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小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李白唐诗《宫中行乐词其一》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李白唐诗《宫中行乐词其一》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唐诗《宫中行乐词其一》赏析

篇1:李白唐诗《宫中行乐词其一》赏析

李白唐诗《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赏析

《宫中行乐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史载原有十首,现存八首。这组诗是李白的“遵命”之作,写的是宫中行乐。

宫中行乐词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注释】

⑴小小:少小时。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⑵石竹:花草名。

⑶出:一作“上”。

⑷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⑸散:一作“罢”。

【白话译文】

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创作背景】

这组诗为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春李白在长安奉诏为唐玄宗所作,大约与《清平调词三首》作于同期。关于这组诗,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相关的故事,说唐明皇因宫人行乐,特召李白,“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以“夸耀于后”。李白因作这组诗。这种说法有个佐证,便是敦煌残卷《唐诗选》选录了这组诗的前三首,题作《宫中三章》,下署作者为”皇帝侍文李白“。《文苑英华》录这组诗二首,题作《醉中侍宴应制》。

【赏析】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

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

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居所。

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描绘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單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乔憨多态。正值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所以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指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诗人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衬托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勾画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诗人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屡次以“彩云”入诗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能将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诗人超群之处。

篇2:《宫中行乐词》李白唐诗鉴赏

《宫中行乐词》李白唐诗鉴赏

宫中行乐词

李白

柳色黄金嫩,

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

珠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

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

飞燕在昭阳。

李白诗鉴赏

这是一首奉诏而作的表现宫中生活的诗。李白于天宝元年(742)秋奉诏入京,此诗当作于次年早春。

首联写春景,为全篇作环境渲染。柳色如金,梨花似雪,为寻常比喻。但以“嫩”和“香”点染,则柔枝轻摇,如睹其形;雪海氤氲,如嗅其馨。虽着意点染,但仍极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后面四句描写皇帝的宫廷生活。玉楼、珠殿、雕辇(装饰华美的人挽车) 、洞房(神仙洞府般的房屋), 铺陈皇家富贵,旖旎风光。“翡翠”、“鸳鸯”均水鸟,后者雌雄双栖,常以喻情人或夫妇。玉楼、珠殿,均非水鸟栖息之所。这里是语意双关。既谓宫廷楼殿装饰着各种禽类雕塑,以表现其富丽堂皇。诗词中多称香炉为“金兽”,称被盖为“鸳衾”,也就是这个意思。也以喻人。“巢”亦作“关”。玉楼、珠殿关锁着众多的宫女。她们都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笼中之鸟。

诗人对那些不幸的宫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翡翠,似指一般宫女。鸳鸯,其中之一当指李隆基,而另一位,当然就是指“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这也给尾联以赵飞燕比喻杨玉环作了伏笔。“妓”指女乐, “歌”指歌女,通指能歌善舞的宫女。妓需要花中选花,歌需要百里挑一,足见歌舞妓队伍之庞大。“随雕辇”,“出洞房”,乃是互文。这两句是说,后宫四万,佳丽三千,都是为皇帝一个人的享乐而存在的。从技巧上讲,这两句将宫廷深似海、宫女多如云的皇家气派渲染得酣畅淋漓。古人评诗之善言富贵者,倒不在乎多用金呀、玉呀这类字眼,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漫叟诗话》)李白这两句,可谓乃善言皇家富贵者也。

据《后汉书》, 赵飞燕及其妹均有宠于汉成帝,其妹居“昭阳舍”。但《三辅黄图》称赵飞燕居之,此即李诗所本。“昭阳”与“珠殿”相照应,因汉代昭阳殿就是多以“明珠翠羽饰之”。尾联指杨玉环也与赵飞燕一样,在宫中美貌第一,得宠亦第一。这里表面上似乎是一片赞美之词,实际上暗含讽刺。《诗经》中《君子偕老》一诗,是齐国人讽刺齐宣公夫人宣姜的。宣姜在宣公死后,与其庶子姘居生子。诗中盛赞她头饰、衣衫和容貌之美,惟独不赞扬她的品德。言外之意是讽刺宣姜缺德。李白以杨玉环比汉之赵飞燕,其言外之意自然将唐玄宗比汉成帝了。

