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1000公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苏轼描写春江的诗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苏轼描写春江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苏轼描写春江的诗句

篇1:苏轼描写春江的诗句

苏轼描写春江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鉴赏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这首诗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春江晚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

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是通过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篇2:描写苏轼的诗句

1、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

2、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

3、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

4、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超然台记》----苏轼

5、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陌上花三首》----苏轼

6、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苏轼

7、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8、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鹊桥仙·七夕》----苏轼

9、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10、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

11、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守岁》----苏轼

12、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沁园春》----苏轼

13、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贾谊论》----苏轼

14、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点绛唇·红杏飘香》----苏轼

1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赋》----苏轼

16、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泗州僧伽塔》----苏轼

17、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泗州僧伽塔》----苏轼

18、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送顿起》----苏轼

19、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苏轼

20、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皂罗特髻(采菱拾翠)》----苏轼

21、灯前潋滟横波溢。----《菩萨蛮(歌妓)》----苏轼

22、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苏轼

23、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临江仙》----苏轼

24、宾主谈锋谁得似。----《少年游》----苏轼

25、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方山子传》----苏轼

26、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王维吴道子画》----苏轼

27、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苏轼

28、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贾谊论》----苏轼

29、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苏轼

30、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临江仙(冬日即事)》----苏轼

31、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放鹤亭记》----苏轼

3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苏轼

篇3:苏轼描写荷花的诗句

苏轼描写荷花的诗句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 苏轼《江神子·江景》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

微雨过,小荷翻。 —— 苏轼《阮郎归·初夏》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荷花媚》 宋 苏轼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有关荷花的诗句

1、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苏轼描写春江的诗句(推荐7篇)

2、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4、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5、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6、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7、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

8、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9、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

10、满塘素红碧,风起玉珠落。

11、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2、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13、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14、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15、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16、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17、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18、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9、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20、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21、《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22、《莲》

唐·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23、《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4、《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25、《荷叶》

宋·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26、《荷花》

宋·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去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27、《梦行荷花万顷中》

宋·陆游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花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篇4:描写苏轼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苏轼的诗句有哪些

1、碧纱窗下水沈烟。——苏轼《阮郎归·初夏》

2、谁家水调唱歌头。——苏轼《南歌子·游赏》

3、蓝桥何处觅云英。——苏轼《南歌子·寓意》

4、枝上柳绵吹又少。——苏轼《蝶恋花·春景》

5、绿槐高柳咽新蝉。——苏轼《阮郎归·初夏》

6、又恐被、秋风惊绿。——苏轼《贺新郎·夏景》

7、黄鸡白酒渔樵社。——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8、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9、真游洞穴沧波下。——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0、水殿风来暗香满。——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11、解佩投簪,求田问舍。——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2、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苏轼《念奴娇·中秋》

13、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14、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5、山秀芙蓉,溪明罨画。——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16、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17、使君元是此中人。——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18、苦被多情相折挫。——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9、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扩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篇5:苏轼描写春花的诗句

苏轼描写春花的诗句

苏轼描写春花的诗句有哪些那?那么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了,看看下面,了解一下吧!

苏轼描写春花的诗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歌翻译】

竹林外的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变暖了,是鸭子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

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篇6:苏轼描写中秋的诗句

苏轼描写中秋的诗句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韵译】: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评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篇7: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苏轼·七言)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赋予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青鸟使节,风范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如有得,买鱼弗论钱。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