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门大弟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

篇1: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

朱苏进

自从我们祖先蜕去尾巴进化为人以来,人类就进入战争史。如果问世上先有犁还是先有剑,等于问我们先有左手还是先有右手。在人类还不能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时,只面临一个战争:人对自然的战争。当人类有能力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以后,就面临两个战争:一是人对自然的战争;二是人对人的战争。后者是战争的高级阶段。总之,战争是一种人类现象,动物界只有角斗而没有战争。既然如此,似乎只有等人再进化为超人或者非人时代时,这种人类现象才可能消失。——甚至连这种判断也只是个愿望。每一次战争爆发,其罪过并不全在一两个策动者身上,根本原因在于人对战前那种和平的不堪忍受,对于自己力量的不堪忍受。当这种不堪忍受达到临界面,某人振臂一呼,万众持戈而起,就形成战争。至于这“某人”是谁,何时“一呼”,呼出一句怎样时髦的战争主题,都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于是我们不得不迫近问题核心,并且忍痛朝深处穿刺:

A.战争能否消除?

B.没有战争的世界是不是一个幸福的世界?

C.果真消除了战争之后,人类会不会创造出比战争更可怕的东西?

D.这东西会不会更加令人着迷?

西方战争史专家统计,公元前32至1960年这5160年的时间里,全球共发生14513次战争,只有300余年处于和平状态,活活从战争巨掌中漏掉了。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36.4亿人死亡,损失财富折合黄金可铺设一条厚10米、宽150公里(几乎占1.5个纬度)、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长城。人们站在月球表面,用肉眼就能清楚地看见地球身缠一条金黄色腰带,这就是我们所在星球建筑的辉煌。西方人真有把什么都换算成金钱的天才,敢于想象这么多的黄金,那心灵已在膨胀、神秘地悸动着了。

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带来的剧痛消失之后,隐痛永远不会消失。隐痛是所有痛楚中最杰出的痛楚,它痛得叫你沉默无言。二战中直接死亡者有5700多万。其中,前苏联2060万,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家餐桌上都有一把空着的汤匙”,死去的多是男性青壮年,前苏联男女比例经过战后40年恢复,才上升到47:53,仍未达到战前水平。对于一个大国人口结构来讲,男女比例只要相差1%,就足以造成许多社会问题了。或者,这本身就是问题的后果。中国:1200万;德国:730万,其中370万是军人,平民死亡不到50%,这点很重要;波兰:600万,虽然只居总数第四位,但最惨痛的却是该国,600万人占他们全国人口近20%,其中一半还是在焚人炉里烧掉的;日本:180万;法国:81万;意大利:33万……收获了半个世界的`、最大的战胜国美利坚,只有38万人。

谁都知道战争是灾难。但它,仅仅只是灾难吗?

如果如此坚信,那就是歪曲了战争。

战争——这个人类伟大景观,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成长、科技发展、文明进步。战争痛楚以及军事思想、军事艺术,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璀璨遗产。战争直接面对生死存亡、国家命脉,它不像有无一辆家庭汽车只关系到生活幸福的程度问题。因此,最多的聪明才智、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无不最先运用到军事领域,反过来刺激聪明才智和科学研究的喷发。战争调节着人类的冬枯夏荣,活像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那样,控制着人类这条大河不要漫出了堤坝。战争中的审美光芒丰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诞生的雕塑、诗歌、戏剧、文学、影视,弹壳般蹦跳出来,闪射着不世之光、不世之美、不世音韵。蚌病成珠,悲剧升华为艺术至境……假如没有战争,我们将萎缩为原始人。战争是生命大炉,人类以身授火,炼成凤凰涅槃。战争是一壶老酒,酿尽天地精华,醉死万千好汉。

【问题】

19.根据文章的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1)蚌病成珠:

(2)凤凰涅槃:

20.怎样理解文中“战争是一种人类现象,动物界只有角斗而没有战争”中的“角斗”与“战争”的区别?(2分)

21.为什么会有人策动战争?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很多的可能性。但从文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战争策动者都有相似的目的,你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请写出来。(不必用原文的语句)(2分)