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导致了“开元之治”。

但到了后期,沉迷声色,任用奸佞。诗人是抱着“愿为辅弼”,“大济苍生”的愿望应诏入京的。而玄宗却只让他侍酒陪宴,“俳优蓄之”。诗人于失望之余,一再在应制诗中婉言讽谏,希冀沉醉于“温柔乡”中的皇帝能记取前朝荒淫祸国的教训,改弦更张,重振朝纲。这,就是此诗的微言大义吧。

此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全诗词藻华赡,音韵和谐,极富建筑美和音乐美,确实“律度对属,无不精绝”(《本事诗》)。且承转自然,一气呵成,诚如清人翁方纲所说:“太白五律之妙,总是一气不断,自然入化,所以为难能。”(《石洲诗话》)

肇自齐梁的宫体诗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情感缠绵悱恻,语言纤巧农丽,风格绮靡浮艳。但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却华丽而不失清新,铺张而不忘讽兴,如仙韶妙音,不同凡响。虽是奉命而作,却能自留地步。所以沈德潜说这组诗“于缘情绮靡中,不忘讽意,寄兴独远”(《唐诗别裁》)。

篇3:《宫中行乐词其一》唐诗鉴赏

李白

小小生金屋,

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

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

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

化作彩云飞。

鉴赏

李白《宫中行乐词》,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

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

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居所。

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描绘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單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乔憨多态。正值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所以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指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诗人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衬托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勾画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诗人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屡次以“彩云”入诗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能将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诗人超群之处。

篇4: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李白唐诗《宫中行乐词其一》赏析

【年代】:唐

【作者】: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内容】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赏析】:

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甚至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所居。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这一联,实际上用虞世南诗意。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作者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侧写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写此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诗中数用“彩云”字样,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把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众之处。

(孙艺秋)

篇5:宫中行乐词李白诗词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篇6: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二》

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⑹,金殿锁鸳鸯⑺。

选妓随雕辇⑻,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注释】

⑹玉楼:华美之楼。巢:一作“关”,又作“藏”。翡翠:翠鸟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

⑺金:一作“珠”。

⑻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雕:一作“朝”。

【白话译文】

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宫中的玉楼珠殿之上,有翡翠鸟在结巢,殿前的池水中置养着成到的鸳鸯。于是皇上从后宫中选能歌善舞的宫人,随辇游乐。能职善舞者,在宫中谁可推为第一呢?当然非居住于昭阳殿的赵飞燕而莫属了。

【创作背景】

这组诗为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春李白在长安奉诏为唐玄宗所作,大约与《清平调词三首》作于同期。关于这组诗,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相关的故事,说唐明皇因宫人行乐,特召李白,“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以“夸耀于后”。李白因作这组诗。这种说法有个佐证,便是敦煌残卷《唐诗选》选录了这组诗的前三首,题作《宫中三章》,下署作者为”皇帝侍文李白“。《文苑英华》录这组诗二首,题作《醉中侍宴应制》。

【赏析】

这是一首奉诏而作的表现宫中生活的诗。李白于天宝元年(742)秋奉诏入京,此诗当作于次年早春。

首联写春景,为全篇作环境渲染。柳色如金,梨花似雪,为寻常比喻。但以“嫩”和“香”点染,则柔枝轻摇,如睹其形;雪海氤氲,如嗅其馨。虽着意点染,但仍极自然,不露雕琢痕迹。

后面四句描写皇帝的宫廷生活。玉楼、珠殿、雕辇(装饰华美的人挽车) 、洞房(神仙洞府般的房屋), 铺陈皇家富贵,旖旎风光。“翡翠”、“鸳鸯”均水鸟,后者雌雄双栖,常以喻情人或夫妇。玉楼、珠殿,均非水鸟栖息之所。这里是语意双关。既谓宫廷楼殿装饰着各种禽类雕塑,以表现其富丽堂皇。诗词中多称香炉为“金兽”,称被盖为“鸳衾”,也就是这个意思。也以喻人。“巢”亦作“关”。玉楼、珠殿关锁着众多的宫女。她们都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笼中之鸟。

