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老鸭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席慕容《真相》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席慕容《真相》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席慕容《真相》阅读答案

篇1:席慕容《真相》阅读答案

席慕容《真相》阅读答案

真相

蒋勋带我和晓风上阳明山,说是去一处在冷水坑附近的饭店,这“饭店”却是置身于幽林与溪谷之间。

主人林先生来接待,沿着青苔铺满的石阶梯往下去溪谷,坐在长得极高的疏林间,旁边是不断奔流着的溪涧,我觉得仿佛又回到我高中和大学时代的生活场景。我们攀梯上了山壁,坐在半山上一间小小的和室中品茶,秋光静好,三五友人且暂作歇息,一只黑猫,安稳地睡在蒋勋怀中。

这只黑猫名叫“黑米麻吉”,原是一只小流浪猫,被山谷的主人收养之后,长得颇为壮硕,而且跟人很亲。

山色因着天光而慢慢转变,室内陈设非常简单,除了长桌的桌布的反光,极柔极淡,映照到对坐着的蒋勋的脸上。晓风坐在我旁边的窗台上,我与她之间,隔着瓶中几朵花瓣厚厚的百合。窗外风声倒是挺厉害的,可是,在我们这间长长的有着许多大窗户的房间里,却非常安静。好朋友相处就是这样,不必急着找话讲,我们三人各据一处,默默相对。

好像是蒋勋先提起“空间”,说是想念在东海住宿时,那一块可以种花的空间,又说谁的母亲,生前多么喜欢种花,然后就忽然说到他与父母的永别。在暮色浮动的空寂的室内,他的面孔几乎半隐在暗影里,他的声音极沉极低,可是我和晓风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所说的,也正是我想要说却一直不能好好说出来的感觉。于是,我也想试着表达,晓风也加入了谈话。

像是有些什么触动让我们三个人在那一刻都来试着“各抒己怀”,极为简单的话语,却一直到此刻还在我心中停留,不肯离去,恍如是一种凝定的意象。

此刻,在灯下回想,蒋勋、晓风和我之间的简单对话,说到长辈逝去之后的我们的感觉,其实应该不只是我们三人的个人感受而已,想必在这个岛屿上,有许多和我们同一个世代、同一样身世的人,也都会深有同感吧。那是一种自觉单薄而又无所依恃的孤独,不是示弱,也不是对自身的怜悯,只是真相在眼前寂然显现,而我们竟无言以对。

是何等美丽而又惊心的.

巨大的秩序如鲸的骸骨

隐藏了整整的一生只有在那些

曾经与血肉的黏连都消失了之后

才能显示出洁净光滑弧形完美的

骨架 支撑着提升着

我俯首内省时那无由的悲伤与颤怖?

——《迟来的渴望》

三个好朋友,一起走过许多路,去过许多地方,谈过许多次话,也透露过许多彼此的心事,可是,那浮动在暮色中的几句简单的话语,为什么在我心中却始终不肯淡去?

我想,那真正触及深心的痛,却是之后的沉默无语。没有人急着要发表看法,没有人急着要来“励志”,更没有人急着要转换话题,而最最可贵的,是没有人想要稍稍更进一步地去“深入”。

我们就站在这“深入”的边缘。

三个人都知道,我们已经抵达了这个边缘,反而觉得沉默才是最最值得珍惜的沟通了。

(选自《润文摘》)

《真相》阅读思考

1.请用两个词语准确概括出饭店所处位置的环境特点。

2.长辈逝去后,“我们”常会有一种什么感觉?(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3.文中引用的诗歌,能体现出作者的什么情绪?

4.你是如何理解“沉默才是最最值得珍惜的沟通”这句话的含义的?请依据文本作答。

5.从文章来看,作者与朋友之间进行的交流是有着心灵的默契的,这是真纯友谊的体现。那么你对“朋友”是如何理解的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篇2:《真相》阅读答案

①上个月,我回老家时,堂兄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杨树村有个五保户,叫小凤。小凤有幢泥坯屋,屋前屋后有几棵大樟树。村里的杨木根想得到小凤的几棵大樟树与泥坯屋,就同小凤签了份合同:今后小凤搬到杨木根家住,小凤由杨木根供养。今后小凤死了,小凤的所有财产都归杨木根。签这份合同时,小凤七十岁,杨木根五十岁。

②我问堂兄,真有这样的事?

③堂兄说,还骗你?你不信,明天就可以去杨树村问问。

④后来呢?我扔给堂兄一支烟。

⑤堂兄把烟夹在耳朵上,说,十年后,小凤还没死。这十年,杨木根供养小凤吃穿的钱、治病的钱,以万来计算。而小凤所有的财产最多值五千多块钱。杨木根可吃了大亏。更好玩的是,上个星期杨木根死了,小凤仍活得好好的。村人都说小凤可活到一百岁。

⑥第二天,我去了杨树村。杨树村位于郊区,骑自行车进城只要十分钟。

⑦我问一中年人,大伯,借问一下,杨木根的家在哪?