22.“战争是生命大炉,人类以身投火,炼成凤凰涅槃。战争是一壶老酒,酿尽天地精华,醉死万千好汉。”你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3分)

2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战争”有哪些新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9.(1)蚌病成珠:蚌在生病的情况下能育出真正的珍珠。

(2)凤凰涅柴:凤凰在烈火中求得重生。

20.“角斗”只是局部、偶然的相斗;“战争”是大规模的民族、国家、阶级之间的武装斗争,影响深广。

21.为了获得金钱等实际利益。

22.略(提示:从修辞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来分析,能说出喜欢与否的理由即可。)

23.略(提示:可从战争的两面性上考虑,客观地来审视它。)

篇2:战争小说阅读答案

战争小说阅读答案

战 争

[美]欧文·肖

①车子缓缓向前行驶,周围不时有炮弹爆炸。派伏尼饶有兴致地关注着身边的一切。迈克尔坐在后面,觉得脑袋离枪口越来越近。

②他们拐了个弯,来到一条街上。这儿的房子无一例外遭到了炮火袭击,废墟一直延伸到街上。人们有条不紊地在这些废墟上俯身挑拣着。这儿拣块布条,那儿挑盏台灯,还有袜子、煮饭罐。他们捡拾着这些东西,全然不顾不远的炮火,不顾埋伏在四周的狙击手,也不顾对岸德国人的炮声,对周围的一切似乎一点都不觉察。他们只知道这曾经是他们的家,瓦砾、家具都是他们的财产,是他们在生命中一点点积聚起来的。

③车子经过这些一丝不苟的捡拾者时,有那么一刻,迈克尔想从车里站起来对那些在废墟上不停搜寻的法国人大喊:“快走吧,逃出这座城市!你们找的任何一样东西都不值得你们在此丧命!”

④但他终究什么也没说。没人向他们开枪,车子驶进一条街道。把车停在教堂前的小广场后,两人就从外面明亮的阳光下走进教堂。昏暗的教堂里挤满还没来得及逃出去,以及一息尚存的人。几十个形容枯槁、满脸皱纹的八旬老人聚在一起,双手干枯,筋脉暴露,迟钝地摸摸自己的脖子,因炎症而发红的`眼睛透出垂死的光。他们随地大小便,把周围的地板弄得湿漉漉。迈克尔看着这一切,呼吸都困难了。这就是所谓的战争!什么在枪炮声中声嘶力竭发布号令的指挥官,什么为了正义扑向敌人刺刀的士兵,什么战况公报、嘉奖提升,都是假的!摆在眼前的是一群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从废墟中各个角落里被搜罗出来,扔在教堂里,等待被运到一个什么破城,扔在那儿自生自灭,只要不妨碍打仗就行。

⑤“唔,中校,”迈克尔说,“针对这些情况,平民事务局是怎么个说法?”

⑥派伏尼微笑着轻碰迈克尔的胳膊,他已经意识到迈克尔因眼前景象而感到负罪。两个孩子向派伏尼走过来,站在他面前。其中一个女孩大约四岁,又小又瘦,长着一双羞涩的大眼睛,拉着大她两三岁的哥哥的手。

⑦“行行好,”女孩用法语说,“能给我们点儿沙丁鱼吗?”

⑧“错了。”哥哥生气地抽出手来,狠狠地往妹妹手腕上掴了一下,“不是沙丁鱼,应该向这些人要饼干。给沙丁鱼的`是另外一些人。”

⑨派伏尼冲迈克尔笑了一下,弯下腰和蔼地抱了抱女孩。对她来说,法西斯和民主主义的不同仅仅在于向前者能够讨到沙丁鱼,向后者则应该讨压缩饼干。“当然能。”派伏尼用法语回答说。迈克尔走出教堂,对眼前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感激不尽。他从吉普里取出一包军用口粮,又走回去找派伏尼。当他拿着盒子站在教堂里时,一个七岁左右的男孩直撞过来,头发乱蓬蓬的,嬉笑不停、死皮赖脸地乞讨:“香烟,能给老子点儿香烟吗?”

