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张元济的对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张元济的对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元济的对联

篇1:张元济的对联

关于张元济的对联集锦

张元济(1867-1959),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原籍浙江海盐。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1959 年8月14日卒于上海。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破格召见,政变后被革职。18冬任南洋公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注意译书的选题意义,改变原着重译兵书为译社科书籍。后任公学总理,197月后辞职。19,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任该馆编译所长,19任经理,1920-1926年改任监理。1926年任董事长直至逝世。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组织了大规模的编译所和涵芬楼藏书,开创了私营出版社设专职专业编辑和图书资料以保证出版物质量。他所参与规划的《最新教科书》获得很大成功,同业相率仿效。从19开始筹备,1919-1937年动用国内外50余家公私藏书影印出版《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3 种丛书共610种近2万卷。他选书注重实用、母本,讲究善本,以及传真版石印的'组织,开创了古籍丛书翻刻、影印的新阶段。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精于版本目录之学,又密于检察,所著《涵芬楼烬余书录》、《宝礼堂宋本书录》、《涉园序跋集录》集近代目录体例之长,又检录綦详,已成为现在古籍鉴定援引例证之一。此外,还著有《校史随笔》、《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

志轶云霄外;

诗留天地间。

——挽徐志摩

形其量者沧海;

何以寿之名山。

贺康有为六十寿

天生我才当致用;

士惟有品始能贫。

——挽任光建

相遇无言,流水今日;

不期而至,清风故人。

——集禊帖书赠友人

七略灿然,子绍校经中垒业;

二门籍甚,世传志墓彦升文。

——挽刘坚匏夫人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今日盖棺应定论;

我相此邦,天不溃止,微闻易篑尚哀鸣。

——挽梁士诒

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

——挽章炳麟

使立朝不为奸憝所排,讵令人火热水深至此;

岂神州终有陆沉之祸,故夺我泰山梁木于先。

——挽陆润庠

我劝先生长看看贤门戒指,从今少喝些老酒;

你做阿哥好带带小弟北大,享于无限的遐龄。

——贺胡适四十寿

张元济的对联(精选3篇)好副臭皮囊,为你忙着过九十年,如今可要交却了;

这般新世界,纵我活不到一百岁,及身已见太平。

——自挽

海东问俗,江表宣猷,回首几沧桑,官迹都随春梦去;

荷榭留诗,茅弯索茗,赏心共晨夕,足音还盼故人来。

——挽林开謩

无父何怙,我独安归,适子馆兮,风人雨人,百年如一日;

大厦落成,公不复见,登斯堂也,顾我复我,九原有二天。

——题上海某孤儿院,夏瑞芳创办,建院时夏已辞世

为争人格,不得已而用兵,败勿亡命,济亦引退,砥柱中流,先生庶无愧矣;

既负民望,宜知所以爱国,首轻权利,更重道德,良药苦口,后死者其听诸。

——挽蔡锷

篇2:游张元济图书馆

游张元济图书馆

今天,阳光明媚,我要去张元济图书馆参观。

站在大门口,只见灰色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子,牌子上有“张元济图书馆”六个大字,它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走进大门,面前有一座雪白的墙壁,墙上还嵌着黑色的瓦条。墙脚下有一个“车子请勿入内”的提示牌。我沿着水泥铺成的路来到“张元济纪念馆”面前有围成正方型的短冬青,中间有一棵大古松。柏树耸立在两旁,张元济图书馆在红柱白墙黑瓦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我沿着小桥来到了美丽的水中亭,举目眺望,张元济图书馆的美景尽在眼前。

向东看,一座矿石堆成的'小假山在广兰草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蛇花铁树在路的两旁各种一排漂亮万分。再加上一棵杨柳树,垂下的柳条美丽极了。北面是图书楼,有三层楼。这幢房子奇怪极了,我左看右看,才看明白,原来这幢书楼是照古代建筑模仿建设的。朝南望,只见一个云梯一样的架子,上面还长着牵牛花,架的两边还种着含包待放的蛇花。往西看,杨柳冬青像忠诚的卫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排排兰花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往下看,一条条小金鱼、红鲤鱼,好像是一个舞蹈家。一会儿,排成“一”字型;一会儿,排成正方型;一会儿又变成三角型;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美丽极了。

