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黄白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考研数学 零基础过来者谈如何“啃”课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考研数学 零基础过来者谈如何“啃”课本,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考研数学 零基础过来者谈如何“啃”课本
考研数学 零基础过来者谈如何“啃”课本
用实例告诉你 考研资讯的举足轻重
考研失败因素分析 提高你的考研赢率
在职考研复习指导 工作尽心备考尽力
在职考研,如何协调工作与学习时间?
数学备战,方法很重要,我觉得大家不应该不断的去看其他牛人是如何复习的,应该学会找到自己最“舒服”、最合适的学习方法,然后一条道坚持下去。我的方法对我而言很合适,希望大家借鉴适合自己的部分,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 今天我想和大家主要分享一下,怎么看课本。如果你课本过的不够扎实,强化阶段肯定复习效果不佳。
第一步 众所周知的“看”
估计大家一开始复习都是看课本,但是一轮过去,有的人已经掌握了部分理论和解题固定模式,而有的人却还是头脑一片空白,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的考生看书太囫囵吞枣,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忘了看书的真正目的`。
我看的时候,先是看一遍重点理论,从小到大我们都知道,加粗字体是重点,这对于数学也同样适用。看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不想说太多了。
第二步 你不知道的“做”
接下来这步很关键,却也是大家常常会忽略的,那就是动笔。我会把课本的例题、课后题全部自己做一遍。 考研 教育网
别小看课后题,很多人会觉得课后题很简单,完全没必要看,我觉得这是大错特错的。做题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的用意是为了让大家通过做题去反复理解理论和定理,比如洛必达法则,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你真的弄明白,使用条件了吗?并不是全部求极限的题都能用洛必达,那么哪些题不能用?这就需要大家在做题中去摸索了。
第三步 举足轻重的“记”
很坦白的将,课本我看了三遍,第三遍做题的时候,课后题还是会有让我抓耳挠腮的地方,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吧,我建议大家在第一遍做例题、课后题的时候要对以下题型做特殊标记:第一种就是你一看题目就动笔能做出来的,这类题型你要记住自己的解题思路;第二种就是,看到题目,你不认识它,它认识你的,这种题在做第三遍的时候还是不会的话,一定要重点解决,往往它会成为考场上你的致命丢分点。
其实对于数学复习,很多同学会很“怂”。对于会做的题看到题目就满心欢喜的做,自己不会的就丢一边,这是大家复习过程中的通病,仔细想想,这样复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不会的还是不会。这就需要大家,克服自己的弱点,专门总结出自己无法掌握的题目类型,重点突破,这样才会有复习效率。
篇2:考研数学 零基础复习经验谈

考研数学 零基础复习经验谈
第一阶段:建立基础(六个月)
第一阶段耗时六个月,主要目标无疑是建立基础,持续时间较长,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时间段。
钻研课本
第一个时间段大致持续四个月,主要任务是钻研课本。教材是任何其他资料都无法替代的,是考研数学的根基。官方推荐的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上下册内容详尽,不仅包含数三考研的所有知识点,还覆盖了较多非考试知识点,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个人认为适合对高等数学感兴趣或是时间较为充裕的.考生。当初由于专业课压力大,学习数学时间有限,故而我最终放弃该版教材,选择了非主流的专为考数三同学编撰的版本,内容较为简单,易于上手,适合高中文科大学未接触过数学的考生。考研教材的选择无须太过纠结,内容总归大同小异,无论官方、民间如何推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定教材之后能够立刻开始潜心学习比花费时间寻求最好的教材要有意义的多。
很多考生在选好教材后可能会遇到报班、蹭课或是自学的问题,个人推荐自学。考研班多为大课,老师的讲课内容一般是针对有一定高数基础的同学,对零起点考生来说显然负担过重。蹭课有利有弊,利在能够随时向老师反馈疑难点,弊在老师授课时有所挑选、覆盖面窄且深度不够。所以,最佳选择是自学辅以适当蹭课。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否则后面的学习必然无法进行。
复习全书
第二阶段大致持续两个月,考生开始接触复习全书,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复习全书择一即可。复习全书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高度概括总结,除此之外,还覆盖了编者总结的做题技巧,对考研帮助较大。复习全书主要针对复习程度较好的考生,其提供的习题较难,初学者会比较吃力但也不必灰心,重心要向知识点和做题技巧倾斜。
第二阶段:强化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六个月)
