。

我们找来了村里的人。村里人悲伤了一阵,便按部就班地依着习俗为老人收殓。一位年轻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老光棍,年轻时候媳妇给人拐走了,还遭了一顿毒打,后来就疯疯癫癫,直到现在。他说:死了倒脱爽……

听了这些,我们愕然。

篇3:牛王与猴子哲理故事

牛王与猴子哲理故事

从前,有一群水牛,其中一头雄壮而温和的公牛被尊为水牛王。有一天,水牛王带领牛群外出觅食,遇见了一只顽劣的.猴子向牛群挑衅,甚至向水牛王抛掷沙石泥土。水牛王见状并不发怒,反而以十分怜悯的态度对待这只顽猴。还制止牛群中被激怒的牛采取报复行动。树神看到这一切,不解地问水牛王:“你为什么这样怯懦?”水牛王说了一段偈语算是作了回答:“彼轻辱毁我,又当加施人;彼人当加报,尔乃得牲患。”

过了一会,有一伙婆罗门经过这里,那只猴子又故伎重演,打了这伙婆罗门。结果,被人们抓住,痛打致死。

人生哲理:

“该出手时就出手”人人都会,但是否能做到“该收手时就收手”呢?什么时候可以出手,如何出手,固然重要,但是什么时候应该收手,关系尤为重大。

篇4:猴子的经典实验的哲理故事

关于猴子的经典实验的哲理故事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哲理故事:跳舞的猴子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篇5:哲理故事:猴子与手表

哲理故事:猴子与手表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捡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逐渐地习惯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尤其在阴雨天的时候。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定。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最后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识到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机遇与好运,于是每天开始加倍时间地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手表。工夫不负有心人,猛可果然相继得到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询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对于一个人,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而时代华纳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企业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

小故事大道理:要搞清时间,有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已经足够。

篇6:哲理故事:猴子的经验

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天都叫卖得十分疲惫。一天他刚好路过一棵大树,就把草帽放下,坐在树下打起盹来。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全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赶紧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地捡起草帽,回家去了。回家后,他把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以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草帽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的方法,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们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个不停。一会儿,猴王出现了。猴王抓起地上的草帽,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篇7:哲理的故事:猴子的经验

哲理的故事:猴子的经验

哲理故事:猴子的经验

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天都叫卖得十分疲惫。一天他刚好路过一棵大树,就把草帽放下,坐在树下打起盹来。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全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赶紧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地捡起草帽,回家去了。回家后,他把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以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草帽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的.方法,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们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个不停。一会儿,猴王出现了。猴王抓起地上的草帽,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故事的哲理

汲取过去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别人的教训也变成自己的经验。只有比竞争对手成长得更快,才能长盛不衰。

篇8:哲理小故事:腿的猴子

哲理小故事:三条腿的猴子

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猴子们的觅食、玩耍,都显得那么的小心翼翼,常常抬头四处张望,怕遭到豹子和鹰的突然袭击。近来,有一只花豹常袭击它们,有好几只猴子葬身花豹的肚子。这只花豹十分敏捷,会爬树、跳跃,丝毫不比猴子差。这叫猴王十分头痛,只好叫猴子们一天24小时轮值放哨,可还是遭到花豹的偷袭。

突然,树林里不知是哪一只猴子又尖叫起来:“花豹来了,花豹来了,快逃命……”

那猴子叫声未落,又有一只猴子被花豹逮住了。花豹那锋利的牙齿,死死地咬住猴子的喉咙,可怜的猴子,只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猴子那条长长的尾巴垂落下来。凶残的花豹,就地解决猴子,把它生吞活剥。四周的`猴子朝着残忍的豹子惊慌、愤怒地孔叫,可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被一口一口吃掉,有些猴子不忍目睹,只好闭着眼睛。

不到半个钟头,那只活生生的猴子,就只剩下一副骨架。花豹用前脚擦了擦沾满鲜血的嘴,摇了摇尾巴,一步步从树上爬下来,回窝美美地睡一觉。

花豹走了,喧哗的树林一下子又平静了许多。好几只小猴子心有余悸,脸色苍白,紧紧地抱着母亲不放。看来,它们都被吓坏了。

猴王又召集了头头们来商议,如何防止花豹一而再、再而三地捕猎。有一只只有三条好腿的猴子,拖着一条残腿,想进去听听那帮头头们的高见。它那条后腿,就是从树上摔下来摔断的,还险些丢了性命。

三条腿猴子想进去,门卫把它挡在外面,不让它进去。残废的猴子坐在外面,听到里面的争论很激烈,有的提议迁走,但很快遭到反对,说这里食物丰富,哪里能比得上这里呢?最后,谁也想不出好办法,只好增加放哨的猴而已。

三条腿猴子来到一片乱石堆上,好像在寻找什么,这也翻翻,那也翻翻。这只猴子找到几块锋利的石片,然后回到树林里。它选择了一棵大树,在树杈上用石片不停地锯着树枝,石片钝了,就用上另一块石片。

猴王见了有点不解地问:“你在干啥,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三条腿猴子看了看猴王,没有理睬它,仍在埋着头锯它的树权。

三条腿猴子不跟其他猴子住在一起,它老是坐在被锯过的树杈上,两只手死死地抓住上面垂下的树枝。离开群体,这是很危险的,可那只三条腿猴子似乎一点也不在乎,猴王见了气得骂它:“你是不是活腻了,还不跟我到那边去?”

