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eye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师生双方都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学实践的双边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一种行为的创造性活动,能否成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取决于教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意识理念以及表现出的教学行为.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很高,要求能在不削弱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己对文本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解读和体验.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行为之影响巨大.
作 者:肖益灿 作者单位:永嘉县实验中学,浙江 永嘉,3251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 分类号:G45 关键词:教学行为 个性化阅读 影响篇2:谈知识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谈知识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谈知识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孙建龙 北京
毫无疑问,教师的知识观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让我们从教学案例谈起,它或许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的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而我想就片断中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层分析,即教师的知识观是在怎样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案例呈现
以下是我在北京市某小学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记录下的一个教学过程,课题是一年级第二册中的《美丽的小山村》。
……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小山村美不美呀?
生:(异口同声)美!
师:你们信吗,如果有水的话,这个小山村就会更美了。下面大家先默读一下第四自然段,然后抬头读屏幕上的这两句话。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水面上,游着鸭群。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绿绿的水面上,游着白白的鸭群。
师:说说,你们觉得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甲:我觉得第一句好,因为第一句简单。
师:第一句好?(教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摸了摸他的小脑瓜)来,你坐下再读一读,考虑考虑,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学生乙:我觉得第二句好,因为第二句字多。
师:嗯,不错,第二句字多了,再仔细看看多了哪几个字呢?
学生丙: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看法,第二句写了“绿绿的”水面和“白白的”鸭群,多了“绿绿的”和“白白的”这几个字,所以好。
师:说的不错,多了这几个字,第二句就变得――更具体、更形象了。来,让我们一起说一遍:更具体、更形象。开始――
学生(全体):更具体、更形象。
……
二、思考与讨论
现在,让我们对如上片断中的某些教学行为做进一步思考:
1.如何看待学生甲的回答?教师为什么叫学生甲坐下再考虑考虑?
2.如何看待学生乙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乙的回答为什么抓住不放?
3.如何看待学生丙的回答?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回答有实质上的变化吗?
4.从这个片断来看,这位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目是什么?如何看待教师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出的努力?
5.学生如上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上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显然,如果单就大屏幕上出现的这两个句子而言,学生甲的回答本无可厚非,因为简洁不失为一种美。但语言的意义及其表现方式要在语境中审视,如结合课文的语境看,自然,这个回答则就有些问题。对这个回答,教师的行为是叫他坐下来再思考,思考什么?是想叫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悟出我们如上的分析吗?显然不是,听课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教师此时的内心状态――期盼与稍许的焦急。他所叫学生思考的很显然指向的是某一“正确答案”。由于这种心理,教师未能对学生甲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引导。
2.再看学生乙的回答。乙的回答使教师焦虑的心理状态有了些许缓解。因为他意识到这个回答是通向那一“正确答案”的可能途径,这也正是教师要做进一步追问的原因。果然,学生丙就顺着教师的“诱导”去顺藤摸“瓜”了。但他自己没有真正摸到,关键时刻,还是教师将“瓜”(即“更具体、更形象”)摆到桌面上,并叫学生一起吃下(齐说一遍)。
3.其实甲乙的回答在根本上并无质的不同,只不过一个看到了字多,另一个看到了字少,而丙的回答只不过指出了多出的是哪几个字而已,但三个同学所受到的“待遇”则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同?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老师(或教参)已经预设了一个权威的结果(即标准答案),而师生所进行教学行为的目的也正是要指向这个“标准答案”。
4.这样看来,教师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使学生知道,由于多了“绿绿的”和“白白的”这几个字,句子就会变得“更具体”了,这一事实性知识本身。知道了这一点,在以后的阅读和考试中再遇到类似的句子时就能知道如何作答。所以在这个片断中,教与学的行为完全围绕着固定的“结果”顺着既定的“路线”而进行的,并未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体对语言的真实感受与体验。需要反思的是,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个体发展而言,记住这个事实性知识本身与切实感受到语言美,两者哪个更有切实意义呢?