我沿着林阴小路走入张元济图书馆的后花院,脚旁有十厘高的兰花左右各一排向前走几步就能看见棕吕树,它的叶子像扇子,又像猪八戒的耳朵。还有香树、冬青树、芭蕉树……

一直向前走就可以到水池旁边。水池边有以经凋谢了的迎春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天色也不早了,最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张元济图书馆。

篇3:一代醇儒张元济阅读答案

熊月之

张元济一生最主要的事业是出版与古籍整理,两者又是与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

在张元济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新式出版业是到近代才出现的行业,从写稿、组稿、翻译、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到企业管理,从印刷机器、纸张、油墨、装订、开本到印数,从联系作者、译者到与官府打交道,所有这些,对于张元济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工作,他能够由外行变成内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考其诀窍,就是两个字:敬业。他坚持,不赚钱的书一般不出,有政治风险的书一般不出,包括拒绝印刷康有为、孙中山的书,都是为了对公司负责,也都是敬业的表现。

张元济无论当官还是经商,都真诚对人,不虚伪,不欺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他与总经理高凤池在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对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对于这些分歧,他不掩饰,不回避,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1919年,因为许多分歧难以消除与妥协,张元济决定辞去经理之职。经人调解,他与高凤池达成和解,并坚持一定要向高凤池道歉。与高凤池相比,论社会地位,张要高出许多,张是翰林,高是小学程度。论在商务的影响力,张也要大许多。细论张、高二人的分歧,张的意见,均为企业前途着想,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如注重企业制度建设,引进、起用新人,对于违纪违法员工严肃处理,高则立于相反方面。但是,二人矛盾一经调解之后,张便主动道歉,诚恳支持高的工作,并坚持自己的薪水必须低于高凤池。 诚与恕是一体两面。待人诚恳,必然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1927年,张元济被绑架,在南翔附近的农村被关了六天六夜。绑匪开价先是30万元,后降至20万—15万—2万,最后以一万元赎票。那时,上海绑票案件屡屡发生,撕票的事情也不止一例。张元济能安然脱险,与他设身处地、以恕道对待绑匪有关。绑匪也是人,张元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诚,终于化险为夷。

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屡起工潮。对于工人的罢工斗争,张元济力主两边兼顾,同存共利,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解决后,作为资方代表的张元济,反而得到工人的拥护,职工大会上竟然全场高呼“打倒王显华!”“拥护张菊生!”张元济在当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没有更细的资料,但是,从结局看,张元济至少比经理王显华更加理解和重视工人的要求,能够同情地理解工人的权益。

乐志华是张元济轿车司机的外甥,从宁波乡下来到上海,1923年到一位英国人家里当佣人,被主人诬陷偷了740英镑,关进牢房,在全无证据的情况下,被巡捕打得遍鳞伤,右腿残废。张元济获悉此事后,为他聘请律师,到医院验伤,通过宁波同乡会呼吁社会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官司打了五个月,冤情终于得到昭雪。

待人诚与责己严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在什么位置上,张元济都严格要求自己。主持编辑《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部头古籍汇编,为公司带来了巨额收入,他自己从未收取过什么主编费及稿费。在公司,自己的`薪金一向从严,不让儿子进入商务印书馆。

正因为张元济待人真诚,责己严格,所以,从清末到民国,商务印书馆能够团结那么多文化人。这些人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政治态度,但与张元济的关系都很好。

胡适等评论张元济“是富于新思想的旧学家,也是能实践新道德的老绅士”。新思想与旧学家、新道德与老绅士这看似对立的两极,在张元济那里得到了统一,而且统一得那么自然、浑然,因为这一切,都出于他的诚意、正心。

(选自2012年10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

16,作者为何要选择张元济与高凤池之间的纠纷来详细介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7,“诚与恕是一体两面”,而作者为了表现张元济的“恕”,写出了哪些典型事件?请概括作答。(6分)

18,张元济作为一个领导,其“敬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6.解析:首先从题干中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即文章第三段。其次对该区间进行深入阅读,力求准确适宜地分清层次,并对每一层次进行层意的概括。最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张元济的“真诚”,再结合前面的层意概括,答案不难得出。

