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yao85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阅读题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分享。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阅读题答案

篇1: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阅读题答案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阅读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题3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日:“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篓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③袒裼:t?n x?,脱去上衣露出身体。④乌获:古代大力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正视

B.邓艾缒兵于蜀中 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

D.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轻视,忽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惟义可以怒士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怒不尽则有余勇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予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 ( )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4分)

(2)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3分)

(3)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3分)

篇2:“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文言文阅读答案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的阅读题答案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日: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篓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③袒裼:t?n x?,脱去上衣露出身体。④乌获:古代大力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正视

B.邓艾缒兵于蜀中 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

D.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轻视,忽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惟义可以怒士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怒不尽则有余勇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予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 ( )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4分)

(2)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3分)

(3)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3分)

参考答案:

9.A(瞬:眨眼)

10.C(A.用,介词;因为,介词。B.就,连词,表假设;却,连词,表转折。C.不译:连词,表顺承。D.不译,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1.C(①说的是治心的用兵之术,②说的是审势的用兵之术,⑥说的是守备的用兵之术)

12.B(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意思是说,兵有奇正,兵不厌诈,要用扬长避短之正,需设暴短阴长之奇,暴短就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阴长就是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

13.(10分)

(1)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虽之所以殆各1分,大意1分)

(2)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沮1分,穷1分,大意1分)

(3)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冠胄衣甲兵各1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篇3:《狄青为将》阅读题及答案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①,遇寇多北②。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

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戒军中,尽舍弓nu,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③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④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注释:

①陈:同“阵”,阵势。②北:败北,失败。③钲:古代行军时用的`一种乐器。④阳:表面。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尽舍弓。

(2)不可胜计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狄青用兵的特点,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舍弃,放弃。

(2)计算。

2、刚碰到敌人,还没有接战,忽然钲声响,士兵都停止进攻。

3、奇。

4、勤于思考,做事能事半功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能收到奇效)。

篇4:《资治通鉴》将诶选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资治通鉴》将诶选阅读题带答案翻译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臵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 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臵盐官,自余州县,不复臵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臵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臵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 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每旬月 具 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⑵率 一斛得八斗至者

⑶其间 缘 水置仓

⑷若 遽 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⑴记录 ⑵大致 ⑶沿着 ⑷立即

2.(示例)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3.D

4.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

5.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参考译文: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

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