⑧中年人说,你跟我走就是。

⑨我问,杨木根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好人。中年人说,你听说他供养五保户小凤的事吗?

11听说了。

12其实杨木根是个很精明的人,他哪是外人所说的傻瓜?杨木根同小凤签合同时,明知道吃亏。其实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小凤的破屋及几棵樟树值不了几个钱。杨木根其实是报恩呀。杨木根七岁时,父亲就死了,家里极穷,那时小凤家里有好吃的总给杨木根吃,还给杨木根做新衣服——

13我打断他的话,既然杨木根要报小凤的恩,那直接把小凤接进家不了行了,还签什么合同?

14中年人说,小凤是个很硬气的人,她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杨木根对小凤说,小凤百年之后,小凤所有的财产都归他,他只会赚,不会亏。小凤这才信了,才进了杨木根的家。杨木根同小凤签合同,也怕女人不同意。杨木根对女人说小凤活不长久,讲小凤的地皮值多少钱,樟树值多少钱——啊,到了,这就是杨木根的家。

15木根的家很简陋,屋里没啥值钱的东西,但很干净。木根的女人问我,你有什么事?女人给我让座,又泡茶,很热情。

16我说,伯母,我是陈家庄的人,想探听杨木根的事。我想写篇文章。

17木根的女人说,木根是个好人。她给我讲起木根的许多好来,如家里有好吃的,总舍不得吃,留给她和孩子吃。家里的重活累活,他总是一个人干,从不要她沾手等。

18我就把话题往他供养小凤的事上引。

19木根的女人说,木根要把小凤接进家,我满口同意了。我知道小凤以前对木根好,木根小时候没少吃她的穿她的。我开初让让木根不要签合同,直接把她接进家,免得村人说闲话,还以为我们占了便宜。可木根说,不签合同,小凤就不肯来我们家。签合同是做给小凤看的。

20我问小凤还好吧?

21身体还好,吃饭能吃一碗,只是耳朵背。你见见她。木根的女人把我带进前厢房。房子朝南,阳光洒了一屋。小凤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她的精神很好,见了我,向我笑。我向她问好,奶奶好。木根的女人说,她听不见你说的话。

22我就告辞了。

23一年后,我打电话向堂哥问好时,堂哥说,还记得杨木根的事吗?

24我说,当然记得。

25堂哥说,木根还真有眼光。市里搞开发,一条三十米宽的柏油路从小凤的门前穿过。小凤的那块地皮成了黄金地段,有人出二十万想买那块地皮,木根家里人还不肯卖呢。这回木根家赚饱了。

26我一时说不上话,心里却很高兴。

(选自《广西文学》)

14、文章题目“真相”含有哪几层意思?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3分)

15、品读全文,仿照示例(每个方框限填三个字)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2分)

听故事

16、揣摩品味下边两句话,回答问题。(3分)

①更好玩的是,上个星期杨木根死了,小凤仍活得好好的,这句话中的“仍”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1.5分)

②“房子朝南,阳光洒了一屋。”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1.5分)

17、文中的人物有:堂哥、我、中年男人、小凤老人、杨木根、杨木根的妻子。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回答:

①“堂哥”与“我”、“中年男人”是一类性格的人物吗?为什么?(2分)

②“小凤老人”、“杨木根”、“杨木根的妻子”有何共同特点?杨木根又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的?(2分)

18、展开想象,根据要求补写(任选一题)(3分)

席慕容《真相》阅读答案①这第12段画横线句后的破折号省去了许多内容,试补出相关内容。(80字左右)

②第14段画横线句后的破折号也省去了许多内容,试结合作品内容,补写出杨木根妻子此时所说的话。(80字左右)

③文章结尾写道:“我一时说不上话,心里却很高兴。”试结合文章内容,补写出“我”此时想说的话,表达“我”对杨木根“善举”的肯定。(80字左右)

篇3:《真相》阅读答案

14、[命题意图]侧重评价学生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析]“真相”是“事情的真实情况”的意思。作者以此为题要有其用意的,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因为本文有两条线,一是“我”查证杨木根赡养老人是否确有其事(明线),一是杨木根签订赡养的原因,若明白了这些,分析归纳就不难了。

[答案]一是指杨木根与小凤老人签订赡养合同的原因;二是指“我”查证杨木根赡养老人的具体情况。(意近即可)

15、[命题意图]侧重评价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解析]可先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再根据前一方框中的文字,类推归纳。

[答案]寻(查)真相得回报

16、[命题意图]侧重检测学生评价作品语言和写法的能力。

[解析]分析作品语言,要结合语境分析某一词句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有衬托、烘托作用。

