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毕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现状及反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现状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现状及反思?

篇1: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现状及反思?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现状及反思?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1 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2 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

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4 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5 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篇2: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原则?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原则?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历史催化下的产物,与周围环境及自身的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历史不能被否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要科学的有意识的发掘、利用和保护,使得历代所经营创造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延续,同时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所以在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意保存城市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珍品,使其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营造场地的历史氛围,可以是一片斑驳的墙面,一块当地的老石或是一棵枯树。

2 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

城市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任何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人文精神,

人们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景观的视觉和谐也非常重要,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尽量使城市景观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视角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3 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的硬体空间,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为人居环境注入生命活力,创造特色环保城市。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形成安全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 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篇3: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方法?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方法?

城市景观绿地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使心理景观概念与周围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共存,一个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中心景观应该被体现?怎样使人在景观绿地中取得良好的视觉关系?重要的景观植物之间通过什么可以取得联系?对于这些问题,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会做出回答。

1 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2 景观绿地种植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例如在游园小路两边一般采用不对称种植,而在主要道路两边则采用规则式种植。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尽量使植物以自然方式生长,充分利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之间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在道路两边应充分考虑遮阴效果的制造,同时宜选用树形优美、疏密有致、高低合适的树种,

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3 景观绿地设施设计

城市景观绿地中的设施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装饰照明使用的小型设施,应该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可用自然石块做成凳、桌,又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一些地灯、雕塑等,既方便使用,又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场地的安全性的考虑,如亲水平台、桥、假山,这些地方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设置栏杆、障碍等保护人们的安全。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一个城市要树立自己独特有魅力的形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文化背景、还需要有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做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的自然生态性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健康的发展.

篇4: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

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使用。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质量,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质量

在人们对自然风景观念普及的同时,景观设计也早已深入人们的视野,”景观” 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所认识的景观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 群) 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使用,即与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1.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建立生态意识的首要问题是确立自然生态观,自然生态观基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认识,既包括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人类明智地利用自然的观念,也包括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自然整体选择的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应该适应自然,而且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创造适于人居住的环境。

1.1城市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 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 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1.2 城市规划中生态意识的形成

尊重自然的建筑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设计。将建筑融于自然,使其与自然有机结合,保持地方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环境要素不被破坏,因为自然景观和大自然的环境质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应该说更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应取得一种和谐的关系。在建筑实践中,以中国的风水理论为代表,风水理论对选址模式的论述,其实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种环境观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西方现代工业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因而人们看到了改造自然的力量,西方一些建筑师认为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应表现建筑与自然成的反差才是完美的。

2.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策略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态型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人、城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型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生态型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五大特征。

2.1 设计原则

2.1.1 稳定性原则

景观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不受干扰

时,景观水平结构向同质化方向发展,景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适度干扰可迅速增加异质性,景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严重干扰则使异质性迅速降低,景观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产生新的动态平衡。

2.1.2 生态美学原则

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 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景观作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不仅具有经济、生态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1.3 实效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合理性,即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在规划中深入分析区域及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与物流特征以及规划实施后的生态风险等,维护与改善景观的生态完整性,达到生态合理性。同时由于人类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3. 生态原则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景观规划设计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知识,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是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其目标以景观生态类型为评价单元,根据区域景观资源与环境特征、发展需求与资源利用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特性,从景观的独特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和景观的美学价值入手,分析某一景观类型内在的资源质量以及与相邻景观类型的关系,确定景观类型对某一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划分景观类型的适宜性等级,适宜性分析的.方法有整体性、因子叠合法、数学组合法、因子分析法和逻辑组合法五类。由此可见,景观规划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

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公园景观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定景观,也就是说,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景观,其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

具体表现:( 1) 工业拼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 2) 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 3) 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模地和绿地拼块。( 4) 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呈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都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燃料及其它形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运转。

城市公园系统是城市绿量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中的生态景观。这些景观的形成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干扰的因素,有引进拼块又有残留拼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这类景观把自然伸入到城市之中,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是一种开放空间,开敞度大,以近自然的特色与魅力吸引人们去享受、理解,并提供开放游憩的功能。 总之,城市景观的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如何治理城市环境,提高其景观生态质量,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减少污染; 二是提高绿地面积,增强城市景观的自净能力。城市公园系统的绿量是城市绿量的主体,城市公园系统生

态状况,生态功能发挥状况是衡量城市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它的开发建设要与模拟地带性生态,贯穿景观生态学的规划原理。

参考文献:

[1] 高黑,倪琪 .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 [J]. 华中建筑 . (04)

[2] 陈波,包志毅 .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J]. 中国园林 . (07)

[3] 王向荣 . 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 ? 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J]. 中国园林 .(02)

[4] 国卿 .浅析生态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 [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06)

篇5:景观规划设计合同范本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有哪些现状及反思?

7 凡甲方在设计图纸上签字或付清全部设计费后三天内未提出异议者均作为甲方对设计图纸的签收和确认。

双乙方责任:

1 乙方按本合同约定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2 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错误负责修改。 由于乙方设计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 乙方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

3 乙方无故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应双倍返还设计订金。

4 乙方负责向甲方施工时解释图纸和协助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四、 其它:

1 在实施前甲方或施工单位均应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并应遵循相关规范与要求。 若有差异均应以规范或审批要求为准,否则乙方不承担责任。甲方或施工企业在实施前均应与设计师进行图纸交底,凡未会审交底而进行施工的所产生的一切问题均与乙方无关。

2 本项目若我公司施工,设计费应从工程总造价中减去;如本设计项目非我公司施工的,由于甲方所请施工公司或施工队不理解图纸而需乙方多次到施工现场的,市区内甲方应支付乙方 /次的外出费,市区外甲方应支付乙方/次 的外出费,甲方承担交通费及旅差费。

3 对甲方提出的有违反设计规范的建意及要求,乙方有权不予采纳, 如甲方要求乙方强制采纳设计的,乙方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4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委托方与设计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当地人民法院解决。

5.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作为附件,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6. 本合同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本协议履行完后自行终止。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景观规划设计合同范文3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方委托乙方对_________(以下简称“_________”)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明确甲乙双方责、权、利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并结合本项目环境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经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友好协商,签订本合同,供双方遵照执行。

一、项目名称及地址

1、项目名称:_________环境景观工程

2、项目地址:_________

二、设计工作内容

1、甲方提供的_________用地红线范围内的环境景观设计(内容为建筑小品、道路铺装、水体、景观照明、地形造型、植物配置、给排水管网、配电系统等有关设计);