5.看来,学生获得的只不过是牢记了“字多就具体形象”这一并不能经得起检验的语言(或方法上的)知识。失去的则是对语言的体验、感悟,思维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语言学习的兴趣。显然,这样的语言教学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这样的教学行为之所以出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陈旧的知识观在作怪。
三、再思考:知识接受是复制的还是内化与建构的
传统的课程知识观视知识为客观的对象物,它在课程中以“客体化”的方式存在,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以这些既定的、外在的、客体化的知识去武装学生,学生则要被动的接受、积累、运用这些知识,最终使自己成为“知识人”。于是师生共同臣服于知识的脚下,在权威面前失去了个性与自由。语言教学本应具有广阔而充满生机的想像、体验与解释的空间,而在这个片断中,这个空间被压成了一条线,固定化了的语言知识、剥夺了师生个性思考与自由想像的权利,个性淹没于共性,人性臣服于知识。那么,知识在发展人还是在异化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在与人的精神交流过程中被理解并获得生命力的,因此必须经由主体切身的实践过程,这个实践过程是主体基于自己独特的经验内生并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是主体内生与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等待、接受与堆积固有知识的过程。“绿绿的'水面上,游着白白的鸭群”,特殊语境中的这句话,由于其颜色的对比(绿与白)、事物间的关系(动与静,水面与鸭群)以及语言的召唤结构所引发出的联想与想像(如山、水、村、人,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等),这一切都会给人以美感。这个美感体验过程正是主体经验与知识的内生、丰富与建构过程,是个体的和谐发展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对语言客体的认识与接受过程。而一旦当我们以事实性知识为语言学习的归宿时,语言学习就会显得干瘪、苍白。
不同的知识观自然使教师具有不同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儿童发展观,而这一切又都无不指向教学行为,并通过教学行为表现出来。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盘踞在教师头脑中的传统知识观正是其产生如上教学行为的深层的、根本的原因。只有当教师从旧有知识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时,学生才有可能随之而获得解放,课堂才有可能成为没有霸权的、开放的、良性生长性的课堂,语文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充满活力的、人性的、对话的、充满想像与创造的学习。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教师的知识观不变,无论在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试图尝试或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是形式上的,也都是徒劳的。
篇3:谈知识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谈知识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谈知识观对教学行为的影响孙建龙 北京
毫无疑问,教师的知识观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让我们从教学案例谈起,它或许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的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而我想就片断中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层分析,即教师的知识观是在怎样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案例呈现
以下是我在北京市某小学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中记录下的一个教学过程,课题是一年级第二册中的《美丽的小山村》。
……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小山村美不美呀?
生:(异口同声)美!
师:你们信吗,如果有水的话,这个小山村就会更美了。下面大家先默读一下第四自然段,然后抬头读屏幕上的这两句话。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水面上,游着鸭群。
村前有一条小河,在绿绿的水面上,游着白白的鸭群。
师:说说,你们觉得哪句好?为什么?
学生甲:我觉得第一句好,因为第一句简单。
师:第一句好?(教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摸了摸他的小脑瓜)来,你坐下再读一读,考虑考虑,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学生乙:我觉得第二句好,因为第二句字多。
师:嗯,不错,第二句字多了,再仔细看看多了哪几个字呢?
学生丙: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看法,第二句写了“绿绿的”水面和“白白的”鸭群,多了“绿绿的”和“白白的”这几个字,所以好。
师:说的不错,多了这几个字,第二句就变得――更具体、更形象了。来,让我们一起说一遍:更具体、更形象。开始――
学生(全体):更具体、更形象。
……
二、思考与讨论
现在,让我们对如上片断中的某些教学行为做进一步思考:
1.如何看待学生甲的回答?教师为什么叫学生甲坐下再考虑考虑?
2.如何看待学生乙的回答?教师对学生乙的回答为什么抓住不放?
3.如何看待学生丙的回答?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回答有实质上的变化吗?
4.从这个片断来看,这位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的目是什么?如何看待教师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出的努力?
5.学生如上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上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显然,如果单就大屏幕上出现的这两个句子而言,学生甲的回答本无可厚非,因为简洁不失为一种美。但语言的意义及其表现方式要在语境中审视,如结合课文的语境看,自然,这个回答则就有些问题。对这个回答,教师的行为是叫他坐下来再思考,思考什么?是想叫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悟出我们如上的分析吗?显然不是,听课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教师此时的内心状态――期盼与稍许的焦急。他所叫学生思考的很显然指向的是某一“正确答案”。由于这种心理,教师未能对学生甲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引导。
2.再看学生乙的回答。乙的回答使教师焦虑的心理状态有了些许缓解。因为他意识到这个回答是通向那一“正确答案”的可能途径,这也正是教师要做进一步追问的原因。果然,学生丙就顺着教师的“诱导”去顺藤摸“瓜”了。但他自己没有真正摸到,关键时刻,还是教师将“瓜”(即“更具体、更形象”)摆到桌面上,并叫学生一起吃下(齐说一遍)。
3.其实甲乙的回答在根本上并无质的`不同,只不过一个看到了字多,另一个看到了字少,而丙的回答只不过指出了多出的是哪几个字而已,但三个同学所受到的“待遇”则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同?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老师(或教参)已经预设了一个权威的结果(即标准答案),而师生所进行教学行为的目的也正是要指向这个“标准答案”。
4.这样看来,教师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使学生知道,由于多了“绿绿的”和“白白的”这几个字,句子就会变得“更具体”了,这一事实性知识本身。知道了这一点,在以后的阅读和考试中再遇到类似的句子时就能知道如何作答。所以在这个片断中,教与学的行为完全围绕着固定的“结果”顺着既定的“路线”而进行的,并未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体对语言的真实感受与体验。需要反思的是,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个体发展而言,记住这个事实性知识本身与切实感受到语言美,两者哪个更有切实意义呢?
