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ty_2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方便大家学习。

篇1: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
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 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 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 )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 )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 )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 几乎 )死者数(屡次,多次)矣。”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 ),更(更换 )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吾尝疑乎是( 代指这句话),今以(根据 )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因此)为之说,以(来)俟(期待)夫观人风者得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文学常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因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后被贬柳州,世亦称“柳柳州”。本文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3、重点字音字形:啮人(niè)腊之(xī) 以为饵(ér) 挛(luán)蹙(cù) 殚(dān) 转徙(xǐ) 顿踣(bó) 相藉(jí) (nǎng) 叫嚣(xiāo ) 隳突(huī) 恂恂(xún)视其缶(fǒu)谨食之(sí) 熙熙(xī)孰知(shú)又安敢毒邪(yé)赋敛(liǎn)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sì)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 (2)谨食之,时而献焉:“食”通“饲”,喂养
5、一词多义。
(1)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用来 太医以王命聚之 用 以尽吾齿 来 而吾以捕蛇独存 依靠
(2)于:余将告于莅事者 向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到 吾祖死于是在苛政猛于虎 比
(3)之:永州之野产异蛇 的 无御之者 它,指毒蛇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悍吏之来吾乡 取独
(4)其:当其租入 他们的 专其利三世矣 指捕蛇不纳税 视其缶 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自己
(5)若: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像 貌若甚戚者 好像 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若毒之乎 你
(6)焉: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相当“于之”,从这里 永之人争奔走焉 这件事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词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语气词
(7)而: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顺接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转折 吾恂恂而起表修饰
(8)已:可以已大风 治愈 则久已病矣 已经
(9)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得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了解,知道
(10)乎:若毒之乎 吗叫嚣乎东西 相当于“于”
(11)是: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这个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指冒死亡的危险 吾尝疑乎是指孔子的这句话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这
(12)食:谨食之 通“饲”,喂养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吃
(13)生:乡邻之生日蹙 生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使……生存
6、古今异义。
(1)汪然出涕曰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虽鸡狗不得宁焉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可以已大风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许可(4)则久已病矣古义:困苦不堪 今义:疾病
7、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动词活用为名词,生产的东西,收入
(2)而乡邻之生日蹙动:动词作名词,生活(3)以尽吾齿:形容词作动词,过完
(3)余悲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悲(4)然得而腊之以为腊:名词作动词,把蛇晾干
8、翻译下列句子。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的郊外有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有白色的斑纹
⑵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却可以治好麻风、手脚麻痹、脖子肿和癞疮等恶性疾病;还可以消除烂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⑶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准许)他们用蛇抵应缴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⑷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主管人,免掉你这件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⑸君将哀而生之乎?
您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⑹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我这件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缴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⑺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⑻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不堪。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
⑼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凶暴的官吏一到我们村子来,就到处乱闯乱嚷、冲撞破坏,暄闹叫嚷着惊忧(乡村的气势),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⑽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回来后,心满意足地吃我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
⑾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
⑿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的呢!
⒀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以期待着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从这里了解一点百姓的实情。
9、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通过蒋氏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赋敛之苦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这正如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文段①中围绕着一个“异”字而展开,依次介绍了毒蛇的外形、毒性、效用。其作用是:为下文“永州人争奔走焉”作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这一主旨;“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 永州人争奔走焉。”产生了矛盾,作者这样的目的是暗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3)蒋氏在诉说“专其利” 为什么“貌若甚戚者”?
这个“利”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在得到这个利的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和痛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利”隐含蒋氏无限的辛酸悲苦。
(4)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蒋氏的两次“戚”:第一次: 蒋氏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 蒋氏为自己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赋税而忧伤。
作者的两次“悲”:第一次: 作者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 作者为广大人民收到的赋税之毒而悲伤(为社会)。
(5)第四段的中心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该段主要运用的写法是对比,请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
①乡邻们因为赋税非死则徙尔;蒋氏却以捕蛇独存;②乡邻们遇悍吏虽鸡狗不得宁焉;蒋氏见蛇安在,却能弛然而卧;③乡邻们缴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蒋氏“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作用:突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这一主旨,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篇2:捕蛇者说和陶侃惜谷阅读理解答案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①以尽吾齿 ②日蹙:
③观人风者 ④执而鞭之
⑤家给人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篇3:捕蛇者说和陶侃惜谷阅读理解答案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去国怀乡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0.阅读乙文中路人说的话,你觉得这个人是一时兴起,偶尔糟蹋未成熟的稻谷吗?从中可以看出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
17、①来过完我的岁月 ②一天天窘迫
③考察民风的人 ④抓起来用鞭子打了一顿
⑤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2分。答对两个得1分)
18、①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②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4分。每句2分)
19、A(名词用作动词)(2分)
20、不是一时兴起,从他“聊取之耳”尤其是“聊”“耳”可以看出其人多么随便,任性,对庄稼毫不在乎,实乃游手好闲之徒。(3分。观点“不是”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21、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3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
篇4:《捕蛇者说节选》阅读答案
捕蛇者说(节选)
柳宗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殚其地之出()
③犯寒暑( )④又安敢毒耶()
2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
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文:
