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zh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探访西海诗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探访西海诗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探访西海诗歌

篇1:探访西海诗歌

探访西海诗歌

怀化托口水电站坝前水面面积近15平方公里,其水域在湖南省内仅次于洞庭湖,有感于“高峡出平湖”的胜景,人们为库区取了个响亮的名字——“西海”。

在雨水这个节气里探访西海

我想,水,应该是思索的主题

袅袅腾腾的托口古镇

九街十八巷的'繁华

此刻,已在一片汪洋下掩映

古镇消失了,它

把绵延两千多年的历史文明

托付给了一座年轻的电站

那一泓生机勃勃的西海

便是它的前世今生

有关背井离乡的话题

总是显得有些沉重

美丽得令人心碎的花儿

往往扎根在一种痛楚上

故土难移的乡亲们

请收下我用喜悦和忧伤淬取的祝福

你们以失去家园的代价

托起了大湘西经济腾飞的希望

托口,从此被赋予新的含义

百感交集,缄默地面对浩瀚的西海

灵魂里,仿佛有一首朦胧诗驿动

结果,导致惊蛰这个节气

在我的心里提前发生

喝一口西海水,觉得有点咸

因为,它

沉淀了太多人的眼泪和汗水

篇2:探访故人诗歌

探访故人诗歌

二二姑娘

黑夜慢慢合拢肃穆的帷幕

月亮指引了通向你闺房的路径

探访西海诗歌(精选3篇)只有我俩心照不宣,把秘密封在左室

可我还是心疼你的忧伤

还是无法忘记,人间雪花飞舞

你却在冰雪中融化,连紫色的烟花都没看上

你的旅途太远,我无法触及

我也害怕,在思索中一旦想起你的青春

心里长久以来建立的防线,也就瞬间崩溃

命运的事如何说的清楚

存在与毁灭又怎样辩白

纵然在梦中见到朦胧的你

没有答案,我又如何能罢休

落魄地跪倒在主宰的脚下

太阳和月亮又出现了八十次

如今,人非物是

凭藉着你告诉我的口信

我渡过这黄泉之府

来到忘川之畔

给你带来尘世的消息

看到你高兴的样子,我心情澎湃

你眼眸亮晶晶的一闪一闪

我也愿做你一生的朋友,伴你左右

现在请你听听吧,这尘世的消息

盛世的音乐透着命运的无奈

百态的.人生演绎着旧有的酸甜苦辣

有情的不成眷属,滥情的俯仰皆是

所有的脸孔千篇 一律

很难分别男女的性别

知识的殿堂多了轻浮的瓢虫,讨人厌恶

谈话的场所有了多舌的泼妇,思想贫瘠

我王如春雷滚滚,威武有为

腐臭的寄生虫也披着华衣

二二姑娘,你别痛心

你别流泪,你的眼泪怎能为此而流

看到你如此这般,我如何继续描述

临别之前,你为此堕落到不见天日的洞府

如今,还为何洒下带血的泪水

收起吧,消息已不能使你承受

我也认罪,对你不住

下次看望你的时候,我答应你一定给你带来尘世的福音

挥手再见吧,二二姑娘

下次黑夜降临,月上柳梢的时候

我会为你,带来福音

再会,再会,莎洋菈娜

篇3:诗践之路探访诗歌文化

诗践之路探访诗歌文化

传统文化乃至诗歌文化在现代社会上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年龄大的人不问文化,只关注实用性,年轻人不问文化,只关注新潮刺激,文化的作用在现在的人群中成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东西,和快节奏社会下产生的利益相比,慢慢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传统文化,被形式上拉到了社会的末尾。

这个暑假西南石油大学初晖诗社实践队走访了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故居、绵阳西山子云亭、江油李白故居等大量与诗歌文化相关联的名胜古迹,探讨了当代诗歌和传统文化发展的问题。

与诗坛前辈余晓曲相约桂湖

在桂湖公园浮光阁中,实践队与格律体新诗网站站长,四川省作协会员,国际诗歌音乐协会秘书长余晓曲就当代诗歌和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发展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讨论,余晓曲首先肯定了实践队伍这次实践的意义,表示非常支持和欣赏,他指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歌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余晓曲为实践队讲述了近代诗歌、格律体诗歌的发展并对初晖诗社实践队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精彩的阐述。最后,余晓曲说: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诗歌力量,在你们肩上将会承载着未来诗歌的传承和发展,你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的责任。通过实践开始和晓曲老师的座谈,实践队伍更加明确了此次实践的方向和意义。

杜甫草堂,诗歌问卷,诗歌到底受欢迎吗?