诗人对那些不幸的'宫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翡翠,似指一般宫女。鸳鸯,其中之一当指李隆基,而另一位,当然就是指“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玉环。这也给尾联以赵飞燕比喻杨玉环作了伏笔。“妓”指女乐, “歌”指歌女,通指能歌善舞的宫女。妓需要花中选花,歌需要百里挑一,足见歌舞妓队伍之庞大。“随雕辇”,“出洞房”,乃是互文。这两句是说,后宫四万,佳丽三千,都是为皇帝一个人的享乐而存在的。从技巧上讲,这两句将宫廷深似海、宫女多如云的皇家气派渲染得酣畅淋漓。古人评诗之善言富贵者,倒不在乎多用金呀、玉呀这类字眼,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此善言富贵者也。”(《漫叟诗话》)李白这两句,可谓乃善言皇家富贵者也。

据《后汉书》, 赵飞燕及其妹均有宠于汉成帝,其妹居“昭阳舍”。但《三辅黄图》称赵飞燕居之,此即李诗所本。“昭阳”与“珠殿”相照应,因汉代昭阳殿就是多以“明珠翠羽饰之”。尾联指杨玉环也与赵飞燕一样,在宫中美貌第一,得宠亦第一。这里表面上似乎是一片赞美之词,实际上暗含讽刺。《诗经》中《君子偕老》一诗,是齐国人讽刺齐宣公夫人宣姜的。宣姜在宣公死后,与其庶子姘居生子。诗中盛赞她头饰、衣衫和容貌之美,惟独不赞扬她的品德。言外之意是讽刺宣姜缺德。李白以杨玉环比汉之赵飞燕,其言外之意自然将唐玄宗比汉成帝了。

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导致了“开元之治”。

但到了后期,沉迷声色,任用奸佞。诗人是抱着“愿为辅弼”,“大济苍生”的愿望应诏入京的。而玄宗却只让他侍酒陪宴,“俳优蓄之”。诗人于失望之余,一再在应制诗中婉言讽谏,希冀沉醉于“温柔乡”中的皇帝能记取前朝荒淫祸国的教训,改弦更张,重振朝纲。这,就是此诗的微言大义吧。

此诗前三联对仗工整,全诗词藻华赡,音韵和谐,极富建筑美和音乐美,确实“律度对属,无不精绝”(《本事诗》)。且承转自然,一气呵成,诚如清人翁方纲所说:“太白五律之妙,总是一气不断,自然入化,所以为难能。”(《石洲诗话》)

肇自齐梁的宫体诗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情感缠绵悱恻,语言纤巧农丽,风格绮靡浮艳。但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却华丽而不失清新,铺张而不忘讽兴,如仙韶妙音,不同凡响。虽是奉命而作,却能自留地步。所以沈德潜说这组诗“于缘情绮靡中,不忘讽意,寄兴独远”(《唐诗别裁》)。

篇7:宫中行乐词

原文: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翻译:

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宫中的玉楼珠殿之上,有翡翠鸟在结巢,殿前的池水中置养着成到的鸳鸯。于是皇上从后宫中选能歌善舞的宫人,随辇游乐。能职善舞者,在宫中谁可推为第一呢?当然非居住于昭阳殿的赵飞燕而莫属了。

苑林中长着卢橘,宫廷中种着葡萄。在落日烟花之下,丝管齐鸣,春风骀荡。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莫说君王多游乐之事,如今天下太平,天子正与万民同乐呢!

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殡妃们在花间恶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宫殿内香风和暖依旧,纱窗外已现出黎明的曙光。宫中的花朵竞相对朝日开放,池塘中已暗暗地长出了春草。绿树间的'小鸟开始歌唱,宫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昭阳殿前桃李相间,明月渐斜,虽天色已明,但宫中的美人狂欢了一夜,兴犹未尽,仍在追逐嬉戏。

今日在明光宫中,还要结伴相游。春风吹开了紫殿大门,一阵天乐吹下了珠楼。舞女们的舞蹈跳得惟妙绝伦,歌女们的歌声娇里娇气。更令人开心的是在花香月明之夜。宫女们在玩藏钩的游戏,好一幅春官游乐图!