2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
参考答案:
21.①使活下去 ②用完 ③冒着 ④怨恨每个0.5分,本小题共2分
22.D(2分)
23.略(各1.5分,共3分)
24.第一组:蒋氏:吾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而第二组:蒋氏:弛然而卧乡邻:岁鸡狗不得宁焉第三组:蒋氏:盖一岁犯死者二焉乡邻: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作用:①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②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③衬托赋敛之毒。④ 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任意找一组对比的句子1分,分析其作用,至少两个方面,2分)
篇5:《捕蛇者说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又安敢毒耶 毒:
(2)则久已病矣 病:
(3)则弛然而卧 弛然:
(4)执而鞭之 鞭: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陶侃尝出游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侃 大 怒 曰 汝 既 不 田 而 戏 贼 人 稻
13.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
9.(4分)(1)毒: 恨、憎恨 (2)病: 困苦不堪
(3)弛然: 放心的样子 (4)鞭: 鞭打(名词动用
10. ( B ) (3分)
11.(5分)
①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②我走在路上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12.(2分)侃大 怒 曰 / 汝既 不 田 / 而 戏 贼 人 稻
13.(3分)
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3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
篇6: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敢安毒耶?”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A.悍吏之来吾乡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B.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C.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D.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小题2:下面哪一个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又敢安毒耶?”不同?【 】(2分)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是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D.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小题3:文段中蒋氏要表述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蒋氏自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具体表明自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段中提到蒋氏“熙熙而乐”,《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也写了“太守之乐”,从内容和写作意图来看,这两种“乐”有何不同?说说你的看法。(2分)
材料链接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材料链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蒋氏宁愿捕蛇也不愿意交税。(1分,意对即可,直接答原句“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不得分)
通过一系列对比突出了乡邻们在苛税重压下的悲惨生活,表明自己想“捕蛇而不纳税”的观点。(1分,答出“对比”或“衬托”的手法即可 )
小题1:蒋氏的“乐”并非是真正的乐,这短暂的乐是用一年犯两次死亡的危险换来的,是命运悲惨的体现。作者写蒋氏的乐是为了突出百姓生活的悲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及对赋税制度的不满。(1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
欧阳修“乐”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因其施政有方,人们幸福安宁而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情怀。(1分,兼顾内容和写作意图,写作意图写出一点即可)
小题1:A中都是“助词,没有意义”。
小题1:A、B、C与例句都是反问,D是疑问。
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了解对比衬托的手法来理解乡邻们在苛税重压下的悲惨生活,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看法观点合理,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篇7: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③焦令谌(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⑤判:状纸。⑥舆:抬。⑦衣:包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汪然出涕曰 涕: (2)竭其庐之入 入:
(3)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 (4)太尉判状,辞甚巽 辞: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而:而乡邻之生日蹙/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乎:叫嚣乎东西/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C.也:我知入数耳,不知早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以:以大杖击二十/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2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4、【甲】文第①段采用对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生活。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相关内容并填在ABC三处。(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乡邻 蒋氏
不是死亡就是辗转迁移 ———— A
B ———— 可以放心地睡下
C ———— 一年受到两次死亡威胁
5.【甲】文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段太尉都关注民生、同情百姓,请结合两文画波浪的句子,说说他们关心百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捕蛇者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2分)(1)涕:眼泪(2)入:收入(3)食:喂养(4)辞:言 词
2、(2分)A
3、(2分)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4、(3分)示例:A.三代人六十年长居此地B.受悍吏侵扰 不得安宁C.天天面临死亡的威胁(符合题目要求,意对即可)
5、(3分)柳宗元用写文章的方式来反映沉重的赋税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希望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段太尉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百姓,他亲自给被打伤的农民处理伤口、早晚喂饭,还卖掉自己的马买谷子替农民还租。(意对即可)
篇8: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片段,回答17-24题。(共22分)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会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中观人风者得焉。
17、解释上面文段中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
(1)余: (2)于: (3)尝: (4)是:
(5)以: (6)信: (7)孰: (8)为:
18、给下列字注音。(4分)
(1)孰 (2)敛 (3)俟 (4)夫
19、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苛政猛于虎也。
译: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
20、作者听了蒋氏的话后更加悲伤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1、作者写《捕蛇者说》的目的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答:
22、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什么?。(2分)
答:
23、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答:
24、你想想,如果考察民情的高官或皇帝看到《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会不会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为什么?。(4分)
答:
(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17、(1)余:我 (2)于:比 (3)尝:曾经 (4)是:这句话
(5)以:从 (6)(6)信:真实可信 (7)孰:谁 (8)为:写作
18、(1)孰Shú (2)敛liǎn (3)俟Sì (4)夫fú
19、(1)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 (2)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0、苛政猛于虎也。
2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2、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露当时统治者加在百姓头上的赋税比毒蛇还毒的黑暗现实。
23、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24、不可能找到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的方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当时政治腐败,战乱不绝,统治者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权力和财富,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他们不会发善心减轻人民的负担。(只要说得有理即可)
篇9: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对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 向: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B.则久已病矣 病:生病,这里指困苦不堪。
C.弛然而卧弛 然:放心的样子。
D.又安敢毒耶 毒:祸害。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的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B.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每十家人中就少了一家了。)
C.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鸡和狗也不得安宁。)
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怎么比得上我的邻居天天有这样的事呢?)
3、下列的叙述有错的是()
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都是对偶句。
B.文段用了两处对比:相邻们的十室九空与蒋氏的“以捕蛇独存”对比,用“悍吏之来吾乡”弄得鸡犬不宁与蒋氏的“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对比。
C.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又安敢毒耶”表明蒋氏认为捕蛇是一件好事,从而万分庆幸的心理。
参考答案:
1、D
2、B
3、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