⑩迈克尔把手伸进衣兜。正在这时,一个老妇人急匆匆地冲过来,一把揪住他的肩膀:“不,不要给他。”她转过去面向男孩,用那种慈爱但又恨铁不成钢的神情,生气地呵斥道:“不行,你还想不想长大?”

一颗炮弹落在邻近的街道上,迈克尔没能听清男孩的回答。他看见派伏尼正蹲着身子和那兄妹俩说话,就微笑着朝他们走过去。派伏尼把饼干给了小姑娘,又在她额头轻轻亲了一下。兄妹俩郑重其事地后退几步,就迅速钻进教堂另一边的角落里,打开盒子,轮流小口咬着里面的巧克力棒,安安静静地分享美味。

迈克尔跟派伏尼走出教堂,默默地上了吉普,慢慢地向城郊开去。迈克尔依旧盯着路边的窗户,现在他不知怎么开始相信,这里并没有什么狙击手。

(节选自长篇小说《幼狮》,晏奎译,有删改)

12.试根据小说的情节和细节推断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你的结论。(4分)

13.简要概述小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图景?(6分)

14.小说中迈克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4分)

15.结合全文,探究文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1)二战后期的法国某地;(2)盟军与德军对峙。(一点2分,共4分)

13.(1)战争仍在持续;(2)城市成为废墟;(3)人们无家可归;(4)人们处于危险中却对死亡威胁,却无动于衷;(5)食品匮乏,老人和儿童处于饥饿中;(6)儿童因为战争缺少管束与教育。(一点1分,答对六点满分)

14.(1)内心善良,有同情心;(2)有正义感和独立思想(反思战争的罪恶)。(一点2分,共4分)

15.①目睹废墟上捡拾自己财产的法国平民,看到教堂里悲惨的老人和饥饿的孩童,迈克尔内心充满了同情,希望他们不要再遭更大的不幸。

②了解到德国军人给孩子们沙丁鱼罐头的事,迈克尔希望或者宁愿相信狙击手不会射杀普通平民和孩子。

③触目所及的战争对普通人的伤害、无处不在的危险,使迈克尔感到个体生命的渺小和无奈,内心逐渐迟钝麻木(或“武侠顾及最初对狙击手的警觉”)。

④迈克尔反思到,战争只在政治家伙指挥官那儿有意义,普通战士间没有仇恨,普通战士对平民百姓没有仇恨,所以德国兵不会射击“我们”或平民。(一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篇3:《战争游戏》阅读答案

⑴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我带他去玩具店。他中意的大都是枪炮、坦克、飞机和汽 车,至于洋娃娃和小动物,则不屑一顾。家里的玩具箱成了军火库。在我看来无比拙劣的日本片《奥特曼》,他看得如痴如醉,能把那二十几个怪模怪样又大同小异的奥特曼一一道来,对他们的特异功能、武器、变化等等,如数家珍。我另外还给他买过《睡美人》的影碟,他看得就不那么起劲。从孩子们的游戏偏好中,我们能看到某种纠缠人类的阴暗本性,渴望战争、杀戮和流血的冲动。

⑵说人的天性爱好和平,多数人类学家都不肯同意。一份对96例新石器时代人骨损伤情部的调查显示,头盖骨的骨折竟达47例,另外还有数十例四肢和脊椎骨折,足见当时人类的互相残杀相当严重,原始人类是残忍的,他们的敌人不但有猛兽,还有其他部落的人,要随时准备厮杀,否则便死去或为奴。这种环境,只有嗜杀成性的人才能生存。一些部落的女人不嫁没杀过人的男人,如同今天的女人不嫁穷光蛋。强悍、诡诈、谋杀,在漫长的远古时代,是一个男人的最大荣耀。

