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飞过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莲叶青青》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莲叶青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篇1:《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篇2:《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

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高兴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喻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④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高兴劲读出来。

⑤谁愿意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配乐)引读2D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20′)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1)请生读。

(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痛苦)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

(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

----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

-----“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最大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

(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如果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

(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 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

b 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①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②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③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

c 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清凉,众人分享。

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伸: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伟大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3、小结: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教学反思:

《莲叶青青》是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学习作者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的写法,懂得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根据张超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对其学习这一课的目标作了适当的调整:会认“莲、玄、斑、肘、疮”等字,会写“玄、孙、剪、替”等四个字,掌握“一缸、孙子、代替、剪刀”等词语;能正确地读课文,通过多读能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感受祖母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培养张超集中注意力听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胆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希望通过教学中的关注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中,我发现:

(1)张超同学愿意举手发言。他一共举了两次手,第一次是复习阶段读词语时,我请他来读,他读对了;第二次是谈自己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我请了别的同学来回答后才想到应该请他来说,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过并未感觉到他很失望。

(2)张超同学在读书时显得很不自信,具体表现为不敢大声发出声音,有些跟不上同学的节奏。

(3)张超同学在小组学习时显得很被动,只有聆听,没有发言。

针对以上情况我又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

一、张超同学喜欢语文,他自己感觉在语文方面学的还可以。针对他确定的生字词目标能完成,听写过关;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只要听清了老师的引导,很多时候都能说到点子上。适当的表扬鼓励,使他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信心。信心是兴趣的源泉。

二、读书时表现出的不自信,是因为文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或是不能很快读准字音,因为怕出错,所以不敢出声。只要多读多练,熟悉以后,他还是能读流利。关键是抽什么时间、怎样来帮助他熟读课文。

三、在小组学习中,其他孩子鼓励过他,要他发言,但他就是只听不说话。他总是对老师说小组内的同学爱批评他,所以不接受助学伙伴的帮助。我想,这其中有助学伙伴缺乏经验和耐心的因素,同时也有他不自信、过于防备他人而表现出的任性。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教会助学伙伴帮助其的方法外,还要培养助学伙伴的良好品质及帮扶能力。而对于张超本人,应该是鼓励与教育相结合,既要与他交流谈心,鼓励他参与到学习中去,又要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听从助学伙伴的引导,接受助学伙伴的帮助。

四、教学时,老师应多关注张超。当他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应该表示出对其的赞赏,当然这种赞赏不一定要全班同学都知道,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告诉他。在一节课中,当他能举手回答问题时,可以抽他答一、两个问题,如果没有请他来说,可以以眼神、走到身旁轻声询问的方式提示他――老师已知道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尽量使他感觉和班里其他孩子一样,同时也让班上其他孩子感觉不出他是个特殊的孩子。

篇3:四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莲叶青青》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赞美了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玄、驳、雇”等6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等9个字,以及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展示湖面一望无边的莲叶,学生交流看画面后的感受,然后引入课文:作者看到了这样一望无边、郁郁葱葱的荷叶,想起了自己的祖母,为什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模仿录音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字,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4.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xuán(玄)zhǒu(肘)chuāng(疮)”的读音。提醒注意“藕、斑、疮”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

5.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指导书写。

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2.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通过作者的描述,你认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板书:喜爱荷叶的祖母、为人善良的祖母、关爱他人的祖母。

3.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祖母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特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5.品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1)指导品读第2—4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像看粮食、守着、一直、一脸欣喜”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指导品读第5—7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丝丝地吸着、醒过神来、赶快、每隔几天、罢了”等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看到一池荷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作者字里行间除了描述了一个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祖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怎样的感情?(怀念、赞美。)

3.在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祖母的感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4.引导学生谈谈学了课文的感想或说说身边的亲邻间的关爱。

篇4:小学语文《莲叶青青》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莲叶青青》优质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回答)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大家来欣赏一番!(大屏幕出示莲叶图) 师: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生畅所欲言) 师:可作者的感想与我们大不一样,他看到青青莲叶,想到的却是祖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探个明白吧!

2、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 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莲叶\青 青)

3、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听写两个词组,这两个词组是老师从课文里挑选出来的,看看大家对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叫一生上来板书,评价板书、听写情况)那么,究竟是谁精心种养了什么?又为什么要送人治病呢?