傲雪的寒梅已尽,春风染绿了杨柳。宫莺唱着醉人的歌,檐前的燕子呢喃着比翼双飞。春日迟迟照着歌舞酒筵,春花灿烂映看漂亮的舞衣。傍晚时斜辉照着皇帝出游的彩仗,光彩一片,好不气派!

龙池之水映绿了南薰殿,北阙楼在一片红花中显现。从太液池上传来阵阵莺鸣似的歌声,笙箫之音绕着池上的蓬莱山打转。一阵仙女玉佩的碰击的叮咚响声传来,原来是宫人们在玩着扣彩毯为游戏。今日天气真好,正是宫中行乐的好日子。

注释:

⑴小小:少小时。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⑵石竹:花草名。

⑶出:一作“上”。

⑷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⑸散:一作“罢”。

⑹玉楼:华美之楼。巢:一作“关”,又作“藏”。翡翠:翠鸟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

⑺金:一作“珠”。

⑻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雕:一作“朝”。

⑼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汉时引种长安。

⑽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⑾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⑿竹:一作“烛”。

⒀青楼:古时指女子所居之楼。《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⒁自:一作“坐”。罗绮:本指罗衣,此代指穿罗绮之美女。

⒂明光:汉宫名。此代指唐代宫殿。

⒃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手握东西让别人猜,猜中者即胜。

⒄迟日:春日白昼渐长,故曰迟日。《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毛传:“迟迟,舒缓也。”

⒅彩仗:宫中的彩旗仪仗。

⒆南薰殿:唐兴庆宫之宫殿名。

⒇莺歌:歌如莺鸣。太液:唐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

篇8:《宫中行乐词其一》翻译赏析

《宫中行乐词其一》翻译赏析

《宫中行乐词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前言】

《宫中行乐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史载原有十首,现存八首。这组诗是李白的“遵命”之作,写的是宫中行乐。诗人抓住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金殿、宫花、绿树、宫莺、檐燕等一系列意象,写尽了种种豪华绮艳,曼丽风神,但隐含着诗人对行乐者的讽谏,反映了诗人忧世济时的`胸怀。全诗言浅而意深,意微而词显,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注释】

⑴小小:少小时。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⑵石竹:花草名。

⑶出:一作“上”。

⑷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⑸散:一作“罢”。

【翻译】

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鉴赏】

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甚至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所居。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这一联,实际上用虞世南诗意。

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作者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侧写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写此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作者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诗中数用“彩云”字样,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把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作者超群出众之处。

篇9:宫中行乐词原文及赏析

宫中行乐词八首原文及赏析

原文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译文

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宫中的玉楼珠殿之上,有翡翠鸟在结巢,殿前的池水中置养着成到的鸳鸯。于是皇上从后宫中选能歌善舞的宫人,随辇游乐。能职善舞者,在宫中谁可推为第一呢?当然非居住于昭阳殿的赵飞燕而莫属了。

苑林中长着卢橘,宫廷中种着葡萄。在落日烟花之下,丝管齐鸣,春风骀荡。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莫说君王多游乐之事,如今天下太平,天子正与万民同乐呢!

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殡妃们在花间恶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宫殿内香风和暖依旧,纱窗外已现出黎明的曙光。宫中的花朵竞相对朝日开放,池塘中已暗暗地长出了春草。绿树间的小鸟开始歌唱,宫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昭阳殿前桃李相间,明月渐斜,虽天色已明,但宫中的`美人狂欢了一夜,兴犹未尽,仍在追逐嬉戏。

今日在明光宫中,还要结伴相游。春风吹开了紫殿大门,一阵天乐吹下了珠楼。舞女们的舞蹈跳得惟妙绝伦,歌女们的歌声娇里娇气。更令人开心的是在花香月明之夜。宫女们在玩藏钩的游戏,好一幅春官游乐图!

傲雪的寒梅已尽,春风染绿了杨柳。宫莺唱着醉人的歌,檐前的燕子呢喃着比翼双飞。春日迟迟照着歌舞酒筵,春花灿烂映看漂亮的舞衣。傍晚时斜辉照着皇帝出游的彩仗,光彩一片,好不气派!