2、相关设计阶段的概、预算和有关物料样板

3、施工现场监理

三、设计阶段、设计深度、设计周期

1、方案设计阶段

(1)甲方配合内容

a.向乙方提供完整、详细、准确的建筑施工总平面图、竖向标高图、市政综合管网图、单体首层平面图。

b.组织乙方现场踏勘。

c.向乙方提供项目定位标准。

(2)乙方完成内容及标准

a.提供景观总体规划图(1:100的彩色、黑色各一) b.各区域大样图、剖面图、彩色草图

c.方案设计说明书

d.方案动画演示

以上所列图纸向甲方提供三套,设计师并负责向甲方解说一次。

2、扩初设计阶段

(1)甲方配合内容

a.确认方案阶段设计之内容。

b.建议植物选配及物料采用。

(2)乙方完成内容及标准

a.景观总体布置图。

b.标高图、灯光配置图及灯具选型。

c.各景点大样图、剖面图

d.总体彩色透视效果图及各景点彩色透视效果图。 e.各区域物料配置图及实物样板的提供。

f.主要乔、灌木布置图及品种规格。

以上所列图纸(2号图)向甲方提供5套和一张扩初图光盘(含全部内容),设计师并向甲方解说一次。

3、施工图设计阶段

(1)甲方配合内容:确认扩初阶段成果

(2)乙方完成内容及标准

a.总平面分布图(1:100)

b.详图指引图(1:100)

c.放线定位图(1:100)

d.各细部标高图(1:100)

e.各区域灌溉及给排水图(1:100)

f.园林灯具照明及电路系统图(1:100)

g.各区域物料图及样板材质和色彩

h.乔木布置平面图及定位图(按乔木规格定位)

i.灌木布置平面图及定位图

j.地被(草坪)植物位置图和土壤造型图

k.总体植物目录表(具备乔灌木的品种、胸径、冠幅、高度及相应数量)

l.各区域铺地、台阶、建小品的建筑、结构施工详图(1:20) m.道牙、花槽(台)、休闲座椅的建筑、结施施工详图(1:20)

n.花架的建筑、结构、电气等施工详图(1:20)

o.照明灯具的规格、尺寸、灯具颜色和灯光色彩详图以及样灯和有关资料

以上所列图纸(2号图)向甲方提供捌套施工蓝图和光盘壹套,同时各专业设计师向甲方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

4、设计监理阶段(施工现场服务)

(1)甲方工作内容:确认施工图说,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组织现场工作,准时通知乙方。

(2)乙方工作内容:参与植物选购;参与铺装材料的选购;参与施工现场铺装及硬景的施工样板确认;参与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3)乙方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由甲方提前12小时通知。

四、设计费用计算及支付

1、设计费用计算:本工程总绿化用地_________㎡,按实际绿化用地每平方本合同共计设计费人民币_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元正)

2、设计费支付方式

(1)本合同签订后五日内,甲方支付乙方设计预付款_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元正)。

(2)乙方方案设计阶段和扩初阶段设计任务完成,并经过甲方确认后五日内,甲方支付设计费_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元正)。

(3)乙方施工图设计阶段任务完成,并经过甲方确认后五日内,甲方支付乙方设计费_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元正)。

(4)乙方设计监理阶段任务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后五日内,甲方将剩余设计费_________万元(大写:_________元正)一次性支付给乙方。

(5)施工图经甲方确认后,如甲方要求乙方进行重大设计修改,甲方应向乙方额外支付该修改部分的设计成本。

五、违约责任

1、本合同签订后,甲方不履行合同,甲方无权请求返回所付设计费。乙方不履行合同,乙方双倍退还甲方所付设计费。

2、乙方不按本合同约定时间交付甲方设计图说,每逾期一天,甲方处乙方本合同总价款的2%的违约金,乙方设计文件不能达到本合同约定设计标准及要求,甲方处乙方本合同总价款的2%的违约金。甲方不能按时确认乙方设计图说,乙方按拖延的时间顺延设计工期。乙方设计图说满足设计标准及要求时,甲方如不按时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一天,甲方向乙方支付设计费总价款的2%的违约金。

六、其它

1、甲方维护乙方设计成果的所有权,不得将乙方设计图说转让给第三方重复使用,也不得未经乙方书面同意重复利用乙方设计图纸。

2、本合同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生效,工程竣工后甲乙双方结清设计费后自动失效。

3、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本合同签约地人民法院起诉。

4、本合同一式六份,甲、乙方各执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6:景观规划设计委托书

景观规划设计委托书

一、项目简介

1、地块基本特征概述:

规模尺寸:占地176.3亩,北临海曲东路,东距临沂路约一百米,南距迎宾路约 米,西临风景秀丽的沙墩河公园,地块大致呈现规则型四方形;

区位:地块位于临沂路与沙墩河公园之间,就日照市新市区局部区域现状而言,属于新市区的偏西地带,就大城区范围而言,属于中心区,具突出的区位价值;

环境:位于新市区临沂路与沙墩河公园之间的本案,居住环境自然十分理想,随着周边多个现代住宅小区的陆续建成,地块区域的居住生活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提升;

交通:地处新市区海曲东路与临沂路两大城市主干道大的交界点,路况很好,交通出行十分便利,地块周边开通的公交线路较多,而且运作较规范,该小区地理优越。

生活配套:地块处于新市区的偏西地带,周边的生活配套较为完善。

2、开发意向:

小区的方案设计理念为:以人为本,以业为荣,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小区的方案设计宗旨为:一流的外观,一流的内涵,一流的生活设施、一流的物业管理

小区的设计主题为:人文、境界、舒适、安全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日照市规划建设委员会日建规字[20xx]21号文,主要指标要求:容积率:≤ 1.8,绿化率:≥35%,建筑密度:≤22%;

2、本委托书。

三、总体规划构想

小区拟建成品质高雅的中高档花园住宅,拟建有大众活动场所、旱冰场、网球场、体育健身等基础设施,拟建有小型饮酒吧、美容美发店、幼儿园、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冬季供暖,小区绿化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让人感到是生活在绿色的大自然中,使人们拥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家。

根据所取得地块的历史背景,地形地貌等制定有排他的整个社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形象。在小区智能化或综合配套方面采纳最好的或最有特色的规划,增加模仿难度,突出唯一性,使人一见即想入住,激发人们购房的欲望

1、规划布局基本原则

(1)与城市规划体系合理衔接;

(2)在保证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将规划做得较好;

(3)分期分组团开发策略,本项目 一次规划设计,分多期实施,每期均具备独立完整的实施方案,以利用于分期投入及灵活的滚动销售;

(4)尽量合理利用地块固有的景观生态及文化元素;

(5)将合理组织景观视线通廊,设置重要景观节点;

(6)注重社区天际轮廓线的节奏与韵律设计;

(7)注重社区规划布局的层次感与梯度感设计,达成和谐统一;

(8)在平面布置方面注意避开市场的常规思维,在实用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出奇、出新。

(9)以小高层住宅为主,错落有致。所有建筑都应成为亮点,主要建筑要突出标志性

2、建筑风格构想

(1)以现代风格为主,线条流畅,富有诗意和个性;

(2)小高层、高层建筑可采用一些 的风格元素。

3、建筑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应以“ ”为设计理念,体现本项目的“ ”主题。重视第五立面(屋顶)的设计,使其在功能和景观上成为本地的唯一性,强调色彩的变化,要生动,富有跳跃感,创导时尚潮流,外墙色调要求:与小区环境相协调, 考虑有色塑钢窗,并带有隐形纱窗,阳台可采用异形(分观赏和休闲用),外观造型别致美观,阳台尤其要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以增加卖点。

