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可能世界概念在决策中的运用探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可能世界概念在决策中的运用探讨,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可能世界概念在决策中的运用探讨
可能世界概念在决策中的运用探讨
“可能世界”这个逻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思维和实践中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深入了解“可能世界”概念的基本涵义及其语义框架,探明“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及决策的关系,对探讨“可能世界”理论在决策中的'运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作 者:王婉玲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刊 名: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24(1) 分类号:B81 关键词:可能世界 决策 运用篇2: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新的概念被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韧性概念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但就目前韧性概念的应用现状来看,在儿科护理中的引用效果却并不理想。本文对韧性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此来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关键词:韧性概念;儿科护理;应用;
一、引言
临床护理领域所涉及的韧性主要指的是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伴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将韧性概念有效引入到儿童临床护理中成为诸多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韧性概念的有效引入,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帮助儿童健康的成长。
二、韧性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第一,韧性概念的阐述。虽然韧性在临床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对于韧性概念的定义,诸多研究者之间却并未达到一致的认可。笔者只能凭借临床相关资料的内容,对韧性概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即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在临床医疗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具备韧性,这种能力往往与创伤和其他逆境生活有直接联系。所以,加深对韧性概念的理解及其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医疗工作者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第二,韧性相关因素分析。就目前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与之相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和资源性因素。这些因素在临床中主要有以下表现:
(1)个体性格,根据患者性格不同,所能承受的韧性也不尽相同;
(2)家庭状况,家庭资源和父母的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韧性;
(3)社会环境,该部分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儿童所处的各类生活环境,比如说,学校、社团、同伴和邻居等。目前,对于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的研究,其核心主要是对保护因素进行研究。
三、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果,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相关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却并不深入,而且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这必然会使韧性概念的作用和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日后此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第一,针对慢性病儿童的干预。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医疗技术水平落后,设备不先进,从而导致很多患有慢性病的儿童都得不到治愈,给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自从在儿科护理中加入韧性概念之后,治疗效果却得到了显著提升。在韧性概念的指引下,儿童慢性病的临床护理重点逐步由减少危机转向对韧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为了能够使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人员必须充分发掘儿童患者的优势和潜能,培养他们的韧性,帮助儿童克服疾病,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儿童韧性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说,家庭凝聚力、同伴的支持、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对患儿韧性程度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切实提高患儿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疾病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患儿韧性,帮助患儿战胜疾病。
第二,针对家长的干预。之所以将韧性概念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患儿在高危环境下更好的适应生活,战胜疾病。上文提到,在儿童韧性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个体性格、家庭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家庭状况。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对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学者们在对培养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对家庭的干预方案,尤其是针对母亲的干预方案。干预方案中针对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选取了最佳的保护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体的干预方案和社会环境的干预方案作为辅助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案可以使儿童韧性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制定干预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干预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所以,在对干预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影响儿童韧性培养效果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系统的、多水平的角度来切实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应该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和需求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实施,同时要帮助父母及时进入角色,建立亲子依恋关系,进而为新生儿韧性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发掘儿童的潜能,尤其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儿童,更应该提高对其韧性培养的重视程度,医护人员需要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性格等多个方面着手,关注并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予正向支持,提升儿童的韧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引入对诊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医疗单位需要提高对韧性概念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入机制,将韧性概念的作用在儿科护理中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守静.韧性概念在儿童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01).
[2]崔文香,李春花.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02).
[3]钱定金,吴文英.学龄期住院患儿韧性干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03).