二、细品文本

(一)学第2至4自然段,感受祖母对莲叶的`“喜爱”。

1.祖母爱荷花,在荷花身上她下了太多的功夫,快速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看哪句话最能概括这一点。(指名读)

2.祖母对荷花下了哪些功夫,让人觉得吃惊?请同学默读课文2至4自然段画出相应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自由汇报。学生说到哪句重点句,老师便引导学生理解。 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就像看粮食。” 师引导:①粮食对人类而言,重要吗?你能说说粮食的重要表现在哪吗? ②祖母挑选河泥就像是在挑选粮食,读到这,你明白了什么? (祖母对河泥的挑选十分慎重,可见她对莲叶的喜爱。) ③理解“成色”。 b:“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一直糊到胳膊肘。”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祖母亲自去种;祖母不怕脏;祖母种得很认真,很辛苦等。)谁能把祖母的辛苦读出来? c:“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会让小叶蔫了。”

①“小叶蔫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②老太太为什么这样做?难道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就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还应该读的再清楚一些?那就请你替我们的祖母守着小荷芽吧,你真是一个好卫兵,谁还想读?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们的班的男子汉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替我们的祖母守候好这欲出的荷叶,准备好了吗?男生读这一句。 d:“小荷叶终于长出来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的那个高兴劲儿。(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么样?她怎么疼爱你? (当你生病的时候,奶奶;当你伤心的时候,奶奶;当你受了委屈的时候,奶奶)

④自由再读读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祖母把小莲叶看作是新生的孙子,像疼爱孙子一般的喜爱莲叶,可见,它在祖母心中是多么重要啊!) e:“老太太常在门口乘凉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追问:你觉得祖母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祖母待人热情,愿意与人分享她的快乐。(板书:分享快乐)

篇5:《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核心提示: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篇6:《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1.认识并学会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

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篇7:《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 玄() 疮() 啸()潇()

班() 弦() 创() 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萧:“肃”的笔顺是横折,长横,横,竖,小撇,点,竖撇,竖

缸:部首“缶”,字形左高右低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篇8:《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赞美了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设计理念】

课文感情浓烈,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受到爱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玄、驳、雇”等6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等9个字,以及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播放荷叶的生长过程,展示湖面一望无边的莲叶,学生交流看画面后的感受,然后引入课文:作者看到了这样一望无边、郁郁葱葱的荷叶,想起了自己的祖母,为什么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模仿录音读课文,标出自己不会读的字,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4.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xuán(玄)zhǒu(肘)chuāng(疮)”的读音。提醒注意“藕、斑、疮”的字形,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这些字的方法。

5.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位置,指导书写。

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2.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2.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通过作者的描述,你认为祖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板书:喜爱荷叶的祖母、为人善良的祖母、关爱他人的祖母。

3.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祖母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特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4.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5.品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感情。

(1)指导品读第2-4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像看粮食、守着、一直、一脸欣喜”等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2)指导品读第5-7自然段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丝丝地吸着、醒过神来、赶快、每隔几天、罢了”等理解句子意思,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整体回归

1.朗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看到一池荷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作者字里行间除了描述了一个喜爱荷叶、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祖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怎样的感情?(怀念、赞美。)

3.在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对祖母的感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4.引导学生谈谈学了课文的感想或说说身边的亲邻间的关爱。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使你感动的语段。

板书设计:

17 荷叶青青

(喜爱荷叶的)守着 一脸欣喜

(为人善良的) 祖母 丝丝地吸着冷气

(关爱他人的)赶快 每隔几天教案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下册)]

篇9:莲叶青青 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17、莲叶青青

教学目的: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文探究: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对祖母的回忆,为什么会感动?

2.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

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3.学习小组内,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4.学生汇报:

(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

(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5.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

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6.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

小组内评读。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7.祖母非常喜爱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8.学生汇报: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为人善良的老人,富有同情心。)

(2)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明白女人的来意,毫不犹疑地剪下莲叶,很痛快地剪莲叶,挑最好的莲叶给孩子治病用。)

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

(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

(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

(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荷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

9.祖母对莲叶有特殊的喜爱。她自己种莲自己欣赏,不送人泡茶、治病行不行?

(祖母一心想到的是给别人治病。自己精心种的荷花派上了大用场,更有价值。)

10.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

11.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

12.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你猜想祖母会做什么?

三、总结升华:

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体会首尾呼应。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下了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  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莲叶青青 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下册)]

篇10: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

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高兴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喻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④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高兴劲读出来.