4、单体设计

(1)多层单体楼盘建议设计成板式,局部呈错齿状。少部分多层单体(如组团衔接处/对接处)让组团景观自然延伸进来,以弱化与组团联系不够紧密的感觉,但须注意的是:在与参与性、互动性景观衔接处,景观过渡不可太浓厚,不要产生视觉阻断性;

(2)小高层、高层单体楼型建议点式与板式相结合。使组团景观的连续性增强,同时弱化人行走时建筑过密的压抑感,进一步提高整体均好性,同时可考虑部分架空层作室外半封闭娱乐、活动空间及设备设施房之用;

(3)小高层、高层的单体可设计成一梯两户、三户、四户,最高层为复式结构,屋顶设私家屋顶花园,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卖点;

(4)海曲东路车流量大,沿海曲东路一侧的住宅要采取有效降噪措施。

5、朝向:绝大多数要求与海曲东路平行,但可有适当的偏角(10度以内),须注意日照市常年风向与建筑朝向的关系。

6、关于会所、建筑单体、楼型设计,于此只建议要注重审美个性与独特品味的创新设计及与周围建筑景观的协调性。

7、商业物业设计细则及建筑风格提示

(1)建筑风格必须与小区的整体风格相吻合,但因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建议其层高在 米左右,以便适应经营范围的变化;

(2)商铺开间设计在 米,进深 米,海曲东路的商铺进深可较大,沿沙墩河公园的商铺进深稍小,小区内商业进深最小;

(3)建议海曲东路的商铺总面积可考虑大些,既可在经营时引进一龙头店,用来带动经营氛围,又可预留下来,招进诸如电信、金融、邮政等服务业单位,以完善该区域的社区配套;沿沙墩河公园的商铺总面积可考虑小一些,以满足功能及小型投资 <的需要,面积可考虑在( 米Ⅹ 米或 米Ⅹ 米);

(4)集中式商用物业,均需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开发期间,以门前广场停放车辆,招徕顾客。社区发展成熟后,车辆可停放于其下的地下停车库,建议其地下停车库可与小区内地下停车库连通,以便调剂使用。

8、住宅物业户型设计要求(原则、户型面积及比例)

基本原则:动静分开、干湿分开,充分考虑空调、热水设备、管线布置的合理性及隐蔽性;

所有户型均需考虑景观的不同视点,尽可能做到每个端头户型的创新设计,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销售单价;

户型适当多样化,可适当设计部分错层、双复式等多种创新户型,兼顾各层面消费者的同时,试探市场的创新接受程度,户型设计在顺应市场的同时还要能够导引市场需求,指导人们的新生活、新思维;

卫生间、厨房及工作阳台北向布置,主卧南向布置;

篇7: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提要]在阐述景观和景观设计的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历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职业范围,旨在向大家全面介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Based on elaborating the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Am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 architects with their ideas and the professional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 dealt with, aiming at introducing Ar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great masters.

[关键词]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 “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1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表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 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 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 T. 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 1971)。Simonds在其经典著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Simonds,)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篇8: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2.1 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著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 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 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 19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图 2,作为国家历史文物的Olmsted设计事务所旧址, 俞孔坚摄)。

1900年,Olmsted之子F. L. Olmsted. Jr. 和A. A. Sharcliff 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James Sturgis Pray 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 (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 俞孔坚摄; 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 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 吉庆萍摄)。

2.5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 and 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 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3 代表人物及思潮

3.1 Olmsted三父子Frederick Law Olmsted以其长达30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而被誉为“美国园林之父”。 他的创作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纽约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1857);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Prospect Park, 1866);芝加哥的滨河绿地(Riverside Estate, 1869);波士顿的公园道(Parkway, 1880);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1893)。此外他还促成的国家公园运动,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Olmsted极少著书立说,但是他的经验生态思想、景观美学和关心社会的思想,却通过他的学生和作品对后来的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John Charles Olmsted, Olmsted继子,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第一任理事长,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桥梁。他继承并拓展了Olmsted的思想和业务,规划和设计无数公园、公园系统、学校等,对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的品质影响很大。Federick Law Olmsted,Jr, 并不是由于他的父亲Olmsted而是由于他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和深入,尤其是在区域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声誉极旺,他曾作为麦米兰委员会成员参与华盛顿特区的重新规划和设计长达几十年, 后来也担任过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理事长。

Olmsted三父子和起来超过100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塑造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3.2 Charles Eliot

Eliot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890年的Waverly Oaks一文,呼吁对Belmont山的一片处女林进行保护。这篇文章促使1890年MIT保护美丽风景的会议的召开和次年美国公共保护协会(the Trustees of Public Reservations)的成立,以及1893年波士顿大都会公园系统(Eliot, 1893)的产生。今天,Eliot作为“波士顿大都会公园系统之父”而被人们所怀念。

3.3 Henry Vincent Hubbard

Hubbard是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学位的第一个获得者。作为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的早期教育家,Hubbard 1929年主持设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系。同时,作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CityPlanning这两本权威杂志的创始人和主编,Hubbard发表大量有关20世纪景观规划设计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文章,并出版了Our Cities To-day and To-morrow:A Survey of Planning and Zoning Prog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1929)一书。

3.4 Steele

Steele倾向于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学院派寻求灵感,并试图在自己的设计中运用现代的概念。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前后欧洲前卫的思想和作品被他介绍到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1938年他设计的“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具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特征。他是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启蒙人之一。

3.5 Thomas Church

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Church,致力于地中海地区花园设计的传统在加州的应用。受现代建筑、现代艺术的影响,Church创造了一个新的景观设计风格-“加州花园学派”。 Church的近2,000个花园中,Donnel花园(1948)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在Gardens are for People一书中,他认为景观的形式取决于场地的特性、建筑的风格和业主的生活方式,反对绝对的形式主义。

3.6 Eckbo

Eckbo,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家。早在1938年Eckbo即发表了Small Gardens in the City一文,探索了各种条件下的城市花园设计。1939-1941年,Eckbo和Rose、Kiley合作发表Landscape Design in the Urban Enviroment,Landscape Design in the Rural Enviroment和Landscape Design in the Primeval Enviroment等一系列文章,1950年他又发表Landscapes for Living一书,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老传统进行了强列的抨击,奠定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他的主要观点是:“人”作为景观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景观的规划设计都应该为之服务;景观的形式取决于由场地、气候、植物等条件;“空间”是设计的最终目标。

3.7 D. Kiley

Kiley这位重实践而少理论的设计师,也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人物,所设计的重要作品有:Miller Gerden(1955)、加州的奥克兰博物馆(1969)、达拉斯的喷泉广场(1985)、佛罗里达北卡罗利纳国家银行的露台花园(1988)等。他常常用网格来确定景观元素的位置,除圆以外很少用曲线,几何元素的变换表现出强烈的秩序,但却和周围环境、建筑相协调一致而不刻意突出自己。