篇3: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和审计中的比较
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和审计中的比较
审计重要性概念是审计人员从会计理论中引入的,各国大都认为两者的`内涵相同,对其所下的定义也大都沿用会计重要性的定义.然而审计与会计毕竟是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运用重要性时肯定会有所区别,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作 者:葛小玲 刘花 GE Xiao-ling LIU Hua 作者单位:葛小玲,GE Xiao-ling(上虞天马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浙江,上虞,312300)刘花,LIU Hua(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南昌,330013)
刊 名: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 4(1) 分类号:F230 关键词:会计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 报表使用者 职业判断 实证研究篇4: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
请欣赏:《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摘要:财务会计中企业理论的思想它认为企业是一个主要为诸多权益持有者的利益而从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机构。与该理论紧密相连的收益概念就是增值概念,对增值概念的具体应用是增值表,它体现了与企业增值有关的各方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在我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字:收益概念;增值;增值表
Analyse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added income concept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CHENQiao(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ccounting Department, Beijing, 10008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Theory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enterprise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that operate for equity. Added-value income is a concep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eory. Added-value sheet applied the new income concept, embodying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which belong to every interest group an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ing the achiev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 can be populariz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Income concept; Value-added; Value-added tabl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到底是谁的?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所以企业应该是股东的,企业的价值体现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在资本劳动雇佣经济时代是毫无疑问的,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佣工人,资本的投入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权益资本投入者的企业。这种观点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业主权论(Proprietary Theory),该理论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实务中是居于主导地位。在业主权论下,收入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则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复式记账体系中,它可以直接增记或减记资本或者所有者权益账户。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认为“在企业,权益是业主权益” ①。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上,还应该包括关键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比如说国家、职工和其它外部相关利益者。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企业论(Enterprise Theory)。企业权论是Suojanen在1954年的《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主要为诸多权益持有者的利益而从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机构(Social Institution),企业必须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对各相关全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②。与该理论紧密相连的收益概念就是增值概念(Value-added Income)。
增值也称“增加价值”或“附加价值”,就是把智力和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定的资源,创造出产成品或劳务,从而在价值上获得的增益③。增值的多少我们称为“增值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增值额:对一个产品来讲,它的增值额等于其流转的各个环节的增值总额,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就是对每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增值额就是销售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的外购物资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产品价值中V+m的部分或者是产品价值扣减C以后的部分,它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一)增值额和利润的区别
增值额和利润两个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的收益概念。按照传统的核算办法,利润是根据以下步骤得出的(如式(1)、(2)所示)。(图略)
利润是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将上缴国家的税利以及职工工资、债权人利息都作为费用进行扣除,利润的多少代表了业主的权益。而按照增值额的定义,增值额是根据以下步骤得出的:
此处的增值额为增值净额,它考虑了折旧的因素,但是折旧有人为因素影响。因此有时候人们会采用增值毛额,也就是不扣除折旧的增值额。
微观主体以它自己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一般为销售收入)减去进行经济活动而购买货品和取得劳务所发生的对外支出后在价值上的增益,而生产经营的进行是依赖于诸如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在对增值的分配中体现了按照要素来源分配的原则,将增值额分配为利息、股利、劳动者收入等。在分配过程中,诸如利息、流转税都是固定金额的,属于刚性分配,而上
