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荣”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小学文言文《世无良猫》原文及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小学文言文《世无良猫》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文言文《世无良猫》原文及翻译

篇1:小学文言文《世无良猫》原文及翻译

小学文言文《世无良猫》原文及翻译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人憎恨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它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

注释

(1)某:某个人;有一个人。

(2)恶:讨厌;厌恶。

(3)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

(4)厌:满足。

(5)以:用。

(6)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

(7)罽:(jì)(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俗称“鬼麦”。毡罽:毡子和毯子。

(8)且:并且。

(9)率:大都。

(10)故:缘故。

(11)益:更加。

(12)暴:凶暴。横行不法。

(13)遂:于是;就。

(14)逐:驱逐,赶走。

(15)蓄:养。

(16)以为:认为。

篇2:世无良猫文言文及翻译

世无良猫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词意

某:某个人;有个人。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

厌: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毯:毯子。

率:全部。

畜:养。

以为:认为。

暴:凶暴。

逐:驱逐,赶走。

遂:于是;就。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故:原因。益:更加。暴:凶暴。

翻译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寓意

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篇3:《世无良猫》文言文翻译

《世无良猫》文言文翻译

世无良猫

清代:乐钧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译文

有个人憎恨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它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

注释

(1)某:某个人;有一个人。

(2)恶:讨厌;厌恶。

(3)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

(4)厌:满足。

(5)以:用。

(6)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

(7)罽:(jì)(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俗称“鬼麦”。毡罽:毡子和毯子。

(8)且:并且。

(9)率:大都。

(10)故:缘故。

(11)益:更加。

(12)暴:凶暴。横行不法。

(13)遂:于是;就。

(14)逐:驱逐,赶走。

(15)蓄:养。

(16)以为:认为。

道理

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他是个只会说猫不好,却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的人。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篇4:世无良猫原文带翻译

世无良猫原文带翻译

原文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蘮。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词意

某:某个人;有个人。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

厌: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毯:毯子。

率:全部。

畜:养。

以为:认为。

暴:凶暴。

逐:驱逐,赶走。

遂:于是;就。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故:原因。益:更加。暴:凶暴。

翻译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寓意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小学文言文《世无良猫》原文及翻译

篇5:世无良猫《耳食录》原翻译

世无良猫《耳食录》原翻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原文: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n。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词意:

某:某个人;有个人。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

厌: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毯:毯子。

率:全部。

畜:养。

以为:认为。

暴:凶暴。

逐:驱逐,赶走。

遂:于是;就。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故:原因。益:更加。暴:凶暴。

翻译: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寓意: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篇6:世无良猫改写350字

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一个儿子。

父母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儿子洗碗,洗了两个多小时都还没洗好,父母便决定以后不再让他洗碗了。

上了三年级的时候,儿子叠被子还叠了近三个钟头,而且还叠的乱七八糟,于是父母决定以后再也不让儿子干任何一件事,反正还有父母呢。

几年后的一天,父母煮了几个熟鸡蛋,让儿子带到学校去吃,可儿子放学后,父母发现儿子没吃,原来父母没把蛋壳剥掉,儿子不知道怎么吃。

有一个同学知道后,便给他的父母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十分憎恨老鼠,倾尽所有家产讨得一只好猫,用鱼肉喂养,用垫子、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安安稳稳,大都不捕老鼠了,有时猫甚至和老鼠一起玩游戏,因此老鼠更加凶暴。这个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了,从此以后便认为世界上没有一只好的猫。

听完这个故事,父母陷入了沉思。

篇7:《世无良猫》阅读答案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破家求良猫( 耗尽)

B.厌以腥膏(讨厌 )

C.眠以毡罽( 毯子 )

D.鼠以故益暴( 凶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小题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地供养它,还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明白,天下不是没有好猫,他家的猫不捕鼠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小题4】阅读这则故事,从中我们可以获知怎样的人生之理?(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小题3】D

【小题4】示例:(1)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如果孩子受溺爱,就无法成才。

参考译文:

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厌:饱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且率的含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文章意思,分析个选项即可。因为他没有明白他家的猫不捕鼠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围绕人生之理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篇8:《世无良猫》阅读答案

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厌(2)以腥膏(3),眠以毡罽(4)。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乐均《耳食录》)

【注释】 (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2)[厌]饱食。(3)[腥膏]鱼和肥肉。

(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12.“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4分)

(1)“故”的正确解释是

A.原因B. 故意C.故事D.过去

(2)“益”的正确解释是

A.增加B.益处 C.得益 D.更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14.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 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4分)(1)A (原因) (2)D (更加) 13.(2分)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14.(2分)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15.(4分)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 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篇9:小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小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吴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队伍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队伍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注释

1、昔:从前

2、令:派;使;让

3、方:才

4、之:代词,指“老朋友”

5、俟(sì):等待

6、恐:恐怕;担心

7、可:行;可以

8、信:信用

9、故:先前的;原来的'

10、食:吃

11、信:诚信

12、止:留住

13、求:寻找

14、服:使……信服(意动用法)

15、非信不可也: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信,守信,讲信用

16、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

17、欤:语气词,吧

18、其:他,指吴起

19、宜:应该

20、为:坚守

21、明日:明天

22、者:……的原因

篇10: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两则翻译和原文

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篇11: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12:文言文原文翻译

文言文《以柔克刚》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翻译】

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