第二阶段需要约六个月时间,是最重要的强化阶段。强化过程中考生主要目标是掌握复习全书。很多人认为复习全书内容覆盖面广、难度较大,只需当成字典偶尔查漏便可。但是我个人经验认为,复习全书对考研帮助较大。这并不意味着,掌握复习全书上的习题就可考研无忧,只是复习全书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出自考研专家之手,其字里行间的做题经验弥足珍贵。复习全书的研习可以重复多遍以夯实基础。待到对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和部分做题技巧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可以选择考研班。但是考生必须明确:选择考研班不是为了让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详细教授,而是为了学习解题思路,简便的做题技巧,正确的书写方法以及了解真题出题套路。过于依赖考研班固然错误,全然闷头自学也不合理,考研名师传授的知识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这六个月在整个数学备考中最为重要,是对考研数学认识的升华阶段。笔者当初就是在这六个月中深刻体会到了考研数学的前后连贯并把握了高数的根基。
老师常常教导学生要为学科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要稳固金字塔的底端。考研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都有其明显的基础知识块,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块对靠后章节的学习将事半而功倍。
篇3:考研数学零基础考研过百复习经验
考研数学零基础考研过百复习经验
大四那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放弃了前景很好但是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对于我们这样的本科根本没开过高数课的人来说,数学几乎就是我们选择专业最大的障碍。比如我,本科学的是历史,但是却打算考管理类专业,最终决心冲破藩篱。事实证明,数学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不惧怕它,征服也是一种乐趣。
首先,我要对那些为了梦想决心啃下数学这块硬骨头的同学竖起大拇指。毫无基础来应付考研数学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相信经过一年的扎实复习数学是可以过120分的,我就是一个例子。我大学没有高数这门课程,所以数学基础并不好,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内因与外因导致了我的数学考的并不是很理想。但是,我想把我复习的历程做一个总结,希望大家能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第一阶段 挑选适合自己的教材
1、高等数学(微积分)。这部分我用的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一共两册,是很不错的教材。
2、线性代数。这部分的教材我依旧用的同济大学的工程数学,和经济类的数学差别并不大。只有向量空间和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不用考。线性代数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但是它是三门中学起来最简单的一门课,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永乐大帝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部分的书我都没认真看,开始总觉得时间还多就晃晃悠悠的看,后来觉得该快点看完就赶着看了,其实也有学数学学疲劳了的原因。概率论这部分学刚开始学起来应该比较困难,可能觉得比微积分难,因为这是数学中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但是书一定得好好看,这部分内容看明白它的研究方法和明白它的各种模型后就觉得不是那么难了。
第二阶段 挑选一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
我的全部数学资料都是李永乐的,因为我觉得这个老师十分认真耐心和负责。关于复习全书,我觉得我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我一上来就拿笔做了起来。虽然还是有一部分题目我会做,但这无疑是个耗时而痛苦的过程。我搞了差不多三个月才搞完,而且概率论部分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就直接看完了。最终不少东西我还是不会的,但时间消耗了不少。所以我认为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看全书时大抵是可以先认真看一遍的(当然也要适当动动笔),第二遍再把大部分掌握不太好的题目做做。其实全书的难度还是比真题难不少的,题目不会做很正常。但是后面给的习题一定要好好做,很接近真题难度。
第三阶段 听强化班看复习全书
开始听强化班是想把知识快速过一遍,但看完全书后真是有点脑袋不想想问题了的感觉。后来花了整整三天听了高数的一个强化班,开始感觉还好,后来又不想听课又不想看别的就茫然的.撑着把课听完了,没有多大收获,除了做了点笔记~ 后来我就主要看别的科目,减少的数学的时间。线代当然是听的李永乐的,这个毋庸置疑,讲的特别不错。总之对于辅导班吧,我觉得数学强化班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前提是你复习的还行了但是还觉得有些混。另外对于不同的人选择是不同的,要看个人的基础,基础好的话可以自己学,基础差些老师带着学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第四阶段 临近考试攻克真题