3.8 L.Harprin

Harprin ,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代的代表人物。1961年为波特兰市设计的包括Lovejoy Plaza、 Pettigrove Park和Auditorium Forecourt Plaza在内的'一系列广场和绿地,显示出他对直线、折线等形式语言的娴熟应用和对水、水泥等材质的天才把握。在理论上,Freeways(1966)探讨高速公路带来的种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RSVP Cycles(1970)、Notebook of Lawrence Harprin(1972)、 Tark Part(1974)等著作分析人们在景观中运动时的空间感受和其它感官的感受,认为设计不仅是视觉意象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参与。

3.9 Ian McHarg--生态规划的倡导者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 McHarg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McHarg于1969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在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quot;千层饼模式“,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图6,I. McHarg, 俞孔坚摄)。

3.10 Peter Walker

Peter Walker,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景观规划设计师。60年代的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对Walker影响极大,以致他在以后的设计中经常运用这些艺术的处理手法。哈佛大学的Tanner喷泉(1979-1984), 德克萨斯州的IBM研究中心(1990)设计是其代表作。Walker所注重的更多的是由色彩、模式、层次和空间所构成的视觉景观,从而把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图7,Peter Walker和SWA作品,加州IRVINE表演艺术中心, 俞孔坚摄)。

4 80年代后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80年代以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这又依赖于其它物种的生存与延续以及对多种文化的保护。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即由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个生态系统的镶嵌体。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McHarg 的”千层饼模式“只强调垂直自然过程,即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内的生态关系,而忽视了水平生态过程,即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其次;千层饼模式”强调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然决定论,规划除了认识自然过程就是适应自然过程。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包括物质流动、物种流、干扰的扩散等,并用一个基本的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以决策为中心的规划模式和规划的可辩护性思想则在另一层次上发展了现代景观规划理论,使自然决定的规划重心回到以人为中心的规划基点,但在更高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与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

篇9: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5.1 城市规划(City Planning)

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城市规划角色开始很早,1858年Olmsted和Calvert Vaux设计纽约中央公园,及其以后直至二十世纪初城市公园系统的演进,都是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规划观念。十九世纪中期Olmsted、Jed Hotchkiss、H.W.S.Cleveland等人设计的郊区城镇,也是第一个有组织的城市化观念。19Frederick Law Olmsted,Jr.作为麦米兰委员会成员参与华盛顿特区的重新设计,此后几十年他一直从事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工作。

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契机?quot;城市美化运动“,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动力。记者Char1es Mulford Robinson创造了”城市美化“(The City Beautiful)一词,后来他从事规划并写出一本影响极大的书,即Modern Civic Art,or the City Made Beautiful (C. M. Robinson,l903)。

当时负责组织城市规划专业的多是景观建筑师。1909年第一届城市规划会议召开,Frederick Law Olmsted,Jr.和John Nolen在会议上都有重要的论文发表。同年Nolen说服威斯康辛州的立法委员通过法案,首次授权各城市成立规划委员会并筹办城市规划。James S. Pray也于同一年在哈佛景观建筑系开设第一个城市规划课程。19十四个景观设计师带头创立美国城市规划学会(也即现在美国的规划协会),1923年哈佛大学在景观设计系中增加城市规划组,并在1929年由Henry V. Hubbard主持设立第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系。接下来几十年,城市规划专业日渐茁壮并获得立法支持,规划设计师一直是众多的城市规划合作小组的主要成员,有时甚至担任领导人。

5.2 新镇和社区规划(New towns and Communities Planning)

这里的”新镇“和”社区“特别指模范村(model villages)、郊区社区(suburban communities)、社会社区(social communities)、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等。19世纪最有名的新镇和社区规划是Olmsted规划的Riverside(1868-1870),它通过铁路和芝加哥相联,以穿越该社区的河流为媒介,Olmsted沿河两边规划了大片的绿地,并和社区内次一级的绿地相联系,从而构成该社区的开放空间系统。这些环境优美的新镇和社区是1870-1930年有钱的美国人的房产,或是公司企业为员工休建的模范村。

1900年以后,霍华德的田园都市在美国引起一定的反响,比较成功的的是联邦政府一战期间组织的社区开发和纽泽西州Radburn(C. Stein、Henry Wright、M. Cautley,1928-1929)的规划。Radburn理念包括:邻里单位的设定、人车分离的交通、以公园为邻里中心等。新镇和社区规划任务之多,以致许多景观规划设计师不太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从而使城市规划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业。

二战以后的新镇和社区规划产生新的思想。最有名的是休士顿附近的Woodlands(Wallace、McHarg、Roberts and Todd, 1972)新镇规划,生态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图8、9,70年代新的购物-办公一体、居住-休闲综合社区, 加州Fashion Island, SWA规划; 图10、11,景观设计师主持的新社区设计, 加州Woodbridge, SWA规划)。今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在一些快速成长的地区能看到一些大的分区外,新建的城镇已很少见。但这并不影响景观规划设计师在新镇和社区规划中的作用。

5.3 城市公园(Urban Parks)

城市公园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师最本行的业务之一。1630年设立的波士顿公园(Boston Common),是美国第一个公共公园性质的牧场,而直到19世纪真正的公园才在美国出现。以纽约的中央公园(Olmsted and Vaux, 1857)为起点,美国各城市纷纷建立大型自然式的城市公园,如费城费蒙公园(1865)、 圣路易森林公园(1876)、 旧金山金门公园(1870)等。到了19世纪末,公园成为民主和理想的象征,于是更多的公园被修建。城市公园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规划观念。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

20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的改变,公园的作用和形式也不断变化。运动和比赛成为日益重要的活动,19世纪末建造的大型公园增加了运动场、溜冰场和游泳池等设施以加强休闲活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岸(Char1esbank)(Olmsted ,1892)便是最早出现的城市康体休闲场地之一。 ”袖珍“ 型的公园是50年代以后的产物,如纽约市的Paley 公园(1965-1968)的面积只有一栋建筑物那么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人情味的空间之一;也有整个区域被指定为公园的实例,如费城的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al 公园(1956),该公园包含有历史建筑物、广场、景观区和花园等;此外,还有计划经济复苏的区域整个被指定为公园的例子,如马萨诸塞州洛威(Lowell)的Lowell National Historical 公园等。

5.4 城市广场(Plazas)

中古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是美国殖民地时期许多城镇和广场仿效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经过了修改,但至今仍可明显看出一些痕迹。这些公共绿地和广场用于放牧、游行及自卫队操练,或作为观赏、教堂和市政活动的空间。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城市急剧膨胀,但城市中心绿色空间并未随之大幅增加。许多城市都因为缺乏舒缓的空间而显得非常拥挤。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曾提出一个拥有宽广街道和许多广场的城市梦想,而这个梦想也多半未能实现。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城市规划实行区划奖励来鼓励私人开发公共广场,这也使人们付出沉重的代价:高大的建筑物遮挡住街道阳光,开放空间分布不协调,广场通常只考虑到私人而不顾及大众利益等。

