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井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槿花其一唐诗原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槿花其一唐诗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槿花其一唐诗原文

篇1:槿花其一唐诗原文

槿花二首其一唐诗原文

【作品介绍】

《槿花二首·其一》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68首。

【原文】

槿花二首·其一

燕体伤风力,鸡香积露文。

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

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

三清与仙岛,何事亦离群。

【注释】

①《说文》:“舜,木槿也,朝华暮落。”开红花者名朱槿,夏秋间开花。

②《三辅黄图》:成帝与赵飞燕戏于太液池,以金锁缆云舟于波上。每轻风时至,飞燕殆欲随风入水。帝欲以翠缕结飞燕之裾。

③鸡香:鸡舌香,一名丁子香,即丁香。江淹《别赋》:“露下地而腾文。”

④殷:花蔫后呈赤黑色。

⑤殷者似啼,鲜者似笑。江总《南越木懂赋》:“啼妆梁冀妇,红妆荡子家。若持花并笑,宜笑不宜花。”

⑥《春秋感精符》:“人君父天母地兄日姊月。”

⑦《楚辞·九歌》有《云中君》。

⑧《灵宝本元经》:“四人天夕巨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仙岛:指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篇2:《槿花》唐诗原文与注释

《槿花》唐诗原文与注释

【作品介绍】

《槿花》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23首。

【原文】

槿花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

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注释】

①槿花:一名朱槿,夏秋间开花,可断续开到仲秋。其花朝开暮落。

②秋景繁:指秋天懂花盛开。

③未央宫里三千女:《汉武故事》:“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三千人充之。……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

篇3:咏槿原文及赏析

槿花其一唐诗原文(锦集8篇)

咏槿原文及赏析

原文:

咏槿

[唐代]李白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园花笑在美好的年岁,春光里池草更觉鲜艳。

还不如篱边的木槿花,在玉阶旁姿态如婵娟。

花香草茂生命太短促,花草凋落只在霎那间。

哪里像美丽的玉树枝,一年到头都光彩灿烂。

注释

园花:泛指园中百花。

芳年:美好的年岁。亦指少年青春,意即为各自的芳年而笑。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艳春色:献艳于春色之中。

婵娟:形容姿容美好的样子。

芬荣:芳香、繁茂。

夭促:死亡得很快,此喻花落之迅疾也。

瞬息:一眨眼一唿吸,形容极短的时间。

岂若:哪里象。

琼树枝:指名贵花木;玉树之枝。

终岁:即终年,全年,一年。

翕(xī)赩(xì):光色盛花。翕:收敛,聚合。赩:大红色。

赏析: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的景致。诗中“园花笑”“池草艳”来烘托出园花、池草本来也是美好之物,也不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的景致。诗中“园花笑”“池草艳”来烘托出园花、池草本来也是美好之物,也不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写满园花草在李白眼中,都不如木槿,排斥了“园花”、“池草”。李白再运用拟人手法,把槿花喻意为“蝉娟”般美好的容颜,如婵娟般亭亭而立的槿花将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统统的比下去了,从而使得诗句文采特异、铺陈辞藻,可见奔放不羁的李白对木槿花情有独钟,怜香惜玉也是因花而异。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描绘出一幅园花易零落、池草易萎糜的伤感景致。诗中“夭促”“零落”暗寓出诗人或许多少有点遗憾,美丽总是太仓促,常在瞬间零落,爱花的人是挽留不住落花匆匆的脚步的。其中也不无隐喻满园花草生命之短暂的意味,于是,流露出一种感花伤怀的情绪。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侧面槿花的朝开暮落只是表面现象,它“终岁”“翕赩”正表明了槿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品格。正如东方朔在写给公孙弘借用马车的信中说“木槿夕死朝荣,士亦不长贫也。”诗人用“岂如琼树枝,终岁长翕赩”两句诗对木槿花予以高度评价,热情地赞颂,从而完成了对木槿花形象的塑造。

诗人开始并不直接写木槿花,而是以“园花”、“池草”起兴,指出它们一个“笑芳年”,一个“艳春色”都曾盛极一时,但它们最大的弱点是生命太短促。也就是说尽管园花姹紫嫣红,芬芳馥郁,但是花开自有花落时,当它零落在东风里时,它就会黯然失色,再也无复青春的色彩。同样,小草尽管它萎萋无数,枝叶碧翠柔嫩,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脾性。但是,当严霜降落之时,它就会在瞬息间,萎糜以至朽腐,留给大地以不尽的思索。这就是园花和池草生命的全部意义。接着诗人在否定“园花”和“池草”的基础之上,对木槿花予以讴歌的赞美。

从该诗诗句排列顺序的颠倒上,可以知道诗人思绪的奔涌,情感的炽烈,特别是思绪、情感的跳荡性,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根植于诗人的浪漫气息。

篇4:槿花,槿花王冕,槿花的意思,槿花赏析

槿花,槿花王冕,槿花的意思,槿花赏析 -诗词大全

槿花

低昂如有序,红白自相宜。

农为编篱识,蜂因课蜜知。

想渠根本盛,未畏雪霜欺。

篇5:槿花,槿花李商隐,槿花的意思,槿花赏析

槿花,槿花李商隐,槿花的意思,槿花赏析 -诗词大全

槿花

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

篇6:槿花,槿花李商隐,槿花的意思,槿花赏析

槿花二首,槿花二首李商隐,槿花二首的意思,槿花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槿花二首

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三清与仙岛,何事亦离群。

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余。烧兰才作烛,襞锦不成书。

本以亭亭远,翻嫌疏。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篇7:唐诗《花非花》

朝代:唐代

原文: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篇8:行舟唐诗原文

行舟唐诗原文

李益——《行舟》

【年代】:唐

【作者】:李益——《行舟》

【内容】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赏析】:

此诗特点在于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读后有余味,有言外的意思和情调。

前两句写景。舟行扬子江中,岸上柳絮飘来,沾襟惹鬓;诗人斜卧舟中,一任菱花轻舟随着碧绿的江流荡漾东去。粗粗看来,俨然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仔细品味,方使人觉出其中自有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在。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常因为“又是一年春好处”而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念。何况,柳枝还是古人赠别的信物,柳花入怀,自然会撩惹游子乡思的愁绪。

如果说,诗人这种思乡的愁绪在前两句里表达得尚属含蓄,不易使人体察,那么,后两句就表露得比较明显了。“闻道风光满扬子”这一句是说,诗人自己思乡心切,愁绪萦怀,没有观赏风景的兴致,“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他不想看,也不愿看,因为他身处江南,神驰塞北(诗人故乡在陇西姑臧),眼前明媚的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只能增其乡思愁绪。类似这样的.情状,我们在古代的优秀诗词当中是常常可以见到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闻道春光好,同样是自身愁绪多,一个终于没有去,一个尽管去了,但根本无心赏景。所取态度虽殊,感情表达的效果却是同样深切的。

既然舟行扬子江,不是为了赏景,那又为何而来呢?第四句作了回答:“天晴共上望乡楼”。原来诗人是为登楼望乡而来。但读诗至此,读者心里不免又生出许多新的疑问:为什么要在“风光满扬子”的“晴天”才登楼望乡呢?诗中没有明说,留给读者去想象、体会、玩味。或许是,古时别家出走多在岁寒过后,当物华又换,春光再满时,游子的乡思倍切吧?或许是,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可极目千里吧?所有这些,尽管没有写出,却比明白形诸文字更丰富,更耐人寻味。这正是这首绝句的神到之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