5.看来,学生获得的只不过是牢记了“字多就具
[1] [2]
篇4: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水平影响
高血压患者不能有效地遵从医嘱,易导致血压制约不良,血压不能达标,长期的高血压将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笔者的前期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受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来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属配合情况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而性别、民族和病程三因素则影响不大。对此,我们实施了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观察其对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策略
1.1对象: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诊断为高血压,选择5月至11月在本院内科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例。184例中男111例,女73例,年龄31~85岁;汉族64例,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20例;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8例,小学及小学以下96例;来源地为市区城镇114例,农村70例;病程≥2年103例,病程<2年81例;家庭年收入≥1万元124例,<1万元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来源地、病程、家庭年收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策略
1.2.1建立患者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病程、家庭经济状况、联系电话、地址等资料,以便进行随访。区别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档案资料还包括:患者家属情况(文化程度、对家庭经济贡献程度、患者信赖程度、是否长期与患者生活在一起等)、患者的职业职务、饮食生活习惯(饮食的淡咸、膳食脂肪和水果蔬菜摄入情况、烟酒情况、体育运动等)、患者的主要性格及心理特点,该部分资料是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或陪护家属交流沟通获取并及时作详细记录,便于研究者及时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
1.2.2个性化干预:住院期间护士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遵医行为知识:
(1)药物治疗。有效降压药的服药策略、时间、剂量。
(2)饮食制约。吃饭适量;减少钠盐摄人,每日不超过6g;减少膳食脂肪,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
(3)运动治疗。步行或慢跑3~5次/周,持续20~60min/次。
(4)自我监测血压。
(5)定期复查。每月回医院复查1次。出院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高血压患者食谱, 并告知患者血压达标的标准(<140/90mmHg)。出院后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每3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1次,干预组每月进行电话回访及干预,连续6个月,了解患者遵医情况并从饮食、服药、运动、血压、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个性化干预措施于患者住院后期及出院后实施,其主要内容是结合患者实情(干预组患者随访档案)将健康教育内容个性化具体化,列出注意事项清单。干预时加强医患沟通,争取患者和患者家属信任和配合,最大程度落实清单事项。出院时将一份清单给患者(供自觉遵医),一份给家属(供日常督促),电话回访时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跟进,个性化干预措施根据实情需要进行调整。
1.2.3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及讨论修改而成,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经济状况等一般情况;另一部分为患者院外遵医情况分五个大项:药物治疗、饮食制约、运动治疗、自我监测血压和定期复查,每一大项分四个小项,共20项。问卷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3级评分法评分,即:经常(3分),偶尔(2分),从不(1分),总评分最低20分,最高6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不遵医项越多,遵医程度越差。
根据患者随访档案以门诊复查时记录血压水平,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者由4位在内科病房工作多年具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担任,并经统一严格培训。调查员向受试者说明目的及作用并征得其同意后,向患者单独提问,填写完成问卷,由笔者评分。
2.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30%,脑卒中下降75%,并使患者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而所需费用不足医疗费用的1/10,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达标有良好的作用。加强对患者疾病防治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治疗的作用和目的以及遵医的重要性,调动患者治病防病的主动性可以提高遵医率[1]。但是,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医学干预方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对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要求不同,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
笔者前期的调查发现:当地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受患者的性别、民族和病程三因素对影响不大,但是受年龄、文化程度、来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家属配合情况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低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患者文化程度越高,遵医行为越好;来自农村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显著低于来自市区城镇的;相应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及家属积极配合的患者,其遵医程度较好。故笔者该研究着重考虑这几个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实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包含五方面:药物治疗、饮食制约、运动治疗、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查。
本研究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遵医行为得分(35?76±8.13,30.28±7.75)显著低于干预前(45.37±9.29),效果随时间的`推移效果愈好(P<0.01);而且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个性化护理干预组的效果也均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患者对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预防教育有重要意义。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是患者在多年的生活中形成的习惯行为,非他人干预难以改变。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合理渗入,延伸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使针对性护理成为可能。群体告知的开展,使患者生活的周围群体共同获取相关知识,让周围的人加入主动关心、支持、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行列,充分争取了社会及家庭成员的配合和支持。这种个性化的干预方式,充分考虑患者的特点,从方便患者的角度出发,因人、因地、因时开展护理干预,顺应患者具体情况的需求,更能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与认可,从而有利于患者接受,使患者从思想上真正重视遵医行为。
篇5:搜索结果SERP设计:个性化会影响用户行为...
为了组织search线的设计师交流会,特地去准备了一些资料,《SERP 》是其中一个,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讨论。原著是英文报告,我选择了一些章节非常艰难地进行了一些翻译。
60页的PDF下载地址 填上你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就可以免费下载了,万一RP问题导致无法下载的同学,如确实有兴趣,请留下邮箱地址,我会发给你。
报告很长,涉及到几个话题:个性化会影响用户的浏览时间吗?商业目的的客户和非商业目的的客户浏览行为有不同吗?在多种形式内容组合的SERP上,用户行为是怎么样的?