60年代以后,城市景观得到极大改善,城市中心更美丽,也更适合居住。这主要得益于在修建摩天办公大楼的同时,修建了许多富有人情味、符合现代生活的广场。广场成为地方性的开放空间,不仅是市民活动的场所,也是年轻的上班族午餐时聚集的地方。旧金山的Ghirardelli Square( ”Wurster,Bernardi and Emmons“and”Lawrence Harprin and Associates“ ,1962)、波士顿的Fanueil Hall Marketplace(Benjamin Thompson Associates,1976-1978),都是私人拥有、私人经营的广场;波士顿的the brick expanse of Boston's City Hall Plaza( ” Kallman, McKinnell and Knowles“ ,1968),明尼亚波利的Peavy Plaza(M. Paulfriedburg and Partners,1975)以及波特兰的Auditorium Forecourt Plaza (Harprin ,1968-1981),它们属于市政广场;明尼阿波利斯的Nicollet Mall(Harprin ,1968-1981),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the State Street Mall(M. Paulfriedburg and Partners,1975-1981),则是在城市中心地区设立的露天购物广场,它们使工作和购物更富有乐趣。

5.5 社会机构和企业园景观(Institutional and Corporate Landscape)

景观设计师参与设计社会机构和企业环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Olmsted曾任美国卫生委员会主管,他设计了几个重要的机构,例如华盛顿特区的哥伦比亚聋人院(1866)。H. W. S. Cleveland设计的Mt. Pleasant的爱荷华精神病院计划(1871)则让病患在医院场地种植乡土树木和灌木。

二次大战后的工业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园景观的出现。如果企业拥有宽广的开放空间和休闲资源,如网球场、排球场、慢跑道、雕塑花园和湖区等,不但能使员工的工作提高效率,也可以增加企业的不动产价值。许多企业场所甚至取代昔日的”大街“而成为社区生活的中心。在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园景观还作为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来表达企业的形象、地位、权力、名声和产品的品质。纽约州Purchase的百事可乐公司(Edward D. Stone,Jr. Associates,1965)融合了景观设计、建筑及雕塑,代表当时企业园景观新的创造力,其雕塑品展示在花园梯坛上,成为大众的户外美术馆。德州Las Colinas的William Square(SWA,1984)硬朗开放的形象是对德州草 原风光的再现。Peter Walker设计的位于得克萨斯州索拉那的IBM研究中心园区(1990),一些极端化的几何要素与自然的树林草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模式、层次和空间所构成的视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5.6 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National Parks and National Forests)

1872年美国国会将怀俄明州200万英亩的土地划定为黄石国家公园,标志着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建立(图12,黄石国家公园, 俞孔坚摄)。美国首先提出将具有很高生物、地质、美学和文化价值的自然、历史、文化与风景资源保护起来成立国家公园,成为其它国家竟相效仿的模式。到1980年,美国已拥有300多个国家公园。轰轰烈烈的国家公园运动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

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和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是分不开的。早在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立法将优胜美地山谷(Yosemite Valley)和美利坡撒大树林(Mariposa Big Tree Grove)划归加利福尼亚州管理,以供”大众使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此渡假和休?quot;的时候,Olmsted就主张制定设立国家公园以保护这些壮丽景观的政策,这为后来的国家公园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当19国家公园署正式成立时,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也通过决议案支持国家公园署法案,并讨论了根据地形和景观单位来设定边界、拟定综合计划等管理国家公园的问题。

国家公园署第一位主管Stephen Mather及其继任者都极重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建议,并倚重景观设计师来指导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在小Olmsted, Pray, Warren H. Manning, Harold Caparn, James Greenleaf(这些人都担任过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理事长)等顾问的协助下,国家公园署继续加快进行设定边界、营地、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公园设施的工作。大萧条时期制定和实行的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计划,以及1956年开始的Mission 66 整修计划中,景观设计师对自然、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国家公园署是受景观设计师影响最大的政府机构之一。

联邦森林处于1886年成立, 1891年设立了森林保护区。19改由美国农业部新设立的森林服务处负责。洛杉矶附近的San Gabriel森林保留地及怀俄明州的黄石森林保留地,都被最先列入保护名单。这些国家森林保护地具有提供木材、保护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等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作为牧场和休憩娱乐等场所的功能。

由于国家公园署的成立,森林服务处失去对大峡谷及其它一些宝贵土地的管辖权(这使得这两个机构从此处于竞争状态)。森林服务处于19聘请Frank Waugh为景观设计顾问,Waugh大力主张雇用景观设计师来进行营地、野餐区、度假区等休闲区的设计,以增加大众使用国家森林的机会。从19洛矶山分处雇用Arthur Carhart开始,森林服务处广泛聘请景观设计师来进行规划和设计。1958年开始的重建休闲地的计划-“户外行动”(Operation Outdoors)之后,专注于森林休闲地设计的景观设计师人数持续增加,1980年达到300人。

Edward H. Stone II1965年成为总景观设计师,他对景观设计专业的扩展和结合有很大的影响。受到当时环境运动和森林砍伐争议的影响,他在上级管理阶层的支持下,开始一个创新的包含训练、土地管理、和监察等功能的视觉资源管理计划。Warren Bacon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设计教授R. Burton Litton等人是这个新计划的关键人物,前者甚至设立了一套维护风景品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准则。

5.7 景观规划和自然景观重建(landscape planning and Restored National Landscapes)

美国丰富的资源以及广阔多变化的景观可以使国民拥有健康、美丽的环境--但这只有在普遍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时才有可能达到。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者聘请景观设计师来为其进行场地规划,以使其开发更吸引人、更适于环境、也更合乎经济效益。

Olmsted之基于经验生态思想的景观规划,使其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景观规划师之一。二次大战后, Ian McHarg成为六十年代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 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环境运动为景观规划者提供了许多机会,他们被邀请去做土地利用的重要决定,评估大区域的视觉及文化特色,评估各种景观特质并协助决定都市化地区应进行哪种形态的发展及其发展程度。七十年代以后景观科学的发展,为景观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ESRl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使得其在各层次土地利用政策的决策上更为明智。Phi1ip H. Lewis Jr.在威斯康辛州进行的极富创意的全州休闲计划和设立遍州的环境保护带便是重要的实例。美国东海岸的一些生态规划,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生性、高效性、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

景观规划能使我们比以往更明智地使用我们的资源,自然景观重建--将有种群关系的乡土物种重新生长在可以繁衍的场地上以恢复一个地方原有自然风貌的过程,则是整修景观的积极方法之一,其目标是重新建立人类移居前的原生植被,模仿当时物种的组成、多样性和分布模式。

美国进行景观重建最有名的景观设计师大概要算Jens Jensen和他的芝加哥公园设计。深受植物学家Henry Cowles影响的Jensen,从19芝加哥哥伦布公园的“草原河”到1936年设计的伊利诺州春田林肯纪念花园,一直致力于景观重建。植物生态学家Edith A. Roberts和景观设计师Elsa Rehmann合著的American Plants for American Gardens(1929),提出了重要的生态观念,提倡根据自然植物的种群关系将乡土植物配置一起,并列出景观设计可以使用的乡土植物种类。

自然景观的重建一度为景观设计专业所遗忘,直至1970年“地球日”的创立,又成为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七十年代,中西部长草草原(Tal1 grass Prairie)区不同的几个基地显示出植物种群的重建可能带来的生态和美学潜力,这包括威斯康辛州由Darrel G. Morrison设计的住宅和企业园区,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机场入口的道路(Fren Markham and Associates,1973),以及高速公路局在中西部进行的一些公路旁草原重建。在东北部, Andropogon Associates以落叶林和东部草原为范本进行了一些生态规划及设计服务。