[答案]①不能删去。这个“仍”字暗示小凤老人生活得很好,侧面说明杨木根夫妇确实在细心照料小凤老人。

②这是自然环境描写,衬托小凤老人晚年生活幸福,精神很好。

17.[命题意图]侧重评价学生感知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析]这是一篇小说,分析人物性格扣住作品的主题和相关情节的暗示或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案]①“我”、“中年男人”与“堂哥”不是同一类性格的人物。“我”和“中年男人”均对杨木根夫妇赡养小凤老人的义举表示赞许,有善良、正直的一面,文中的“堂哥”则是一位势利者的形象,对杨木根的义举持冷眼旁观的态度。

②这三人的共同点是:善良,同情弱者,关心他人。杨木根知恩图报,敬老爱幼,勤劳俭朴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18.[命题意图]侧重评价学生对文意的创意理解和表达能力。

[解析]围绕试题要求,扣住小说暗示的背景进行推测,猜想人物可能要说的话,把这些写下来就行了。

[示例]帮杨木根洗衣服、洗被子,杨木根病了,细心呵护,请医生,熬药喂药,一直照料到杨木根全愈。还帮杨木根张罗亲事,照料小孩,凡是小凤想得到的,她都帮杨木根做好,凡是杨木根需要人帮助的,小凤都尽力帮助。

②示例:签什么合同呀!我还不晓得“小凤妈”原来是怎么照料、帮衬你的?你以为我是那种不通情理的人呀?我们是夫妻,你的心愿我一定会去帮你完成的。我会把她当亲妈妈一样伺候,会细心照料小凤妈的,别在我面前耍贫嘴了!

③示例:怎么能这样说呢?杨木根是聪明,看得远,但他赡养小凤并不是想得回报,完全是报恩啦!木根家能得到这意外的“回报”,算是好人有好报。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杨木根这样,再多的补偿也是他该得的。

篇4:《PX真相》阅读答案

《PX真相》阅读答案

①从地方新建Px 项目引起争议,到清华学子捍卫PX低毒性的科学常识,一时间PX再次成为大家议论的热词。PX究竟是什么?PX是否有传说中那么恐怖,为何总是惹争议呢7

②Px是para - xylene的缩写,中文学名“对二甲苯”,常温下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的芳烃化合物。

③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PX算相对安全的。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把Px列为危险化学品,欧盟也仅仅把它列为有害品。

④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PX定义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同列入“第三类致癌物”的还有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咖啡和咸菜。

⑤ 虽然缺少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但这并不表明PX完全无毒。国际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显示,PX属于低毒化学物质。如果用“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方法进行准确衡量,PX的大鼠口服LD50为5克/千克,酒精和食盐的LD50值分别为7.06克/千克和3克/千克。也就是说,PX本身毒性低于酒精,但高于食盐。

⑥作为一种低毒类化学品,PX的主要危害还在于它的易燃性,而实验证明,PX的易燃性比乙醇弱,乙醇的爆炸范围也要比PX宽。

⑦欧盟之所以把PX列为有害品,是因为当人体吸入过量PX时,对眼部厦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相关医学资料也显示,长时同接触PX,也可能导致头痛、烦躁、抑郁、失眠、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记忆障碍。

⑧在现代生活中,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途极为广泛,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⑨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服装和色泽靓丽的床单、窗帘,很多都是用涤纶制成的,而涤纶在成为纺织品之前,要经过“PX-PTA-涤纶”的历程。目前全球生产的 3000多万吨PX.绝大部分成了涤纶的原料,可以说正是PX的“孙子”满足了我们对于服装色彩、光泽、薄犀、透明度等更多的要求。

⑩PX不仅与人们的衣着有关,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生病时吃的胶囊,年轻人喝的'可乐、汽水、果汁的塑料瓶子都是以PX为原料制成的。

⑩Px和人们的住也紧密相关。老百姓装修房子时需要用到油漆涂料, PX正是油漆的溶剂。

⑥如今人们出行多以汽车代步,PX不但是汽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高品质汽油的必需品。汽油中Px的占比加大,能够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汽油中的辛烷值,从而缓解许多城市的雾霾之苦。

⑥我国已成为最大的Px消费国,但近两年国内Px的短缺情形愈加明显. 国内PX自给率已降至47%,削弱了我国化工业和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⑩国内新建Px项目的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议背后有着多层的原因。

⑥ 一方面,公众对PX缺乏理性的认识,将PX妖魔化。许多人误以为PX剧毒、致癌、危险性高,或是将PX与毒性很强的苯混淆。另一些普遍存在的疑问是Px是发达国家淘汰到发展中国家的,而且国外就算要建设PX 项目,至少也要距离居民区一百公里。.实际上,PX的主要生产国除了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外,美国也是PX的生产集中地。同时国外的PX产区往往与居民区“亲密接触”,日本NPRC烁厂与居民区仅隔了一条高速路。

