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ac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过劳死”九大信号,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过劳死”九大信号,希望大家喜欢!

“过劳死”九大信号

篇1:“过劳死”九大信号

“过劳死”九大信号

1.“将军肚”早现,30岁-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澡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篇2:“过劳死”27个危险信号

要想防止“过劳死”,就必须了解身体为我们发出的“过劳死”信号,日本公众卫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对日本“过劳死”高发现象做过详细研究,从预防角度,他们列举了27种过劳症状和因素。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7项症状和因素分别是: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如何摆脱过度疲劳

针对如何摆脱过度疲劳,何永成博士开出如下处方:

消除脑力疲劳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 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休息恢复法: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

科学健身方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来自:health.163.com/05/0823/14/1RRJVAJ400181ABA_2.html

“过劳死”九大信号(精选6篇)

篇3:过劳死

“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过劳死”已经威胁到一线职工并向白领阶层蔓延。203月台湾修“劳动基准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该法罚则的力度,防止员工“过劳死”。10月一份报告显示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到达60万,过劳死尤其是青壮年过劳死现象再次称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录名词释义疲劳诊断社会危害注意防范收缩展开名词释义

“过劳死”: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英文名Karoshi,源自日语“过核馈薄8么试醋匀毡荆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人体就像一个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免疫力大大下降,导致老化、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过劳死”成为日本列岛的热门话题。所谓“过劳死”,就是指由于长时间加班工作导致过度疲劳而猝然死亡。据报道,日本“过劳”而死,死者多在30―50岁之间,死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经调查,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

疲劳诊断

诱发原因

“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太大,从而出现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将突然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急性恶化,救治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有关资料表明,直接促成“过劳死”的5种疾病依次为: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过劳死”。

疲劳界定

● 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6个月以上; ● 根据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性疾病。

体征标准

● 低热,口腔温度37.5℃~38℃; ● 可触及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 ● 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 ● 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

症状标准

● 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 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 失眠症状普遍存在,多梦或早醒; ● 头涨、头昏或头痛; ● 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 食欲不振; ● 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 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 兴趣减退或丧失; ● 性功能减退; ● 低热; ● 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 如果同时具有以上2项主要标准、2项体征标准和6项症状标准;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即可确诊为疲劳状态。

危险症状

研究者认为;在以下28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8项症状和因素分别是: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点也不回家,或者12点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28.长期压力过大。

十大危险信号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示的十大危险信号为: 一是“将军肚”早现; 二是脱发、斑秃、早秃; 三是频频去洗手间; 四是性能力下降; 五是记忆力减退; 六是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七是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八是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九是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难解乏; 十是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 具有上述两项者,为“黄灯”警告期,目前尚不必担心,但要改变生活习惯。具有上述三至五项者,为“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度疲劳的征兆。六项以上者,为两次“红灯”危险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始干预。

危险人群

● 有钱有势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 ● 有事业心的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 有遗传早亡血统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 超时间工作; ● 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 长时间睡眠不足者; ● 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者; ● 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 从事IT工作的人。

社会危害

1.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加班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轻则造成劳动者健康受损,重则导致劳动者死亡。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每年有60万过劳死。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过劳死”,对于职工个人或是职工家庭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2.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企业的“加班文化”导致了一个职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我国法定的最高工时相比,等于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作量,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岗位需求的减少,变相地加大了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在职职工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见,“过劳死”现象与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状不符,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3.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处于疲惫不堪的“过劳”状态,怎么能保证高效率的工作?怎么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想像,一个靠压榨自己职工来换取高额利润的企业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的。

注意防范

数据统计

事实上,过劳死在我们身边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据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在深圳,伴随着特区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创业精英已有近3000人逝去,其逝世平均年龄为51.2岁,比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还低2.1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广东省平均寿命76.52岁低25.32岁。 面对这一串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一位医学专家一语道破玄机:“他们缺乏健康智商!”由此,导致他们恣意挥霍精力,透支健康,对不断出现的危险信号漠然视之,其结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泽,甚至过早坠入死亡的深渊。日复一日的紧绷,生命琴弦猝断。 “过劳伤害”绝非“不足为虑”的“疥癣之疾”,乃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应该引起办公族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置于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预防。下面就是预防医学专家告诉应该采取的对策:

防范措施

1.按生物钟作息,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2.强化三餐营养,我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至于具体食品,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3.学会主动休息,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4.定期进行体检,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5.善于劳逸结合,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6.坚持合理运动,现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 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血压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7.保持心情舒畅,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医生告诫 ● 如果偶然感到不适,不要紧张;如果这种症状持续时间长,不能缓解,那就应该到医院就诊了。 ● 应该特别提醒一些老板一定要关心职工的健康,每年至少要给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应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即8小时工作制。 ● 建议是你必须放弃工作――没有其他办法。人总不能要钱不要命吧。经常接触的一些患者,自述经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时间长了,就觉得胸闷气喘,而且记忆力明显下降了。是不是得了什么病,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他没什么毛病。大夫管这叫“癔症”,这实际上是心理上已经有了问题,就是常说的“心理疾病”。 现在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梗、脑溢血的患者净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这些病以前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得的所谓的老年病。原因就是长期的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人收入高,大吃大喝,高脂肪、高蛋白、酒精摄入量过多,导致以往的一些老年病例逐年地低龄化。 ● 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负荷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都市人群中的工作狂现在日益增多。但是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如此狂热地投身于工作并不是他们的真正意愿。在他们心里,多半都有很多苦恼,或对某些事持有强烈的不满,或自身有很强烈的自卑意识。特别是这种人的家庭生活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大矛盾,如夫妻不和,孩子的教育很成问题,家中老人病卧在床等等。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他们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不断持续着,久而久之就会演化成一种习惯性逃避,即不需要逃避时也逃避,这就是工作狂的真面目。 另外,亚健康状态长期不纠正,也容易引发“过劳死”。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们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亚健康的比例陡增,在这类人群中较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倾向,即存在着接近疾病水平的高负荷(体力和心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体重以及免疫功能偏低。肩负事业和家庭双重负荷的中年人千万不能对亚健康状态无动于衷,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二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十分之一将死于肿瘤,五分之一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病以及意外事故,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安享天年。

篇4:日本过劳死调查报告

日本过劳死调查报告

日本职场文化强调办公室面对面工作,以及加班常态导致太多过劳死案例,日本政府定义过劳死一词已经过了 30 年,在景气停滞企业福利缩减的当下,劳工意识抬头让政府终于站在劳工这边,开始统计过劳数据,了解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QUARTZ 报导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内阁白皮书,调查日本超时工作现象,原本调查目标为日本 1 万家公司 2 万名劳工,但最后只有 1,743 家公司与 19,583 名劳工有回复。调查发现,将近23% 的企业劳工一个月超时工作超过 80 个小时,当中有 11.9% 企业表示其劳工一个月加班时数超过 100 小时。

加班时数超过 100 小时劳工当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属于 IT 与传播产业,此外,学术界,邮政服务和运输公司表现也不佳。日本正式定义因工作造成过劳死 30 年后,这份长达 280 页的报告是证实根基于日本社会的过劳现实。

在日本,劳工意识普遍升温,劳工权益也在逐渐抬头。 年日本政府将避免过劳的相关规定强行立法,称《过劳死等防止对策推进法》,但过劳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过劳死含义包括来自工作压力造成的自杀,以及过度劳累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 访问东京索菲亚大学政治学者指出,问题的`根源是政府与企业都没有让劳工知道其权益,并支持他们。他们都认为透过在办公室长时工作,是象征对公司的无私奉献,但事实上,日本企业竞争力稳定下滑跟僵固工作文化也有关系。

日本过劳死集中在社会服务与建筑业,这两大产业也面临长期劳动短缺,与长期人口下滑与日本拒绝移民也有关。IT 业有 44% 公司承认有些劳工一个月超时加班 80 小时。上周,东京劳动标准办公室认定一名在电通广告数字广告部门工作的 24 岁年轻毕业生自杀事件为过劳死,其家人表示她一个月超时加班 105 小时,电通则将过错怪给人力短缺。

报告显示,全职与计时员工加起来平均工作时数稍有下滑,但与计时员工增多有关。在全职员工当中,21% 的日本人一周至少工作 49 小时,远高于英国的 12.5% 与 美国的 16%。 年日本过劳死相关家庭补贴申请达 1,456 件创新高。 年发生一起劳工自杀事件后,日本低成本餐厅连锁业同意让劳工组工会,2015 年家属与公司在法院才达成和解。

1.20美国经济调查报告

2.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3.2016年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4.北京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2016

5.2016年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6.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2016

7.2016年90后单身调查报告

8.2016年最新男女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9.广元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2016

10.2016年四川居民购房意愿调查报告

篇5:信号

信号

信号xìn hào[释义]

①(名)用来传递消息或命令的光、电波、声音、动作等。

②(名)电路中用来控制其他部分的.电流、电压或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的电波。

[构成]  偏正式:信(号[例句]  接到~。(作宾语)〈外〉日语。

篇6: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亟待关注

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亟待关注

“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精神包袱沉,这‘三座大山’让许多知识分子‘不堪重负’,不少人英年早逝,令人痛心。”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中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状况引起委员们的广泛关注。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据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期的五十三四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燕瑾对此痛心疾首:“现在知识分子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是在透支生命!”

张燕瑾委员以大学老师举例说明:“每人一年要承担数百个课时的工作量不说,因教学需要还要翻阅大量资料。现在实行各种聘任制,对学术研究要求非常苛刻,规定非要拿到什么国家级、省部级的`奖才行,评定职称也规定要在中央级报刊发表多少多少文章,可全国一共才有多少奖、多少种报刊?怎么能保证所有教师都有份?!”

在上海,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岁-54岁。“过劳死”正在一个又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身上显示“淫威”,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等一批才学横溢的人,都在50岁上下猝然辞世……

“‘过劳死’的共同特点是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以致筋疲力竭,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而丧命。”全国政协委员、江西井冈山医专副校长王伴青指出,长期超负荷工作,往往会出现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等疲劳症状。但到医院去检查,却又没有明显的病症。

知识分子中“过劳”的现象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上海一份专门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68.5%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60.5%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59.5%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疗休养,而生病时有44%的人照常上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