重建自然土地这种艺术首先必须要熟悉区域的自然景观和原生植物种类,接着是要将它简化并形成某种风格,但不能失去设计场地内原有复杂系统的美感,还要具备植物种植的技术。最后一点是要了解自然景观需要明智的管理,特别是经过重建的自然景观,只有在维持设计的空间结构的同时,才能永久保有充满活力的自然特色。

5.8 滨水区(Waterfronts)

在19世纪后半叶,经过设计的公共滨水区开始出现。Olmsted做过几例设计,其中包括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中的翡翠项链;芝加哥博览会(1893)等。Charles Eliot曾协助设计好几个休闲滨水区,如麻州若费尔(Revere)海边的若费尔海滩保留地(1896)。Eliot和Olmsted等景观设计师的自然主义形式和城市美化运动的艺术理念作为滨水区规划的理论一直被延用到二战时期。

二战后,特别是50年代州际公路的建立,水运交通逐渐被取代,许多城市滨水区的工业和仓储用地被废弃。当时的景观设计师,面对处于转型期的滨水区以及城市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开放空间及游憩地的需求等挑战,便以公园及其它开放空间形式等形式来取代衰败的滨水区。而Harprin的Cities(1963)和英国人Gordon Cal1en的Townscape(1961),则向美国民众传达欧洲对独特的公共空间和滨水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海边城市、湖边社区、河边城镇的滨水区被做为公共空间提供居住、游憩、商业、办公等使用功能。1969年圣安东尼奥举行“半球展览”(Hemisfair),使得全国注意到该市的Paseo del Rio河道;辛辛那提的Serpentine(l975),是处理俄亥俄河水患的一个成功设计;密歇根州佛林特的河岸公园(CHNMB,1979),其重要组成物是按照阿基米德原理而建的几何雕塑形渠道;在俄克拉何马州,Athena Tacha设计的Blair喷泉(1982)用灯光和水创造了独特的水坝、瀑布和雕塑;渥太华的Rideau运河,以传统的水道和水闸将新公园、餐馆和其它设施连接起来。

90年代以后,滨水区再度成为设计对象,设计创新、历史特质维护与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新的设计重点。

5.9 乡村庄园 (Country Estates)

美国的乡村地产源自法国文艺复兴城堡、意大利别墅以及英国乡村庄园,这些庄园是财富的象征。华盛顿的佛农山(17)和杰斐逊的蒙地梭罗(1768-1809),一方面保留了英国文艺复兴的一些特色,另一方面又将18世纪英国景观园艺家Batty Lang1ey和Humphry Repton的浪漫主义原理融入美国独特的景观中。

19世纪初富有的工业巨子远离城市,到森林中寻找安静的住所。这种占地广阔的地产首先出现在波士顿外围及美丽的哈德逊河谷。景观设计师将英国景观学派的理念运用于此,纽约州Dutchess郡的海德公园(1828年),便是典型的自然主义景观设计。Olmsted采用类似新英格兰乡村景观的自然形式,拓展了美国景观设计的浪漫学派。马萨诸塞州Philips庄园(1881)和北卡罗来纳州的Biltmore庄园(1888-1895),是他乡村地产设计浪漫时期的巅峰之作。

1880年到二战,乡村庄园设计受到美术学院的影响,将建筑上均衡、对称和空间等级的观念直接移转到花园和景观设计上。许多庄园是建筑师如莱特等创作的成果,但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合作的情形也很普遍。Ferruccio Vitale, Fletcher Steele, Olmsted兄弟,Warren H. Manning和Jensen等人设计设计了许多庄园。

二战以后,加利福尼亚州的Donnel住宅使用自然的曲线(1948年,Thomas Church),衬托出附近小山和沼泽的牧野景观,1955年Dan Kiley设计印第安纳州Miller住宅中的小路和灌木林,则将法国传统的规则式和美术花园融入现代设计中。这些设计都是当时最前卫的设计,并预示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到来。美国经济的繁荣使乡村地产的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师主要的实践领域。

5.10 花园 (Gardens)

直到18世纪末,美国人除了拥有种植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的花园外,很少有时间再做其它园艺工作。Andrew Jackson Downing、Olmsted,在英国自然风景式花园的影响之下,主张风景画式的花园设计。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多利亚式的观赏花园、流线设计和野生花园仍颇受欢迎,这些花园将最新的园艺品种和对自然的浪漫情怀结合起来。

1893年万国博览会激起人们对法国和意大利花园的兴趣,以至许多美国人认为规则整齐式的花园是地位的象征。弗吉尼亚州威廉堡殖民复兴花园(1828~1837,Arthur A.Shurcliff)的小规模装饰花坛,成为小型的规则或花园设计所喜爱的模式,特别盛行于南部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而加利福尼亚州的花园设计,则从地中海国家寻找灵感。Flovence Yoch, 康乃尔和Lockwood De-Frost等加利福尼亚州景观设计师的设计受意大利规则花园影响很大,通常是规则式草坪和精心组织的植物交互出现的设计。Greene and Greene大量制造具有手工特质的精巧小屋、供睡眠用的门廊和引入户外生活的平台,这明显受到日本花园的影响。

Steele把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前后的法国现代园林介绍到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但一直等到“国际式”建筑的出现,美国景观设计师才逐渐摆脱了古典的设计。30年代末,Rose、Eckbo和Kiley等人受到新建筑原理的影响和催化,开始寻找适合现代的花园形式。Rose和Eckbo最重要的观念都收集在Eckbo写的Landscapes for Living中,Kiley将现代建筑的线形结构及开放设计用在花园上。加利福尼亚州再次成为倍受关注的地方,红木阳台、游泳池、以及草坪图案,一时成为“加州花园”的同义词。日本花园中常见的青苔地、常绿树、蕨类、石景,也被大量运用在这里。

70年代以后,环境运动再次激起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使人们注意到多年生花园、观赏草类及花园建筑带来的美感。历史保护运动也对花园设计造成不小影响,借用古典形式的花园大量出现。美国花园的历史可说是源于欧洲复兴的花园,但却发展到探索美国社会、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新的形式和方向仍在发展中。 5.11 墓园 (Cemeteries)

早在景观设计成为专业以前,墓园就成为表达景观品味的媒介。墓园的设计训练出好几代景观设计师,并对人造环境产生持久的影响。纽约的艺术评论家Clarence Cook在1869年对Downing所说的墓园“大为盛行”深表赞同,并认为墓园是观光者爱去的地方和休闲场所。

17Josiah Meigs设计的New Haven墓园,一扫传统坟地和教堂墓地的荒凉气氛,成为美国第一个经过设计的墓地景观。1831年马萨诸塞州园艺协会在波士顿建造第一个“乡村”花园式墓园--Mount Auburn,设计师Dr. Jacob Bifelow受英国花园结构物的启发设计了埃及式大门、歌特式小教堂和诺曼式塔楼。(图13,Mount Auburn墓园, 俞孔坚摄)。后来的Laurel Hill(1836)、Green-Wood(1838)、Holly-Wood(1848)、Bellefotaine墓园(1848),基本上都是模仿它而建。