缴国家的所得税、职工工资则可以与增值额形成比例挂钩,所以为弹性分配。职工、债权人、股东和政府机构都是企业增值的受益者,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中获得各种形式的报酬:职工获得工资;债权人获得利息;股东获得股利;政府获得税金等,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增值额的分配去向。如式(4)所示。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利润中则把职工工资作为成本项目扣除,利润最大化强调的是业主的收益最大,这是从业主的角度来考虑的。而增值额中不但包含了所有者的利润还包含了职工的工资,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而征收的各种税项以及债权人的利息等,因此涵盖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是对利润范畴的扩大。
(二)增值概念的提出时代背景
早期增值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缓解劳资矛盾,而将劳动者与所有者置于同一层次进行分配,也便于对劳动者按照增值额的多少进行绩效评估。但更深一步来看,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现在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不仅仅是财务资本,企业越来越依赖于财务报表以外的非财务因素,比如企业的商誉、各种专利技术,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因此从企业角度来讲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需要诸如投资者、债权人、职工进入企业。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要素在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并且对投入和产出关系极为敏感,总是试图寻找最佳的回报率。不同的人进入企业都有着各自的目的,股东是为了投资资本的最大增值,工人是希望获得工资及福利最大,债权人希望获取利息、租金,国家是为了获取税收而希望企业营业收入及税前利润最大,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由此产生了“个人利益本位论”为基础的“企业契约论”,很好地解释了企业中的利益关系。企业契约论认为,债权人、股东、经理人员、职工之间都签有契约,契约规定了企业活动创造的经济利益的瓜分,而不仅仅认为企业只是业主的企业。由契约产生的分配关系所提及的经济利益就是增值额。
(三)增值会计的原理
增值会计以增值额为核算对象,反映增值额在股东、债权人、职工和政府之间进行分配,以编制和分析增值表为主要内容,不仅适用于盈利企业还适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盈利性单位。英国于1975年发布的《公司报告》中增加了增值表,建议各个公司采用。继英国之后,诸如荷兰、西德、丹麦、法国、意大利、挪威、瑞士、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开始编制该表,有的还向社会公布该表。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述国家中规模较大的公司主动把增值表加入基本财务报表体系的已经由三分之一,一些欧美和日本团体也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增值会计准则体系和报告体系。增值表是站在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等相关利益集团的共同立场上,反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增值表是一种财务报告,更是企业和社会责任报告。
增值表基本格式同资产负债表一样分为账户式和报告式,但是内容都主要包括增值额的形成和增值额的分配两大部分。增值表的左侧表示的是增值额的来源,主要是销售收入进行扣除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以及营业外净收入。右侧表示的是增值额的分配,分为刚性分配和弹性分配。增值表编制的依据是企业论,同投资者一样债权人、职工向企业投入生产要素如资本(债务资本)、土地、劳动因而相应的要从企业获得回报,它们的利益是以企业的'形式来进行维系的,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在获取回报时有利息、租金、工资等方式的不同。如下表所示(账户式):
增值额的形成 金额增值额的分配金额
销售收入刚性分配:
减:以销售产品耗用外购材料及劳务债权人所得(利息)
减:管理及销售耗用外购材料及劳务政府所得(流转税)
增值毛额 …………
减:折旧 弹性分配
增值净额 国家所得(所得税)
加:投资收益 职工所得(工资、福利)
营业外净收入 投资者所的(股利)
企业所得(留存收益)
…………
增值额合计 增值额分配合计
(四)增值表在我国的推广意义:
1、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特别是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解决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从利润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对国家、职工、企业的利益的分配界限有多处混淆,比如企业流转税是利润计算的一个负项因素,而所得税是对利润的分配。而职工工资也是构成利润的减项,二职工集体福利又是对利润的分配。因此各种关系交叉,使得利益分配关系混乱。如果能够将利益确认为增值额,那么各方利益的分配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各方将朝着统一的方向努力,即实现增值额的最大化。
我国长期以来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与他们的现实收入不相匹配引起的。增值额的分配中将职工视为一个分配方向,也就是使将职工视为平等的合作者,可以消除职工对企业的敌视。将职工的业绩评价以及劳动报酬与企业增值额之间确定一个比例关系,将企业的发展总体目标内化为职工的个人目标,可以促使职工努力工作提高劳动积极性。
2、增值额可作为的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为了克服产品税重复课税的问题我国引进并成功的推行了增值税制度,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并为财政收入开辟了广阔的税源。但是在增
值税的征收过程中由于采用发票扣税法产生一些问题,如虚开、伪造增值税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为征收和稽查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产品的价值=C+V+M,C中包含了流动资产的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的价值(折旧)。经典的理论增值额是包含了固定资产转移的价值以及V和M的部分,按照理论增值额计税应该是最为标准的增值税④。然而各国增值税的计税分别确立了自己的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不同。我国目前的增值税类型属于生产型,法定增值额中包括了固定资产投资以及V+M的部分,在扩大再生产的年度,法定增值额是大于理论增值额的,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值额的课税,不利于有效带动和利用民间投资。而增值表中的增值毛额与理论增值额基本一致,可以尝试将增值表中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计征企业增值税。有点主要有两点,首先增值额的指标口径跟符合理论增值额,其次直接按照增值表数据计税代替原来的发票扣税法,这样不但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发票传递链条中空隙进行偷税、漏税、骗税。
我国增值税的改革方向是将目前的生产型改革为消费型,消费型增值税的法定增值额是V+M的部分,在数量上小于经济理论增值额,它与增值表中的增值净额相当。虽然折旧扣除有人为因素,但是也只能影响年度之间的增值额计算,从长期来看增值净额总额时不变的。因此即使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仍然可以采用增值表来计税。总之,按照增值表计算增值税具有符合增值额的经济含义,体现简便计税而且有效防止不法行为的优点。
3、增值额不但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还可以为国民经济核算奠定基础