龙池之水映绿了南薰殿,北阙楼在一片红花中显现。从太液池上传来阵阵莺鸣似的歌声,笙箫之音绕着池上的蓬莱山打转。一阵仙女玉佩的碰击的叮咚响声传来,原来是宫人们在玩着扣彩毯为游戏。今日天气真好,正是宫中行乐的好日子。

注释

⑴小小:少小时。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⑵石竹:花草名。

⑶出:一作“上”。

⑷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⑸散:一作“罢”。

⑹玉楼:华美之楼。巢:一作“关”,又作“藏”。翡翠:翠鸟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

⑺金:一作“珠”。

⑻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雕:一作“朝”。

⑼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汉时引种长安。

⑽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⑾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⑿竹:一作“烛”。

⒀青楼:古时指女子所居之楼。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毛传:“迟迟,舒缓也。”

⒅彩仗:宫中的彩旗仪仗。

⒆南薰殿:唐兴庆宫之宫殿名。

⒇莺歌:歌如莺鸣。太液:唐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

赏析

这组诗为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春李白在长安奉诏为唐玄宗所作,大约与《清平调词三首》作于同期。关于这组诗,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相关的故事,说唐明皇因宫人行乐,特召李白,“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以“夸耀于后”。李白因作这组诗。这种说法有个佐证,便是敦煌残卷《唐诗选》选录了这组诗的前三首,题作《宫中三章》,下署作者为”皇帝侍文李白“。《文苑英华》录这组诗二首,题作《醉中侍宴应制》。

篇10:宫中行乐词其一,宫中行乐词其一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一的意思,宫中行乐词其一

宫中行乐词其一,宫中行乐词其一李白,宫中行乐词其一的意思,宫中行乐词其一赏析 -诗词大全

宫中行乐词其一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篇11:李白《宫中行乐词》全诗注释赏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全诗注释赏析

宫中行乐词八首

李白

【其一】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⑴,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⑵,化作彩云飞。

【其二】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⑶,金殿锁鸳鸯⑷。

选妓随雕辇⑸,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其三】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⑹。

【其四】

玉树春归日⑺,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⑻。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其五】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⑼。

【其六】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其八】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注释:

⑴出:一作“上”。

⑵散:一作“罢”。

⑶巢:一作“关”。

⑷金:一作“珠”。

⑸雕:一作“朝”。

⑹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⑺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⑻竹:一作“烛”。

⑼自:一作“坐”。

《宫中行乐词》约作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共八首。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这两句是说,这位年轻的宫女娇憨而天真无邪,引起诗人怜惜之情,只怕其轻歌漫舞散场之后,像一朵彩云一样飘然而去。以彩云之轻飞,状人物之离去,传人物之风韵神彩。蕴含深长,韵味实佳。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这两句写幼年宫女的.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烂熳的形象。生动活泼,语意纯真自然。

赏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这里选择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一首五律,描写一位年轻的、甚或是幼年宫女。首联写丰姿仪态。“小小”、“盈盈”,有爱怜意。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紫微,天子居所。次联写幼女服饰。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描绘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享单袖太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乔憨多态。正值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所以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指此幼年宫女之娇憨。步辇,指不驾马,用宫人挽车。前六句是描写人物,字字有姿态仪容,字字见曼丽风神;点染人物娇憨天真,颇见诗人怜惜之心。最后两句用点睛法,衬托宫女之风韵神采。以彩云之轻飞,象人物之去,觉凌波微步,不如此之轻盈。全诗只勾画宫女之娇憨,只写其天真无邪,对其轻歌曼舞却不着一字。只在最后以“愁”表示诗人眷念之感,以“彩云”之绚丽飘逸传人物之神。李白屡次以“彩云”入诗只此诗为最感人,对后世影响也大。北宋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即化用此诗结句。

这首诗清丽飘洒,神韵飞逸。能将这种宫廷行乐诗,写得丽而不腻,工而疏宕,前人所谓“丽语难于超妙”,正是诗人超群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