⑤谁愿意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配乐)引读2―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20′)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1)请生读。

(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痛苦)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

(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

----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

-----“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最大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

(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如果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

(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 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

b 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①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②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③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

c 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清凉,众人分享。

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伸

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伟大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3、小结

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莲叶青青课文

夏天,玄(xuán)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忽然让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古人歌咏荷花的诗句不少,可仿佛都不是我要找的。在那些斑驳(bó)陆离的句子里,渐渐地浮出祖母的脸,淡淡地笑着,把我的心照亮。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一年一年地种着一缸荷花。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河泥是雇(gù)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zhǒng]藕(ǒu)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hǔ]到胳膊肘(zhǒu)。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niān)了。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常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的独特风景。老太太也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忽一日,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老太太请她进来坐坐,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话来。老太太这才注意到那孩子生了一头的疮(chuāng)。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kā)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儿开的药里,要用到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最清凉的东西。老太太以往每年都要分送几枝荷叶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不过,小孩儿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的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老太太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xiáng]一物,凉气带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

篇11:《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莲叶青青》这篇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来说,的确是一篇极好的范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进行探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读中探写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采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祖母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让阅读为写作搭桥做船。

2、前后对照,理解感悟中学习对比写法的妙处。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祖母种荷花和剪荷叶的前后对比,家人思想与祖母思想的对比,荷花长势与孩子病情的对比,对比中使祖母的形象更高大,品质更突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前后文、上下句对照着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母的善良和与众不同,进一步体会到对比手法的妙处所在。

3、总结中提炼写法。学生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课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课的写法,为写作架起桥找好船。

二、练中学写

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看过的、感受过的、听过的关于爱的故事写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方法。

篇12:《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莲叶青青》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蕴含的情感,体会祖母高尚的人格魅力,学会关爱他人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心生感动”这条主线,结合图片再现法、自主探究法,在研读、探究、欣赏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些“心生感动”的事,让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等各种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如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必须是语文的,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

教学中,我抓住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品味。除此以外,我还注重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以便于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生动的电教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它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池一池的青青莲叶,那田田的莲叶,淡雅的荷花,让学生感受一种恬静、清凉的美。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莲叶剪下来为孩治疮是一件多么高

尚的事,首先就要让学生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那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一种让人看了心生感动的喜爱。在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祖母为莲叶下的“令人吃惊”的功夫。原本离学生很远的生活场景,由于有了多媒体,便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反复朗读。紧紧抓住“新生的孙子”让学生谈谈奶奶平时对自己的爱,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带进文本中,同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当然,令作者“心生感动”不仅是祖母为莲叶所花的功夫,更是祖母“剪叶治疮”一事。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祖母看到生疮的孩子到剪下莲叶”这一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并结合重点句“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赶快”、“最大”体会出了祖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再通过老师引读,学生反复读这一句来理解祖母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可见,借助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运用多媒体,延伸课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为写作服务的。”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结构、特点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新的写作方法。如本课首尾照应、睹物思人、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因此,在学习领悟文本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关于“爱”这一主题的图片,让学生在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付出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爱无处不在的。这样的延伸把课堂推向高潮,使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在教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最后,多媒体出示课后练笔:让学生运用本课学的方法,以“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当然,在《莲叶青青》一文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只是电教媒体在课堂中运用的一个小小例子。但我认为,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学习。

课上完了,回想起来,发现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山之作,对于中高年级来说了解写作方法也是不可忽略的,可把睹物思人这样的写作方法给遗忘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准备得还不是太充分,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做不到气定神闲,自然达不到我理想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一定多看看有关这方面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3: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我们几位年轻老师都上了教研课,我打头阵40分钟过去了,对于我的这堂课我也有许多的想法。

这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莲叶青青》,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我还是比较好的抓住了第一课时的特点,第五单元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由读、默读等方式对整篇课文有一个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提炼出,写人写事的文章中要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来概括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在第二环节时,让学生体会祖母对莲叶的爱时,我请学生通过读句子再看图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祖母对于连夜那浓浓的爱,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

整堂课上下来,其实还是有不少的遗憾,对于体会祖母对莲叶的爱,我首先让学生对于祖母是如何种荷叶在文中进行寻找,学生找出一句就讲一句,这样就使得文章上下文之间缺少了联系进而主次不够分明,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是单一的句段的理解,是学生不能真正的深刻的体会祖母对于莲叶的爱。一堂课上下来发现自己许多的问题,今后还将继续努力,多学习,多请教。

篇14:莲叶青青教学反思

一、读中探写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品质,探寻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是通过祖母种植荷花、剪送荷叶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细小细节表现出来的。教学中,我以这些细节描写为突破口,采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祖母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情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来写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写人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怎样写,让阅读为写作搭桥做船。

2、前后对照,理解感悟中学习对比写法的妙处。本文突出的特点是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祖母种荷花和剪荷叶的前后对比,家人思想与祖母思想的对比,荷花长势与孩子病情的对比,对比中使祖母的形象更高大,品质更突出。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前后文、上下句对照着理解感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母的善良和与众不同,进一步体会到对比手法的妙处所在。

3、总结中提炼写法。学生学完课文,我又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课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课的写法,为写作架起桥找好船。

二、练中学写

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课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看过的、感受过的、听过的关于爱的故事写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练笔,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方法。

篇15:莲叶青青教学课件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出示提纲。B让学生自学。C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