传统的利润概念作为一个收益概念已经显露出它的局限性了,它涵盖的收益面过于狭窄,在反映企业对社会贡献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单纯的所有者的收益更为重要,所以企业的经营成果不仅仅包括所有者收益。只有增值额才能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因为增值额体现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不再只是股东的企业而是一个社会机构,增值额的多少体现了对社会的贡献。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社会增值总额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我国过去采用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国民经济核算系统,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但它包括了中间产品的价值,随着中间产品的不断流转,它的价值重复计算。而现在我国采用的是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核算体系,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它与社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剔除了中间产品的价值并且纳入了劳动价值,因此该指标应该是净增值的概念在宏观经济中的运用。而宏观经济净增值应该是各个企业增加值的总和,因此可以用每个企业的增值额进行汇总即可得出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说企业的增值表是进行宏观经济核算基本单位。
与利润相比,“增值”概念只是一个新生事物崭露头角,对它的研究可以在更宽更广的领域进行。它不仅仅是一个收益指标,它的产生反映了一种分配的观念改革,特别是对劳动者分配的一种改革,它将劳动者置于与所有者相同的地位,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FASB,SFAC,No.3 High lights
[2]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P387
[3]张文贤。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P428
[4]杨秀琴、钱晟。中国税制教程[M]
陈巧
篇5: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析增值概念在会计中的应用
摘要:财务会计中企业理论的思想它认为企业是一个主要为诸多权益持有者的利益而从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机构。与该理论紧密相连的收益概念就是增值概念,对增值概念的具体应用是增值表,它体现了与企业增值有关的各方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在我国具有推广价值。关键字:收益概念;增值;增值表
Analyse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added income concept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CHENQiao(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ccounting Department, Beijing, 10008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Theory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enterprise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that operate for equity. Added-value income is a concep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heory. Added-value sheet applied the new income concept, embodying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which belong to every interest group an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ing the achiev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 can be populariz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Income concept; Value-added; Value-added table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到底是谁的?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所以企业应该是股东的,企业的价值体现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在资本劳动雇佣经济时代是毫无疑问的,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佣工人,资本的投入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权益资本投入者的企业。这种观点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业主权论(Proprietary Theory),该理论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实务中是居于主导地位。在业主权论下,收入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则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复式记账体系中,它可以直接增记或减记资本或者所有者权益账户。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认为“在企业,权益是业主权益” ①。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上,还应该包括关键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比如说国家、职工和其它外部相关利益者。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企业论(Enterprise Theory)。企业权论是Suojanen在1954年的《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主要为诸多权益持有者的利益而从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机构(Social Institution),企业必须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对各相关全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②。与该理论紧密相连的收益概念就是增值概念(Value-added Income)。
增值也称“增加价值”或“附加价值”,就是把智力和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定的资源,创造出产成品或劳务,从而在价值上获得的增益③。增值的多少我们称为“增值额”。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增值额:对一个产品来讲,它的增值额等于其流转的各个环节的增值总额,增值税的计税原理就是对每个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增值额就是销售收入减去为取得收入的外购物资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产品价值中V+m的部分或者是产品价值扣减C以后的部分,它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一)增值额和利润的区别
增值额和利润两个既不相同又有联系的收益概念。按照传统的核算办法,利润是根据以下步骤得出的(如式(1)、(2)所示)。(图略)
利润是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将上缴国家的税利以
[1] [2] [3] [4]
篇6:灵魂概念在希腊哲学中的演变
灵魂概念在希腊哲学中的演变
灵魂概念在希腊哲学那里,曾以本原的形式出现,由阿那克萨哥拉奠定了心智哲学基础.这样一种思路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保持,并发展为系统化的唯灵论体系.