辛辛那提的园艺家在1845年根据建筑师Howard Daniels的设计建造了Spring墓园,Daniels的事业从此得到极大扩展。景观设计师Adolph Strauch 1855年成为Spring墓园的总监督后,把杂乱的园塔、石头和观赏植物改为大片的草坪、湖、石碑形成的景观。他的这个所谓“景观草坪计划”使美学品味成为墓园设计的原则之一,并影响到后半个世纪的墓园设计。O. C. Simonds1883年担任芝加哥Graceland(1860,Cleveland)的主管时,成为Strauch景观草坪计划的有力支持者。他1887年创立美国墓园管理协会,并通过F. J. Haight的Modern Cemetary(1890)宣告“墓园设计师”的专业化。

5.12 休闲地 (Recreational Areas)

早期墓园、公园因为景色秀丽,是人们野餐和散步的好去处。后来城市、国家、州立公园相继设立,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去处。但是公有土地仍不能提供所有的休闲设施,加上美国从19世纪中期起经济逐渐繁荣,私人或一些非营利机构便开始为大众另外建立公园、动物园、花园、度假区、俱乐部和露营地。

传统上这些游憩区的设计一直都有景观设计师参与,因为必须要有规划,才能既供人们活动,又能保护现有的环境。例如动物园的设计,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园中动物的生态区或展示场必须兼顾动物种类和当地的植物。像圣地亚哥Balboa公园(1926)之类的展览场或世界博览会,便是早期游憩场所同公园、文化节目、娱乐区相结合的例子。

在设计度假区和俱乐部时,土地、水、植物、空气等自然环境非常重要。俱乐部通常是只开展一、两项活动,像高尔夫球、网球、游泳、划船、骑马、或滑雪;另外设有用餐设施或俱乐部建筑物。度假区则常设有旅馆、公寓、渡假屋等居住条件,再加上休闲设施。密歇根州Macklina岛上的“大旅馆”(1887)、和圣地亚哥附近的科罗那多旅馆(1888),都是19世纪末度假区的好例子。现代建设的度假区,有在70年代早期由Johnson, Johnson and Roy在密歇根Traverse市附近设计的Homestead等。

游憩通常也要有幻想和梦想。迪斯尼乐园(1957)模仿本世纪初的大街、威斯康星Old World(1976)的族裔农地、及70年代末Jones and Jones重新设计的西雅图Wood1and Park Zoo,都显示出景观设计师在扩大规划休闲游憩经验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Appleton, J. 1975. The Experience of Landscape . John Wiley, Chichester.

Beveridge, C.E. and Rocheleau, P., 1995. Federick Law Olmsted: Design the American Landscape.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Faludi, A., 1987. A Decision-centered View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Pergamon Press.

Forman, R. T. T. and Godron, M1986. Landscape Ecology. John Wiley, New York.

Forman, R. T. T., 1995.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rman, R. T. T., 1995. Som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nd regional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y, Vol10 (3):133-142.

Gadgil, M.,1987. Diversity: Cultural and biological.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369-373.

Gunn, C. A., 1988. Vacationscape, Design Tourist Regions (2nd Ed.).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Kaplan, R. (1985). “The analysis of perception via preference: A strategy for studying how the environment is experienced.” Landscape Plann 12: 162-176.

Kaplan, S. and Kaplan, R., 1982.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 Functioning in An Uncertain World. Praeger, New York.

Lyle, J. T., 1994. Regenerative Desig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McHarg, I. ( 1969). Design With Nature. John Wiley & Sons, Inc.

McHarg, I. (1981). “Human ecological planning at Pennsylvania.” Landscape Planning (8): 109-120.

Miller, E. and Pardal, S. 1992. The Classic McHarg, An Interview.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ESUR U.T.L.

Steiner, F. Young, G. and Zube, E., 1987. Ecological planning: restrospect and prospect. Landscape Journal, 2:31-39.

Steinitz, C. (1979a). Defensible Processes for Regional Landscape Design. Washington D. C., Sept. 1979., LATIS., ASLA.

Thayer, R. L., Jr. 1993. Gray World, Green Heart: Technology, Nature, and the Sustainable Landscape. John Wiley & Sons, Inc.

Wilson, E. 1992. The Diversity of Lif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

Peter Walker and Melanie Simo. 1994. Invisible Gardens: the Search for Modernism in the American Landscape. P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

Norman T. Newton. 1971. 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William H. Tishler. 1989. 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hington

Maun, Willian. 1993.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ew York

John Ormsbee Simonds.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Manual of Sit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Johnson, Jory.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Redefing The Garden. Abbeville

Treib, Marc(Editor). 1992.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Criticle Review. Londen

Process Architecture 33. 1986. Landscape Design: Works Of Dan Kiley. Tokyo

Process Architecture 103. 1992.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At The SWA Group.Tokyo

Announcement of a Four Years' Program of Cours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rvard University Lawrence Scientific School, March, 1900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 Loeb 图书馆内部资料)

Harvard University Lawrence Scientific School, Instruc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904-05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 Loeb 图书馆内部资料).

The Official Register of Harvard University, Instruc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906-07, 1908-09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 Loeb 图书馆内部资料).

Official Register of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pplied Scienc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912-13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 Loeb 图书馆内部资料).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915-16,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 Loeb 图书馆内部资料).

The Official Register,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1986-1987, 1988-1989, 1990-1992, 1992-1993, 1994-1995, -1997.

Course Bulletin,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Fall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Spring 1993, 1994, 1995, 1996 (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内部资料)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Memorandum, Distributional Electives, 由LA专业主任Carl Steinitz 教授提供,1994-1995。

A Brief History of Harvard LA Program, 由LA专业主任Carl Steinitz 教授提供, 1995。

钟之谷钟吉. 1991. 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邹洪灿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10: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 名: 中国人才网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1年7月9日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55cm 体 重: 45kg 户 籍: 广东 现所在地: 广东 毕业学校: 肇庆学院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园林(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毕业年份: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建筑工程-园艺/园林/景观设计

篇11: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论文

墓园是城市人居环境的组成部分,其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园林艺术和殡葬文化相渗透结合为基础,结合新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为世人营造纪念、缅怀、沉思、展望等心灵寄托场所,同时拓展城市墓园的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使现代墓园在新的社会形态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结合龙泉古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将墓园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使之成为城市中难得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绿地。在城市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倡导绿色环保的墓园设计理念,把中国传统的墓葬文化与园林艺术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墓园建设道路。笔者在龙泉古园园区建设一线工作4年,现就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归纳出以下几点心得:

1.因地制宜

墓园规划首先应考虑基址的基本情况,如水文气候、地势地貌、自然资源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充分结合场地现状,合理开发利用,尽量不破坏现有山势和植被,坚持因地制宜的景观原则,利用各要素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建设。