⑩另一方面,PX 项目相关决策程序的不透明、不公开更是加深了公众心里的不确定性。人们的恐惧易被放走,谣言乘虚而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恐慌。

⑩争议之外我们要看到,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产业链条长,对拉动就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有积极意义。 (选自5月9日《钢联资讯》)

21.第①段中的问句有何作用?(2分)

22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分)

23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3分)

24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3分)

①目前全球生产的3000多万吨默,绝大部分成了涤纶原料。

②生病时吃的胶囊,年轻人喝的可乐、汽水、果汁的塑料瓶子都是以PX为原料制成的。

2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国新建Px 项目的必要性。(3分)

26如何解决类似PX 项目争议的问题,(2分)

参考答案:

21 (2分)引发读者的思考,提示F文说明的内容。

22(1分)逻辑顺序

23(3分)列数据,作比较。(只答“作比较”亦可)PX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

24(3分)不能互换。因为两者所表示的范围不同,互换后说明的内容与事实不符,缺乏科学性。

25(3分)①PX是·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用途极为广泛。②我国已成为最大的PX消费国,但近两年国内PX短缺情况明显+削弱了我国化工业和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③PX是化工行业中上游非常重要的产品,产业链条长,对拉动就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等有积极意义。

26(2分)①普及科学常识②决策要透明、公开。

篇5:《无题》阅读答案席慕容

无题

席慕容

在旧的户籍法 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这句话好像说得太满了一点。等到过了几天,我们飞到更北的布里雅特蒙古共和国时,她胃里的“乡愁”就慢慢出现了。到了离开乌兰乌德的旅馆,开车穿越山林到贝加尔湖,住进了画家朋友在湖畔的木屋的那几天,慈儿真可说是什么都吃不下去了。眼前的风景是美得不能再美的人间仙境,然而每天的食物却是蒙古得不能再蒙古的传统滋味;羊肉、马奶酒还都是小事,有一天竟然在野鸟静静回旋、野花怒放的河边现杀现烤羊肝给她吃,晚餐桌上是画家的夫人、女儿和女秘书忙了一个下午灌好的血肠,煮了满满的一大盘,大家都劝我的女儿要多吃几口。临睡之时,慈儿悄悄在枕边对我说,这几天晚上她都在默念王府饭店的菜单,回北京之后,可不可以去点一客扬州炒饭?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答: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答: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答: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答: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篇6:《无题》阅读答案席慕容

12.(3分)示例一:“我”的乡愁,女儿的乡愁,父亲的乡愁示例二:妈妈的乡愁,慈儿的乡愁,外公的乡愁

13.(4分)①妈妈是蒙古人,并在家会不时发作“乡愁 ”。②音乐会上的蒙古歌曲,拉近了慈儿与蒙古的距离(让她感到“离他们好近、好亲”)。③身在异国他乡的慈儿理解了妈妈的乡愁,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④慈儿想去看妈妈的故乡,亲身感受妈妈的乡愁。(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4分)

14.

(1)(4分)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我”的“乡愁”像病一样不由自主爆发的情状,(2分)表现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

(2)(5分)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在听完“我”的转述后发出的感慨:对慈儿不喜欢吃故乡的美食而感到惋惜,对自己吃不到故乡的美食而感到遗憾,(2分)表现了父亲的思乡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

①“我”在台北,慈儿在纽约,父亲在德国都会产生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乡愁超越了空间的限制。(3分)②“我”在台北乡愁不时地“发作”,年长的父亲远在德国、心系故土,思乡之情愈加浓烈,说明了乡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一棵树一样不停地生长,永不老去。(3分)(意思答对即可)

篇7: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

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

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妁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阅读题目:

1、这首诗用于哪些形象表现诗人的乡愁?

2、很多诗人都把乡愁和月亮联系在一起,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阅读答案:

1、月夜的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2、由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或月明之夜会引起人们的思乡愁绪;以明月寄情传意。)

1.席慕容《乡愁》诗歌赏析

2.席慕容诗歌《乡愁》

3.席慕容《乡愁》阅读及答案

4.余光中诗歌《乡愁》

5.《乡愁》余光中分析

6.乡愁 阅读答案

7.《乡愁》原文及译文

8.余光中《乡愁》 教案

9.《乡愁》教学实录

10.席慕蓉《一个春日的下午》

篇8:席慕容《贝壳》 阅读答案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贝壳》阅读原文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仓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贝壳》阅读题

(1)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的原因是。

答:

(2)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答:

(3)文章第5段话的实际意思是――。

答:

(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的叹息:‘这是一幅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