作 者:陈也奔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刊 名:黑龙江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B12 关键词:灵魂概念 希腊哲学 演变 唯灵论篇7:“分子、原子”的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障碍浅议
现在正在使用的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不论是课改实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还是非课改实验区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其中对分子、原子的定义都是一样的。 分子的定义是:分之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我们都知道,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种——分子、原子、离子。教学中先出现子之,然后才陆续出现原子和离子。当教学中出现了原子、离子之后,就必须向学生提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和离子这两种微粒。而每当这时,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三种微粒进行比较。这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微观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学生理解起来就产生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这时,我就要用许多相关的内容去给他们解释。可很多时候学生听后,从他们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来:他们并没有完全听懂。因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所以想让他们理解透彻,那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况且现在的农村教学,还没有达到能把课件制作、网络教学带到课堂去帮助学生们“想象”的程度。 其实,我认为,对于分子、原子、离子这三种微粒,只有当它们直接构成物质时,才能保持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本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无关的大小比较,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仍赞同以前的旧教材(三年制初中教材)的说法: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种说法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离子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接受了。 “ 原子”的定义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我感觉这种说法欠妥。因为当我给学生讲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对于水和NaCl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形成共用电子对和电子的转移的情况。结果,课后有的同学就问我:“老师,不是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了吗?那2H2+O2=2H2O这个反应中,怎么从原子中分出了电子,而且还形成了共用电子对,在2Na+Cl2=2NaCl中,也从原子中‘跑’出了电子的转移了呢?”我木然。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所以,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对于初级阶段、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如何给“分子、原子”下一个更好的定义,能够帮助他们去更容易理解、接受这些微观粒子,是很必要的。
篇8:“留白”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留白”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白不单单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空灵、安静、虚实相生的效果,同时又?与东方传统文化哲学、禅、茶道、国画,西方的文学空白手法的极简主义理念相互交融。
留白是重要表现手法,可以使画面给观者无限遐想,产生良好的意境美。
???
留白在设计中无处不在
“白”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令人联想到空灵、虚无、留白意境美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广告搭载的信息量猛增,电脑等一些移动终端使人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网络成为地球村的重要窗口门户,用户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广告的美观程度。
而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是广告美观的内驱因素,留白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构成关系平衡稳定,符合人的审美认知规律。
在设计中“留白”并非单纯的留出白色,广义的讲是留出背景,它可以是白色可以是大片的颜色、纹理、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图形背景,在构图上面起着空白空间包容的作用。留白部分的色彩构成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设计作品的情感化基调,令人无限遐想的“白”,往往能够营造安静、稳定、空灵的感觉。