实践队伍来到了杜甫草堂。经过历代的修缮和开发,这个曾经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已经成为了国家级的旅游景区,景区内游人如潮,既有附近的居民,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实践队向游客们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游客对诗歌的喜爱及了解程度的调查,以及对诗歌文化现状的现实思考。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实践队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在杜甫草堂参观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表示自己对诗歌的了解程度一般。

二、在被问及对诗歌及诗歌文化的喜爱程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对诗歌很喜欢。

三、在问到关于诗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时,超过80%的游客都表示,诗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调查结果表明,现如今虽然诗歌文化传承形式依然不容乐观,但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保护诗歌文化的行为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同。

你们当代大学生还有很多书要读,传统文化的书籍更要去读,要喜欢读,要细细品味,传统文化不抓好,它就要消失,这可是我们中华历史的瑰宝呀,千万不能让它消失。 杜甫草堂里用手作画的张世孝老人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实践队员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歌文化的心。

探寻那些不出名却该记住的诗人

实践队来到望江楼薛涛故居、江油李白故居及绵阳西山子云亭(扬雄纪念地),这三个地方中,李白故居保护的非常好,其次是薛涛故居,西山子云亭扬雄纪念地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的民众对于像李白这样的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诗人非常了解,而对于像薛涛、扬雄这样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但是他们也为我国诗歌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却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人听都没有听说过薛涛和扬雄。

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没有做的很好;第二是我们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歌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少,更谈不上阅读经典;第三是像西方自由思想、现代快餐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如诗歌文化越来越找不到一块立足之地。

话剧表演,重现诗坛历史人物

在西山子云亭,实践队员通过话剧等形式对扬雄一生的片段进行演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场观看话剧表演的一位阿姨说:你们的.话剧让我了解了扬雄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原来他就出生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啊。诚然,扬雄只是代表一类人,一类未曾出现在语文课本却又本应该为众人所知的人。这也让所有的实践队员觉得:无论我们的力量有多么的渺小,我们都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宣扬古人的经典。

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收获了许多。实践队副队长李林章这样说:传统文化想一块我心中的圣地,诗歌文化更是我心中的无价之宝,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我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和传承他们,至少让我身边的人了解和记住,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责任和义务。

7月18日下午2点半,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梦启支教团迎来了暑期支教活动的第一个团辅活动。志愿者们匆匆吃完午饭便立马赶到上马小学操场,在炎炎烈日下布置场地,梦启支教团团长陈浩超与队员魏文轩负责指导团辅活动进行,翟羽菲主持团辅活动,其他队员积极工作,都忙得满头大汗,只为了孩子下午欢乐的笑脸。

烈日刚去,志愿者老师们便带着孩子们欢快地来到上马小学操场。团辅分为两个环节,搭桥过河和心有灵犀。志愿者们向孩子们耐心讲解游戏规则,孩子们踊跃参与游戏。搭桥过河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平衡能力。心有灵犀游戏锻炼孩子们的模仿能力、表达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参加进来,操场上一片呐喊助威的声音。天气较为炎热,队员们把自己的水分出一大半给孩子们。

巴蜀的雨来的匆匆,忽然就下起来了,梦启支教团队长陈浩超和上马小分队队长杨阳建议团辅活动转入多媒体教室,志愿者和孩子们开始拉歌比赛。志愿者和孩子们首先合唱梦启支教团为上马小学谱写的校歌上马之歌,接着孩子们齐声邀请志愿者们独唱。孩子们大声喊着:老师您辛苦了,声音十分洪亮,看着这些可爱而又懂事的孩子,志愿者们都十分感动。

没房子、没车子、没妻子、没孩子,租住在大学博士公寓,却不时看到他背着吉他出行,他是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他也是甩头怒号的疯狂乐手,他就是中山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何广平。科研上,他叫何广平,他研究最轻微的量子;音乐上,他叫何广,他却玩着重金属摇滚。

7月初,一段9分钟的中山大学毕业季快闪刷爆朋友圈,6分多钟开始出现的甩着一头长发的蓝色T恤衫吉他手引发人们注意,因为视频下面写着,他竟是中山大学理工学院教授。他就是何广平,牛仔裤、T恤衫是他最平常的装扮,一头长发昭示着他与别人的不同,43岁的他依然显得非常年轻。

学生时代成立乐队

我是一半广州人,一半北京人。与记者对话时,何广平操着一口京腔的普通话;而在与好友沟通时,他则操着一口标准的粤语。母亲是北京人,小学时何广平在北京度过;父亲是广州人,中学以后他则是在广州度过。1990年,他考上中大之后,在中大一待就是25年,从本科生、硕士到博士,再从讲师、副教授、教授,何广平在中大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历程。

与此同时,他也是在中大才开始了音乐之旅。五六岁的时候就通过短波收音机听摇滚;中学的时候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大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吉他;1995年就成立了第一支乐队。小时候,何广平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缘分在大学的时候促使他成立了乐队。

30多篇论文和20多首歌

1998年,何广平成立了暗疮乐队,一直持续至今;1999年,何广平毕业后留校任教也一直至今。这些年,他的科研和音乐都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更多的是促进。他被SCI收录了论文30多篇,原创的歌曲也达到了20多首。

科比说,他可以看到洛杉矶的早晨;虽然我睡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但我却看不到广州的早晨,因为拉着窗帘呢!说起自己的工作时间,何广平用这句话打趣道。如果第二天没有课,他的工作一般从晚上12时开始,直到早上七八时才睡,然后中午起床。

原本我希望科研和音乐是彻底分开的,实际上却发现有促进作用。他说,至少有两次音乐对科研启发的经历,比如说,星期六我有一场演出,有些科研问题就不能想,结果演出回来洗完澡之后,突然想通了这个问题。换个脑子,换个角度思考,对自己还是有促进的。

当老师时,我不会跟学生说我的音乐身份,在搞音乐时,除非别人问,我也不会告诉别人我在搞物理。我就是两个不同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