答案: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传主的“真诚”:不虚伪,有不同看法公开诚恳地与上司交换意见;不欺饰,分歧不能消除,他决定辞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分歧消除后他坚持向上司道歉,积极支持上司的工作。

17,解析:“诚与恕是一体两面”是一句被扩展句,其后文字是对它的扩展,而且扩展的重心在“恕”,扩展的方式是举例。这样理解了结构,整合信息就被转换为概括每一示例的基本内容了。

答案:待人诚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使面对的是绑匪,他也以恕道对之;作为资方代表,自觉维护工人的利益;面对无辜者,他倾力不懈助之。

18解析:该题明确了话题“敬业”,我们就围绕它从文中筛选信息;对所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或者最具现实意义的角度进行表述;表述最好有理有据,而且要分条概括呈现。

答案:示例一:敬业就要关注他人。①作为资方代表,自觉维护工人的利益;②坚持向上司道歉,积极支持上司的工作。

示例二:敬业就要不断学习。①在出版业,他是外行,但他能够由外行变成内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②他是翰林,但在企业制度建设,引进、起用新人等方面,见识卓著。

示例三:敬业要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①出版坚守底线,没有经济利益和有政治风险的书一般不出;②坚持自己在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对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的主张,因为这些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阅读练习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商务印书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张元济功不可没。

B.张元济待人讲恕道,有意见说意见,如开诚布公地与上司就诸多方面的分歧交换看法。

C.张元济虽然认为自己在地位、眼界、学识等方面都有优越性,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倨傲。

D.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等未谋己利,所以商务印书馆能团结那么多文化人。

E.本文撷取张元济的若干人生片段,表现了他敬业、诚恳、仁恕和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2)作者为何要选择张元济与高凤池之间的纠纷来详细介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诚与恕是一体两面”,而作者为了表现张元济的“恕”,写出了哪些典型事件?请概括作答。(6分)

(4)张元济作为一个领导,其“敬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1.(1)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解析:B项,“待人讲恕道”这样的概括与之后的分析不一致,由文中第三段,“开诚布公地与上司就诸多方面的分歧交换看法”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张元济“真诚对人,不虚伪,不欺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C项,根据文意可知,“在地位、眼界、学识等方面都有优越性”不是他自认为的。D项,“商务印书馆能团结那么多文化人”是因为“张元济待人真诚,责己严格”,不是因为主编《四部丛刊》这一件事。

(2) 答案: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传主的“真诚”: ①不虚伪,有不同看法公开诚恳地与上司交换意见;②不欺饰,分歧不能消除,他决定辞职;③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分歧消除后他坚持向上司道歉,积极支持上司的工作。(每条2分,共6分)

解析:首先从题干中确定答题的有效区间,即文章第三段。其次对该区间进行深入阅读,力求准确适宜地分清层次,并对每一层次进行层意的概括。最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张元济的“真诚”,再结合前面的层意概括,答案不难得出。

(3) 答案:①待人诚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使面对的是绑匪,他也以恕道对之;②作为资方代表,自觉维护工人的利益;③面对无辜者,他倾力不懈助之。(每条2分,共6分)

解析:“诚与恕是一体两面”是一句被扩展句,其后文字是对它的扩展,而且扩展的重心在“恕”,扩展的方式是举例。这样理解了结构,整合信息就被转换为概括每一示例的基本内容了。

(4) 答案:示例一:敬业就要关注他人。①作为资方代表,自觉维护工人的利益;②坚持向上司道歉,积极支持上司的工作。

示例二:敬业就要不断学习。①在出版业,他是外行,但他能够由外行变成内行,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②他是翰林,但在企业制度建设,引进、起用新人等方面,见识卓著。

示例三:敬业要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①出版坚守底线,没有经济利益和有政治风险的书一般不出;②坚持自己在经营理念、用人标准、对违纪人员处理等方面的主张,因为这些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每个角度4分,打出两个方面并分析即可得满分)

解析:该题明确了话题“敬业”,我们就围绕它从文中筛选信息;对所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之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或者最具现实意义的角度进行表述;表述最好有理有据,而且要分条概括呈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