我做真题比较散漫,好多都没按3个小时的时间来做。现在想起来,这很不好,不能及时评估出来自己的真实实力。我后来没什么时间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总之我觉得大家应该早点把真题做了,然后再结合不懂的翻翻全书,这样比较好吧。关于模拟题,我觉得也是应该做的,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也要制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去模拟。对大多数人来说考试时时间真的是挺紧的~
如今,考研已经远去,回想起当初种种,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惧怕高数而拒绝了向往的专业,也很想在此时鼓励和我一样没有数学基础的考研的同学,只要你有决心,千万别放弃尝试。
。篇4:考研数学零基础过百分的复习经验
考研数学零基础过百分的复习经验
大四那年准备考研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放弃了前景很好但是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对于我们这样的本科根本没开过高数课的人来说,数学几乎就是我们选择专业最大的障碍。比如我,本科学的是历史,但是却打算考管理类专业,最终决心冲破藩篱。事实证明,数学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不惧怕它,征服也是一种乐趣。首先,我要对那些为了梦想决心啃下数学这块硬骨头的同学竖起大拇指。毫无基础来应付考研数学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相信经过一年的扎实复习数学是可以过120分的,我就是一个例子。我大学没有高数这门课程,所以数学基础并不好,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内因与外因导致了我的数学考的并不是很理想。但是,我想把我复习的历程做一个总结,希望大家能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第一阶段 挑选适合自己的教材
1、高等数学(微积分)。这部分我用的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一共两册,是很不错的教材。
2、线性代数。这部分的教材我依旧用的同济大学的工程数学,和经济类的数学差别并不大。只有向量空间和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不用考。线性代数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比较强。但是它是三门中学起来最简单的一门课,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永乐大帝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部分的书我都没认真看,开始总觉得时间还多就晃晃悠悠的看,后来觉得该快点看完就赶着看了,其实也有学数学学疲劳了的原因。概率论这部分学刚开始学起来应该比较困难,可能觉得比微积分难,因为这是数学中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但是书一定得好好看,这部分内容看明白它的研究方法和明白它的各种模型后就觉得不是那么难了。
第二阶段 挑选一份高质量的复习资料
我的全部数学资料都是李永乐的,因为我觉得这个老师十分认真耐心和负责。关于复习全书,我觉得我的做法也值得商榷,我一上来就拿笔做了起来。虽然还是有一部分题目我会做,但这无疑是个耗时而痛苦的过程。我搞了差不多三个月才搞完,而且概率论部分实在是做不下去了就直接看完了。最终不少东西我还是不会的,但时间消耗了不少。所以我认为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看全书时大抵是可以先认真看一遍的(当然也要适当动动笔),第二遍再把大部分掌握不太好的题目做做。其实全书的难度还是比真题难不少的,题目不会做很正常。但是后面给的习题一定要好好做,很接近真题难度。
第三阶段 听强化班看复习全书
开始听强化班是想把知识快速过一遍,但看完全书后真是有点脑袋不想想问题了的感觉。后来花了整整三天听了高数的一个强化班,开始感觉还好,后来又不想听课又不想看别的就茫然的撑着把课听完了,没有多大收获,除了做了点笔记~ 后来我就主要看别的科目,减少的数学的时间。线代当然是听的李永乐的,这个毋庸置疑,讲的特别不错。总之对于辅导班吧,我觉得数学强化班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前提是你复习的还行了但是还觉得有些混。另外对于不同的人选择是不同的,要看个人的基础,基础好的话可以自己学,基础差些老师带着学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第四阶段 临近考试攻克真题
我做真题比较散漫,好多都没按3个小时的时间来做。现在想起来,这很不好,不能及时评估出来自己的真实实力。我后来没什么时间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总之我觉得大家应该早点把真题做了,然后再结合不懂的翻翻全书,这样比较好吧。关于模拟题,我觉得也是应该做的,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也要制造一种考试的氛围去模拟。对大多数人来说考试时时间真的是挺紧的~
如今,2010考研已经远去,回想起当初种种,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惧怕高数而拒绝了向往的专业,也很想在此时鼓励和我一样没有数学基础的2013年考研的同学,只要你有决心,千万别放弃尝试。
中国大学网 考研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