气韵美
气韵美可以理解为气质与韵律,在设计中一个作品所传达出的气质是它整体给人的留下特点个性印象,韵律是设计作品中构成关系的升华。
留白会使设计中所有的要素呈现良好的层次感、韵律感,产生高低错落,跌宕起伏,强化网页的节奏感。设计中构成元素的比例缩小或是数量减少,控制好留白,会在视觉上面减弱叙事性,增减情感性,画面的写意性也会强化,使画面一目了然,增强设计的韵律美。
“空白表面上是一种休止符,但是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却形成了一种审美期待”。
留白是美感上韵律性的一种延伸的手法。
设计作品中应该有一个视觉中心,画面中的所有设计元素都需要围绕着这一视觉中心,变换与统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然而节奏源于画面构成的跌宕起伏。气韵在画面中构成一条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设计有一个主旋律,减轻视觉疲劳。
传达性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中的信息承载量巨大,所以信息的传达方式是否通畅,信息传达的效果是否良好是至关重要的。
而设计师需要通过构图,运用设计手法布局分割界面,将画面中的实体元素在背景画面进行排列,来引导大众浏览的`画面中的主次关系,然而设计构图布局中留白是十分重要的。
留白会使网页更加的简洁。正所谓少即是多,用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突出实体元素,可以显著增强设计中内容的可辨别性,可读性,使浏览者更准确去感受设计风格,避免了画面中因为元素过多导致的无从下手。
设计中通过板式的排列创造画面不同维度的空间关系,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空白不紧在设计角度突出重点,同时在传播角度,也会提高广告信息的传播效果。
统一性
设计的整体统一很重要,这就要求设计中的所有组成要素,包括:图片、图形、文字以及版式构成,在美感风格上协调一致。而在设计风格的统一中,留白作为协调整个画面的一个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
巧妙的运用留白艺术,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轻松把控全局。同时也能避免观者在浏览过程中因为设计风格不一,出现断档而打断其思路。留白使整个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构成关系和凝聚力,强化设计风格的统一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扁平化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扁平化设计在苹果公司得到体现,重点放在版式中的留白、配色、版面布局构成关系。
相反把高光、渐变、一些玄幻的效果扔到了一边,采用一些简单的多边形,拒绝复杂的外形。从而提升了画面的清晰性、表现性、可见性,这样使观者在浏览时更加的舒服、简单,这也给一些视力有问题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便利。
在设计中,尽管留白的好处很多,但是仍然需要合理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避免造成形式主义。在设计中元素间的距离太大留白过多,会使画面空洞,信息搭载量减少,不能把需要传达信息全部传达出去,更达不到少即是多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而让大众觉得内容简单空洞形式缺乏美感。
设计中元素距离太小留白过少,会使画面凌乱琐碎,层次感缺失,信息量大容易导致用户视觉疲劳,不能够良好的去接受信息。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式的留白
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国画中运用“留白”来营造意境,表达构思。创作中需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原则来达到画面的有松有紧,疏密有致。画面中的实体要素往往需要深入刻画往往指的是“密”,大片的空白以及一些稀疏的飞白构成了画面中的“疏”。
在设计中,过于“密”产生阻塞感,影响画面主题形象的表现,会把元素揉成一团;过疏会造成画面结构松散、空洞、中心形象不集中,有凌乱琐碎的感觉。画面中构成元素的减少,会在视觉上面减弱叙事性,增减情感性,合理安排留白,画面的写意性也会强化,使画面一目了然。
国画中留白布局包括:疏、密、聚、散。而留白是协调好疏密的关键。画面中的元素构成关系,也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美学文化修养。把“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这一国画美学原则,转化设计中,强化设计元素间的松紧疏密关系,更好的突出中心,焕发出独特气质。
留白的空灵、虚实相生
留白在艺术作品中可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虚”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指画面中留白以及着墨不多笔法稀疏的区域,往往也在这个区域的烘托下想象得以更好的发挥。“实”指的是画面中写实,精心着墨的区域。
在这里提到“留白”而产生的“虚实相生”,指的是设计中的实境和虚镜营造的意境美学特征,带来的视觉和心里上面的感受。
在一个设计中通过大量合理的应用“留白”可以以虚衬实,突出设计元素“留白”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的主导地位,只有控制好虚与实的关系,作品才能灵动且富有生命力。这种虚实互衬能够增强设计的意境美,同时也证实了“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境界。
「 ?设计夹 ?」
以创意设计类干货分享为主
偶尔扯淡为辅
就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