产生于的报告,里面使用了大量的眼动仪测试以及专家访谈,再推荐您下载一下。
我选择了其中一个点:个性化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
左图为非个性化的google SERP, 右图相应的白色框内区域为个性化内容,在报告中指出如何实现个性化,他们会让测试者先用google的账户登录,tracking他们的浏览行为,记录他们访问的网站,借以判断他们的需求——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
比如,一个网络购买者,他是停留在研究分析对比阶段还是即将购买?这两种用户关注的信息是不同的,因此给个性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通过眼动仪测试,可以明显看出:
即使个性化条目并不是出现在顶部的黄金位置,还是得到了几乎同等的关注度和点击数。而左边是没有根据用户的行为推荐的相同区域的内容,仅仅得到了少量的关注度,和三个点击数。
用户行为的改变:
用户还是F型浏览这个列表页吗?什么是F型浏览
我们看一下图片和个性化是如何改变了通用的用户行为。
在不考虑图片和个性化的基础上,我们预测用户的浏览行为是这样的:
他首先看到最上面的结果(E区域),然后从这里开始线状的浏览。
而事实上,一旦有了图片和个性化的影响,用户F型浏览行为被打乱了。
1. 他首先被图片吸引到(A区域)。
2. 然后这个有图片的条目B区域引起他的注意。
在做了判断后,如果没有下方的个性化内容,我们预测用户会将目光上移到EC区域,再从上到下浏览。
而有了个性化的内容后,由于其相关性,用户的注意力首先被D区域的内容吸引。
下面是有时间线的对比,下面两个是没有图片和个性化内容影响的SERP,上面两张是有图片和个性化内容的SERP.
给我们的启示:
由于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结果日益丰富化,在相关性和媒体的丰富性上都在进步。原来我们认为的放到顶部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关注的假设逐步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页面的sponsored links也应该在相关性和视觉方面跟上脚步。
Google SERP 2010:
在报告中,研究人员做了一个设想中的google的搜索结果页在会变成什么样,
20的设想,我发现20的google已经呈现了设想中的一些元素。比如google在会员登录状态下会出现允许用户删除、排序的功能:
研究人员大胆设想中的GOOGLE SERP的个性化样子:
1. 对于即将要购买的用户
A:店铺广告(Sponsored Links),根据用户所在地,进行店铺推荐,广告商能够靠此进行效果最好的人群定位。
诚如以上分析,sponsored links开始考虑丰富性的表现,以期用户能够在更加丰富的SERP上关注到。
B.删除的功能(哈哈,是不是正是现在google在做的),提供给用户更多影响自己的SERP的功能。
C.看更多结果——由于20搜索引擎更精准化,所以首页就不给用户提供过多的选择。用户可以通过单击more results展开一个传统的搜索结果列表页。
D.当用户进行了一个搜索后就会展开一个tab。
E.当地店铺——整合google地图。
F.搜索过滤
G.online retailer的推广——给出在线销售该产品的店铺名称和链接,并且有当前产品的价格。
以下是这个页面的眼动仪测试结果: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
1. 网页搜索页面区域(A)依然占据了绝大多数点击。
2. Shop local区域吸引到了较多的点击和关注。
3. buy it now区域或许是因为位置偏低吸引到了较少的点击。
4. 顶部的搜素过滤吸引到关注和点击。
5. 右栏的广告虽然形式比较丰富,但是关注度和点击率对比其他板块偏低。
研究人员同时做了另外一个个性化的SERP, 针对“尚处在研究和分析阶段”的用户。他们选取了一批根据浏览行为和搜索行为,被定义为在research而不是购买的测试者进行这个页面的测试。
在这个SERP上,针对这批用户,做了一些板块和内容的调整。
比如:在搜索结果里,增加了customer review条目,其他的条目内容也做了个性化处理,偏向于消费者评价网站多过具体的商业网站。
同时在下方的C区域,做了blog的搜索条目。
D区域的google book,SNS的营销工具。
对这个页面的眼动仪测试结果如下: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1. 最热门的区域是Customer Review(消费者评测)。
2. 其次是个性化的关联性条目(B)区域——B区域以上的sponsored links(C)几乎丧失了关注度。
3. buy it now关注度很少,甚至有用户直接越过这个区域去看之下的博客文章。
4. 同样——右侧丰富的内容再一次被忽略掉。
篇6:人类行为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行为对地球的影响
30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being harmed(damaged) by human activity. Others that human activity makes the Earth a better place to live. What is your opinion? Use specific reasons and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has improved greatly over the past few centuries, but Earth is being harmed more and more by human activity. As we develop our technology, we demand more from our planet. Eventually, this will harm people as well.