⑶宣称憎恨人类的斯威夫特挖苦说:“大人、小孩以及别的动物的消遣办法,大多数都是模仿打仗。”的确,战争对人类有特别的吸引力,我们身上的血不自觉地回应几万几十万年前丛莽的呼声。在世界各地,男孩子还是玩着同样的战争游戏:射击,冲锋,搏斗,枪毙,抓俘虏。一遍遍重复种族的记忆。

⑷我看过丹妮·阿伯斯拍摄的一幅照片,一个瘦小的残疾小孩,歪着头,一手握着一枚玩具手榴弹,走进纽约中心花园。他的表情狰狞可怖,与周围宁静温煦的气氛极不和谐。这幅照片令我震惊,向来被视为天真无邪的儿童,他们身上也有那么黑暗的裂痕,超乎我的想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性。这枚玩具手榴弹在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中变成了实弹。他写了一群流落荒岛的英国儿童,脱离人类文明社会的约束后,隐伏着的'固有本能得到无限制的发展、滋生。和古典作家对人的高贵的热烈颂扬一样,戈尔丁看见了人的“原恶”。这群英国儿童最后分裂成派,互相残杀。游戏总是某种现实的投影。

⑸动物的幼儿也爱游戏。小狗经常互相追逐,它们在练习日后追逐其他动物的本领;小猫喜欢玩弄皮球,它不久就要像玩弄皮球一样玩弄耗子;小山羊在游戏中奔跑跳跃,野兽来袭时就能迅速逃窜。游戏是最古老的学校,动物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必须的技能,猴子学习攀枝摆荡,鱼类学习轻捷来往。

⑹1880年,威·谢尔曼在一次讲演中警告:“今天有许多男孩子视战争为最高荣耀,但是孩子们,那是地狱。你们,以至佻们的后代都要记住这一告诫。战争使我不寒而栗。”在最近几千年,文明为人性添加了一些崭新元素:同情、仁慈、宽恕、和平与合作。然而在这个反对暴力的时代,儿童们继续从游戏中学习战争,像一万年前一样。他们在学习古代的生活,而不是将要进行的生活。我们在演讲台和一切文明场合鄙弃的人性之恶,还保留在孩子们的玩具箱中,并由他们重新带回世上。 本 文来自

人类的战争阅读答案(共12篇)篇4:《战争游戏》阅读答案

1、从题目《战争游戏》和文章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战争和游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可以用原文回答。

2、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提到了人类原始战争本能的一些贬义词,见划线词语。文中其他地方有没有提到与之感情色彩相反的词语? 内容来自觅阅岛

贬义词:强悍、诡诈、谋杀

3、读了第(4)自然段,想象一下为什么残疾小孩会表情“狰狞可怖”?

4、文章第(5)自然段写到一些动物幼儿游戏与日后战争的关系。试写另一句,内容与上文划线句子相仿。

句子:小狗经常互相追逐,它们在练习日后追逐其他动物的本领;小猫喜欢玩弄皮球,它不久就要像玩弄皮球一样玩弄耗子;小山羊在游戏中奔跑跳跃,野兽来袭时就能迅速逃窜。

篇5:《战争游戏》阅读答案

1.游戏是最古老的学校,动物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必须的技能,猴子学习攀枝摆荡,鱼类学习轻捷来往。

2.同情、仁慈、宽恕

3、孩子也对战争充满了好奇

4、小狗联系追逐其他动物的本领,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生存,小猫想玩弄皮球一样玩弄耗子,因为这是他的本性,小样在野兽来时迅速逃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

5、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形成多足鼎立之局面,相互克制,让有歪心者有所顾虑。

篇6:人类水资源现状 阅读答案

人类水资源现状 阅读答案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步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高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印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2分)

2.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方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什么?