沈阳市龙泉古园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祝家街道下高士村,总用地面积1000余亩,园区用地以丘陵山坡林地为主,园区内植被丰富,水资源充足。根据规划用地的周边环境、相关条件、区内地形状况、道路交通系统及各功能分区的需要,作出合理规划布局,将整个园区划分为接待服务区、骨灰寄存区、礼仪追思区、墓地区、祭祀区、景观区。

2.以人为本

城市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关心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注重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城市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允许在不影响总体规划的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实现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性。龙泉古园在墓区建造上开设了传统墓区、艺术墓区、节地墓区(墙壁葬、花坛葬等)、草坪葬区、海葬纪念碑、名人园区、功能园区(英烈园、军魂园、教师园)等不同形式的墓区,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社会成员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造园理念。

3.园林化设计

不同于传统墓园中选择单一的植物品种,只采用松柏类简单列植的陈旧方式,现代城市墓园应该根据自身的布局和特点,以特色带全面,遵循园林生态美学的`原则,采取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呈现出以自然美为主的园林美。

龙泉古园在园区植物配置上,墓区种植搭配的选择坚持以常绿松柏类为基调,进而考虑不同的季节变化、特殊的地貌地形、雨水气候等因素适当配置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如五角枫、银杏、栾树、黄杨、丁香、地锦等树种。主入口及干道以黑松、国槐为基调,两侧种植一定宽度的风景林,选用丁香、黄刺玫、连翘、八仙花、红王子锦带等花期不同的花灌木。次干道选用造型美观、耐修剪的树种,如沈阳桧柏、水蜡树球、丹东桧柏树球、黄杨球、绣线菊等树种。普通墓区以台阶式墓地为主,墓区间用绿化带隔离,绿化选用红皮云杉、耐修剪的沈阳桧柏、绣线菊、丹桧球种植,以“一墓一树”的形式实现了生态化的设计理念。高档墓区以植物绿化美化、景观石、艺术雕塑等园林小品为主进行建设,植物选择树体造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珍贵植物品种,如平顶松、青扦云杉、紫杉等。整个园区运用丰富的植物树种配置以生态化的景观效果打破传统墓园沉重、压抑的氛围,实现了生命内涵与环境建设的紧密结合。

4.传承文化

展示文化和传承文化是城市墓园形象的基础,形形色色的墓志铭似乎可以让人们看到墓主人生前的样子,成为先人精神财富的展示地,特别是名人墓更能给人以生命的感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龙泉古园在名人墓的建造上不惜牺牲寸土寸金的土地,规划出风水上等的区位为社会上各行各业中有建树、有影响力的人们修建艺术墓地,人民鉴赏家杨仁凯墓、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墓、冶金专家朱泉墓、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朱娓墓、艺术家牟心海墓、爱国将军冯庸墓等等,园、湖、碑、亭、草、松景观宜^,加之名人题字和祭文,文化韵味十足。每一座艺术墓碑仿佛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把城市中优秀人物的精神汇集起来,让人们潜移默化中了解逝者的生平履历及其对民族文化的贡献,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髓。

另外,墓园所在地域的特色文化也是墓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将当地地域文化的人文、建筑、民族风情、习俗等无形的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景观形象,龙泉古园在园区景观建设上以辽海文化为主线,建设了辽海名人碑廊、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海葬纪念碑、草坪葬纪念碑等许多文化景观。实现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墓园的有机结合,成为传承文化的文化圣地,为后人学习地域性文化提供了场所。

5.结语

在当今提倡“绿色殡葬,节约土地”的社会背景下,城市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已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墓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自然优先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城市墓园园林化与传承文化的功能,对于实现节约土地、完成荒山的生态修复、建设新园林、开辟新的人文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2:景观规划设计个人求职简历

 基本信息 景观规划设计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个人相片
姓 名: 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8年6月19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60cm体 重:42kg
户 籍:请选择现所在地:福建泉州
毕业学校:泉州师范学院学 历:本科
专业名称:其他 景观规划设计毕业年份:
工作经验:一年以内最高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环境保护管理/园林园艺

文秘/文职人员

建筑装饰工程

职位名称:设计,制图,助理,文员 ;
工作地区:福建-厦门市区,福建-泉州市 ;
待遇要求:(面谈)元/月 可面议 ; 需要提供住房
可随时到岗
 
 
 教育培训
教育背景: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9月 - 206月泉州师范学院本科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泉州市规划设计院
时间范围:7月 - 208月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位:实习生
工作描述:学习绘制规划CAD方案,3D、Sketup效果图的绘制,PS后期制作等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泉州牧艺景观公司
时间范围:年3月 - 2011年5月
公司性质:民营/私营公司
所属行业: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担任职位:景观设计实习生
工作描述:别墅庭院景观CAD方案设计、草图大师效果图制作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福建省星锐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2011年5月 - 2011年9月
公司性质:民营/私营公司
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位:CAD制图员
工作描述:CAD制图
离职原因: 
 
 联系方式

篇13:基于GIS的城市绿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出城市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和功能设计,分析了建立数据库的方法,并就其应用进行讨论.

作 者:刘琳 舒文 张正勇 LIU Lin SHU Wen ZHANG Zheng-yong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新疆,石河子,83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32(2) 分类号:P208 关键词:GIS   城市绿地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篇14: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1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

1.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河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其角色的转变似乎更能体现人类社会的事态炎凉。很少有人会怀疑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河流穿过,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城市管理者们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待遇,对于那些主干水系,由于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而得到城市的重视,这些河流的滨河地段往往是一个城市商业、文化、休闲的核心地段,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声名显赫,唯我独尊,比如上海的黄浦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等等。

而那些支流,尽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功能、名气、位置、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待遇就差得多,有些居然沦为垃圾河和污水河。更有甚者被城市用地填埋,永久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1.2重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

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可喜的是所有的城市都接受了可持续的观念,并付诸实施。山东德州岔河风景区和临沂沂河两岸的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一、除已经规划的滨河城市绿地外(指河道防洪堤外城市预留绿地),由于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如将其开发成休闲绿地将会减少大量的投资。

第二、生态条件优秀。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在河道沿线上有一些水利设施的拦截,但洪水和带状防护林仍然有效保持了城市与外界元素交流的通道,来自乡间的清爽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在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河道中,优美的湿地,成片的树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相比于这些条件,一般的城市绿地由于多数都是孤立的斑块,彼此之间很难联系,因此在生机活力方面明显不足。

第三、水质有保障,亲水环境好。在南方的一些富水城市,由于水网密布,绿地系统中的水质基本由保证。但是对于干旱地区的城市,城市绿地中的水体一般都是通过管道和运河的形式引进水体,通过挖湖堆山的形式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河流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活水,一个是死水,城市绿地水系的管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第四、服务范围广,利于商业开发。一些著名的河流沿岸往往是城市商业繁荣的区域,这是和城市的发展历史相关联的。对于那些次要的河流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潜力,一条河流蜿蜒几十公里,穿过城市内部不同的功能区域。由于人们天生亲水的特性,一些休闲活动会集中发生在滨水绿地当中。如果以500米为标准的话,滨河绿地可以为相当大的城市面积提供休闲面积,人流的汇集必然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因此说提升滨河绿地的功能定位对周边区域的经济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