Our planet gives us everything we need, but natural resources are not endless. Strip mining devastates whole regions, leaving bare and useless ground. Deforestation removes old growth trees that can't be replaced. Too much fishing may harm fish populations to the point where they can't recover. We are too careless in taking what we want without giving anything back.
There are more people than ever, living longer that ever. So is it any surprise that many areas suffer from too much development? Anyone living in or near a city has experienced “urban sprawl”. There is a new shopping area on every corner and new houses, townhouses and apartments everywhere. Traffic gets worse and worse because planners can't keep up with growth. Keeping up with human demand is hard enough. Environmental concerns come in last.
With growth comes pollution. Companies and communities dump waste into water. Landfills are full of trash. Emissions from factories pollute the air. Barrels of industrial waste and worse, radioactive waste, have no safe place to go. If we're not careful, we can harm
our planet beyond repair.
People need to respect the Earth and try to preserve it. If we don't, what kind of future will we have?
篇7:论孔子的行为风范对现代教师素质的影响
论孔子的行为风范对现代教师素质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主要事业是教育,主要时间和精力也都用在教育上.他的`言传与身教,一直被当作万世之师表.那么,在我们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孔子在素质教育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理论与实践呢?对于今天又具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作 者:李芸 作者单位:零陵学院教育系教师 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U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8:浅析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一、对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对于两大传统假设的挑战为我们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1、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 、风险回避(RiskAver sion)、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比如,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等等。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研究表明,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
2、有效的市场竞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因此,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幸存下来的只有理性的投资者。但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非像理论描述得那么完美,大量“反常现象”的出现使得传统金融理论无法应对。传统理论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最优化的道路,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让我们知道“应该发生什么”。可惜,并非每个市场参与者都能完全理性地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1、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这个理论的表述为:人们对相同情境的反应决取于他是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一般而言,当盈利额与亏损额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亏损状态时会变得更为沮丧,而当盈利时却没有那么快乐。当个体在看到等量损失时的沮丧程度会比同等获利情况下的高兴程度强烈得多。研究还发现:投资者在亏损一美元时的痛苦的强烈程度是在获利一美元时高兴程度的两倍。他们也发现个体对相同情境的不同反应取决于他目前是赢利还是亏损状况。
2、后悔理论的主要内容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 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人专家推荐的股票,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篇9:电影电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电影电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7 how do movies or television influence people’s behavior? use reasons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do movies and television affect our behavior? a special concern is whether movies and television make children and society more violent. i believe that movies and television do influence our behavior, both for the better and for the worse.
movies do make people more violent. the more we see violent acts on television, the less sensitive we become to them. eventually violence doesn’t seem wrong .we may even commit violent acts ourselv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because we don’t always realize that violence has consequences. actors can be killed and come back for another movie. sometimes we confuse that with reality. we forget that killing someone is permanent.
movies and television also influence our behavior because they make us less active. looking at films is a passive activity. if we watch too much, we become unhealthy,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we stop using our own imagination when we see things acted out for us. mental laziness becomes physical laziness; we’d rather watch sports on to than play sports ourselves. we’d rather visit with the characters on “seinfeld” or “friends” than go chat with our own neighbors. imaginary people have exciting lives. is it any wonder that some people would rather live a fantasy life than their own?
of course, watching movies and television can also be good for us. it can give us a broader window on the world. for example, seeing movies can expose us to people of different races and cultures. we can then overcome some prejudices more easily.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more handicapped people in films, and this also helps reduce prejudice.