“我在这挺舒服的。”三条腿猴子回答,不听猴王的忠告。

“那你就在这等死吧。”猴王说完,愤怒而去。

中午烈日炎炎,不少猴子都在树上纷纷入睡。突然,哨兵大叫起来:“花豹来了,花……”

猴子们吓得惊醒了,纷纷逃走,可那三条腿猴子,好像还是睡得很香,除了两只抓住树枝的手动了一下之外,毫无知觉。花豹正悄悄向它袭来,周围的猴子在朝它尖叫,有的摇着头,说:“这回它死定了!”

花豹猛地蹿上去,眼看就要逮住那只猴子了,只听“咔嚓”一声巨响,树权断了。那枝被锯过的树权,承受不了花豹的重量。花豹从二十多米高的树上摔在地面的石头上,脑浆迸裂,鲜血溅满了那块大石头。而三条腿猴子,就在花豹向它袭来的瞬间,快捷地抓住上面的树枝逃走了。

大家围着死去的花豹,大骂不止,有的还搬来石头砸它。突然,猴王四处寻找三条腿猴子,它就站在大家后面。猴王来到它的面前,跷起大拇指,说:“你为大家立了大功,是一位大英雄!”猴王说完又问,“你是如何想出这一绝招的?”

“我的后腿,就是踩到一枝被蛀虫蛀过的树杈,而摔成这样的。”三条腿猴子淡淡地回答,说完就拖着那条残腿,离开了大家。

篇9:猴子的领导策略哲理故事

猴子的领导策略哲理故事

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

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

猴子越闹,游客越欢。

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果子。猴子爬的'山路崎岖险峻,有一段路非常狭窄,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每次猴群“组团”采购,都是头猴在前,样子威武得很。

游客看了,说,猴如人,看那只头猴多威风呀,什么都占先,找母猴占先,上山摘果子也占先。

有一次,一只倒霉催的猴子黑着猴脸,跳到头猴前面,想领猴群上山摘果子,结果把头猴的“小宇宙”给引爆了。只见头猴跳到那只猴子身边,抡圆胳膊一阵猛打,一边打嘴里还“吱吱”叫个不停。打完了,“骂”完了,头猴又摸摸那只倒霉催的猴子,好像在安慰它,而那只犯错的猴子则低着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其他猴子大眼瞪小眼,没一个敢吱声的。

这一幕把游客逗得前仰后合,这哪是猴子呀,分明就是人嘛。头猴用的是“打你一棒给你个甜枣”,真是个优秀的管理者,能让下属输得心服口服。

头猴领着猴群上了山,回来的时候,也是头猴领路,它手里抱着两个果子,表情很是凝重,其他猴子跟在它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直乐。

游客说,当领导就是威风啊。

可是,游客们不知道,猴子上山十分危险,稍不留神就会失足摔下来,跌落山下必死无疑。头猴之所以在前面是为猴群探路,有危险自己先担着。它知道自己是领导,有责任保护猴群的安全。而山下有很多猴子的尸体,都是曾经的头猴。

地位高,责任重。

人们在嘲笑猴子的同时,它们可能也在鄙视我们。

篇10:总有些猴子拒绝改变哲理故事

总有些猴子拒绝改变哲理故事

日本宫崎县的幸岛上,除了有条小溪和一群猿猴外,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来到幸岛考察猴子的生活,他们担心猴子挨饿,专门种下番薯供它们食用。

很快,猴子发现番薯从地下刨出后可以吃,只是上面粘着的泥巴很讨厌,必须在吃之前拍落上面的泥巴。

过了些时日,有只猴子不小心将番薯掉进溪里,无意间发现溪水可以洗掉泥巴,使番薯吃起来味道更鲜美。它把这告诉给其他猴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有85%的猴子学会了用溪水洗净番薯后再吃,只有15%的老猴不愿意这样做,坚持用手拍泥。

又过了些日子,岛上的小溪干了,再也没法洗番薯,猴子们手足无措起来。茫然中,又有一只聪明的猴子发现用海水也可以洗番薯,而且味道还不错,便把这个办法告诉给其他猴子。那85%的猴子又开始用海水洗番薯吃。可那15%的老猴不屑一顾,仍旧保留着用手拍泥吃番薯的习惯。

当岛上出现第100只猴子用海水洗番薯吃时,200里外的大分县的猴子也莫名其妙地学会了这招。幸岛与大分县远隔重洋,两地的猴子无法见面,也无法联系,到底是什么让它们学会了用水洗番薯吃呢?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近似信念的`无形力量,即某种群中的某个体探索出一种先进的行为后,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当这种示范效应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在无形中超越时空去影响身边乃至遥远的同类。

尽管幸岛上聪明猴子的做法影响了远处大分县的猴子,但幸岛上那些15%的老猴还在用手拍泥吃番薯。它们冥顽不化,根本不愿尝试用水洗番薯吃。

研究人员对这些不愿变化的猴子进行分析,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它们全部是公的,年龄都超过12岁,若按寿命换算成人的年龄,刚好相当于45岁以上的男人。更糟糕的是,这群猴子竟然都是有权势的领导阶层。将猴子的实验套用在人身上,也就是通常45岁以上的社会高中层男士普遍拒绝更新观念、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新变化。

幸好这只是猴子中间发生的事,无法套用于人类,结论也不能简单地应用到人类。但不可否认的是,世间无论滋生了什么新观念,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总会有一部分顽固的力量拒绝改变,猴子这样,人类也如此。

或许我们无法引导别人去改变,无法驱使别人去改变,但至少可以保持敏而好学的习惯,努力不成为那些拒绝改变、阻碍改变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