3.第段中,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因素有三点:(3分)

(1) ;

(2) ;

(3) ;

4.第段中“人类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2分)对象:人类水资源现状 顺序:逻辑顺序 (每空1分)

2.(2分)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

3.(3分)(1)地区颁布不均(或:水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2)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3)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

4.(3分)不能。(1分)“仅”字突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仅”字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意对即可)(2分)

篇7:阅读答案《人类水资源现状》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6.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只要考说明文,考查说明方法是必有一题,需掌握常见的说明文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答作用时应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对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不能简单地只从理论上概括作答。句意表明“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列数字意在准确说明这个特征。

.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说明文层次分明,只要针对题干说明的主体对象“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来概括即可。“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 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我国人均……制约因素”--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中国平均遭到污染”--水资源遭到污染。

篇8:《人类水资源现状》阅读答案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⑵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 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 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5.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 主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用:具体、准确地反映了全球水资源的总量及咸水、淡水所占的比例等,表明全球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满分3分)

2. ⑴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⑵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每点1分,满分3分)

3. D(2分)

4.C(2分)

5. 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篇9:阅读答案《人类水资源现状》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能力。考说明文,对说明语言的考查是常见题,我们应记住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做此类题,我们应先清楚考查句的说明对象和特点,再看考查词对说明对象特点所起的作用,A、B、C三项去掉后改变了原句意思,只有D项“仅”是突出强调的作用,去掉后力量减弱,但没改变原句意思。故选D。

1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 全球的水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

B.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C. 北方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过度,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使得荒漠化趋势蔓延。

D. 文中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准确理解能力。只要仔细读原文,此题不难。A项原文意是“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数量关系不准,B项原文意是“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是推论不是定论,是将来时,不是现在时。D项原文意应表明“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只有C项跟原文符。

20.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案】提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2分)

【解析】本题属思维拓展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感悟。尽管属于开放性题,但答案要体现出“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思想,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篇10:人类的朋友阅读答案

鸟对人类的好处可大呢!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呜叫,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老鼠的能手,是树木的“医生”、农民的“助手”。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1. 用“||”给这段话分层,写出第二层的大意。

第一层:鸟对人类的好处可大呢!

第二层:鸟的羽毛颜色提供可贵的资料。

大意:鸟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助人类。

第三层:小朋友都应该保护益鸟。

我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划分层次的。

2. 写出鸟类对人类的好处:

(1)让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彩,生机勃勃。

(2)可以消灭害虫、老鼠,保护树木,帮助农民。

(3)为科学研究提供帮助。

篇11:人类的朋友阅读答案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

树木是化(huà)妆(zhuāng)师(shī),把祖国打扮(bàn)成绿色的世界,给人类带来优美的环境。

树木是氧气制造厂,供给人生存的氧气,使我们呼(hū)吸(xī)顺(shùn)畅(chàng)。

树木是过滤器( qi),它能净(jìng)化空气,降( jiàng)低(dī)沙尘(chén),减 (jiǎn)少噪(zào)声,为人类带来健(jiàn)康 (kāng)。

树木真是人类的保(bǎo)护(hù)神。

1.课文中写树木是( )、( ) 和( )。

2.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树木方面的知识,你认为树木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化妆师 氧气制造厂 过滤器

2.天然遮阳伞(答案不唯一)

篇12:人类的朋友阅读答案

人类的朋友——燕子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精力。

1、认真阅读全文,用下定义的方法概括“燕子”的特征。(连同标点不超过20字)

2、第一段空白处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

A、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

B、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

C、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翔技能

D、燕子还具有高超的飞翔技巧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中的_______到______。

4、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第一段加点的“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5、在文中画出一处描写的文字,并简要说明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仿第三段“燕子是益鸟”的写法也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

标语:A、______________ _

B、_____________ 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朋友——燕子》答案

1、燕子是一种勤劳、聪明、勤飞、善飞的益鸟。

2、B

3、主要(主)、次要(次)

4、不能去掉。燕子只是鸟类最善于飞翔的一种鸟,去掉“之一”,燕子就变成鸟类中惟一最善于飞翔的了,这样就不符合实际。

5、“它们一会儿……滑翔几分钟”生动具体地说明燕子高超的'飞行特技。或“甚至在……孩子们”直观、形象地说明它们学会了在飞行中解决一切的本领。

6、标语:(只要内容上符合要求、语言简洁、有一定哲理性即可。引用名言警句亦行。)举例:青蛙、蜘蛛吃蚊子、黄鼠狼吃老鼠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