篇10: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经营行为的影响
一、债务重组新规定: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
在对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上,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最大的特点就是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新准则要求,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则确认为当期损失。而在新准则出台之前,债务重组收益可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不少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即通过获得不菲的债务重组收益以达到“摘帽”或避免“戴帽”的目的。新准则使得通过债务重组获取收益的行为被终结,债务重组将不再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这有助于真实反映上市公司正常的经营状况。
此项新准则虽然自1月1日起施行;但财政部规定对于新准则施行之日前发生的债务重组,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新准则规定的方法不同的,应予追溯调整。这意味着新准则将对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将产生重大影响。仅仅是去年12月一个月,就有12家公司在年关之前实施了债务重组,这些公司多为绩差公司,其中st和pt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它们可能原本希望通过债务重组来实现扭亏,但由于债务重组收益不能如期进入利润,这些公司的年报可能会出现令投资者吃惊的亏损数额。此外,以前年度曾有债务重组收益入账的公司需进行相应的损益调整,当年靠债务重组收益补上的“窟窿”将会再现。
二、资产置换收益以补价为限
在原来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为利用资产置换进行利润包装提供了机会。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只有在非货币性交易收到补价时,才能确认收益,而且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这样一来,非货币性交易产生的收益将局限在补价的范围内,这大大低于旧准则下所可能产生的收益。因此,新准则极大地压缩了上市公司和其母公司以不支付现金的资产置换来进行报表重组和包装利润的空间。不过,如果上市公司通过加大补价数额,同时低估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就可以利用资产置换产生一定的当期收益。这对于处于亏损边缘的上市公司有一定的作用。在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上,新准则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将支付的税费作为入账价值的一部分。根据新准则,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一来,因非货币性交易发生的税费将从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转为影响资产总额。
三、严格界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
长期以来,由于确认依据不明确,利息资本化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用来调控利润的手段。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条件、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及资本化的开始、暂停、停止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有助于减少企业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随意性,也压缩了企业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来虚增利润的空间。
根据准则所规定的资本化确认条件,只有因专门借款(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汇兑差额和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才能在符合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下,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其他的借款费用则不能资本化,只能确认为当期费用。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上,准则制定了公正客观的量化公式,其中所涉及的各项计算指标,均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加权方法来确定,从而保证了资本化金额的合理性,确保资本化金额不被企业有意地扩大。准则强调只有同时满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和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这三个条件时,专门借款费用才能开始资本化。这三个条件为审计提供了明确依据,可以有效地防止假借专门借款的名义实施资本化现象的发生。对于资本化的停止,准则规定,只要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状态,就要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对于各部分分别完工的固定资产项目,准则规定,只要完工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就要停止核部分资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这样就能避免企业以整体未完工为由,将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转入资产。
篇11: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
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
本文从分析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方式出发,阐述了安全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进而提出了运用安全文化铸造安全行为的途径.从而为利用安全文化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所提出的建设安全文化的.途径对减少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 者:刘怀玉 作者单位: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刊 名:安防科技 英文刊名:SAFETY & SECURITY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 关键词:安全 文化 行为 影响篇12:败德行为对社会交易成本的影响
败德行为对社会交易成本的影响
运用经济和道德的一般理论,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探究.即经济主体或道德行为者在进行道德行为时,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并对这一成本进行权衡和收益分析.在社会中,道德行为者付出道德成本或代价,却给社会带来正的道德收益,对那些败德行为者,则通过制度建设和安排,对其败德行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惩处,以弘扬道德正气.
作 者:刘世玉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大连,116025 刊 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年,卷(期): 6(4)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伦理道德 道德成本 败德行为 制度安排篇13:浅析员工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浅析员工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
