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gwa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
阅读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篇2:《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
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
⑶更造崩山之音(再,进一步)
⑷志想象犹吾心也(好像)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高山流水.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3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答案:
1、(1)弹;(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3)再,进一步;(4)好像.
2、B
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篇3:文言文阅读: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伯牙善鼓琴( ) 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
⑶更造崩山之音( ) ⑷志想象犹吾心也( )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答案:
1、(1)弹 (2)指山的北边,河流的南边 (3)再,进一步 (4)好像
2、B
3、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4、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篇4: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伯牙善鼓琴阅读题: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16.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篇5:伯牙善鼓琴文言文阅读答案
14. (1)擅长(2)好
15.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1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篇6: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答案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止于岩下”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皆以美于徐公 B. 能谤讥于市朝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伯牙所念 念: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翻译:
13. 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甲】文中伯牙弹奏乐曲,钟子期 ① ,看来钟子期确实是善听之人。【乙】文中邹忌用 ② 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 “ ③ ”的结论,并且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令,使齐国取得“ ④ ”的政治成效,这与齐威王的“善听”有密切关系。
答案:
10.(2分)B
11. (共2分)(1)念:想 (2)私:偏爱(评分说明:每小题1分)
12.(2分)大小官员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评分说明:“面刺”、“过”为得分点,每点1分)
13.(4分)①能领会其中的旨趣 ②与徐公比美 ③王之蔽甚矣 ④战胜于朝廷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篇7:《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阅读及答案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0.填空(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 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一句中“于”是 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翻译: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
12.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3分)
答:
10.(1)善于(擅长) 好 (2)在
(共3分。每空1分)
11.(1)他心中十分悲苦,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2)每奏一支乐曲,钟了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共4分。每句2分)
12.答案示例一:
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峨峨兮者泰山!”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答案示例二:
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共3分。句式特点1分,具体分析2分)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伯牙善鼓琴(弹) C.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
B.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 D.穷其趣(贫穷)
1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C.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文:
⑵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参考答案:
9.D
10.B
11.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