企业效率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效率反映着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员工是企业活动的`主体,也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和资源,他们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效率.本文在明晰了企业效率和员工行为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制度模型、德尔菲法研究员工行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企业效率问题是很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员工行为角度对企业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 者:孙伶俐 张珊 作者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F270 关键词:企业效率 员工行为 德尔菲法 线性模型篇14: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心境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积极心境促进亲社会行为,而消极心境则有时促进亲社会行为,有时减少亲社会行为.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激发动机而发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个体的认知判断而发生的信息作用来完成的,这两种影响既可以独立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今后应扩展研究范畴,深入探讨心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认知机制,加强不同理论的整合,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作 者:寇 唐玲玲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5) 分类号:B849 关键词:心境 亲社会行为 影响篇15:行为特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论文
行为特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以用户行为特征为中心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各个层面及被人的行为特征影响的产品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了利用人的行为特征提升产品体验的方法,对理解人的行为特征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行为特征;产品设计;产品造型
1人的行为特征影响产品的几个层面
人的行为特征是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它可以分成很多层面,有静态的机体性行为层面,有习惯行为层面,也有情感心理性行为层面。每一个层面的行为特征对产品设计会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影响,反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面的行为特征做相应的分析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1.1静态的机体性行为层面
静态的机体性行为层面主要指的是人体的特征参数,这些人体特征参数在一定的人群范围内有一定的普适性,它包括人的各部分尺寸、理论活动半径、肌肉力量等静态或者偏静态数据,这些人体特征参数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对产品的行为方式。同一款产品由于用户的身高等静态的机体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的体验好评度发生巨大差异。
1.2习惯性行为层面
习惯性行为层面是人的行为特征中最为重要的层面,它是人们通过几百甚至几千年漫长的时间对器物形成的一种使用惯性,因器物的种类不同、地区不同、生活层次等方面的不同,会产生较大的差异。静态性机体性行为层面是人与生俱来的硬性特征,比较容易通过测量等实验方式得到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数据,习惯性行为层面则需要设计师较为细致的研究观察。习惯性行为特征有以下四方面的特性:(1)多样性。用户习惯性行为特征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体现在以下方面:不同的机体器官有不一样的行为特征,例如手部与头部的行为特征就截然不同;同一机体器官的同样也有着丰富的行为特征,例如就手部而言用户的行为特征就存在着多样性,手有点、拉、触等多种行为特征,每一种手部的行为特征就能产生出多种围绕着该行为特征的产品。(2)“顽固性”。有些设计师认为“用户行为不可逆”,这是一种较为武断的理论,但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用户的行为特征有一定的“顽固性”,用户行为特征的顽固性会影响优势产品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劣势产品战胜优势产品的状况。美国人肖尔斯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了人们的敲键速度,避免卡键。这种以放慢敲键速度为目的的键盘排列方式却延续至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习惯的力量,对大多数人来讲,重新学习一套规则来提高打字速度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意义,改革的成本很高。(3)可养成性。习惯顾名思义是可养成的,用户习惯性行为特征同样具有可养成性,为了避免劣势产品战胜优势产品的状况,很多企业开始通过自己的产品来慢慢尝试引导用户,使用户养成新的操作方式及行为方式。苹果在用户操作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养成方面做的比较好,在手机还是全键盘的情况下,苹果已经通过iPod全系列及iPodTouch培养用户Touch的操作方式,使用户Touch的行为方式成为习惯性行为特征,这时苹果推出了iPhone,形成了移动终端的新的爆破点,使苹果占领了移动终端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4)可置换性。习惯性行为特征具有可置换性,可置换性主要是指当人们使用一个产品后形成了习惯性的行为特征,并且成为典型的行为特征时,我们可以将该行为特征进行提炼将其置换到其他的产品设计中去。图5为深泽直人设计的一款CD播放器,它的开关比较特别,为一条拉绳。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记忆,就是儿时见到的电灯多为拉绳开关,设计师将人们对拉线开关操作中的“拉”行为方式运用到产品中,当人们看到拉线时就能够迅速的做出这是个开关的判断。
1.3情感心理性行为层面
人们除了具有静态性行为及习惯性行为外还具有情感心理性行为,情感心理性行为层面是指人们对事物存在的情感及心理方面的判断,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特征,比如说人们看到红色的物品就会在心理方面产生危险、激情、血腥、革命等方面的判断。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历中对物态社会的心理映射,它同样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判断。情感心理性行为主要分成以下两方面:(1)情绪方面。情绪、心境、特质和人格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不同操作方式的所有方面[1],情绪与产品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情绪的变化会影响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会干预用户对产品的判断,人在焦虑的时候,思路会变窄,仅仅集中于问题直接相关的方面,但有时却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例如“急中生智”就形象地描述出情绪对于行为的影响。情绪能控制身体肌肉,通过化学神经递质改变大脑的运行方式,进而影响操作行为。美观的物品使人感觉良好,这种感觉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具创造性地思考。但影响人类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天气、光线、气温这些自然因素,同样包括音乐等人为因素。有研究人员做过一个试验,在商店中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来调查人们购买红酒的行为变化,结果发现,是否播放音乐或者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太会影响人们购买红酒的数量,但是却对购买红酒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播放爵士乐时,能够为红酒销售创造更多的利润。(2)潜意识方面。潜意识也称无意识,它能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施加压力和影响,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梦、口误、笔误都是大脑潜在意识决定的,潜意识对细节的关注,对材料与色彩的隐形感受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潜意识的认识和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是以行为为中心的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就如同冰山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人类潜在的绝大部分意识对表层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影响,用户的潜在需求和潜意识的行为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人类潜意识行为的关注能够创造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的产品,从而将人的潜意识认知外在化,引起强烈的认知,这种深层次的、反思的认知能创造深刻和持久的用户体验。
2被人的行为特征影响的产品因素
人的行为对产品开发的影响不言而喻,人的行为特征的影响体现在各种方面,其中包括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
2.1功能因素
人是社会、文化的缔造者是产品的设计者和最终服务对象[2],产品功能都是围绕着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及各种各样人的需求,有生理方面的需求,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社交需求等,产品的产生是因为产品承载了相应的产品功能,产品功能的合理性是设计师对人行为特征进行分析调研后形成的精确把握。
2.2造型因素
(1)造型整体关系。产品造型的整体关系是指产品的长宽高比例及关键部件在整体造型中所处的位置,产品造型的整体关系受到静态的机体性行为特征影响。一个机器的`造型设计,第一步做的便是整体关系,长宽的比例,操作面板的位置,这些都会受到人机为主的静态的机体性行为特征的影响。(2)形式。产品的造型形式是产品造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产品造型形式受人的行为特征影响非常明显,不同的用户行为特征会引发不同的产品造型形式的变化。“表一”中的开关设计就体现了人的行为特征对造型形式的影响,产品功能结合不同的手部操作动作就产生了不同的开关的造型形式,同时相同的手部操作动作由于方向的不同也会演出不同的造型形式,说明人的行为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特征所以产品造型形式同样可以有很大的扩展。(3)造型细节处理。简洁与简单的差别在与细节的处理,人的视觉对细节的关注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特征,有些细节即使不能被人清晰的感知,但细节的存在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判断,所以造型的细节处理变的很重要,造型细节处理主要包含分割线处理、边角处理,结构层次的处理,这些造型细节的处理都会受到人的行为特征的影响。①分割线。分割线处理又分为功能分割及结构分割,功能分割是指在不同的功能部件通过分割线的方式区开来,使用户能够较快的分辨出自己想要执行操作的部件。结构分割与功能分割有重合的地方,结构分割就是不同结构间的分割处理,可以是槽线,也可以是不同颜色区分部件的方式。②边角。边角一般不被人所注意,但它影响着产品给人的细微感受,边角的处理要考虑潜意识视觉行为特征。汽车兰博基尼以块面见称,但细看兰博基尼的块面的边角,都是一些圆润的倒角,这些倒角使得汽车在保持块面感的同时不过于太锋利,边角的处理影响产品形态。
2.3色彩因素
色彩是构建产品感受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同一个产品不同的色彩系列,给人传递出来的感受都不尽相同,现在很多大公司纷纷建立相应的色彩实验室研究人对色彩语意的感受,同样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提供不同的色彩方案。
3利用人的行为特征提升产品体验的方法
3.1分析行为,理清本质需求
理清行为背后的本质需求,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想法,能够极大地扩展设计思路[3]。在一个产品构架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从产品的造型、材料以及色彩等传统思路去思考,产品的体验存在很大的问题,使用流程的合理性、造型与人机的匹配度等方面都不能考虑的很全面,所以在产品开发的前期我们要对使用人群的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理清用户的本质需求,列出用户使用产品满足需求的任务逻辑地图。
3.2用设计干预用户行为
以用户行为特征为中心的设计,大部分情况需要设计师去观察用户行为,以迎合人们的行为特征,但在一些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我们需求尝试着用设计来干预用户的行为以提升产品的体验度,或者是营造出别出心裁的体验感受,设计干预用户的行为主要分成约束和引导刺激两方面,这两种设计干预用户的行为的方式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但前提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更加恰当、更加巧妙的联系。(1)约束。在与产品接触时有些用户行为会制约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会对使用者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设计时我们除了要符合用户行为特征,同时要对一些可能产生消极因素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①选择性约束。为了避免用户在选择时产生误操作,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尽量做好选择性约束。选择约束主要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尽量简化选择,一个是设置相应的选择辅助机制,例如设置相关的选择约束提示,比如说提示牌或提示文字。②物理结构约束。物理结构约束是通过物理结构将用户常用操作、应急操作、不能操作等部分分隔开来,让用户能容易地看出物理结构上的限制性因素,避免用户产生误操作。(2)引导刺激。在习惯性行为层面中提到了习惯性行为的可养成性,习惯行为的养成是设计对用户行为引导刺激的结果,在引导和刺激的过程中使得用户形成习惯性行为。在引导和刺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产品形态、色彩、材质甚至是声音等来刺激用户激发思考,从而引导用户行为朝着预定的方向改变。“肺状”烟灰缸运用了引导刺激的方式,运用肺部的形态,纹理,色彩还原人们对肺部的认知,再结合吸烟者处理烟灰的行为,使“肺状”烟灰缸在色彩上发生变化,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刺激吸烟者尽量少抽烟。
产品的存在是为了实现其自身搭载的产品功能,产品功能最终服务于人,所以产品功能的合理性和可用性必须建立在与人的行为特征吻合的前提下。对人的行为特征的把控与产品设计息息相关。影响产品的行为特征主要有静态的机体性行为层面,习惯性行为层面及情感性心理性行为层面三方面,产品的功能、造型、材料工艺及色彩等因素受到三个行为层面的影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要分析用户行为,理清用户行为背后的本质需求,再通过约束、引导及刺激等方法来制约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用户行为来避免误操作的产生,以提高产品的体验度。
参考文献:
[1]唐.诺曼,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
[2]张玉萍.人类行为语意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J].包装工程,.07.
[3]以行为为中心的设计[EB/OL].
篇16:浅析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三、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四、股票基金投资策略
1、股票基金的特点:
①与其他基金相比,股票基金的投资对象具有多样性,投资目的也具有多样性。
②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相比,股票基金具有分散风险。费用较低等特点。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个人资本毕竟是有限的,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种类而降低投资风险。但若投资于股票基金,投资者不仅可以分享各类股票的收益,而且已可以通过投资于股票基金而将风险分散于各类股票上,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此外,投资者投资了股票基金,还可以享受基金大额投资在成本上的相对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获得规模效益的好处。
③从资产流动性来看,股票基金具有流动性强、变现性高的特点。股票基金的投资对象是流动性极好的股票,基金资产质量高、变现容易。
④对投资者来说,股票基金经营稳定、收益可观。一般来说,股票基金的风险比股票投资的风险低。因而收益较稳定。不仅如此,封闭式股票基金上市后,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在交易所交易获得买卖差价。基金期满后,投资者享有分配剩余资产的权利。
2、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
投资基金可分为成长型投资基金、收入型投资基金和平衡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是指把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作为其投资目的的投资基金;收入型基金是指以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水平的当期收入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平衡型投资基金是指以支付当期收入和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为目的的投资基金。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
结束语
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因此,不论股票市场狂升或猛跌,还是处于正常交易水平,恒生股票价格指数基本上能反映整个股市的活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